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766

  这种时候,石墨“单层之内导电性非常好、结构也非常坚固,但层与层之间非常容易滑动,原子键力非常弱”的宏观特性,也就突然被筛选了。
  层内特性被完全表达了出来,而层与层之间的特性,因为没有别的层了,也就不表达了。
  你这个原子楼不是地板很强、柱子很弱吗?那我把你拆到只有一块地板,没有柱子,不就从原子层面改造了整体宏观性质吗?
  这个单层石墨原子就是“石墨烯”。
  而站在新材料资本家的角度,石墨烯的物理特性很重要。
  而站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角度,石墨烯的物理特性倒不是非常重要,只少没重要到值得在发现后六年就拿诺贝尔奖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这个发现颠覆了“自然界不可能存在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实现原子层面纯二维厚度的物质”的理论偏见。
  这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说句难听的,你这个物质就像是被二向箔拍扁了一样,纯扁,二维有多扁,就是这么扁。
  这时候,再分解一下这项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事儿要做成,需要四个大方面的贡献。
  首先,你要在理论上,陈述目前认为“自然界无法存在单层原子厚度的物质”这一偏见不严谨的地方。
  第二步,你要搞到一种能够完美分离石墨的粘胶材料,真的能够完美剥离石墨原子的层与层应力。
  第三步,设计实验,用这种完美粘胶材料撕出单层石墨原子。
  第四步,验证这种单层石墨原子材料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在量子力学层面与其他结构的传统石墨材料进行比对。并且最终推而广之,得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这里面,学术含量难度最高的,是第四部,也是画龙点睛。
  工程学难度最高的,其实是第二步,也就是找出那种黏胶的材料,这需要材料科学领域重大的科研投入。
  最容易混功劳也最容易抢业绩的,则是第三步——说难听点儿,不就是东西都给你了,让你撕吗?撕谁不会啊。(当然也不是随便撕的,也要撕得严谨,并且还要上最高精尖的观测手段来验证撕的结果,毕竟单层碳原子已经连电子显微镜都观察不到了。只是说相对于第二步和第四步,这个第三步是最容易抢功劳的)
  石墨烯顾骜肯定是要投资的,这是未来蓄电池技术电极研究的大方向。而且投资过程中,得出的对于“量子霍尔效应”的新认知,对于其他电极材料的基础研究也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
  哪怕你不用石墨烯做电极,只要你在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领域更进一步,其他电极材料的研究也能加速很多,从目前的乱撞试错,变得能够从量子力学层面进行底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划定范围试错。
  可以说,对全世界所有的电学材料科学,都是有帮助的。
  投资之余,顾骜自然也幻想过让中国人也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域捞点好处。
  他希望至少能够让中国的有色金属盐研究专家们,先去想办法,砸钱把那种剥离石墨层的完美粘胶材料研究出来。
  这个是只要有金主下目标,砸钱砸资源就能砸出来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无非是没想到这玩意儿有什么用,所以不会去砸这种目前看似浪费钱的事儿。
  至于“目前对量子霍尔效应认知可能存在的适用范围过广、对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纯单层原子物质的误解”的讨论文章,顾骜如果能学懂,那就自己写,或者让中国科学家写。
  第三步的撕,那肯定是当仁不让要让中国人自己撕的,如果顾骜能亲自设计实验自己撕那就最好。他本人倒不指望拿诺贝尔奖,毕竟他不是物理学家,没有科班出身,物理学基础也不好。但是能在这种盛事中多露脸,让人记住他不仅仅只是一个投资人,而是真的介入了科研、提供了战略层面方向指导的,那也就够了。
  他要让世人知道,这个质疑方向是他提出和指引的,他只是不会具体研究。
  至于最后一步,顾骜屁都不懂,他连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具体是个怎么玩意儿都不知道,那只能是完全让中国科学家来做了。
  这期间,有些不太占功劳的事儿,他也可以考虑等今年露西亚嗝屁之后,吸引那几个向往外国科研环境的露西亚研究员来中国,帮忙一起做点事。
  不过第三步纯抢功劳的撕的动作,就不需要让露西亚人插手了。最多最后总结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时候有难度,让其中的带头人帮点忙。
  顾骜也知道,以西方对中国的敌视,弄纯中国人研究的项目评诺贝尔物理学奖,难度还是很大的。掺一个露西亚人进来,做做最后的“观测后理论总结、计算推导”,给白人留点面子,说不定能稍微缓和一下白人的自大抵触。
  事情总要一步步来的,毕竟诺贝尔的刀把子握在白人手里,人家也不是什么完全公正的善男信女,争取的过程也是要讲斡旋艺术的嘛。
  顾骜是学外交出身的,怎么可能不懂这里面的资源协调弯弯绕。
  ……
  顾骜跟王富聊了很久,该透露的,不该透露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好。
  他也没指望王富本人有多牛逼的研究天赋,但既然知道对方是后世BYD的创始人,他也对对方的研究管理和研究组织能力很放心。
  顾骜希望的,就是让王富在不知道全局计划的情况下,先展开一些电极材料层剥胶体的材料学实验,把数据先搜集整理起来。
  历史上,那两个露西亚科学家搞出石墨烯,从一开始动了念头想设计实验验证,到真的找到合适的粘胶材料、完成层撕剥离,那也是花了好几年研究时间的。
  顾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当然也要让王富这些研究员,先在不知道最终全局目的的情况下,把这些过渡材料的研究够搞好。
  至于资金和待遇,顾骜是不吝惜的。
  仅仅几天之后,随着王富和他带领的新研究小组开始筹备后,他得到的待遇,就让他死心塌地放弃了“干几年学点经验,将来再看看要不要自己下海”的念头,决定给顾骜卖命一辈子。
  这只是一个在其他资深大佬看起来研究方向很冷门、没什么价值的小组。但是顾骜居然给每个研究员都开出了至少五位数人民币的薪酬,阶段性有论文有发现,还有至少五位数美元的奖金。
  只要是相关的SCI有影响因子的论文,属于目标研究方向领域的,哪怕才零点几因子的期刊,一篇文章就是几万美元起步的个人奖金。
  任何一项过程性的材料专利,那就更不得了了。
  国内的研究员谁特么见过这种重奖的阵仗呀。
第867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位于秀州的汉乐电子开发区,沉浸在一片欣欣向荣的上升期氛围中。
  无论是京城南下讨生活的研究员,还是就近从沪江过来探探路的圈内先行者,到了这片热土上,很难不堕入顾骜开出的条件、和整体振奋昂扬的行业氛围吸引。
  后世BOE和BYD的核心团队和技术骨干班子,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劝诱中,不知不觉被顾骜纳入麾下。
  历史上,那两家公司的早期创始团队和技术骨干,本来就分别是王东和王富这俩人,从各自原先单位挖来的。
  一批是京城电子管厂的骨干,另一批是京城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人。现在这两批想趁着下海大潮蠢蠢欲动的家伙,看到了顾骜这里的待遇,提前坚定了走人的信心,也不奇怪,他们从三月份到年中,陆陆续续开始从京城离职,然后加入了南下到合资企业干活的大潮。
  每隔几天,顾骜这里都会爆出新的利好消息,让那些人更加坚定。
  比如前几天刚听说:有个研究员,写出了一篇在某SCI影响因子3.0档次外国期刊的电极材料特性论文,被老板实打实奖励了好几万美金。
  今天又传来消息,说是钱塘市政府在城东批了一片地皮,专门划拨作为人才房,已经开工了,两年内就会分发给本开发区的优秀科研人员。当然前提条件是将来工厂稳定下来之后,要把研发部门搬去钱塘。
  这种决策,固然是地方上为了争夺成绩,但对于从业者来说绝对是好事儿。桐县这边条件再好,肯定还是省城市区更好,别的不说,光是分的房子将来也体面。
  后天又听说:顾总被邀请参加几个月后的秦山核电站测试运营典礼,说上面批了核电站在未来两年的测试期内,要特供这片开发区的工厂和实验室使用,足见这个项目得到的国家、地方支持力度有多大,足以让大家都奔个牛逼前程。
  历史上,秦山核电站要今年12月份才会进入稳定的测试发电阶段,不过作为国内第一座核电站,测试阶段是不能商业化卖电的,设计的测试期有两年之久,从91年12月测试,到94年1月才对外卖电。
  如今,因为顾骜的项目推动,地方上也加班加点赶进度,资源到位速度也更快,所以估计今年夏天就要进入内测试机了,秋天的时候就能封闭式供电测试。
  众所周知,采用了新技术的电站,在“测试运营”阶段,并不是不许对外供电、发的电白白浪费掉,只是不允许“并网”,防止对外部电网造成冲击。
  这就相当于是“互联网”跟“局域网”的差距。
  历史上,在秦山核电站的两年内测期里,也是会找点儿秀州本地附近的工业企业负载之类,进行专线测试。
  如今有了顾骜投资的这几个项目,到时候这些半导体/电池工厂本来就是一开工就不停线、24小时三班倒的,就更适合核电站测试了。
  连昼夜负载峰谷都不用调蓄,24小时都是这个负载。
  所以,就当是顾骜牺牲一下,为祖国的首座核电站的两年稳恒输出测试期,当一把局域网的特供小白鼠吧。
  既然是小白鼠,而且说了测试期不属于商业化运行,那两年的电费也不用给了。
  国家电力公司毕竟也磨合技术练了手,赚到了经验值,怎么还好意思收电费呢。
  每一条消息,都刺激着大家的神经,让所有人铆足了劲,如同美国人和日本人经历过的一样,似乎在国运上升期的时候搞什么都特别有效率。
  ……
  当然了,再有效率也要讲基本法,客观规律摆在那儿,不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碾压过去的。
  国内液晶半导体和电极技术的基础太差,顾骜恶补两年,依然不可能直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液晶厂和钴酸锂电池厂,怎么也得到下半年才能投产,好多外部辅助技术条件,都要差不多到那个点才能完全齐备。
  而且年底的时候,露西亚人也差不多完蛋了,鉴于后世露西亚人那几个诺奖级别的电极材料专家,安德烈·盖姆、康斯坦丁·霍肖诺夫,基本上也要到那时候才好劝诱,顾骜也不是很急。
  1991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值得关注的大事很多,顾骜要忙的事儿自然也不少。
  3月初的几天,顾骜就见到了不少美国客人。
  都是早些年跟他交情不错,或者是当年威廉·克拉克时期的美国秘密外事圈子内供职的家伙。
  本时空的威廉·克拉克做到了86年底,因为波斯门爆发而被李根作为替罪羊踢走了,所以这一派的美国国家安全圈子势力,跟老不死这一届没有任何关系。
  加上他们当年就是被波斯人坑走的,自然觉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对侯赛因将军更为同情,一直到最后一刻还希望和平解决。而希望和平解决的那一派国内势力,肯定也会利用这些人去出头。
  他们为此特地飞来中国几次,跟顾骜聊过,想看看顾骜能不能发挥一下当年跟侯赛因将军生意上的交情,努力一下。
  不过都被明哲保身的顾骜拒绝了,他最多只是私人朋友身份跟侯赛因将军说了说,别太自信,这是以卵击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