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766

  顾骜虽然不喜欢投机,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子可以先知先觉捞一笔。(他前世不是搞金融的,所以那些个股典型案例都不记得)
  但顾骜也不会让钱白白闲着,如果没事儿可干的情况,就自动委托给彼得森好了。
  黑石基金好歹也是美国历史上直到21世纪初,都还投资业绩非常好的基金公司,属于那种到08年次贷危机之前都没什么事儿的。闲钱放在那儿细水长流操作总归是可以有的赚的。
  这种情况下,顾骜自从去年下半年跟王列交恶、找到借口打压和布局吞并王安电脑之后,就开始让彼得森瞄准科技股了。
  尤其是麦克纳马思跟顾骜聊过、让他写那本《创新者的窘境》之后。顾骜刚开始动笔,就意识到了他自己能理解87股灾的前因后果——
  除了此前牛市太牛导致的回调之外,87股灾主要就是因为美国人‘看不懂科技股牛逼的可持续性,所以高估了科技股市值’。
  而等他们终于学乖,会看了之后,股票就必然大幅度回归理性。当然,还有超出“回归理性”这个合理回调之外的额外恐慌。
  这让顾骜觉得,他对股灾的可控性又强化了一些——只要美国股民公众对科技股的模型误判没有戳破之前,股灾就不容易发生。
  而什么时候戳破,顾骜是可以影响的。
  所以,他虽然不能预测股灾,也不能延后股灾,却可以适当提前股灾。
  至于提前多少,完全看媒体扫盲的力度和进度。
  顾骜的这种认知,为彼得森和黑石基金把握大局观,在委托资金的时候,顾骜告诫彼得森帮他盯紧了那些跟当初研究过的德州仪器模式相近的公司。
  也就是“目前正在压缩研发开支、未来财报还会做得更好,而其目前主力科技产品距离下一代换代、彻底暴露代际竞争力匮乏隐患,还需要几年时间”的公司。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凡是看到这类公司有市盈率还未充分被评估、消化的,就果断买进,然后坚持在牛市中持有,除非发现其市盈率被市场充分预估了,或者其产品换代有提前的可能性,否则就保持住中线持有,别卖出。
  至于具体的评估功课,就交给彼得森这样的专业人士去处理了,顾骜只提供大战略。
  这样的组合模式,对先知先觉的要求很低。顾骜相当于是一个另类的巴菲特——
  巴菲特也只是一个“只投资自己研究很深刻、彻底懂得怎么估值的行业”的投资客罢了,他很有敬畏之心,也很懂适可而止,不碰自己不懂的。所以巴菲特从来不投新兴的科技股。
  顾骜也很有敬畏之心,也很适可而止,只不过他恰恰相反只是对科技股最了解,也只投科技股,而丝毫不碰其他他不太懂的传统股。
  他相信,在87年这个节骨眼上,没人比他更懂科技股的结构性泡沫所在。
  如今,随着《创新者的窘境》被普及得越来越为世人所接受,顾骜觉得这里面的信息不对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所以,他关照彼得森可以开始在高位减仓,逐步退出了。
  第一批‘裁了研发部,但两三年内还看不出症状’的德州仪器型股票,在4月下旬开始被陆续抛售,5月份后继续加大抛量。因为抛盘的成交量规模有上亿美元,着实微微造成了一些震荡,不过在美股整体大牛市的环境下,还是被完全吸收了。
  彼得森估计,整个五月份,连带着部分股票上稍微加的一两倍的杠杆在内,可以脱手的资金大约有三四亿美金,纯收益可能有一亿多。
  对于顾骜最穷时候也保持在五亿美元以上的本金而言,这种利益并不算夸张,大牛市中是很正常的。当然考虑到套现规模,就有点可贵了。
  后续6月份,彼得森还能撤出更多的资金,按照这个节奏,如果撤得快的话,暑期7月份可以吧所有资金全部撤完,并且保持总计两三亿美金的保低收益。
  如果顾骜允许他撤退得更慢一些,多给一量个月时间,到暑假结束再抛完,甚至三季度末再抛完,彼得森估计还能多赚不少——总的纯利会从两三亿的规模,上升到四五亿美金。
  当然代价也是相对的,那就是如果在这几个月里出现大盘波动,或者市场信心提前醒悟,尾盘会砸在手里一些,到时候不得不割肉。
  顾骜还是倾向于前一套方案,就是六月、七月尽量抛完,宁可少赚一点。
  顾骜也不是喜欢靠金融投机赚钱的,虽然好几次他都发现这个来钱更快更容易,让人有种懒得再去做实业的惰性。
  不过顾骜始终警醒地告诫自己:他这次顺带的资本操作,赚钱还是其次,关键是要建立起自己在美国商界的神级威望。
  他要把自己从一个杀出二十分之一重围、干掉雅达利的幸运儿形象,变成一个两次渡劫都成功、四百分之一幸存率的位面之子。他要下次再有类似《创新者的窘境》这样的观点抛出来时,整个市场对他言听计从,不敢质疑。
  所以,赚个几亿美元,只是为了立威,不是为了钱本身。钱只是用来提升他说话的可信度,显得他不是一个卖文的,而是实战战绩彪炳的存在。
第781章
友邦人士操碎了心
  顾骜非常懂得如何把握好立威与防止拉仇恨、防止被怀疑成阴谋家之间的尺度。
  你赚个几亿美金,唱衰或者唱荣某个行业,再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恰到好处出手收割王安,这叫远见卓识、位面之子。
  你要是全程时间点都卡得贼精准,每一步细节算无遗策,那就叫穿越者了,不说被切片吧,也会被人群起保持高度戒心,至少不敢跟你合作。
  所以这中间的度很有必要把握。
  现实世界中,可不会跟魔兽世界那样,声望刷到崇敬后再上去无论怎么刷都是崇拜封顶。
  现实世界中没有封顶,崇拜再往上一层,会是敬畏,然后就是彻底的、敌意的恐惧,那是会溢出的。
  顾骜在纽约参加了十几天各种商务和学界的应酬活动,从彼得森及其手下的分析专家那儿,听取了好几场战略级的行情分析后,眼看着历史的时钟进入1987年5月,顾骜觉得自己有必要低调离开一些。
  再玩一把他已经玩得很溜地不在场证明,回国或者去欧洲处理一些别的生意,打打掩护。
  说句最直白的——首先,至少股灾发生的日子,顾骜还是别在美国出现的好。其次,股灾发生后,王安电脑股价雪崩的时候,顾骜最好也别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而应该坐视几天,等王安的情况进一步恶化糜烂,然后才“姗姗来迟”反应过来。
  这才是正常人该有的反应速度。
  因为王安电脑毕竟是原先峰值时期市值四五十亿美元的行业巨头,如果顾骜原先示人的动机,只是想“趁着王安内部分裂时,挖角一些资源”,而不是处心积虑想好了整体鲸吞,那顾骜就不该第一时间拿得出收购方案。
  这么大的生意,不说拿出钱来,至少想筹钱的计划,就得几天时间吧?
  做收购的谈判草案、初步要约的条件,也得几天时间吧?那都是起码几千页的法律文件,就算请最牛逼的律师团队帮忙做案子,也不可能一两天拿得出来的。
  顾骜要是太快拿得出来,不就穿帮了么,会拉到美国人不必要的仇恨,让美国人觉得顾骜背后站着来自东方的、非商界的神秘力量。
  还是别让美国人觉得有这种力量的存在比较好。
  ……
  幸好,顾骜的生意已经大到这种程度了,到处开花,有心留意机会的话,总会有事情可以忙的。
  4月底5月初的时候,国内的包船王先是跟顾骜打越洋电话联系了几次。
  包船王在电话里,一开始表示了抱歉,说是跟顾骜约定的回钱塘合股投资基建设施的事儿,要拖延几天——主要是包船王回到故乡明州后,地方上非常热情,无微不至全程陪护他回故居养身,还专门在包船王故居附近修了个专门的疗养院伺候他。
  故乡父老这么给面子,连带着包船王的女儿女婿都被截了下来,天天跟北区那些管着港务局的人觥筹交错,拉他们的投资。
  顾骜当然是在电话里第一时间表示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他本来就是帮忙牵线而已,让包船王自便。
  这事儿足足耽误了包船王一行两周的时间,最后还是明州的地方政府先截胡动手成功,在包船王还没到省城之前,就攥出了三四个亿的人民币,用于修建明州的大型海商港口、北轮港。草签的协议约定了以未来25年的港务收益分成来偿还包船王的投资,而且九龙航运还可以优先得到明州港的承运订单。
  考虑到吴越未来25年海上外贸生意的大发展,包船王这个投资肯定是大赚的,毕竟等后世中国加入WTO后,沿海省份的外贸增长程度都是爆炸式的,80年代末的人完全无法想象。光是隔壁婺州义呜县的那点零碎小商品生意出口,就够撑满一个巨型外贸港了。
  只不过这种生意终究也是回收周期非常长的长线投资,就当是包船王留给女儿女婿的福报吧。
  在明州忙完这些之后,包船王的女儿女婿才脱身去了吴越省城钱塘,开始跟地方上沟通顾骜牵头的那些基建投资。
  虽然被明州那边提前拿下了三四亿人民币的预算,幸好包船王这边的资金流还比较宽裕,所以跟顾骜说好的钱塘新机场与配套高速公路的投资都还拿的出来。
  稍微谈了一下初步条款之后,因为钱塘这边的两个项目,顾骜也答应过要跟在包船王后面支持一股(纯粹的财务性投资,表现一下诚意,并不会参与后续的任何项目管理),所以包船王的女儿女婿,自然也要等顾骜回国,一起坐下来稍微谈一谈,才好正式签。
  另外,包船王还在越洋电话里跟顾骜提了另外一个事儿:
  三年前,顾骜跟摩纳哥人筹划挤兑法国人、利用法国人和布列塔尼亚人在纳鲁罗瓦环礁的环保争端风口时无法双重标准的机会,拿下了摩纳哥的领海填海造地权。
  当时,顾骜和摩纳哥人都丝毫没有造船业和海洋工程业的基础,所以顾骜就另外筹措了一笔资金和资源,委托包船王帮忙研发和建造大型抽沙吹填船。
  这个项目的研发和建造周期当然是很长的,所以顾骜都已经快忘了这事儿的进度了。他自己本来也没真心想在80年代就填海造地开发房地产过。
  因为80年代的房价根本不够高嘛,无论世界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怕是摩纳哥蒙特卡洛的房价,也没有足够高到让填海造地盖别墅都有暴利的程度。
  也正是因为这种重型远洋工程船舶的周期太长,顾骜才有借口买了一条“卡洛琳公主号”,作为“摩纳哥王室许诺了他博彩业牌照后,却没经营用地来兑现这块牌照”的临时措施。
  可见远洋抽沙吹填船要形成工程产能,怎么着至少也要比“卡洛琳公主号”平顶博彩船投入营业的时间点晚上很多,那才解释得通嘛。
  否则要是那边“卡洛琳公主号”才刚营业一年半载,你这里就可以工程化应用了,美国人还不怀疑顾骜别有用心?
  你连这一年半载的时间差都等不了、非要买艘平顶船先过渡一下?
  幸好,现在“卡洛琳公主号”已经买来一年半多了,装修完散完味儿正式营业,也有一年了。而包船王那边的远洋吹填船只是刚刚完成初步舾装、进入测试,这个时间差节奏就比较说得过去了。
  包船王在电话里说,新船会就近在大屿附近测试一下效果,然后作出微调、更新一番设备,预计明年年初可以正式交货驶往欧洲。
  这个节奏也是比较合理的了。80年代,造那些三五万吨的、有点技术含量的工程船只,怎么也得九个月到一年的船台施工、再加上下水后差不多同等时间的舾装。
  而顾骜要的这个货色还要加上研发周期,所以现在这个速度是正常的。
  首艘包船王是外包到了他在国外控制的船厂建造的,不过技术资料这些都是由包船王掌握。因为首艘下单的时候国内的船厂力量还比较弱,而且也敏感。
  不过只要这条使用顺利,未来总结经验后略作修改,后续舰型都可以慢慢挪到国内来造,比如给江南造船厂下单也没问题,这些都是后话了。
  至于包船王说的在大屿先测试一番,则是说的香江新规划的国际机场了——历史上,香江后来的新机场就是大部分靠填海来规划的,最终在98年,回归满一周年后才交付使用。
  现在,或许是顾骜对香江的开发规划产生了一些蝴蝶效应吧,规划署也提前了一年多进行规划,所以香江的新机场目前已经有点风声了,要填海的区块也已经暂时划定。
  布列塔尼亚人在规划上下的黑手自然是不会少多少的,历史上光是填海就花了90亿港币,完全是布列塔尼亚人走之前不仅想把它们统治期间结余下来的财政收益花光,还想临走发一大笔债,丢给接盘的中方来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