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766


第559章
改革春风吹满地
  看着如此有年代感的视频,顾骜的内心,着实感慨万千。
  他在美国待了那么久,最近半年即使回国,也只是去香江,路过内地而不入,所以对国内的经济开放形势,着实没有什么体会。
  看到了84年年初、1月底这次重要讲话和题词,以及随后从韩婷那儿看到的一系列最新文件。顾骜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开放程度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前两年在经济和治安上的收紧,都暂时过去了。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两年,选得真是好。
  回来,就该大展拳脚了。
  国内的经济模式多样化,其实可以分为几个大阶段。
  79年开始,放开的是港资的合资,城市的个体户、以及农村的承包(不光是农田的承包,那个只是按户温饱,不能暴富。真正暴富的是养殖业承包,比如南方那些承包整个公社湖泊养鱼的,都是最早农村突破10万元户的。)
  而84年这一波,则是让国家文件上,正式出现了“乡镇企业”这个定义,把“社队企业”正式改过来了。这一改,区别的不仅仅是名字,更是允许“乡镇集体”可以作为一方合资主体,跟外资(包括港资)合资,经营也就变得非常灵活。
  79~84之间这5年,港资虽然也能来合资,但它们的合资对象、作为中资的那一方,基本上都得是国企。社队企业和个体户是不能跟外资合资的,也无法进入很多行业。
  所以84之后,有先见之明的外资以及个体户,就开始琢磨借“乡镇企业”的皮,跟地方基层的小集体谈判,承包经营、给地方小集体分点好处。
  比如吴越省早年著名的“万向集团”之类的公司,就是84年后趁机套上一层“乡镇企业”的外皮,然后给乡集体一点股份,剩余的则由经营者土法实施股份制。
  再往后的92,才是彻底放开了企业持股属性,基本上管你什么钱的来路,都能开公司。而“万向”之类的公司,这才“花钱买不管”,明晰产权,摆脱掉乡镇的皮,正式筹资私有化。(当然万向的私有化是比较正气的,人家92年的时候就花了1500万,没有占集体的便宜。)
  换句话说,看了年初的这堆电视讲话、有关文件后,顾骜内心也冒出了一个想法:
  从今年开始,他想在特区意外的国内其他地方设立企业,就可以不跟国家和国企打交道了。
  他可以随便拉一个没什么实力、话语权很弱势的乡镇集体,给对方一点以土地出资占股的好处,当外衣披着,其余则完全按照股份公司办。
  举例来说,就比如他前年就在萧县、山阴搞的兰亭影城。当初他筹备的时候,只能通过仇清的关系,找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国营茶场、国营农场,然后征那些地、允许国家以土地入股。
  而那些并非国营、而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地,顾骜在84年之前是没办法的。因为当时法律的定义,农村集体是没法作为一方主体资格跟外资合资的。萧县那边可以用的国有农场、茶场地皮用完后,哪怕圆明新园和影城才建成了不到20%规模,也只能先停下来。
  幸好,顾骜的节奏卡得非常准。84之前,法律只允许国有土地合资的时候,他就先把能吃的资源吃干净。节奏差不多之后,就赶上了集体土地和合资资格的放宽。
  谁让他是拿着历史攻略跑地图的呢。
  当然兰亭影城只是一个例子,顾骜要在故乡投资,也不光是文化产业,他的其他产业布局,也能从特区的束缚里摆脱出来了。
  84年之后,全国东南沿海哪里做生意都差不多,去特区无非有更多税务上的优惠。(但内地政府只要看到你大笔外资来,也会法外给你优惠的,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是时候因地制宜大展拳脚了。
  ……
  看完录像带,以及题词的照片,跟韩婷聊完国内的政策松紧风向,顾骜殷切地邀请道:
  “韩老师,如蒙不弃,您就在这儿住下吧,反正这个别墅目前也没人住。我跟穗子,回城南的府上过年。你要是一个人不忙着回特区,到时候可以一起来吃饭聚聚。”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韩婷也不矫情。
  她的年纪,上面本来就没有长辈了,过年在哪儿都一样,去年因为跟索尼、摩托罗拉的IEC学会电磁兼容分会的行业技术标准会议,她不也在钱塘过年了么。
  只是萧穗内心有些歉疚:老公的那些生意伙伴,真是可怜。为了在商业合作上巴结老公,过年都不能回故乡过,只能无根浮萍一样追着讨好大客户……
  顾骜搂着萧穗离开时,萧穗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韩婷已经消失在视野之外,这才颇为不忍地说:
  “老公,那些靠你的单子吃饭的生意伙伴,都是这么巴结你的么?人家有首长视察都得先眼巴巴喊你一起去出风头。你没赶上还要眼巴巴把结果送过来让你审阅,做生意真不容易啊。”
  “你以为呢,那必须的。”顾骜骄傲地一紧手势,毫不脸红的自吹自擂,“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天鲲娱乐如今有多强势,而想当代工厂的企业多了去了,他们之间竞争很激烈的。”
  “老公真厉害。”萧穗被捏得脸色一红,把头靠在顾骜的肩膀上,陶醉地自得。
  回到国内就是轻松,保镖都不用带太多,一两个就够了。
  顾骜跟萧穗回到清波门外的一号顾府,父亲和姐姐已经在等候他了。
  “爸,姐,我回来了。”
  “骜骜你个没规没矩的,明明20号就毕业了,让你早点回来,拖到现在!”老爹满面红光地教训他,很是意气风发。
  “回来就好,先进来坐,家里过年来客人了。”姐姐顾敏就对他好很多。
  顾敏是趁着过年回国的,她如今是全职在天鲲(日本)当总裁,时间当然很自由。而姐夫在使馆,过年也是没有假的,不能跟着来。
  不过姐姐姐夫平时在东京聚得也够多了,不在乎过年分开一下。
  另外,顾骜没见到后妈“王阿姨”,就私下问了姐姐一声,才知道是住院养胎呢。
  顾骜苦笑摇头,老爹都五十多岁了,居然还要给他弄个不知道是便宜弟弟还是便宜妹妹。
  老爹没理会姐弟俩的窃窃私语,一把狠狠揪住顾骜的胳膊,往客厅里拉:“今年过年,难得有亲戚来拜年,多少年了,快过来行礼。”
  姐姐跟在后面,解说了一句:“是大伯退休了,爸就托关系,把堂兄堂妹他们都调回了总厂。”
  顾骜反应了好久,才转过念来。
  他一直是知道,老爹顾镛有个大哥顾铮,比父亲年纪大七八岁,今年差不多是60岁。
  大伯当然也是钱塘本地人,建国后一直在钱塘制氧机厂工作,不过69年跟苏修关系紧张后,要搞三线建设,就把大伯作为新厂的技术骨干,调到蜀省去了。结果在大山农村里一待就是15年,如今总算是熬到退休了。
  本来么,以顾家的权势,虽然蜀省制氧机厂自立门户后并不归钱塘制氧机厂管,但只要托关系走后门,把大山里的亲戚提前捞回来并不困难,顾骜前几年也问过父亲这事儿。
  老爹解释说,他也想过,然而碰了一鼻子灰——那边的厂虽然也舍不得一个顶尖技术骨干,但老爹真施压,对方肯定要放人。
  问题关键是出在大伯自己身上,人家上了年纪,年轻的时候信仰定型了,觉得这么光荣的为国家做贡献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电话里还把弟弟训了一顿。
  这种想法也容易理解,那时候的医疗条件,都觉得人生七十古来稀,都已经快60岁,一辈子光荣修成正果了,你去拿更好的物质享受、糖衣炮弹败坏他的晚节,老一派肯定会觉得你不地道。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是正式退休了。
  顾骜被老爹领着,拉进客厅正中,顾骜也没什么印象,对着坐在中间的六旬老者和老妇人喊了一声:“大伯,伯母,我顾骜啊。”
  老者对小辈态度显得稍好一些,仔细辨认了一下:“骜骜啊,我走的时候你才刚要上小学吧,不过电视上、报纸上倒是看到过你好多次了,要不真认不出来。呐,这是你哥顾驯、顾驰,这是你妹顾玫。”
  顾骜顺着伯父的指示看过去,旁边三个从三十岁到十八岁的兄妹立刻过来殷勤地跟他握手。
  顾骜应付地握了一下,继续跟伯父客气:“伯父,你们既然回钱塘了,我们在别处还有房子,就给你们一家住吧,以后也好照应。你也到了该享福的年纪了。”
  “不住!过年聚一聚,过完我们自己租房子住!”伯父顾铮直接拒绝了一点都没得商量,他哼唧了一会儿,才跟顾骜解释,“骜骜,我不是针对你,你是留过学的,能赚外国人的钱,政策也允许。是你爸不长进,一个国企的厂长,居然给自己家里弄这么多别墅的待遇。顾镛!不是我说你,你现在就个走资派!”
  老爹被伯父这样指着鼻子说,居然一点都没法反驳。
  旁边的堂兄和堂妹怕场面要遭,连忙拉住顾骜到一边安慰:“三弟/三哥,你千万别往心里去,爸是老糊涂了,不是真心骂三叔的。”
第560章
这不是玩,这是测试
  顾骜看得出来,伯父是真心想要过艰苦奋斗的日子,保全晚节,把他几十年来形成的信仰贯彻到底。
  不过,堂兄顾驯、顾驰一个年近三十,一个二十六七,最小的堂妹顾玫更是才十七八岁。
  他们的三观显然并没有跟“艰苦奋斗、为国贡献”的老一辈人那么固化,这些年来,一直还是很想过好日子的。
  所以父亲跟三叔翻脸的风险,他们是真心不希望看到。
  “放心,他们归他们,我们论我们的。”顾骜带着堂兄妹们离开客厅后,关起门来非常礼贤下士地表态,才算是让对方心情放松了些。
  顾玫立刻松了口气,似乎完全不需要考虑面子问题地撒娇:“三哥你好厉害,我在蜀省念书的时候,看电视看到你一直羡慕得不行。我看你就是沪江滩的许文强那种大老板。”
  一旁她那俩亲哥顿时有些面子上下不来:这是看到牛逼堂兄,就立刻投靠,倒显得顾骜更像是亲哥了。
  顾驰比大哥顾驯机灵一点,见状连忙劝阻小妹:“小妹你别瞎说,三弟比什么许文强这种虚构的人体面多了,你这么比喻是埋汰人。”
  顾玫咬了一下嘴唇:“是我没见过世面,不知道怎么形容大老板,三哥你别怪我啊。”
  顾骜当然不会跟他们一般见识,温言笑道:“别担心,在这里就好好玩,你们回钱塘多久了?”
  大堂兄顾驯连忙陪着小心回答:“这个月刚来的,本来爸还要好几个月退休,但蜀氧的吴厂长也帮忙,元旦就给办了退休,我们就寻思着回乡过年。”
  顾驰在一旁帮腔遮掩:“其实我们倒没什么,不是吃不了苦,关键是小妹,可怜见的,当初被带去的时候才三岁,连钱塘老家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我们是为了让小妹认认门,才急着回来的。而且小妹今年就要高考,已经最后一学期了,在蜀省录取率比吴越这边还低呢,就算录取,指标也都是西南的大学。咱也想小妹考个故乡的大学,就逼着爸赶紧把手续都办回来了。”
  那副很想回乡过好日子,又不好意思直说的态度,简直跃然脸上。
  其实,顾驯顾驰比顾玫还想回来,而且他们得到的好处,也一点不比顾玫少——最显而易见的一点,他们如今都还没有正式下海,要来钱塘,先要单位工作调动。他俩原本都是跟着大伯一起在蜀氧上班的,现在肯定是调过来了。
  顾骜当然知道对方的遮遮掩掩,也不想戳穿,大家都是亲戚嘛,能留点面子就留点面子。
  他假装不经意地问:“大哥,二哥,那你们现在单位是怎么个安排?”
  顾驯有点不好意思:“我被三叔一纸调令,调到钱氧来,当个车间副主任先,我没读过大学,也不好做更高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