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7/766

  约翰·夏柏立刻就下意识想起了德州仪器如今的排骨业务半导体。
  那个业务,三五年前还是挺赚的,但是自1982年、老对手英特尔的新总裁、那个疯狗安迪格鲁夫发起了改革之后,德仪在这个业务上,已经被英特尔追咬得没什么利润了。
  更恶心的是,曾经跟英特尔站在一条战壕里的AMD,现在据说也要另外投靠主子,有趋势要接受索尼的投资,搞CMOS芯片,未来要跟英特尔抢生意。
  众所周知,在二八原则的科技品牌市场,第一名能赚80%,第二名能赚将近20%,第三名往后就等死吧。
  在德州仪器与摩托罗拉联合、索尼与AMD联合、英特尔自成一派(未来会跟IBM和微软这些联合)的大局面下,半导体行业的未来趋势,显然是一块大家都没钱赚、只能打打价格战的排骨市场。
  还不如集中比较优势做DSP和传感器呢。
  这番思想,严格来说并不是被米娜的捧杀给塑造出来的,而是一直在约翰·夏柏脑中就有影子。事实上,在此之前,德州仪器内部,就未来研发投入的发展方向上,就已经产生过多次争论了。
  CEO约翰·夏柏和常务副总裁张仲谋,已经辩论过多次。历史上张仲谋85年愤然辞职离去、回湾湾创办台积电,那也是经过很久的矛盾酝酿的,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米娜今天的捧杀,只是坚定了约翰·夏柏的信念,稍微推了一把,同时把他架在意识形态优越感的台子上,下不来了。
  这里很有必要提一句,80年代后期乃至90年代初这十年,美国人自己对于“比较优势、靠资本运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这套信仰,也是非常崇拜的,并不只是拿这套意识形态来骗外国人。
  后世有些东方学者,因为看到了苏联解体后,美国人搞“自由资源配置和比较优势”,在俄罗斯弄“休克疗法”,把露西亚人休得欲仙欲死。
  或者是看到了在东欧的捷克等地方搞“公民券式国企私有化改革”,数年后捷克的企业统统短期内财务数据非常好、经济虚火,但科研就此被砍断档,后来一蹶不振。
  然后,就觉得这都是美帝的阴谋。
  其实,客观破坏是真的存在的,但“美帝的阴谋”倒不见得。
  因为当时美国人自己也是这么信仰的,华尔街疯狗们搞死美国自己的老牌科技企业时,心狠手辣的程度是一点不亚于搞死露西亚人和捷克人的。
  换句话说,美国人不是阴谋给敌人开一副经济改革的毒药,而是他自己真心信奉这是补药,给别人服毒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一起吃,而且确确实实吃死了不少美国科技企业。
  所以,严格来说这不叫“美帝的阴谋”,而是华尔街的下作。
  华尔街在这个问题上,对美对东欧一视同仁地毒,一视同仁地背后捅刀,金融资本是没有祖国的。
  在当时的华尔街意识形态看来,要让资本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对付科技企业应该怎么改革?就应该由资本巨头排排坐吃果果,说好了CPU行业全球就哪一两家投入巨资研发,其他的就把这块业务自裁了,别挣扎。
  这样,资本圈的钱,才不会浪费在“重复研发”上。
  你一开始不如别人,就该立刻放弃抵抗,做你擅长的事情。研发部?砍了!比如德州仪器,你至少把半导体研发部砍了,因为你在这个领域不是世界第一第二。而DSP和传感器的研发部当然还是要留着的,因为这个业务他们是全球第一第二。
  所以严格来说,当时华尔街并不仅仅是劝诱中国人“你们别执着于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没比较优势的东西造不如买”了,他们还同时劝说在美国排名在第三名及以后的科技企业,一样“别执着于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比较优势的东西造不如买”了。
  套用《鸿观》上宋红兵一句话:美国的各方势力,按照是否忠于美国,可以粗略划分为“美国利益派”和“商业帝国派”。
  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波操作,显然是华尔街商业帝国派期望和主导的。
  在华尔街商业帝国派眼里,他们希望削弱全世界一切国家的政权力量和军事力量,包括美国在内。
  对华尔街商业帝国派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就是全球所有政府(包括美国)孱弱不堪、所有武装力量(包括美军)自废武功、所有资产全部上市可以交易、不存在禁止交易的内容。
  然后他们靠美联储来解决问题,真正实现金融万能论。
  一项全球前沿技术究竟是掌握在美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手上,担心的只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派,至于商业帝国派是不在乎的。商业帝国派在乎的是不管你在哪个国家,你得接受华尔街跨国资本的投资。
  当然了,你要是华为这种非上市公司,不肯被股市金融资本分享你发展后的利益,那就杀你没商量了。外国公司如果坚持不触股,你就同时得罪了美国利益派和商业帝国派。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有技术含量的公司上市,也是有一定的迫不得已考量在内的。因为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你只要确保你的股能被华尔街金融资本买到,那么至少商业帝国派的势力就不会跟美国国家利益派一条心搞你。
  ……
  扯得有点远,无非是烘托了一下当时的社会意识下,美国人自己对“比较优势分工理论”的信仰。
  在一个年轻、成功、来自东方的“信徒”的崇拜下,在场美国富商们的意识形态自豪感,被彻底推高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自嗨境地。
  约翰·夏柏听得心有戚戚焉,搓着手激动地思索着对策。
  而顾骜搂着米娜,挑起了大家的情绪后,就到一旁深藏功与名了。
  顾骜找了洗手间,确认附近没人,然后掏出手机,给彼得·彼得森拨了个号码。
  84年的手机才第一年商业化部署,当然还没有任何窃听发展起来,也没有通话记录。
  彼得·彼得森今天也是来参加鸡尾酒会的,只不过顾骜不希望在黑石基金的人上门给夏柏提供便利之前、就让任何人看到他跟彼得森的交谈,免得将来被人复盘出因果关系的联想,所以才坚持打电话。
  “让施瓦茨曼露脸吧,夏柏应该已经自己‘临时起意’了。”顾骜只说了一句,就挂断了电话。
  然后,他离开洗手间,搂着米娜跟其他人喝酒去了。
  会场的另一侧,黑石基金的COO施瓦茨曼,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德仪CEO约翰·夏柏的面前,请他一起聊天干杯。
  施瓦茨曼跟彼得森是雷曼兄弟时期就老搭档了。
  如今成立黑石基金后,彼得森跟施瓦茨曼也算分工明确,彼得森专管寻找和评估投资,而施瓦茨曼专管投资后帮助被投资对象优化管理、整改经营,把股价做高。
  这个分工和顾骜完全没有关系,原本的历史上,黑石基金就是这么运作的。
  约翰·夏柏正在兴头上,此刻干了一点香槟,便鼓起勇气问道:“施瓦茨曼先生,我正要找你呢。黑石基金也算是咱德仪新晋的大股东了。我一直有一些优化公司经营、推高股价的想法,对咱和黑石基金绝对是双赢、都有利的,不知道施瓦茨曼先生和彼得森商长是否愿意支持我呢……”
  约翰·夏柏说话态度很客气,居然还称呼彼得森为“商长”,而事实上他11年前就不当美国商务部长了。
  另外,他之所以有此一问,也是因为黑石基金如今已经吸筹到了德州仪器足够多的流通股份,乃至几个原先内部小股东的股份,所以黑石基金的支持,已经足以让德州仪器进行内部的重大改革了——
  顾骜从三四月份的时候,委托给彼得森数亿美元,让他吸筹德州仪器的股份。到7月初的时候,黑石基金就成功运作到了举牌的尺度,持股突破了30%。
  最后这一个多月又陆陆续续震荡吸了一些,前后累计花掉了8亿美金,占股接近35%——目前是34.8%。
  加上原先就支持夏柏改革的那部分资本,只要黑石支持,夏柏就能把张仲谋那些冷战思维的蠢货彻底压制下去,实现自由注意市场经济的伟大胜利。
  “……我的设想大致就是这样的,施瓦茨曼先生,您看可行么。”
  “原则上,我觉得确实不错,非常突出了德州仪器的比较竞争优势,有取有舍。不过,我觉得还可以调整一下,做个更完美精密的方案出来……”
  施瓦茨曼一脸很为经营层考虑的姿态,似乎黑石基金一点都不想揽权,只是想服务好公司高管层分钱。
  双方窸窸窣窣说了一阵,约翰·夏柏又惊又喜,眼神中闪出异彩。
第611章
报国无门
  “夏柏总裁!裁撤公司半导体研发项目组的计划,你是什么时候擅自决定的?我怎么不知道?”
  几天之后,达拉斯的TI总部,CEO约翰·夏柏的办公室里,他的常务副职张仲谋,火急火燎地进来兴师问罪,连礼节都顾不上了。
  夏柏当然不会虚对方,拍着桌子反驳:“张!注意你的措辞和态度!首先,我是公司CEO,其次,什么叫‘擅自决定’?这个决定是经过董事会70%以上绝对优势票数支持的,是对股东利益的负责。目前公司主要大股东都认为,我们再执着于半导体工艺和设计,对于公司的长期利益没有好处。这里面相当一部分市场,已经因为技术门槛的下降,被英特尔做成价格战的低利率鸡肋了。而垄断壁垒和技术门槛一旦消失,是不会重新回来的。”
  “这是董事会的决议?我怎么不知道,克劳迪斯先生根本没和我说过……”张仲谋下意识地失神反问。
  夏柏恶狠狠地阴笑着:“你的克劳迪斯先生,持股比例已经降低到10%以下的,董事会决议的时候他弃权也没关系。我最看不起某些人了,嘴里说着要为公司的长远利益打算,但真让他拿出钱来以实际行动支持,却推三阻四,甚至为了套现偷偷出货!”
  张仲谋提到的那位克劳迪斯先生,显然是股东里面一贯比较支持张仲谋这一派眼光和决策的人。
  张仲谋不愿意相信克劳迪斯先生都背叛了,他估计对方只是看现在德仪股价还不错,因为某些短期利好消息,比上半年浮动上涨了10%~20%。而克劳迪斯先生肯定是觉得这波短期利好消息过去后,股价是会回来的,所以先卖出、等回落后再吃进。
  或许大家都觉得,自己短期抛几个点,应该不至于影响公司的绝对决策权分布。谁知就给夏柏一派凑到了70%以上的绝对投票权。
  “我知道了!这是黑石基金控制我们TI的阴谋!”张仲谋虽然是技术宅,对资本运作不是很熟,但到了这一步,也已经有所领悟。
  毕竟作为常务副总裁,对公司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黑石基金7月初的时候举牌了,成了大股东,后来又一路吸筹。所以公司近期如果有什么决策大变动,想不推到黑石基金身上,都很难有别的猜疑选项。
  然而,约翰·夏柏却非常自豪地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开启了神锅术:
  “注意你的措辞!施瓦茨曼先生只是欣赏我的决策眼光,被我说服了而已。”
  夏柏显然还非常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决定,那种真心相信式的沾沾自喜。
  张仲谋在绝对的股权优势面前,已经毫无抵抗力。
  他心思急转,撂下一句话:“夏柏!你随意取缔我们TI的项目研发团队,又没有想到新的研发项目去消化这些人,你这无异于是针对技术人员的裁员!目前我们南方各州,除了咱TI,还有谁可以跟硅谷那些嗅着风投钱味就意志不坚的杂种抗衡?你这是在戕害我们德州的工业和技术竞争力!我会去向州长陈述的!也会去找‘不死’家族的。”
  州长和地方上的势力派系,当然不能随便干涉企业的自由经营。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是非常自由的,不用担心。
  但是,如果作为本州主要科技产业巨头的大公司,想要大规模裁员、有可能损伤本州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后,那么州长也是有可能许诺一些优惠条件,跟企业商量,求你别裁员。
  比如后世波音公司把7万人的工厂从华生顿州的西雅图,搬到了南卡罗莱纳州。这一过程中,南卡州固然是专门为波音立了一个豁免工会挑事的法律。
  但华生顿的州长和西雅图的市长,也是拼命想办法挽留过波音的——西雅图主城区一共也就六七十万人口(西雅图大都市圈有400多万人口,但很多是周边城镇的),刨除老人小孩不工作、一部分女人不工作,壮劳力就业人口也就25万,一下子损失7万高精尖工业的就业岗位,哪个市长受得了。
  只不过华生顿州的工会实在被养得太强大,州里其他方面给再多产业政策优惠,也抵不过工会的DEBUFF,所以波音工厂还是走了。
  不过,这些事儿道理却是相通的,德州仪器想裁撤一大块研发部门,足以惊动到州长,乃至本土的世家诸如不死家族之类的介入。
  老不死如今是副总统,他儿子小不死前两年竞选本州的参议员失败了,不过大家都知道,不死家族依然是得州的土皇帝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7/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