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766

  顾骜也不会跟马风客气这80块钱一张的机票。
  他本来就是在给马风捞资历捞功劳,马风现在也算有钱人了,自己出路费这种小事儿,就没什么好虚伪客气的了,那都不叫钱。
  一顿酒喝得差不多,马风就告辞赶飞机去了。
  顾骜把杯中残酒喝了,问米娜:“招标的通知发下去了么?回复意向函的潜在合作者多不多?”
  米娜:“都发下去了,风子亲自盯的,袁主任也很配合。一天时间就有十几家市内的集体企业响应了。不过,专业对口的不多。原先从事饮料、制药、罐头这些行业的,只有三五家,其他都是完全不对口的。”
  顾骜摆摆手:“那不重要,国内现有的产线、技术,咱做红牛的时候都用不上。关键是人要给力,有想法,有责任心和执行力,还不能小家子气。我们没那么多精力亲自过问饮料这类低纯利润率生意的,无非是指望为品牌价值寻找一个变现渠道。对了,前几天让你从你家酒厂调几个得力的人过来把关,调了么?”
  米娜家里如今还开着YL特曲的酒厂,不过如前所述,因为酿造产能不足,这个厂子至今还是走历史上后世秦池的路数,直接把YL当地质检还不错的散白酒酿造大户们组织起来、然后贴牌灌装。
  所以米娜家的酒厂,主要就是一个包装质检厂,这方面还是能找出几个管理人才,到红牛饮料厂暂时过渡一下,帮忙把关。
  “已经找了,很快就到。”
  ……
  两天之后,正月十四。
  泰资富商对潜在合作者的审议工作,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因为洋大人有钱,这个过程几乎跟皇上选妃一样霸道。
  但那些资质看起来不错的候选者,基本上都被刷掉了,要不就是让再看看、等消息,看起来不像是很有意向的样子。
  其余还在等待审核材料或面谈的候选者,都惴惴不安起来。
  这天午饭后,几个等待送材料的候选者,都在友谊宾馆会议厅旁边的休息室里候着。一些流言也自然而然在他们之间流传:
  “外国人到底要求多高?不就是个饮料厂么?”
  “听说连市粮油公司下属全民办的冰棍厂都被刷掉了。那个冰棍厂效益还不错的,管理也是能人,听过去年还被香江的五丰食品考察过呢。”
  “不会又是被洋人虚晃一枪耍了吧?”
  “不太可能,我问过市办的袁主任,他们跟泰国人签的投资意向协议还挺严密的。”
  劳动路小学校办包装厂的宗卿厚,抱着材料本来就有些忐忑,听到同行的议论,更加不自在起来,把领子一竖,往旁边挪了挪椅子。
  他这个不合群的举动,却引来了隔壁一个等候同行的注意,偏偏过来与他攀谈:“老弟,哪个单位的,面生呢,也来泰国资本家这儿碰运气的?我叫董国明。”
  “宗卿厚,劳动路小学校办包装厂。”
  “连小学的校办工厂都来了?”那个名叫董国明的人其实有点城府,但听了这话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不对啊,那厂子我好歹也听说过,厂长不是朱大标么?换人啦?”
  “我是供销科长。”宗卿厚惭愧地说。
  董国明一副已经脑补出真相的高深样儿:“我懂了,朱大标是舍不得卖他那张老脸,又不敢无视市办袁主任的文件,所以让你过来捧捧人场。其实压根儿没必要嘛,有实力的厂子肯响应的太多了。不过,你肯代厂长丢人,回去他也会记你的好。”
  这话已经有些过于敞亮和羞辱了,但也可以看出一所小学的校办工厂确实有多不受人待见,人家压根儿不需要照顾你的情绪,你弱得毫无被利用的价值,懒得跟你虚与委蛇。
  1982年的中国,城市失业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才会在79年开始的“个体户”和“乡镇/社队企业”之外,在城市里涌现出那么多响应国家号召而成立的“全民办”集体企业。
  说到底,这就是学习农村的“乡镇企业”成功经验,想在城市里也套用一下。一开始,只是国有企业可以在编制之外再弄一个“全民办”。
  然后看效果不错,就蔓延到了事业单位都能搞“全民办”,最弱鸡的,就是那种小学、社区医院之类本身都弱不禁风的小单位,都搞自己的厂子。
  这些全民办集体企业,和国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没有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也没有原材料划拨指标。你可以借用厂里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但来料和销路全部自己解决,比较灵活,基本上是市场上缺啥你就能造啥。
  84年之前,这些“全民办”的产品销路一度还比部分按计划生产的国有企业更好些,因为当时社会上什么物资都匮乏,你不管造什么总有人要。不过85年之后,这种粗放的乱拍板型生产就出现结构性过剩了。
  宗卿厚早已习惯了这种歧视,他也无所谓。
  他是吃过很多苦的人,刚刚中学毕业就赶上了十年不可描述,去江对岸的会稽下乡了整整十几年,79年放松知青回城的顶替政策后,他才得以回到故乡。
  为了回故乡,他什么工作都可以做,哪怕从小学校办厂里最丢人的推销员做起都行。三年下来,他因为销售业绩好,爬到了供销科长的位置上,脸皮早已刀枪不入,怎么会因为别人的歧视而心生波澜呢。
  朱厂长让他来丢人,他却要涨涨见识。
  ……
  “介绍一下你们的单位吧。”
  宗卿厚被领到会议室里后,顾骜开门见山就问。
  别好奇顾骜为什么会在这里。对外宣称,他是马风的老同学、被马风请来帮助外商把关谈判的,这事儿马风走之前跟袁翔说过,袁翔也是求之不得。
  顾骜虽然官位不高,但钱塘官场里很少有不认识他的,也知道他在外资委混得风生水起。这种潜力股,是人人都想交好的。
  宗卿厚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开始侃侃而谈,大致把情况说了一遍。
  这间屋布置得不太友好,与其说是会议室,还不如说是面试室呢。
  “你们厂只是个包装厂嘛,这跟外方的要求不太符合——红牛集团是准备把钱塘基地作为其在华乃至世界研发中心的。你们区区一家包装厂,准备怎么帮助外方解决浓缩原浆生产技术的研发问题?别紧张,我不是让你们负责组织研发,但你得有被利用的价值。”
  听了顾骜严厉的批评,宗卿厚却意外地觉得松了口气。
  看样子,这个考官并没有鄙视“校办工厂”的硬指标,而是奔着解决问题来的。
  宗卿厚深吸了一口气,诚恳地说:“关于研发,我们确实没有相关人才,我们只能说,全力配合泰方的工作,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协调什么资源就帮忙协调。不过,我觉得贵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么贸然改变曾经在泰国的产品定位,试图推出新包装的‘浓缩原浆—勾兑’产品,太可惜了!棕红色玻璃药瓶的红牛糖浆,在我观察下,本来是挺适合现阶段中国市场的。”
  这人倒是有趣,知道自己的企业,在研发方面帮不上外方,竟然一边诚恳表示让干啥就干啥,另一边反而劝谏外方不要推新包装和新生产工艺。
  “你这是让我们削足适履吧。改成易拉罐不仅美观,而且还便于快速扩大生产。”顾骜威严地质问。
  毕竟,后世他看到的卖得很火的红牛,就是金属易拉罐包装的,他有先知的优势,所以想都没怎么想,就觉得面前这人是在瞎说。
第376章
胡不食肉糜
  “不,先生,对于红牛的牌子,我从中国队世界杯出线就有关注过。前天接到袁主任的通知后,我又研究了两个通宵。我觉得,红牛改换包装或许在外国是有道理的,但却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市场。”
  宗卿厚知道这是自己唯一表现的机会,抖擞精神合盘托出。
  “说下去。”
  宗卿厚感受到了鼓励,一鼓作气说完:“我过年的时候,在药店看见过玻璃瓶的红牛,供货量很少,我买了一瓶。第二次再去时就没了,应该是卖完了。那么小一瓶糖浆,在中国的零售价是1块钱人民币1瓶。
  我不知道外地的平均工资怎么样,但我们钱塘这边,国企刚转正的二级工人工资,今年才48块。1瓶1块钱的红牛,已经相当于单职工家庭1天的伙食费了。您觉得这么贵的价格,如果当成饮料卖,谁会舍得买呢?
  但是,装在跟治咳嗽的蜜炼枇杷膏一样的长方体棕色玻璃瓶里,效果就不一样了。人们会觉得这是药,是治病的,或者至少也算是滋补的。人们为了治病强生,花相当于家里一天伙食费的钱去买一瓶,就有可能了。
  尤其是我看了电视上的采访,有国家队主力前锋古广明、容志行、沈祥福亲口说,他们喝了之后,跟新西兰那场附加赛,下半场奔跑耐力比前两轮明显好了。
  所以过年前那天,我自己买了一瓶后,就守在那儿问其他买的人。他们都是家里有孩子今年要高考、或者有孩子小学毕业要选拔体校,所以才忍痛掏这个钱。谁肯舍得为了好喝或者刺激才喝啊。”
  他絮絮叨叨说到这儿,看顾骜始终没有叫停的意思。
  但他真的已经无话可说了,只能让场面陷入冷场。
  顾骜其实是陷入了沉思。
  他太相信穿越者的先知先觉了。而且,他也一直知道,自己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民间疾苦”。
  前世他物质上没吃过苦,那就不用说了。即使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他的日子横向对比也一直是不错的——这个世界上,比普通国企工人家庭还穷的存在,还有很多呢,顾骜根本没见过。内地有些偏远省份,也比钱塘要贫穷些,顾骜也见都没见过。
  这是他指导行动的最大局限性。
  确实,如果是跟另一个时空那样,80年代末才让红牛进入中国,肯定是易拉罐那种新潮的包装才最好卖,也便于扩大生产。
  但是,顾骜把这个进程提前了6年。
  这里面就有很大问题了。
  因为中国的物价,在84~85,87~88,是经过两轮暴涨的。倒不是说当时经济不好才通胀,而是因为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过程中,必然会有阵痛——一样样东西从凭票供应,变成敞开了卖,那肯定会造成哄抢和价格上涨。
  所以,这段时间,基本上是3年物价翻一倍。
  82年的物价,只有88年的四分之一。
  同期,东南亚的经济和物价基本上没什么波动。82年卖五铢钱的200毫升玻璃瓶红牛,88年还是卖五铢钱。
  这就导致,在人民购买力承受方面,显得82年中国的红牛,陡然比另一个时空刚进入中国时,贵了四倍。
  这种情况下,还当饮料卖谁喝得起啊。
  只能当补品卖了。
  而补品就不需要新潮的包装了,有时候就是要低调古朴一点,跟药品近似,这才给人一种舍得花钱的心理暗示:这是药,治病的,再贵也值得。
  没想到区区一个小学校办工厂的职员,竟然还是挺有眼光的人才。
  顾骜这才起了惜才之心,开始关心对方的个人信息。
  本来么,这些人他一个都懒得问名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