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766

  而做完这些操作,顾骜实际累计支出的现金,还不到1亿5千万美元。
  爱德华·米勒也不是非常想看到这个结果,但他也需要提振股价,只能是矛盾地接受这个现状。
  毕竟顾骜这一两个月之内的出手,用华尔街的术语来说,那就是“接飞刀”。
  华尔街有一句很朴素的训诫,那就是“不要接飞刀”。在一个公司股价暴跌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腰斩再腰斩就算是跌到头了。
  羊群恐慌起来的时候,腰斩再腰斩只会让大家更恐慌,然后跌掉九成,甚至九成五。
  敢“接飞刀”的人,你都是要做好炒股炒成大股东的心里觉悟的。比如历史上巴菲特就在某些报业公司的案子上接过飞刀。
  但人家是巨量资金进场,连“如果我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如何整改这家公司”都想好了,才这么干的。
  如果你没有能力引导一家公司经营好,在华尔街几乎是没有大人物敢接飞刀的。(韭菜散户敢的很多,因为韭菜钱少,胆子大,死了就死了)
  正因为接飞刀的罕见,所以米勒需要勇于接飞刀的人。至于接飞刀导致的后果,只能先放一放,过了这道坎再慢慢算。
  ……
  然而,利好的状态似乎并不长久。
  报表披露、行情好转后仅仅一个星期,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就冒了出来。
  这天一大早,爱德华·米勒照旧意气风发地来到旧金山的王安电脑公司总部,准备处理各方风声。
  然而他看到自己的女秘书,已经提前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了。
  爱德华·米勒是个老派的财务型CEO,对新技术不太了解。有些时候,为了防止被提醒到自己的短板,他甚至刻意下意识地排斥新玩意儿。
  所以,尽管无线电话,也就是手机,在美国市场已经商用了三年了,他依然没有使用手机的习惯。充其量只有使用车载移动电话的习惯,因为那玩意儿历史稍微久一些,出现有七八年了。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这也是挺正常的。就像历史上中国是87年引入大哥大的,但是即使到了90年代初,老派的超级有钱的大老板们,不用手机的也很多,并不是他们用不起,而是觉得亲自拿着个笨重的手机打电话不庄重。
  所以,爱德华·米勒在遇到很多突发事件时,总要延迟几个小时才能被通知到。幸好如今还是80年代,不是信息时代,这点延迟在商界完全可以接受。
  “总裁,情况似乎有些不妙。”女秘书一见面就拿出一些文案,摆在米勒的办公桌上。
  “这是今天的《华尔街日报》,零售渠道可能还没分发下去呢,是渠道商方面的朋友越过中间环节送过来的。有几家跟我们合作的专利业务代理律所,以及猎头公司,都被人集中爆出了丑闻。”
  米勒眉头一皱,一把扯过,仔细看了起来,随后不由暗暗心惊,越来越觉得掉进了阴谋。
  他当然知道这些文章披露的内容都是真的。
  那几家给王安电脑提供专利服务的事务所,都是重整协议实施后、他来当CEO的这一个多月里,新签下的合作者。
  原先王家父子管理公司的时候,是跟另外的事务所合作的。
  所以,只要这些新事务所出了丑闻,而且是跟王安公司扯得上关系的丑闻,那就肯定要归咎于他爱德华·米勒个人,是他这个CEO不诚信。
  想甩锅都很难甩掉,充其量可以甩给他当CEO后一起带过来空降的法务总监,不过那样至少也相当于自断一臂了。
  一个CEO当然不可能光杆司令空降过来,爱德华·米勒上任的时候,也是带了嫡系造假人马来的。
  米勒不由越来越严肃地细看内容。
  “知识产权评估领域的新型行业造假风险:据悉,近日旧金山戴斯蒙德律师事务所,涉嫌多起借助间接控制业务关系,同时代理几起加州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侵权案及无效宣告案的双方委托……”
  “涉事的部分无效宣告案件,存在明显的原告方、即无效宣告请求方放水。因为几乎在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差里,同一案由被其他原告方提出同样的申请后,有关部门得出了截然相反的裁定结论。且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认定戴斯蒙德事务所涉及的几起主动认输案件,只要稍加坚持,就能赢得无效宣告。”
  “这一自导自演的行径,极有可能是为了做局刷高涉案专利持有单位的知识产权库估值,从而在金融市场上谋取更大的利益……”
  《华尔街日报》上的披露外行人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
  但是用人话翻译一下,大致就是米勒此前打的“新买来的美女有多漂亮公众不知道,所以我们左右互搏一下,自导自演一下被侵犯、又被维权,而且是铁拳出击、成功维权的戏码”之类的主意,被敌人识破了。
  敌人还顺着夹带了其他诉讼,比如是王安方面的代理律所故意让对方知难而退的案子,他们找另一个强行碰瓷的,不知难不肯退……
  这里面分为“无效宣告碰瓷”,也包含“侵权碰瓷”,操作手法上还有各种大同小异,真要说清楚起码能水几章。
  (考虑到本书读者有大约两到三成曾经是读过《喷神》的,我如果写得太细,有点对不起这些老读者,会害他们再多花一遍钱。所以,我就不具体展开了。本书开始入坑的新读者,如果对各种知识产权律师圈子的奸阴毒诈有兴趣的,去《喷神》看相关章节吧,那里都是我几年专利代理的真实行业经验。当然我相信大多数读者是对法律毒计没兴趣的。)
  总而言之,顾骜这一世虽然没有化身“喷神”,但他好歹对IT科技行业的种种“高估技术市值”的诡计略有所知。
  所以,他只要提供战略眼光,找专业人士帮忙实施,就能坑死那些米勒请来的、自以为自己的手法如今还很新颖,不太会被同行看穿,或者即使看穿了同行也舍不得戳穿,想一起分赃再黑几年。
  没想到,顾骜可以请到不怕得罪整个美国知识产权法律界的、同时实力又够牛逼、眼光手段都狠辣的事务所,来掀桌子。
第795章
能者居之
  “顾骜到底是找了什么律所的人当这种出头鸟?他们不怕得罪整个华尔街金融律师圈子么?”
  爱德华·米勒看完全部材料之后,除了一丝大势已去的动摇和悲凉,更多是不可理解。
  他用的那些造假招数,都是很新颖的。
  虽然,不至于是做到全世界绝无人能看穿,但看得穿的华尔街顶级律师,两只手也是数的过来的。
  在华尔街,搞金融造假和金融反造假的律师们,是有一个潜在行规的,那就是如果一个招数知道的人还很少。
  那么,基本上是没有律师会用对公众捅破这层窗户纸,来一次性谋取一笔名声的,他们更多会选择加入到这个小圈子里,一起用这招毒计骗人赚钱,先赚个几年,等到知道这招的人慢慢多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捂不住了,垄断利润也衰退了,才会让这些招数见诸报端。
  之所以能这么操作,是因为美国的律师费是很高的,把招数披露出来得到的利益,远不如先在垄断期打上几十个金融大案官司来得赚。
  美国的法律圈子,那也是非常排外的。
  人家之所以要法博才能入行,为的就是卡死那些身价低贱、敢鱼死网破的愣头青,不给他们进圈子搅混水拉低行业成本和门槛的机会。
  否则的话,美国律师协会定的每小时350美金起步的咨询费,怎么还维持得住这么多年?
  在这个圈子里,新诡计的传播、扩散和烂大街速度,远比圈外人想象的要慢得多。一个小创新的手艺,或许能为发明者带来好几年的独门垄断利润,才被人所知。
  谁要是破坏了行规,是会被整个做金融法律服务的圈子排挤的。就像顾骜这次披露的东西,不仅会让爱德华·米勒受损,也会让其他试图用这些招数做高科技股估值的金融投资机构受损,那些人的怒火也是挺可怕的。
  面对爱德华·米勒的想不通,他的女秘书立刻去搜集了一些信息,半小时后反馈给了他:
  “是纽约的一家没什么名气的中小型合伙事务所披露出来的。应该是顾骜给了他们足够的好处,所以他们哪怕被行业排挤也要揭露我们的造假。我们查到这家事务所名叫‘光复律师事务所’,其中一名合伙人叫陆光复,是个30出头的华人律师。根据目前的信息,应该是同为中国人的原因,导致人家被顾骜拉拢干脏活儿、怼我们。”
  爱德华·米勒气不打一处来,拍桌怒吼:“顾骜和王安这堆渣滓!赚着我们大美利坚的钱,王安还入了咱大美利坚的国籍,居然还搞这些民族注意沆瀣一气的事情!这是他们没有充分融入美国社会的罪证!”
  可惜,怒吼归怒吼,他也改变不了事实。尤其是当天下午,秘书拿来更多关于那家搅屎棍事务所的资料后,米勒发现人家根本就是顾骜养的嫡系,也就无话可说了。
  ……
  纽约,光复律师事务所。
  作为合伙人之一的陆光复,看着自己掀盖子的成绩,难免沾沾自喜和后怕兼而有之。
  在美国当律师,30岁出头的年纪,根本是谈不上资历的。他自问已经算是读博读得快的了,法博毕业后连实习两年、正式执业三年,如今才刚刚拿到法定允许以合伙人身份执业的最低年限。
  所以今年开始,陆光复才真正开了一家合伙制的事务所。
  而他的合伙人,还是表弟顾骜帮忙介绍的,是罗斯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并购律师,名叫韦伯·胡佩尔,大约40多岁年纪,精通资产评估和收购、破产等事务。
  陆光复也算是一路快车上去的精英了,本科在哥大读的金融系,而众所周知哥大因为就在曼哈顿,所以那儿的金融系是全美第一的,常青藤盟校其他七所大学的金融专业都不如哥大牛逼。硕博又是在哥大读的法博,所以陆光复的专业算是对于处理金融投资、企业评估并购案例非常对口的了。
  不过原本以陆光复的年纪和资历,韦伯·胡佩尔这样的大律师肯定是不屑于跟他搭档的——这个韦伯·胡佩尔是比尔学长和塞拉莉研究生阶段时、在耶鲁的同班同学,后来是跟着塞拉莉一起去罗斯事务所厮混了十几年的。
  所以,很明显,那个韦伯是因为给比尔和塞拉莉面子,由塞拉莉介绍给顾骜,作为合作纽带的,人家这才肯暂时放低身段跟陆光复合伙。
  陆光复自然要死心塌地跟着表弟混,哪怕冒着极大的风险掀桌子,导致将来被人孤立、接不到别的生意,也不能推辞。
  大不了,以后就只做表弟给的案子呗,天鲲和王安恁大的家业,每年能产生的法律服务和官司,足够喂饱一个中型律师事务所了。
  未来顾骜的生意进一步扩大,甚至能养活一个纽约最顶级规模的律所。
  “纽约好几个投资并购圈子里的事务所,跟我们切断了合作。看来掀桌子的后遗症已经开始显现了。”
  陆光复正在自己位于曼哈顿某写字楼的办公室里喝茶想后果,一个女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他下意识地定了定神,摸了两把:“走上这一条路的时候,我们就做好思想准备了。”
  他面前的女人没有任何抵抗,任从予取予求。原来这个女助理正是李怡然,当年萧穗还在复旦念书时,认识的法学院的学姐,顾骜也见过几面。
  遥想当年顾骜去复旦探望萧穗的时候,漫天撒外汇券请萧穗那些同学、室友、闺蜜去友谊商店厮混,似乎还在昨日。
  那之后一年多,李怡然就毕业了,当时赶上77级本科毕业的时候,国家政策有优惠,开了出国交流留学的口子,她就想办法申请。可惜名额太紧张,她也只是申请到了竞争相对不激烈的自费生名额——
  对于1982年的中国人来说,自费去美国读大学的机会,基本上是给了等于没给,因为一万个人里也不一定有一个出得起那么巨额的学费,所以也就没人抢。你有复旦的本科毕业证,别的审查也都没问题,基本都能过。
  不过幸好,萧穗那些室友闺蜜都认识顾骜,借机稍微借点路费混出国再慢慢想办法,总还是可以的——那年头很多大学生都打着“就算出国的时候凑不够学费,到了国外再慢慢打工,总能想到办法”的念头,先出去再说。
  这李怡然也是个狠人,混到了美国之后,积极逮到了跟顾骜身边的其他朋友、伙伴认识的机会。当时恰好赶上陆光复博士毕业,要当实习律师,两人专业相若,三观也还谈得来,加上陆光复还在起飞前夜,谈不上身边有N多女人追捧,所以李怡然就当机立断给陆光复做了情人,还谋了个一边念书一边帮他处理法律文案的带薪实习助理工作。
  李怡然毕竟是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就谈过男朋友的么,原本属于比较强势外向、有组织力的女生。因为本来就不是处了,所以她的定位也很现实,从来没跟陆光复谈婚论嫁过,一开始就是锚定了给人做情人的,清清楚楚不粘人。她年纪比陆光复小两岁,姿色也还可以,这样放低姿态的情况下,自然可以得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