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766

  “有要机场路封道级别的外国大人物,要给顾老板的生意剪彩!”
  “听说不光是湖滨路那家美国大牌高级西餐,连红牛工厂也要去,主要是给红牛去年开始扩建的佳得乐生产厂剪彩——佳得乐你总知道吧?就是《终结者》和《第一滴血》电影片头那个美国人喝的可高档了的果汁饮料牌子啊。听说美国运动员都喝,不光味道好喝,喝了还能跟用红牛时一样体力充沛,关键是人家就是秘方的果汁,没什么激素,喜欢玩高端运动的有钱美国人,都当喝水一样喝!”
  “原来是这样,一直知道顾老板生意做得大,没想到大到这种程度,生意剪个彩都能请到让机场路封道的大人物……天外有天,想象都想象不到。”
  吃瓜群众们纷纷开始肾上腺素飙升,仅仅聊着别人的光辉事迹就聊嗨了。
  至于肯塔基究竟是“洋快餐”还是“美国大牌高档西餐”,普通市民是不在乎的,脑子里也没这根弦。在他们看来,那妥妥的就是“高档西餐”了。
  当然,也有个别不识趣的总要质疑:“可是,听说湖滨路那个高档西餐,还有红牛集团、佳得乐,这些生意,都是一个叫什么米娜雅的美女资本家的呀,怎么就能动用顾老板的关系请到那么多头面的大人物呢?”
  不过这种质疑在愿意相信和膜拜的吃瓜群众眼里,根本没有任何信任力。他们哪怕靠脑补,都能帮顾骜反驳掉:
  “这还用说,听说那个叫什么米娜雅的白人漂亮小姑娘,跟顾老板是同学吧。我听说可能就是在基辛格教授那儿读书的美国同学,具体不清楚啦。再说了,我记得清清楚楚,82年红牛这个牌子刚出来的时候,好像就是有顾老板的钱的背景,是后来又把股份卖给了那个啥米娜雅——人家同学一场,肯定有什么关系,男人有钱到这种程度,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的,无非没办法过明路呗~”
  这种脑补很给力,掐断了全部质疑者,所有人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唯有剩下万众一声的膜拜传说。
  ……
  元宵节终于到了,2月下旬的钱塘,纵然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那也是相当冷了,还下着雪。
  不过,围观典礼的市民热情,却丝毫没有被冲淡。
  店里面那个白胡子老爷爷塑像,也就是“肯德基上校”是一周前才搬进店里、昨天才拉掉神秘的幕布的。
  好多市民隔着大面积的玻璃落地窗看到这个塑像时,还觉得非常诧异,加上肯德基红白相间的色调,让人误以为这是圣诞老人。
  剪彩典礼的时间定在早上八点半,而正式开业是9点——米娜也不想搞太多繁文缛节,所以领导讲话加上其他一切活动,加起来半小时就很给面子了。
  另一方面,如今的肯德基餐饮配方都是完全照搬的美国货,并没有为中国人的口味做出过任何调整,所以也就没有经营那些标新立异的早餐专用餐点。
  一家主打正餐的餐馆,早上9点开业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要是中餐馆的话,起码前一个半小时内没生意。人家吃午餐再早的人,怎么也得上午10点半往后吧——
  这已经是按后世社会上最懒散的一群人来对标衡量了,也就是那些“早上只有前三节课的日子、却保留了一下课就直奔食堂生物种习惯的大学生”。
  不过,“国内第一家美国大牌高档西餐”的噱头,却足以让围观群众忘记掉早餐和午餐这些不重要的区别,好多人就是早饭饿着肚子专程来围观和排队的。(不是顾骜宣传的,顾骜从来没说过这个是什么高档西餐,是吃瓜群众们自己脑补的)
  再说这年头的人胃口大,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饿肚子来,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的钱包能够支撑住只吃肯德基家的食物吃到饱。
  先在隔壁钱塘饭店吃两个三毛钱的南方大肉包,或者去另一边隔壁的知味观来两笼一块钱每笼的小笼包;然后再来肯德基排队,都属于基本操作。
  8点半差几分,温斯顿·洛德和基辛格来到现场的时候,就看到了足足几千人在围观。饶是他们都是见惯了夹道欢迎的人群的,不会惊讶,但也难免质疑。
  “顾,不是说了开业不要组织人捧场了么,自然经营就好了,这是何必呢。”基辛格见状就责备了顾骜一句,当然他也有资格责备,毕竟他是带顾骜博士的教授嘛。
  很显然,他把这些人当成了跟15年前他来国事访问时候遇到的夹道欢呼花童一个性质。
  “老师,你误会了,真不是我们组织的——这些人就是来排队吃饭的。”顾骜无奈地耸耸肩。
  “真是来吃饭的?这只是一家卖炸鸡和汉堡的快餐店!而这里起码有三四千人!”基辛格都觉得不可思议了,饶是他已经知道中国人如今对西方生活方式很渴望,也依然没料到会渴望到这种程度。
  事实上,这并不能怪基辛格或者温斯顿洛德,因为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肯德基、麦当劳这些的经营者,他们自己也没料到,而这些人都是专业的。
  连锁餐饮业的资深专业人士都料不到,那政客也料不到就不足为怪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87年京城前门大街那家肯德基第一天开业,就被逼不得不延长营业时间一直到深夜,确保所有排队的客人都吃上鸡,后来统计出来首日接待食客5000人。
  5000人对于一个电影院或者足球场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快餐店绝对是令人发指的客流了。以至于没有位置坐的市民只能站在那儿拿着炸鸡和面包吃,也没人觉得这是服务不好,反而很淳朴地觉得“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不能怪经营者”。
  而历史上1990年1月31日,第一家美式大牌连锁快餐开到莫斯科去的时候,围观程度只会比中国更甚——当然了,那次的主角不是肯德基,而是麦当劳。
  有统计资料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24小时营业接待人数是两万人,整个普希金广场上都被临时拉起来的围栏用于维持排队秩序了,因为排队的人已经绕了普希金广场好几周。
  麦当劳更是连夜决策“在排队人群消化完之前,绝不关店,通宵营业”,还以亏本的高价临时紧急收购莫斯科附近的牛肉做巨无霸,因为整个麦当劳的供应链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根本没料到要备两万人就餐的货。
  而这个两万人只是“24小时接待人数”,如果按照排队人数全部消化掉来算,大约是连续接待了三万人,只不过后面一万人是在连续经营的第二天中午和下午消化掉的。一天的营业额就有10几万美元。(一家店卖汉堡一天卖10几万美元已经很多了,90年物价低,一个巨无霸还不到1美元)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度娘上看当年苏联人争先恐后感受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排队照片。
  所以,基辛格和温斯顿·洛德预料不到盛况的程度,这丝毫不足为怪。
  “没想到中国人在人均收入还不高的时候,就有这么大的消费热情。看来他们跟美国人也没什么不同。”基辛格都不禁感慨。
  “这是一群可爱的人民。”温斯顿·洛德附和叹息。
  “洛德大使,该您讲话了。”
  原来,就在两人坐在休息席上窃窃私语的时候,省里的和市里的领导,都已经讲完话了。
  在中国,领导讲话是肯定要讲的,无非有美国贵宾在的时候,领导也要压缩时间,既然给大使的时间也不超过五分钟,那领导只能分别讲三分钟和两分钟。
  吃瓜群众们反正习惯了,虽然急着要进场,也不至于太过不耐烦,毕竟平时还听不到省市领导当众讲话呢,也挺新鲜的,两三分钟完全能忍。
  温斯顿·洛德略微准备了一下,还跟基辛格客气了一句。
  “不用客气,现在你是大使,我只是一个退休返聘到商业咨询公司的顾问,你先。”基辛格象征性回了一句。
第704章
怎么样假装是经常吃肯德基的呢,在线等
  “……中美合资经营快餐业,不仅使中国人民尝到了美式烤鸡,也促进了中美两国的友谊与合作。对于中美双方目前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现状,我感到非常满意……”
  大使的讲话,总是充满官腔的,所以顾骜也不能期待更多。
  因为温斯顿·洛德前世上新闻连播那次也是这么说的,现在无非是后缀部分微调了一下。
  不过好在他说的是英语,所以围观的吃瓜群众也听不懂。他们只知道一个美国大人物在台上洋洋洒洒脸上笑嘻嘻,就暗暗叫好,内心澎湃。
  现场虽然有翻译,是外交部派来的,但那是为后续关起门来的新闻发布会准备的,并不是负责翻译给现场的吃瓜群众听。而且那种翻译腔翻出来的措辞就更加四平八稳了,把美式的略微俏皮轻松都给翻没了。
  所以,严格来说,温斯顿·洛德那番话真的用中文表达,应该没那么官腔。只是顾骜习惯了外交部措辞,所以自己脑补的时候也跟着翻译腔变成了上文表述的那种样子。
  温斯顿·洛德之后,是基辛格。
  认识他的人就多得多了,毕竟基辛格在《人人日报》头版照片上露脸的次数太多了,还有几十万钱塘人十几年前就夹道欢迎时见过他。
  所以听他讲话时的呼声自然更高。
  基辛格因为没有包袱,讲话的基调也更放松一些、而且有针对性:
  “……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促进中美民间互相了解、增加互信的重要尝试。美方欢迎中方积极了解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更好的消弭历史积淀的误会……”
  “咔嚓咔嚓”,新华社和《人人日报》的记者们镁光灯闪动,把每一刻都记录下来。
  央视新闻连播摄制组的人,就一直开着机,不在乎胶卷,全程录制,没什么可操作的。
  半个小时的典礼节目终于结束了,店门准点大开,人流汹涌而入。
  吃瓜群众们显然还是对炸鸡更感兴趣。
  ……
  柳建红穿着由红色的外套和白色的衬衣组成的工作服,站在肯塔基炸鸡的柜台前,不知所措地看着同事打开大门后,汹涌而入的人群。
  嗯,她有一个比较土气的名字,但这也是年代感嘛,60末70初都是被这么取名字的。
  如果她能晚生二十年,玩过僵尸类生化游戏的话,肯定会有一股浣熊市的即视感。
  排队的第一个顾客也有些不知所措,被人流推着自然而然走到柜台前,眼神似乎在寻找菜单。
  柳建红连忙侧身让出半个身位,抬手用手掌指了一下背后的标价牌灯箱:“这位同志想吃什么请看这里,人比较多请快点点餐,非常抱歉”。
  她的动作都是刚刚培训了半个月的,店长以及美国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强调过,给顾客指示时绝对不能用一根手指指着,而要用手掌摆出请的姿势指示。
  她的语速和语气也很谦卑,但台词着实不那么好。
  不过,这种略微不伦不类的服务,却让顾客更加紧张了。
  谁也没点过啊,谁知道要吃什么?
  “看这个架势,这么多人,也不好一个个问每个东西分别是什么样的……怎么办?”排在第一个位置上的顾客,是个戴眼镜的30出头中年人,应该算见过世面的了,饶是如此他还是紧张得额头微微出汗了。
  这可是2月寒冬,屋里也没有开暖气。
  谁让这是全中国第一次吃连锁美式快餐呢,服务员和顾客都紧张得冒汗。
  幸亏这时候还是本店那个姓宗的店长脑子更机灵,他立刻拿出了几盘样品,堆在柜台上的一个临时放置的玻璃铁架上,然后开始拿出扬声器吆喝。
  这位宗店长是红牛(中国)总经理宗卿厚的远房大侄子。
  因为肯塔基开店时很仓促,需要的管理骨干、基层员工,大多是从红牛(中国)产生或者内推的,也不面向社会招聘。所以宗经理自然是内举不避亲,让自己某个在红牛还没混上管理层的机灵侄儿来这里当店长。
  宗店长指着罩着玻璃的铁架吆喝:“各位同志,非常抱歉没想到今天人这么多。为了确保供应顺利、让更多的人更快吃到,今天就供应这几种餐点:原味炸鸡套餐,汉堡套餐,还可以单点原味炸鸡、单点汉堡、单点饮料,其余配菜一律不提供单点。样品都摆在这里了,炸鸡套餐比单点炸鸡多送原价值六毛钱的生菜沙拉与原价值八毛钱的鸡汤土豆泥、还有两个小面包、一小杯佳得乐,比单点划算1块5的总价。”
  排在第一位的眼镜男显然属于那种爱面子但又略微囊中羞涩的外地游客,只是想增加点生活体验和卖弄谈资。听了宗店长的介绍,他略微松了口气,先解释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