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766

  当晚的酒席,宾主尽欢,既然要徐凌和审核部的同事加三天班、再预审一下(虽然不是什么很累的工作,只是坐在那里看三天电影),顾骜自然要表示一下。
  送钱是不行的,会犯错误,茅台软中华就没事儿了。有伊拉克带回来的高档进口玫瑰精油,给徐主任的夫人送两瓶,其他女同志也送一瓶,立刻就摆平了他们。
  当然,苏萍也帮了忙,更得送。除了精油,顾骜甚至还送了一块伊拉克带回来的驼绒围巾(骆驼绒的,不是羊驼绒。)
  与此同时,顾骜自己也紧锣密鼓地同期进行另一边的准备:比如,把侯赛因将军给他的东西套现、然后正式委托林国栋帮他注册空壳公司……
  他先重新跑回香江,把徐凌这边谈妥的意向和合作模式大致说了一下让林国栋想想该怎么操作业务资质方面的挂靠。
  与此同时,顾骜联络了据说和侯赛因总统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巴比伦文化保护基金会”,然后一名专员就跑来香江,找到了顾骜。
  表示“您手上的某一枚金币可能是亚述帝国时期的文物,虽然侯赛因总统出于私人友谊送给了您,但为了保护伊拉克的古文化,希望顾先生能够割爱别带出伊拉克境内”。
  顾骜在手续完备、前因后果交涉取证周全的前提下,拿了对方20万美元,然后就把一枚亚述帝国时期的金币还给了伊拉克人。
  这个数字,其实本来是可以顾骜随便开的,估计只要不超过50万美元,对方那个文物保护基金会都会认——毕竟能拿出这种东西的,都是总统先生的朋友么。
  不过顾骜也知道不能太嚣张的道理。如今全球文物价格整体低迷,顾骜也不想顶着历史成交价的记录收钱。
  20万美元么,按照黑市汇率算回人民币也才“一百多万”,听起来没那么拉仇恨。再多一些的话,别人转述起来就是“几百万”,太显眼了。
  何况哪怕只是为了演一演,也要体现这里面的“友情价”:人侯赛因总统是白送你的,现在为了保护文物才赎回,你好意思完全公事公办?
  顾骜需要的只是一笔启动资金,而如今到处都是发财机会,够他的生意规划所需就行,没必要在一开始就吃相太难看。
  20万美元到账后,顾骜立刻把林国栋给他注册的空壳公司份额认缴完毕。
  (注:比如想成立一家新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万港币,但并不是规定要在公司注册的时候就缴清全部认缴出资额。这里面各国各地区根据法律不同,有一年认缴期、两年认缴期的。
  所以顾骜让林国栋先注册公司,而他自己只是先“认缴”,过一段时间才实际把钱给到位,是没有问题的。很多生意大的人,资金周转紧张,都是这么干的。)
  第一家新公司名字都很随便,顾骜出资了8万美元,林国栋出了2万,顾骜占股80%,让林国栋当董事和法定代表人。(顾骜是内地人,不方便出面,也不符合国内政策,只能偷偷当股东)
  在顾骜的打算里,这种倒腾版权的代理公司,寿命完全可以很短,也不存在品牌和商誉。干完几票之后就散货清算都没问题,纯粹一项目公司。
  至于允许林国栋入资20%,也是没办法的——首先很多法务细节顾骜需要林律师的人帮忙操办,其次顾骜自己没资质,所有有经营门槛的生意,都是问林国栋那儿挂靠借来的资质。以如今双方的实力对比,对方肯只入20%,已经是看在顾骜的潜力、以及他认识侯赛因总统的份儿上了。
  以后等顾骜实力强劲了,也找到合适的代理人了,自然会成立新公司、让心腹当法定代表人。
  验资手续完成后,林国栋还派了个谈判助手协助顾骜,是个挺懂日本相关法律、也稍微会几句日语的年轻律师,名叫贺子强。
  总交易额才10~20万美元份额的生意,还不配让林国栋亲自来谈。
  香江这边的准备工作也完成后,顾骜一行就可以正式出发去日本了——包处长那边,给他弄了半年内多次往返的商务签证,什么时候启程都可以。
  去东京的飞机,自然是从沪江起飞的。如今的钱塘还是小地方,可没有直飞东京的航班。
  所以临行前,萧穗肯定是要来送他的。
  顾骜在买机票的时候,萧穗就提醒他:“你这样直接去不会太仓促?你是打的买到片源后贴广告分摊成本的主意吧?不先把国内的广告主谈妥,真的没问题?”
  顾骜安慰道“如今都八月了,再不去,万一暑假里搞不定呢。再说,你要相信目前日本进口电影的贴片广告很容易卖。
  我们先抓住卖方市场,回来再根据片子类型找广告主,岂不对症下药?还是那句话,宁可跟中国人多谈五句,换取跟日本人少谈一句——跟日本谈判成本太高了,出国还不方便。
  再说了,我目前出国的借口,可是为一机部外事局卖国企的专利技术授权,这事儿是拖不得的,再晚日本人没耐心,说不定购买意愿就弱了呢。谈版权代理只是咱的私活。”
  萧穗没有再劝:“你有这个信心,那就最好。我相信你的判断。”
  顾骜带着当翻译的学弟杨信,以及香江律师贺子强,登上了飞往东京的航班。
  马风和其他人暂时还没这个资格,只能继续在国内等消息、干些苦活累活。
  不过马风注定是个能折腾的,他才不会让自己闲着呢。
  自从上次顾骜带他一起请客吃饭、跟徐凌混了个脸熟。这几天马风就潜移默化跟徐凌套交情、礼尚往来、还卖弄自己和顾骜的交情、显示“西子外语社”的实力。
  只因为那天马风注意到:徐凌手上握着的,就有几百部小众的外国电影待审片源,都还没翻译过呢。
  倒腾版权的大钱,由顾哥去赚,他马风只要赚点翻译的辛苦钱就行了。
  当初靠自己老爹在省里文联的关系、拉钱塘电影制片厂这种小厂的翻译单子,拼死拼活也没拉到五部。
  如今有徐凌这种大腿,至少二十倍的生意就摆在面前,马风怎么可能放过呢。
第118章
日本也不太平
  千叶县,东京成田机场。
  一架日航的波音707,缓缓降落在跑道上,顾骜一行人抵达了目的地。
  杨信有些紧张:跟着顾学长混,终于捞到了出国的机会!而且是发达的日本。
  四千米长的高标准宽阔跑道,是国内机场根本见不到的,无论京城还是沪江——谁让这条跑道是1978年3月、也就是去年才刚刚建成的呢?
  以如今日本如日中天的经济形势,加上工程本身完工日期很近,规格自然是世界顶级的。航站楼和其他配套建筑也都非常气派整洁,给同时代的国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日本真是发达啊。”杨信内心忍不住就感慨了。
  顾骜怕影响了学弟的三观,连忙指了指飞机的另一侧舷窗:“别急,看清楚了,这才是日本的现状呢——跑道旁边还有人在种菜、甚至有人故意搭建神社、障碍塔。”
  杨信连忙伸着脖子尽量往另一侧舷窗看,虽然中间还隔着三个其他乘客的座位,但好歹还是可以稍微看清的。
  飞机已经在滑行了,所以视角很低,确实可以看到就在水泥跑道旁边不到二十米,居然就有松软的泥地,种着大片的蔬菜。
  杨信愕然:“怎么会这样?日本政府不管的么?”
  顾骜扫盲道:“钉子户了,有些垦荒者不肯搬。不然这机场能造12年才造好?本来规划的是两条跑道,现在只剩我们降的这一条了。”
  杨信完全听不懂什么是钉子户,顾骜只能用资本主义的概念解释了一下。杨信听了后愤愤不已,同时也颇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原来日本人这么不团结不爱国,看来只要我们坚持开放,超上他们还是很有希望的!”
  顾骜小心翼翼地、尽量让学弟兼听则明:“这些农民本身呢,也有些可怜之处。他们都是当年的侵华老兵,战争结束后日军不存在了,大批老兵退伍失业。当局号召这些复员军人来千叶乡下垦荒,其实跟我们处理城市过剩劳动力、让人下乡是一个道理的。这些农民垦荒了十几年后,政府突然规划这里要造机场,按照官方一口价统一征地,他们就觉得自己被东京人坑了,不愿再听国家的话换地方——而且你还别说,闹事的大多数都是日供。”
  杨信听完顾骜的全盘介绍,才没刚才那么鄙夷了,不过内心还是挺不屑的:
  “那也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觉悟不高!不就是换个地方么,当初咱建设三线,还不是国家一句话,那么多科研技术人员,一夜之间就从京城、沪江去了西南西北。也没见谁抱怨,只要国家需要,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顾骜被杨信的话勾起了一些回忆,也沉默了。
  他从父亲那里知道,自己家还是有一些堂表亲戚的——他母亲当年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在大陆这边没亲戚了。但顾家父系这边,却是有亲戚的。
  那个时代又没有计划生育,谁还没个兄弟姐妹呢。
  父亲顾镛就有个大哥顾铮,当年也是制氧机厂的八级工,不过是车工。之所以这些年没来往,就是因为60年代末三线建设的时候,跟其他一波技术骨干同事一起,被国家调到蜀省大山里去了,“在内地重建制造成套大制氧设备的工业能力,备战”。
  当时也有个别不想背井离乡的刁钻工人/技师,那就故意犯错误,表现差,以躲避征调(因为国家都是抽技术最好的精兵强将去后方搞建设)。上面当然也知道这些人思想觉悟不好,也不会留他们在厂里,而是开除编制发配,跟知青潮一样种田。
  不过这些人却有一点命好:他们不用出远门,就分配到钱塘近郊种田,几十年后,还能赶上当城中村钉子户。
  而那些真正默默奉献去了后方建设三线的技术骨干,等到了退休之后,就会发现退休工资比钱塘这边的标准低三倍,想落叶归根回故乡终老,却连房子都租不起(走的时候是公房,人一走房子就收回了),只能找城中村的钉子户卖女儿,或者让儿子入赘。
  三十年河东河西,还不知道谁笑到最后呢。
  就个人感情倾向而言,顾骜是挺看不惯那些当年思想好觉悟高技术硬的好同志,却过得不如偷奸耍滑骗取钉子户身份的人的。
  不过或许当社会主流三观发展到“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的时代,顾骜这样的思想就另类了吧。
  顾骜改变不了太多,但他决定至少在自己认识的、有交情的人力,还是要帮几个的。
  将来要是有钱了,至少把伯父和其他几个父亲当年的好战友,退休后从蜀山里捞回来,趁着钱塘房价还未暴涨之前,帮他们回归故土——这帮人到90年代初也该退休了,那时房价应该还不贵。
  ……
  经历了正反两波三观洗刷后,顾骜一行终于适应了日本这个丑恶的资本主义世界。
  可以放出一颗平常心态,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谈判和私活。
  “先谈版权引进的事儿,还是先去酸素株式会社?”
  找到入驻酒店、办完手续后,香江律师贺子强并没有倾向,毫无感情地表示听从顾骜安排。
  “当然是先公后私了。我们来日本的签证借口,就是跟酸素株式会社的技术授权谈判。不先搞定这个,会犯错误的。”顾骜不容置疑地说。
  虽然这笔生意是为国家谈的,顾骜个人的得利可能会比后面的生意少。
  但他只要挂着一机部外事局的实习关系、还是外交学院的学生,就不能在国事上松懈。
  “那我帮你预约三井寿司先生。”贺子强立刻就去安排接洽。
  对方表示第二天才有空。
  顾骜也不急,刚刚赶到,就先住一晚。
  杨信看时间还早、而出国机会难得,自然不肯跟顾骜那样早早休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