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66

  要是在陈厂长心里留下了不会办事的印象,他就算这次技术上立了功,也没什么机会进步了。到时候老陈调走,秦辉顶替正厂长、秦辉空出来的位置也就轮不到他了……
  老爹不算官迷,不过他也考虑到自己不适合当技术科科长,不久后邵老弟回来,还是该让他做。
  如果到时候爬不到秦辉这个“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位置,再往别的位置调,这一上一下的落差就太大了,也不是他喜欢干的活儿。
  “那你觉得怎么办?”老爹关心地问。
  顾骜探讨地说:“我觉得分两手准备吧——武处长那边还是要先礼后兵,探探他的底,看他到底要什么。如果只是从一箱茅台变成三五箱,那就认了。如果实在嚣张,就要想别的办法施压了,比如到市里找领导,说明创汇任务的重要性——反正至少要找一个不知道咱多有钱的陌生领导。”
  听了这番建议,老爹仅有的一点官场经验觉悟总算回来了:“这不行!找市里相关领导,那就是把整个电力系统都得罪了,老陈最后还是会说我们不会办事儿的。要是将来创汇任务结束后,再隔三岔五给我们停电,那损失多大?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要我说,就算找别人解决,也要找电力系统内部比武处长更高或者有矛盾的。”
  顾骜想了想,老爹这个经验还是不错的。
  供电供水都是归条条垂直领导的,块块不太管得着,系统内的护犊子也比较厉害。
  就算用强硬手法解决这次的事儿,也要确保系统的整体利益和面子不受损,最好是武处长被打下去之后,另有别的办事积极分子立功……
  “那你认识什么电力口的朋友么?”顾骜顺着话反问。
  这下可把老爹难住了。
  他想了半晌:“朋友还真没有,我一个搞生产搞技术的,又不应酬……哦,最多跟一个当初市局基建处的同志,姓李,有过数面之缘,一起吃过几顿工作餐——还是前几年厂里电力负载扩容,那个李工还是李科长什么的,带着施工队来厂里,我跟他对接过,也不知道人家现在混怎么样了。”
  老爹管过生产和技术,所以认识的人也都是这种苦哈哈的“包工头”,没有坐办公室的统筹调度人才。
  顾骜连忙鼓励道:“爸!都这种时候了,你还说什么‘谈不上交情’。人家拎箱茅台过去不就有交情了么!与其给武处长这种吹冷气喂不饱的塞好处,还不如给管一线的人,他还记得你好呢。”
  父子俩计议定了,于是就分头行动。
  老爹也算吃一堑长一智,依然从后备箱里把自行车拿下来,先去批礼物,再蹬车去找李工——私家车还是别在供应商眼前露脸了。
  然后顾骜开着车回去找武处长,反正武处长也知道他家有车了,再藏也藏不住。
  两人约好了无论结果如何,饭点的时候再碰头。
  ……
  两小时后,父子再次接头。
  顾骜先说了个坏消息:武处长果然喂不饱。
  老爹则给了个中性的消息:“礼物我准备好了,自己凑了点,又找厂办批了点,一箱茅台,两条小熊猫。李工的情况我也去局里打听到了,他这两年已经升了副处长,基建处的。不过人不在局里。”
  “他去哪儿了?”
  “在市钢铁厂的老包那儿呢——说是钢铁厂的工频炉功率因数太低,补偿电容配得又不够,最近老是害得电网供电质量下降。李处长亲自带着施工队去那儿督促整改呢。”
  稍微学过点电力基础的人都知道,工业用电主要分为阻性负载、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
  电力局最喜欢的客户就是纯阻性负载的,因为对变压器和其他设备的冲击都小,还稳定。而感性负载高了就容易功率因数下降、电网压降波动(具体不赘述了,相信大家也不学电力,反正记结论就是电力局最讨厌功率因数低的设备,会要求你整改,或者罚款)
  这时候就要车间回路上配很多补偿电容,用容性负载补偿掉感性负载。(这是通俗的说法,学电气的别考据)
  而钢铁厂的工频炉,就是典型的设备比较便宜、但对电网质量负面影响很大的设备。到了后世,电力系统更喜欢钢铁厂用中频炉,不过70年代末大家都没钱,电力局也只能忍受大量工频炉了。
  (工频炉就是跟交流电网频率一样的50HZ工作的,中频炉要提升变频到1000HZ左右工作,功率因数和其他参数要好很多,但是贵,炼的钢也高级,更容易造渣)
  “那还等什么,直接去施工现场找李处长呗。”顾骜一脚油门,就往钢铁厂杀去。
第086章
深藏功与名
  后世的电力部门也是肥缺,最差的小喽啰也有一年几十万,眼红他们的庶民肯定不少。
  但凭良心说,如果非得在这种眼红里分出三六九等,大伙儿最不服的,也就集中在那些既不懂研发、又不会设计、还没干过施工,纯粹只坐办公室手握调度大权的一小撮而已。
  那些40度的夏天,因为空调爆表而四处开着登高车、穿着厚厚的绝缘服、高空作业抢修变压器的工人,就算拿1500块一天的高温补贴和加班费,至少是人家自己苦出来的钱。
  同样环境找个吊外墙修幕墙景观灯的民工,也得四五百块才肯开工呢。
  而电力调度室里吹空调的人,哪怕只拿每天1000块高温补贴,民怨也是不服的。
  所以如果一定要让电力口的人占点便宜,顾骜宁可让一线的实干者们占。
  赶到市钢铁厂的时候,顾骜先问了电炉车间的位置,然后特地把伏尔加轿车停得远一点儿,然后走路去施工现场。
  一群供电局负责技改的工程师、工人在现场忙碌不停,还有钢铁厂本身的工人配合。
  顾骜只花了几根大重九,就让工人师傅指了路,找到了李副处长。
  副处长名叫李向阳,看上去粗手粗脚,40出头年纪。
  按说这种技改项目他不用指挥施工现场,来个科长就够了但钢铁厂毕竟也是市内最大的国企之一,副厅级单位,招待外协人员的待遇又好,所以他闲着也是闲着,就来蹭蹭。
  来的路上,顾骜从老爹那儿打听到了仅有的一点信息:对方确实是跟老爹一样,一开始学历不高,从电工做起,后来因为手艺好,才被单位推荐去补上了些对口的技术课程,转工程师路线的。
  顾骜就比较擅长和这种人打交道。
  他们很礼貌,等李处长现场指挥的一个间歇,才过去说事儿。
  “李工,我制氧机长顾镛,还认得么,前几年技改见过。”
  老爹说着,也不动用整条的小熊猫,而是先拿了一包软精装的大重九,当面拆开各自点了一根,然后把剩下18根的大半包直接塞对方的工装口袋里。
  “呦,顾工是吧,有点印象。”李向阳其实没太想起来,不过对方打个招呼就是一包大重九,这么给面子,多说几句也无妨。
  然后他又看了顾骜一眼,撇了撇嘴:“这位是……”
  “我儿子,在京城上大学,一机部外事部门实习。”老爹这次倒也不是为了显摆,纯粹是为了提升顾骜在对方心中的信用值,便于过一会儿的谈判。
  “呦,那能耐了。”李向阳露出了艳羡的神色。
  他也40来岁了,有个要考大学的儿子,成绩有点偏。作为电力局的干部,他倒是肯在儿子的补习上花钱,可惜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估计考个大专就谢天谢地了。
  李向阳猛抽了两口,顺着话往下问:“上大学就能去部委实习,那怕不得是北大的了吧。”
  “外交学院。”
  李向阳肃然起敬:“这次有何公干呢?”
  老爹连忙把厂里的情况,用两三句话简述了一下,总之就是生产创汇很重要,必须加班和电力扩容。
  顾骜怕老爹说得不切重点,又补了一句:“扩容的申请陈厂长已经打上去了,不过那个远水不解近渴,估计还在走流程,应该还没到李叔手上。另外我们还按照正常流程申请了临时调度,想先把这个月的加班用电顶上,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不认识调度处的关系,想请李叔帮忙问问。”
  李向阳有些诧异:“这个应该问调度处的武处长就行了,你们厂子里跟他熟的人应该不少吧?”
  顾骜单刀直入地说:“恐怕还是不够郑重——这次的出口任务很急,很重大,不光是钱多,政治上也很重要。能直接请局长从全局高度统筹协调么?”
  李向阳愕然:“你们想通过我给局长直接说?多大的项目。”
  顾骜本来是打算保密具体金额的,不过既然要用到对方,那就赌对方口风严实了。
  “李叔,告诉你金额可以,你可别再外传了,对谁都没好处。”顾骜说着,先拿出一张《人人日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就是这篇新闻报道上提到的交易,是一机部外事局直接跟美国能源部谈的,订单里的制氦机意义重大,是用于三里岛核电站停堆清洗工作。能创汇600万美金。”
  顾骜说这话的时候,偷换了一点概念,因为他们的设备根本赶不上三里岛,而是美国能源部为了“后续逐步关停美国境内其他核电站”才下的单子。
  但既然是为了吓唬人,让对方重视,偷换一下也没什么。
  在当时的人眼里,核电站那是高大上到不能再高大上的神秘黑科技,所以李向阳一听就肃然起敬了。
  “哎呀,这么大的项目,怎么能走正常流程呢,应该让我们这儿立刻加班加点嘛。正常批完工程预算就个把月了,扩容施工上电,两个月都过去了。”李向阳热心地说。
  当然,他的热心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成绩。
  “所以我们找调度那边,确实走了加急流程。只是扩容这边正常流程,本来想一步步跟进的。”顾骜如是说。
  李向阳盘算了一下,提出了自己最后的疑虑:“其实,这个事情如果你们能保证制氧机厂后续能长期拿到更大规模的订单、线路扩容之后也不会吃不饱,这事儿我就能尽快帮你搞定,都不用怎么看武处长那边脸色。不过,大侄子你得给我说清楚,你们是就这次走了运、突然拿到了一锤子买卖,还是有把握长期增长出口创汇呢?”
  电力系统的施工设计,是不能按最高峰值来做的,不然就太浪费了。比如一户人家要是每年就夏天空调全开的那个月要50A的电表,平时只用20A,那给他装50A的容量电力局的设备费肯定要亏的。
  因此短暂、临时性的用电增加,只能找调度挤一挤。而长期稳定的增加,才能直接找基建处。
  顾骜眼前一亮,这才发现问题原来还有这种解决方法。
  他连忙大包大揽拍胸脯:“李叔,这事儿我就私下跟你说——还没发生呢,比刚才的话还要机密,你可不能写进给局长的申请报告里。你自己心里知道就成,反正对你的工作表现也是有好处的。至于别的成例,我们也是有数的。”
  李向阳知道轻重,严肃的说:“放心,你说吧。”
  顾骜轻声地说:“我下个月就要去伊拉克一趟,还是部里外事局的,那个国家要搞洲际导弹,又是有钱的石油国家。他们建地下核战基地,要的大制氧设备多着呢,比二炮的单子还多!我保后续两年制氧机厂的产能可以吃饱。至于两年之后——厂子本来就要增长的,难道还能不如现在?”
  纸面证据是不能留的,不过顾骜给对方看了自己的外交护照——他的是长期外交签证,签一次能半年内多次往返伊拉克,所以虽然任务还没开始,证件早已办齐。
  李向阳看了他能去伊拉克的护照,决定赌一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