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766

  这些听证涉及到的单位,包括香江的地政署、规划署,乃至有关的第三方商业性学术评估机构。
  在香江,每年一季度末的时候,各项开发规划类的听证工作都是最忙的。
  因为过年的时候,粤东人都年味比较重,不会干什么大项目。很多事儿都是扎堆到一季度末通过、二季度就可以放手大干。
  作为两署和某些发展基金的白手套,丹尼尔斯·罗本先生也忙碌了起来,跟春天大草原上急着交配的野生动物差不多忙碌,各方斡旋打点。
  他丢给姚教授的压力,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大。
  “姚教授,可不要掉链子,这次环评的沙角规划区,钉子户不够用,都被绕开了,新撒下去也来不及,你们的环评可是最后一道关卡了!”
  “放心,都在我肩上。就是拼上学术声望,我也会尽力阻挠他们的。”姚教授收下了对方上百万港币的好处、以及更多的经费许诺、学术机会许诺后,满口答应。
  只能怪敌人太狡猾,偏偏选取了目前还比较冷门的打鼓岭和沙角,所以才导致两署背后的势力来不及撒钉子户。
  设想一下,如果顾骜当初只是想进一步开发粉岭和上水周边的话。阻挠他的那一方势力,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几个村子的死缠硬扛。
  但问题就在于,顾骜是真心来搞实业的。
  粉岭、上水这些地块周边,你开发纯商业地产和住宅楼盘,好卖,能炒高价。所以顾骜进场之前,香江本土的四大地产家族,也早就已经在囤地了。
  打鼓岭、沙角周边,如果未来没有香积电,没有配套的实业,不与河对岸的特区工业体系形成联动,光开发住宅是卖不贵的。
  所以四大地产家族和布列塔尼亚人掌控的两署才不约而同都没在这里布局,给顾骜留了一块最终只能靠环评来阻挠的空白。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姚教授这股势力的价值,这一波才更加凸显出来。否则平素两署还有钉子户这张牌可以打的话,是不会轻易许给他这么多好处的。
  拿人钱财和机会,自然要替人消灾。
  一时之间,姚教授非常卖力,不仅各种让手下研究生和助教密集发论文力陈“打鼓岭独有生态环境不可替代,一旦被破坏将是全人类的损失”。甚至还不惜亲自接受公众媒体采访,大声疾呼。
  要是换做平时,这些象牙塔里的教授,还是比较端着架子的,讲究的是在听证会这样的专业人士用武之地才发力,不会轻易对公众喊话,那样太掉价了,有损学者的神秘感。
  这次么,完全是因为拿得太多了。
  “号召广大市民,保卫绿色香江!近年来,市区规划无序,地产巨头盲目扩张、野蛮圈地,以抢占抢建牟取暴利。郊区已经被破坏绿化、而未有效利用之棕土,累计面积上千公顷,相当于一整个打鼓岭。开发商不思整合这些被浪费掉的用地,却要怂恿两署破坏打鼓岭的绿水青山,试问我们的下一代,将来在香江还能看到天然绿色吗?抵制黑心开发商顾骜!抵制美国利益代言人张仲谋!”
  一时之间,本埠吃瓜群众情绪到也被调动了一些,连不少平素对顾骜和张仲谋没什么了解的老一辈市民,也开始讨论这俩家伙到底是什么邪恶存在——
  因为顾骜是做游戏机生意起家的嘛,早年天鲲的品牌,也占领过香江的街机厅市场。后来虽然跨圈卖随身听,不过在美国铺货也才大半年而已,到香江市场更是才登陆两三个月。
  所以,老一辈保守派眼里,就算听说过顾骜,也把他当成“教坏年轻人的黑心富豪”,大致上跟后世内地那些沉溺游戏的家长,对麻藤的感官差不多。
  姚教授的呼吁,似乎营造出了一个暂时看上去不错的氛围。
  香江人对于一个有过内地背景的富豪,是没有太多“与有荣焉”的归属自豪感的,顾骜在美国和日本生意做得再大,也不会让香江人觉得是在争光。
  只有内地人会觉得提气,哪怕顾骜拿了香江的居留权后,内地人依然会觉得顾骜在海外的一切成绩,都是每个中国人普遍沾光的荣誉。
  ……
  同一时刻,美国,华生顿。
  国会山附近的某家会所,TNC协会的重要人物之一、艾伯特议员,邀请了几位客人。
  其中有EST期刊的一名重要编委、UC伯克利环境工程学院的负责人、斯图亚特教授,以及另外两三位嘴也非常严、对圈内国际博弈规则很了解的客人。
  这位斯图亚特教授,不仅是RC伯克利相关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本人也是TNC协会的重要顾问学者,知道TNC的不少深度利益。所以他在决策的时候,考虑的就不仅仅是EST期刊的学术严肃性,更要考虑TNC协会在全球的影响力扩张。
  另外,UC伯克利是美国环境工程领域学术排名第二的牛逼大学,仅次于斯坦福,比哈佛还强一些。
  此时此刻,听了艾伯特参议员的一些提议后,斯图亚特教授一开始并不想买账:“艾伯特议员,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这事关学术独立!”
  艾伯特轻咳了一声,严肃地说:“请叫我艾伯特理事!我不是以参议员的身份在跟你聊这些话题,我是为了TNC的利益!
  TNC要想获得全球话语权的制高点,吸纳一些东方阵营的会员单位,乃至理事,也是很重要的。你知道,虽然TNC成立已经30多年了,还顶着‘全球XXX’的头衔,可苏联人是一直不买我们仗的。
  那些俄国专家只会论证‘用多余的核弹来炸出大坑造水库、兴修水利都是环保的’。随着历史迈入新时代,让中国人也认同TNC,对于我们有很大的意义!”
  然后就是一番细节不便赘述的深入沟通,艾伯特把这事儿的意义,以及顾骜与索尼的支持、宣传,都说了一遍。
  来人基本上也都听懂了,顾骜想要的利益是什么。
  斯图亚特教授选择了暂时缄默不语,静观其变。他对于政治和经济的利益交换没什么兴趣。
  于是,另一名今天被邀请来的、并非美国籍的客人问道:“可是,这件事情要是促成了,对你们美国的产业战略利益有好处么?如果对美国也没好处,还要损害布列塔尼亚人的利益,这个筹码划不来呀。岂不是只有中国人占了大便宜。”
  艾伯特却胸有成竹地立刻回答出了这个问题:“不,这个是符合美国的产业战略利益的——阿尔弗雷德先生,您或许误会;呃、以为张仲谋离开德州仪器,是顾骜的设计吧?一开始我们也怀疑,但深入调查后发现不是这样的。
  因为顾骜如果把张仲谋引回亚洲后,布局半导体设计产业,那么无疑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非常脚踏实地地以投资半导体工艺为主。而你应该知道,半导体设计目前是我们美国全球最强、半导体工艺却是日本最强。
  张仲谋原来在德州仪器,最擅长带的研发团队,也是半导体设计领域的。顾骜相当于只是把张仲谋废物利用,这不像是蓄谋已久的布局,倒是张仲谋本身自然而然跟约翰·夏柏闹翻后,顾骜‘变废为宝’把张仲谋的剩余价值废物利用一下。
  这种产业,我们美国人犯不着保护,还应该大力支持,鼓励他们去跟日本人竞争,把日本人的代工成本和报价压下来——你们应该知道,这两年日本对我们美国的贸易顺差有多大,再不扶持一个代理人跟日本狗咬狗的话,美国利益只会更加受损。
  所以,我今天说的这些话,都是请示过足够权威的专家和产业界利益代表,他们都是乐见其成的,你们不必有顾虑。”
  “闹了半天,原来这事儿对美国也是有利的……那事情就变成牺牲一点布列塔尼亚人的利益,来换取美国的利益了,顺便压压日本人的价格。这样的话,这个筹码倒也不亏……”那名其他专业的访客如是揣摩着。
  然后,他跟斯图亚特教授轻声交流了一下,换了个眼神。
  大家都觉得原则上可以做。
  有些事情,光靠学术界话语权的迭代,是不足以从根子上解决的。但是,如果美国利益本身乐见其成的话,很多隐性力量就可以调动起来了。
  顾骜这种左右逢源式的推进,有点儿像韦小宝——韦小宝在好几次本来似乎非要选边站队的不可能任务中,依然做到了和稀泥,不就是仗着“不管我的第二波兄弟想要如何跟我的第一波兄弟火并,我都挑唆他们先对付共同的敌人吴三桂”,成功太极化解的么。
  康麻子要他杀天地会,他也让康麻子先去杀吴三桂。
  天地会要他杀康麻子,他也让天地会先去杀吴三桂。
  等到沐王府、郑家……一个个想让他杀他另一圈子的兄弟时,都让他们先去杀吴三桂。总要到《鹿鼎记》最后,吴三桂这个大挡箭牌死透得不能再死了,韦小宝才无法左右逢源。
  顾骜现在还很弱小,而日本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依然强大,老毛子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还可以多扮演几年《鹿鼎记》里吴三桂的拉仇恨角色,布列塔尼亚人也跟美国的利益不一致……
  所以总是可以被顾骜牵着美国人的利益,用“我杀你一个弟兄,但是还你两个吴三桂的手下让你杀作为交换,你也算间接为你弟兄报过仇了”的方式和稀泥。
  布列塔尼亚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他们心里也苦啊,但是在老毛子死之前,估计顾骜还能巧妙转移仇恨好几年,这是没办法的。
  “我可以把那个姓姚的此前那些有学术不端的隐患提供出来,不过,不能污染了EST期刊的名声。这是我们的底限,充其量,只能是姓姚的自己猜测到了审稿人、私下与对方有所收受。”斯图亚特教授最终如此松口了。
  “这是当然的,怎么能损害EST期刊神圣的名声呢。”
第639章
让敌人内部分裂
  3月底,香江某大学附近的一处室内会场,开发与下套双方的舆论博弈,已经到了最后的白热化关头。
  “广大市民们!我知道,这几天有些无良歹徒,攻击我们‘打鼓岭环保促进会’是别有用心,说我们的论据没有事实基础,这些都是卑鄙的诬陷!今天,我们就拿出实打实的例子给大家看,相信父老乡亲们都是明眼人!”
  姚教授在主席台上振臂高呼,已经放弃了学者该有的恬淡,而是加入了面向公众的论战。
  自古文化人有所谓的“无裁判,不辩论”格调,做律师做专业学者的,都不屑于跟无知大众哔哔。姚教授走出象牙塔,做到这一步,也是卯足了劲。
  “诸位请看这张投影——这是一处位于大浦的大宗棕土,是79年的时候,抢在70年代当局规划大浦、元朗开发区的末尾,抢占抢划抢建的。
  那些卑鄙的开发商,把原先的红树林滩涂破坏掉之后,也不把地基做扎实,也不按原先的规划起高楼,只是稍微补充勘测了一下,就说土质太松软,暂时不适合开发高层建筑。把植被破坏、地皮抹平了之后就随便盖了玻璃钢瓦的临时厂房,现在那边已经成了一片用地非常浪费、低效的汽修厂。
  而且说好的是不需要经过环评和消防验收的临时建筑、按照本埠法律只能维持使用两年以内就该拆除,现在都第六年了,还拖着迟迟不拆——这些地产狗、开发商究竟是想干什么,大家看不出来吗?
  他们是想囤地啊!他们是看到了前几年两国谈判在即、立刻把大批房源建好了抛到市场上卖不贵、所以想等现在国际形势稳定、本埠前途明朗后,将来再在房价高位出货、痛宰市民们一刀啊!
  我们能让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狗地产商们得逞吗?我们能容忍他们原先拿到的地迟迟不开发、还捂在手里十年八年,再捂着碗里的捞着锅里的、捞新地皮吗?不能!我们要用我们的团结,逼着囤地奸商有一块、卖一块,上一块没卖完,绝对不给他们机会捞新地皮!所以,希望各位代表在听证会上时,都支持我的观点!”
  诸如“70年代末开发的大浦红树林滩地”之类的棕土囤地案例,姚教授当然还可以举出好几个,都是非常生动,还有苦主过来声泪俱下控诉。效果当然是非常好。
  凭良心说,他这番话也不算错,因为香江地产数大家族确实是卑鄙无耻到了一定程度,那些找借口先规划、后囤积、制造稀缺的事儿,有一块算一块,他们都没少干——
  少干的良心开发商,二十年前或许是有的。但是因为你不够奸,利润率不如那些奸的,所以这么多年市场竞争滚动累积下来,都干不过那些奸的,统统被灭了。
  如今本埠市民对地产家族的仇视已经非常明显了,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再过几十年,这种仇视只会越来越明显,说到底是英系的土地法律害的。
  只不过,顾骜和张仲谋,这次本来是搞实业为主的。姚教授及其背后的势力,在对大众舆论宣传的时候,是偷换了概念,把一切搞建设的人,都偷换成了等同于“地产商”。
  很显然,顾骜这一派势力,是不会允许姚教授他们在公众舆论上这样偷换概念带节奏的。
  就在姚教授大放厥词的间隙,台下一个《明报》的女记者站了起来,犀利地反问:
  “姚教授,恕我直言,您似乎是本部环境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您的论证不应该是集中于环保问题的吗?地产商拿了地之后怎么经营,也和您的学术有关吗?您为什么会花这么多精力用于调研和您专业不相关的问题呢?”
  “这……”姚教授也是要面子的,一时不好直接亲自回答。
  不过他可以使一个颜色,立刻就有学生和貌似中立的托儿帮忙接话。
  “你是不是地产李家、郑家派来的走狗!姚教授关心市民福祉有什么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