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6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766

  数日之后的10月14日。
  大洋彼岸,王安的股价在小跌两日后,已经逐步企稳。
  京城这几天的氛围,却是非常热烈,因为又有外国要人来访问了。市民们都没见过布列塔尼亚王室,好多吃瓜群众都去自发夹道围观。
  哪怕看不到人,看看限量版的罗尔斯罗伊斯豪车也好——那辆限量版,当然就是郑老板送给顾骜的。所以吃瓜市民们看到车、难免要传说一下车的来源,也会间接为顾骜再博取一些关注度。
  虽然顾骜并不稀罕。
  他这几天有些一反常态,别人忙着接待和起哄,他却选择了闭门自己关心生意,和做做学问。
  如今,布列塔尼亚人终于要走了,启程去沪江。
  萧穗却风尘仆仆来到了京城,她是被顾骜招来的,顾骜有些事儿要她帮忙料理。
  顾骜准备出一本书,让萧穗代笔,不过作者名要挂顾骜本人。这也是他为了建立行业预判威望、对付王安、王列的计划的一部分。
  萧穗下了飞机,就直奔钓鱼台,见到老公时,还一脸的春风明媚:“这种日子,怎么宅家里呢,我看一路上连出租车司机都在谈论外国王室,你也不去看看?”
  顾骜笑笑:“我跟布列塔尼亚人关系又不好,我一贯是扮演锱铢必较的白脸鹰派坏人的。如今笑脸相迎的活儿自然有扮鸽的人去操心。”
  萧穗也就不多劝了,她知道老公向来是主意很正的。她便温婉地改了个话题:“那说说这次叫我来,有什么要我做的吧。电话里你也只说是要我帮你写书,具体的都没说。要我说,你都那么大名声了,还做什么著书立说的事儿。”
  “这是建立商业威望的手段,你不懂的。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行。”顾骜说话很干脆,并不多废话解释,一边说着,还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这两天他赶工的提纲。
  “我准备写一本讲科技行业兴衰规律的专著,题目就叫《创新者的窘境》。大部分内容,是从我上半年开始、参加八六三计划历次座谈会上的讨论所得。以及这次接待时代华纳组织的美国企业家代表、参加论坛的心得。还有我的一些展望推演和案例复盘。我之所以不让你署名,不是在乎这个名声,而是有些话如果是你说出来的,华尔街那些人不会信,你只是个文学家。如果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华尔街的人看到大致不差,说不定就信了,而且会按照我说的,去调整他们对科技行业公司的估值认知。”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像后世90年代的时候,马风自己还没牛逼,他说话时经常要言必称比尔盖茨,哪怕是他自己的观点,也要伪装成比尔盖茨的观点去吓唬人。
  现在,顾骜已经差不多有资格指点江山了。
  在华尔街也好,硅谷也好,一次超级成功,还是有可能被解读为运气的。
  而两次超级成功,就会被封神。
  顾骜三年前灭掉雅达利,算是第一个史诗级的超级成功。但这样的成功,依然是有可能七分能力、三分天命撞出来的。
  在美国,每年都有商业奇才颠掉一个旧行业的霸主,顾骜也不过是跟那些奇才一样罢了。算不上蝎子拉屎毒一份儿。
  可如果顾骜时隔五年后再来一把。干掉游戏机行业的老大雅达利后,再豪夺个人电脑行业曾经暂时的王者王安电脑公司,那他就彻底封神了。
  所以,他需要做一把跟四年前“在雅达利崩溃前就立帖为证、拍内部会议纪录片、将来好告诉世人‘我在雅达利还没完之前大半年,就一次次说雅达利模式必定完’”那种事迹类似的事迹。
  这一次,拍纪录片就没必要了,或者说拍还可以拍,但不是重点。重点是写一本总结性的专著。
  ……
  萧穗这辈子早已立志要跟在顾骜身边写一部类似于《论语》级别的经书,所以顾骜的要求她很乐于接受。
  顾骜也乐于直奔主题:“这本书,我是跟麦克纳玛斯先生聊好的,前天他走之前,我就跟他说了,大概需要几个月的创作时间。最快的话,今年圣诞节能够拿给他。慢的话,可能要按咱中国人过完年才交稿。到时候,他会安排纽约最好的商务财经类出版社来出版,并且为我配套宣传。CNN的特德·特纳先生也跟我说好了代为宣传的事儿。下面我给你解读一下大纲……”
  顾骜拿出纸笔,开始在提纲上圈圈画画,萧穗也听得很认真。
  顾骜这本《创新者的窘境》,立意无疑是跟后世克里斯坦森写出来的那本差不多的。但解读角度和素材还是大相径庭。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克里斯坦森写书的时候,能够把很多80年代末王安这一代崩溃的科技巨头、乃至90年代互联网泡沫中倒下的一些公司都拿来作为例证,而顾骜显然不能。
  只有克里斯坦森对硬盘/内存生产企业的生死存亡规律解读,顾骜是能直接拿来用的。
  不过,顾骜也有他独门创造出来的素材。
  比如,他干掉雅达利时的分析。
  他接触到的德州仪器转型和香积电崛起的分析(这部分不能写太细,只能挑个别角度,免得美国人觉得顾骜是害了德州仪器)
  还有就是顾骜对王安转型可能性的解读。
  有这三部分绝对原创素材的加持,和大量内幕干货,顾骜哪怕不借助80年代末科技股灾和90年代互联网泡沫,也能把事儿说得很精彩了。
  “我总的原则,第一就是说‘快速增长的科技行业巨头,会被存量客户的需求绑架,无法自我迭代。
  第二,则是针对华尔街人的。华尔街人为什么当年在投雅达利、现在在投王安,以及未来投其他目前还没诞生的新通讯、信息科技产业时,会高估那些公司的估值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华尔街人认为‘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目前虽然只服务了600万人的客户,但这是一个新兴行业,未来五年十年会很快成长为一个6千万乃至6亿人的行业。
  而这家抢跑新秀,目前在600万消费者里站住了500万。所以华尔街人预测他们未来会大致按照这个比例,在市场增大到6亿人时、占住其中的5亿’。
  因此,在一个传统实业企业只有二三十倍的市盈率估值时,华尔街人愿意按照上千倍的估值给新兴科技公司——他们是为‘未来占住5亿人,或者至少是3、4亿’在买单,而不是为了目前已经实打实拿到手的500万消费者买单。
  可雅达利和王安的教训会告诉他们:凭什么一个目前600万用户、10年后6亿用户的市场,非要让那个目前在600万里占住500万的家伙拿走大头呢?
  科技覆盖面的增长,不是线性下沉的,甚至新一级市场的用户,是老一级市场的敌人,至少是鄙视链上的敌人。有可能你在600万里拿到了500万,不会成为你6千万里拿5千万的助力,反而会成为阻力。
  600万变成6千万的过程中,也许是目前行业第二名、600万里只占到50万的小虾米,拿到了那个5400万增量中的5千万。也可能是目前的行业第三名,乃至更菜的人,拿到这个增量。
  下一代科技的增量,与上一代科技的市场占有率,或许毫无相关性。这,就是我要用血淋淋的例子,给华尔街人泼的一盆冷水。而且我有自信,哪怕我泼完了,华尔街人还是会永远往这个坑里前仆后继地跳,直到华尔街灭亡的那一天都不会改。”
第747章
大哥大首发
  顾骜刚才说的那番道理,别说在萧穗听来匪夷所思,哪怕是2019年的看客,只要不是IT科技行业圈子里的,说不定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一个市场只有600万用户容量的时候,占有率排名座次难道不重要吗?
  600万里占500万的,不一定能成长到最后6亿里占5亿的……
  那难道600万里占50万的,最后涨到6亿里占5亿的概率就会更大?
  也不会。
  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和2010年代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火,后来都一次次证明,这个问题相关性不大,在市场最终成熟、滚成6亿用户的大盘之前,除了社交网络这种黏性惯性很大的细分赛道外,其他大部分细分科技行业的赛道,先行者和早期优势者的位置都是不安全的,壁垒都是不够高深的。
  所以,2010年代后期,在所有巨头的掌舵人,无论马风马腾马克,都看过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后,他们是怎么封堵投资新兴颠覆者的?
  他们选择了投整条赛道。
  比如阿狸巴巴觉得“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对于未来电子商务至关重要时,马风不会再像90年代的投资者那样,看一眼“目前这条赛道上的第一名是SenseTime科技”,就只投商汤一家。
  它会把旷视科技、XX科技……一大堆“只要他们做事的风格、科研的硬实力有可能成功”的公司,统统都投一遍。
  甚至连海康威视这种跨圈过来的巨头,你实在收购不掉,也能上门喝喝茶,谈个战略合作稳住。
  这种投资,比例一般会达到“投20家做事风格、路线、科技硬实力都看不出毛病的公司,然后跟养蛊一样让他们自然生长,最后从蛊王身上拿回全部的投资回报”。
  毕竟按照这种模式,蛊王活下来之后,至少比当年的早期投资增值50倍乃至几百倍,所以你花20倍的钱投20个死19个活一个也不会亏就是了。
  这是一个科技行业大部分分支,都没什么迁移成本的时代,消费者忠诚度不值钱。没谁规定你上一台16位游戏机买了任天堂的SFC,到了32位机时代你还要买任天堂的,你完全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背叛”任天堂秒一台索尼的PS回来。
  那2000年之前的华尔街蠢货们按照“因为我觉得世上有5000万消费者在16位时代忠于任天堂,所以我推测到了32位时代还有5000万消费者忠于任天堂”而推算出来的任天堂股价,不就成了一个笑话吗?
  任天堂的股价也好,王安的股价也好,如今都是靠这种按传统行业垄断惯性“估计”的信心撑起来的。
  ……
  既然后世之人要看懂顾骜这番道理,都那么困难。
  萧穗自然是如同听天书一般,被轰炸了整整半天,觉得自己脑洞又被炸大了好几圈,才勉强捋清了写作大纲的基本脉络。
  至于其他素材的组织、文字的调遣,还需要很久很久。
  反正顾骜也不急,给了她几个月的时间,把这部专著整理出来。如果过程中想不明白,还可以随时电话请示。
  或者等顾骜这波在京城忙完离开之后,萧穗还可以天天陪伴在他身边写书,一有不懂就当面问。
  总而言之,萧穗对顾骜的崇敬,或者说膜拜,变得更加深厚了。
  她满心都充塞着“老公真是圣贤之才”的幸福感。
  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是深夜,萧穗自然而然就在这里吃过宵夜、沐浴熏栉顺势住下。
  第二天一早,还沉浸在吟诗作对余韵中的萧穗,本想留下继续请教一下顾骜,却被顾骜残忍婉拒了。
  “我这几天还有事情,等忙过了这一阵,离开京城,你有的是时间请教。你先回去消化消化我昨天一天说的那些,把提纲吃透吧。对了,这里还有几台手机,都是三城入网许可证的,以后可以全国漫游,你拿回去沪江,送送亲友合作伙伴,也算是我的礼数到了。”
  萧穗也不好违命,就接过了礼物:“京城这边,是不是手机已经开始发售了?我昨天来的时候,就感觉到风声了,好多人都在聊。”
  顾骜揉了揉太阳穴,想了想,说道:“好像就是今天首发吧,我都没关心。你不忙的话,一会儿回程可以让司机稍微绕一下过去看看——呐,就在复兴门外面,地铁也就一站路吧。”
  萧穗陪伴顾骜吃了简单的早餐,拿上行李,就出门准备去赶飞机了。
  她决定去看一看,就跟开车的保镖说了,对方倒也知道在哪儿,一脚油门就到了。
  那地方位于顾骜这处府邸往东仅仅一站地铁,所以非常近。从顾骜的母校外交学院往东南斜向过两个路口,也可以到。所以顾骜身边的人都对这一代很熟悉。
  如今,那地方还是邮电有关部门下属的某个工程单位。未来90年代,就会改制成中国电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