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766

  79年以前,美国承认的外交关系是湾湾的“民国”,乔治敦的华尔士外交学院招中国人,当然只能招湾湾子弟。
  我国建国30年,去乔治敦读书的学生也是有的,但都是别的专业。读外交的至今一个都没有。
  79年1月1日,虽然中美正式建交,京城的“联络处”升级成了“大使馆”、台北的“大使馆”也被撤销了。
  但是,曾经湾湾派到美国的“大使”家的孩子,还在乔治敦读外交呢。
  而大陆虽然派去了大使,却因为大使没有适龄的子女要读大学,其他高级使节也没有学龄人员、也没有各方面契机和能力都适合的人才,所以一直搁置。
  导致至今为止,象征着美国外交态度的乔治敦华尔士外交学院里,那两个“中国人”的名额,还被湾湾留学生“窃居”着。
  把这层话说透了之后,刘校长终于斩钉截铁地抓着顾骜的手,使劲挥了两下:
  “这下你知道这个留学的意义了吧?我可不光是要你为外交学院争取‘第一个去乔治敦读外交的博士’这点小名小利。咱是要为国家分忧,把‘在华尔士外交学院读外交的中国人’,从湾湾人变成我们大陆人!这种大事,你能拒绝吗?就算你请示到主任,或者部长那里,他们会拒绝吗?你别不识抬举,真闹到领袖那里才罢休!”
  顾骜听得目瞪狗带。
  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他已经让无数人目瞪狗带过了。
  但是他自己被别人说得目瞪狗带,还是第一次。
  他只觉得口中发苦,声带发涩,咽喉黏滞干枯,欲言无声。
  自己不过就是收到基辛格一个读博邀请函,怎么就闹到这么大了?
  上升到了为国际承认锦上添花的程度?
  刘校长看了顾骜的沉默,以为总算是说服他了,这才换了语重心长的口气,谆谆教导:
  “小顾啊,我这么和你说吧。你别以为中美外交,只要建交就够了。美国人对湾湾的各领域交流,每退一步,对我们的各领域交流,每进一步,都是有巨大的国际示范意义的。世界上多少国家,是盯着美国的态度,决定自己的态度的?
  你想想看,美国当初把湾湾人派在花生顿的‘大使馆’降成‘联络处’,拉丁美洲就有几个小岛国断绝了和湾湾的外交关系、改为和我们建交。后来美国人把湾湾的‘联络处’也彻底取消掉,就又有个别非洲小国倒戈。
  今天,要是美国人把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的湾湾学生都毕业掉、并且从此不再接受湾湾学生、并且入学了第一个大陆学生。你信不信这一风向标落在那些加勒比群岛眼里,肯定又会有跟湾湾断交、跟我们建交?
  大使馆,只是代表了美国政界的态度,乔治敦外交学院,才代表了美国学界的态度。我们要的是政界学界科教文卫一个不拉,全方位狠抓!前辈们搞乒乓外交,不也是这个道理么!
  平时外交部要做多少努力、花多少对外援助、友好交流,才能把一个对岸的‘友邦’拉拢成我们的‘友邦’?你现在去读个书,就能为国多拉到一两个‘友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你在外资委兢兢业业做实事,要做多少事情,才能抵得上拉到一个新建交国的功劳?”
  “校长,我错了。是我太执着于勤奋工作、想为国家多出点力,没想到却格局小了。”顾骜终于非常虚心诚恳、痛心疾首地认错。
  他一边低头抹泪,一边眼珠子乱转,疯狂构思着别的拖延对策。然后斟酌着说:
  “不过,校长,我就算答应了基辛格教授。现在应该也还不是开学期呢。我看我们还是从长计议的好,不然白白为了无谓的等待而浪费时间,也显得态度不端正。”
  “你什么意思?”刘校长警惕地反问。
  顾骜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据我所知,美国部分顶级大学,包括乔治敦,采取的是学季制,而不是普通的学期制。乔治敦允许学生在每年的3个季报到期的任何一个报到——而9月份的报到季已经过去了,下一个报到期是明年的1月15号到1月30号。”
  “这个我当然知道,你是想说,这两个月里,你还想勤勤恳恳工作、直到报到季咯?”刘校长不耐烦地打断。
  美国大学的学期分配制度有好几种,并没有强制统一,有一年两学期的,也有一年三学期的。
  但总的来说,特点是寒假比较短,而暑假比较长——这从西方国家的节日分配上就可以看出来。
  因为中国人是过春节的,每年2月份才寒假,可以恰好把一年分成两个长短差不多的学期。
  而美国人过的是圣诞节和元旦,所以12月中旬就要期末考试了,然后圣诞连元旦是寒假,1月10号之后开学。甚至日本这种节日习俗西化的东亚国家,也跟着这么分配学期。(实在想了解细节的,可以玩玩PS4上的《女神异闻录5》,就知道日本人寒暑假怎么放的了)
  乔治敦大学采取的是每年有3个时候可以报到,分别是1月中旬、5月中旬和9月中旬。每个学期开的课也都有循环滚动。
  (打个比方,美国顶级大学,比如哈佛,如果有《高数》这门课,它们是不会像中国大学那样9月份的学期开《高数·上》、3月份开《高数·下》。而是每个学期都同时开《高数》的上和下,因为他们老师很多,开课很全,有些课甚至只有一两个学生选,但也要开。
  这是通识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大一新生刚进来,要给他们最广泛的课程选择权,找到自己一辈子的真正兴趣。)
  顾骜跟刘校长讲了这些锱铢必较的迫不得已后,见刘校长态度有所缓和、似乎好说话了一些,他也松了口气,继续得寸进尺。
  “校长,您刚才也说了,我入读乔治敦,更多是象征意义,不如我现在给基辛格先生去个电话,把我这儿已经踏上工作的现实困难,跟他说一下。咱1月份先去报个到,读一个学期。然后可以休学么——
  您别急,我是想真心为‘机科办’那个突破巴桶灰区技术封锁的项目,继续好好出力的。这个项目知情的人少一个,成果就多一分安全。我这种知情人,如果连续两年在美国,你们国内能放心展开手脚么?着同样是一幢大事,主任是非常重视的。
  这个项目,到了82年基本上也就弄完了,能从巴桶偷出来的灰区技术,到时候差不多也偷完了。我就休学一年,一来照顾到保密的时效性,也能为国出力。等后年,也就是82年5月份,我再去美国,读完剩下的20个月,那不是两不耽误么?
  国内为了宣传口径,需要的只是我‘已经入读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的新闻,至于我中间是否休学、是否一次性读完,并不影响的呀。”
  刘校长听了,总觉得顾骜不识好歹。
  “你哪来那么多废事儿?真当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别人有你这么好的机会,早就一气呵成两年读完了!你呀,还是贪心太重!锱铢必较!什么立功的机会都不肯拉下!老是给人添麻烦!”刘校长骂到后面,已经有气无力了。
  有一种想让顾骜自生自灭的无力感。
  顾骜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脸皮要厚:
  “是否给人添麻烦,基辛格阁下才说了算,我这还没问呢,怎么知道——您看,这个邀请函后面还附了联系方式,要不我就打电话,找基辛格阁下确认一下,如果他愿意我中间休学、理解我已经是在职人员的痛苦,那咱再向领导汇报嘛。要是基辛格阁下不允许,那就当我没说,别的任务耽误了也没办法。”
  刘校长彻底没了脾气,把桌上的电话“嘭”地朝顾骜一推。
  顾骜看了看时间,他跟刘校长扯皮了那么久,已经晚上8点多了。他又等了一会儿,估摸着大洋彼岸也到了早上上班时间,才小心翼翼地当面拿起话筒,按照冗长的国际转接,好不容易拨通了身在花盛顿的基辛格,然后用英语自我介绍。
  “基辛格阁下,您好。您可能不记得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顾骜,中国外交学院的。在《外交评论》上发表了……”
第256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毕竟顾骜和基辛格都不认识对方的声音,所以一开始的自我介绍,顾骜还是说得尽量舒缓,以便取信于人。
  电话交流时看不到脸的,万一顾骜是个冒名的骗子,对方也不得不防。
  “原来是顾,我也是发出邀请函后,才听说前段时间布热津斯基也发了,你还拒绝了他——怎么,今天不会是还想拒绝我吧?”基辛格教授的嗓音听起来有些沙哑含混,但非常沉稳。
  顾骜深呼吸了一口,诚恳地说:“不,我非常乐于接受您的邀请,这是莫大的荣幸。但可惜的是,您的邀请函来得晚了一些,我如今已经不是在校生身份,而是一名公务员。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愿意在接到您邀请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前往乔治敦就读。但不知您能否体量我的特殊情况,允许我在第一个学季结束后,就休学一年、处理一下本职工作任务的交接呢?”
  一旁的刘校长,听了顾骜这个措辞,几乎就要夺过话筒解释阻止。最终还是考虑到对面是基辛格,不好失礼,才没有造次。
  不能说顾骜的措辞不对,只是太务实、斤斤计较、不够大气。
  “要是惹怒了基辛格阁下怎么办?”刘校长觉得一阵阵血压直冲脑壳。
  而刘校长的预料,显然并不算过分,因为电话另一头、大洋彼岸的基辛格,被顾骜这么一说,确实有些小生气。
  顾骜算个什么东西!要不是有利用价值,会请你小子来读乔治敦的博士?居然还敢提要求?
  “呵呵。”基辛格教授呵呵了一下,然后假装咳嗽,调整情绪,似乎还期待顾骜自己醒悟过来。
  顾骜知道胜败在此一举,他决定赌一把。
  如果没押中,那就别整幺蛾子了,直接读两年吧,无非是83年YD的时候要回国,到时候夹起尾巴小心做人。
  别的,也没什么大损失。
  如果押中了,那就彻底荣华富贵到丝丝入扣,利益最大化。
  顾骜深吸了一口气,家装人畜无害地说:“如果您不接受休学的话,也没什么,那我尽快交接完工作,明年5月30日之前一定来贵校报到,并且一次性完成两年博士学业。”
  “你不能这么说!咱说好了1月份就去的!”刘校长几乎愤怒了,差点儿跳起来制止顾骜。
  幸好,对面的基辛格先屈服了。
  “别,那还是先来报道吧,中间想休学就休学。我会为你保留学籍的。”对于基辛格来说,为顾骜中间办一年休学手续,无非是一句话的事儿。
  “谢谢,那就这么说定了。”顾骜露出一丝邪魅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又客套了几句,然后挂断电话。
  “你刚才为什么要这么说?如果触怒了对方,对方不请你去读博了怎么办?”刘校长几乎是顾骜一挂断,就疯狂质问。
  顾骜智珠在握地松了口气:“放心,如果他不愿意,我当时就会服软求饶的。我答应了您1月份学季就去报到,当然会说到做到。所谓的5月份学季才去报到,无非是吓吓基辛格而已。现在看来,他比你更加不经吓——因为他比你更迫切要保证,我1月份就去报到,他,比你更急。”
  “基辛格教授居然比我更急?”这下轮到刘校长一脸懵逼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逻辑。
  不过顾骜并不打算点破。
  他已经试探出来了,基辛格肯定是需要在1月份,或者最晚2月份,就利用顾骜,在解决伊朗人质危机的时候,去伊拉克给侯赛因带话、布另一条暗线。
  这就是基辛格不惜自降身份,来邀请顾骜读博的另一层理由。
  如果顾骜拖到5月份再去,伊朗人质事件的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基辛格宁可答应“你先来、不管完没完成工作交接,先来读一个学期。大不了中间再休学慢慢交接原单位工作”。
  至于基辛格希望顾骜怎么带话、带什么话、又如何确保保密和互信,顾骜暂时猜不出来,不过去了美国迟早会真相大白的。
  “罢了罢了,总之事情解决了就好,时间上没耽误,也没触怒基辛格阁下,皆大欢喜。我去跟你们主任汇报吧。”
  刘校长冷静下来之后,发现顾骜虽然说话激进冒险、又斤斤计较,但最后也没酿成不良后果,确实是漂漂亮亮把事儿办成,还利益最大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