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凶简(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337

  神棍估摸着,应该是县里的宣传部统一搞的,村里人估计压根都不知道老子是谁。
  神棍爬到山头,远眺了一回。
  这里应该距离函谷关景区很远了,具体属哪个省辖神棍也懒得去查,就是觉得,这村子位置很妙。
  确切的说,是函谷关这一大块,位置都耐人寻味。
  南依秦岭,北眺黄土坡,隐隐能望见黄河,如果按照大的地势来看,正好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和祁连—秦岭山脉的交合之处,这一带,现今可能已经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然而在很久以前,华夏之初,那可是起源之地,炎帝、黄帝、九黎一族的竞相争夺之所。
  现在富庶的长江中段一带,那个时候,还只是帝王家无暇南顾的三苗呢。
  脚下的黄土都历史悠长,捧了看,混杂揉捻着无数故事,可惜了,哪家历史博物馆都不屑挖去收藏。
  神棍拍拍手,下山。
  半山腰,遇到小孩打弹子,大的有十来岁,小的还只穿开裆裤,半趴在地上眯缝着眼睛瞄准,前襟裤腿全是沾带的黄泥,看到神棍过来,都好奇的抬头看他,这村里,大概很少有外人来。
  神棍问:“娃娃,你们村有景点吗?”
  既然是叫“文化旅游村”,总得有一两个立得起的景点的:譬如经过上一个村子时,村民带他看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大青石,说是老子出函谷关时,倚着这块石头休息过,这石头从此冬暖夏凉——还硬是热情的让他摸,摸完了朝他收了五块钱。
  问完了,觉得自己有点文绉绉的,这群娃娃们根本不知道“景点”是什么意思吧,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
  没想到,那大孩子居然听懂了,说:“有啊,我们村有八卦观星台。”
  神棍一下子震惊了。
  居然不是“老子休息处”、“老子饮牛处”或者“老子摔跤处”,而是“八卦观星台”这样有文化有气质的名字!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能带我去看看吗?”
  娃娃们很兴奋,簇拥着他往一个方向去,或拽或拉。
  下一刻,当八卦观星台出现在神棍面前时,他觉得自己像是被扫帚迎面扑了一下,扫帚拿开后,脸上还扑簌扑簌往下落灰。
  就是一块石头,下半截埋在土里,露出的部分大概面盆大小,倾斜着,周身长满青苔,倾斜的下半部分是下凹的,里头积了浑浊的雨水,有蚊子的幼虫在水面上欢快的划来划去。
  这叫八卦观星台?
  一个人站上去都嫌局促,歪的架个接地望远镜都嫌不稳,也好意思起这么气势磅礴的名字?
  神棍悻悻跟一群娃娃们告别,那个大孩子叫栓子,跟在他后面喊:“你没车走的啊,拖拉机太阳一下山就不开了。”
  竟让这乌鸦嘴说中了。
  神棍在大路口一直等到月亮上了天,唯一经过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头驴,还是放养的,经过他时,鼻子里喷气,满脸不屑。
  神棍只好又折上山,也巧,敲开的第一户就是栓子家。
  栓子父母在城里打工,家里只他和爷爷老栓头,乡下人实在,收了他十块钱,就给他理出铺位来,还包饭。
  晚饭是南瓜粥和烙饼卷青椒,还挺香,神棍卷了烙饼倚着门乘凉吹风。
  篱笆院外的小路上走来个黑影,佝偻着腰,近前看,是个老头,花白头发,背着的手里握了根黄铜烟袋。
  老栓头出来打水,跟那人打招呼:“尹二马,又去八卦观星台睡觉啊?”
  语气里有几分嘲讽。
  尹二马像是不曾察觉,气定神闲回答:“是。”
  然后不紧不慢走远。
  神棍心里一动:这尹二马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没见识的乡下农户。
  老栓头回过头,跟神棍解释:“那个人,也是有毛病,平时说话做事都正常,就是到了晚上会犯病。”
  神棍兴奋了,犯病就表示事情稀奇、不正常,这正对他的口味。
  “怎么个犯病法?”
  老栓头一边说一边嗤嗤笑:“他每天晚上,差不多这时候,就去那个什么八卦观星台,说是看星星。其实好多人撞见过,他就是去睡觉,到那往地上一躺,躺一会,又拍拍屁股爬起来回家,下雨下雪,从不间断。”
  他向神棍寻求认同感:“你说,这不是犯病是什么?”
  这不一定是犯病,科学一点的说法叫强迫症,文艺一点的说法叫个人爱好,敷衍一点的说法叫任性。
  神棍的心痒痒的,说:“我跟去看看。”
  蹑手蹑脚跟上。
  照明不成问题,山里的月光好像都比别处来的亮,照在地上,银子似的明晃晃。
  很快就到了那块所谓的八卦观星台。
  老栓头讲的半点不差,那个尹二马烟袋往扎衣服的白色裹布腰带里一插,就势躺了下去,严格说来也不是躺,侧卧,一动不动,跟上床睡觉没两样。
  这叫看星星?
  不远处的神棍纳闷地学着他的姿势扭头:从这角度,死也不会看见星星的吧,视线都被那块半截埋在土里的石头给挡住了啊……
  慢着慢着……
  神棍回过味来,这尹二马,其实是在看石头吧。
  正琢磨着,尹二马那头已经完事了,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泥,双手往背后一背,又不紧不慢原路返回。
  觑着他走远,神棍一溜烟小跑,又到八卦观星台,嗖的躺倒,按照记忆中的尹二马的位置,挪挪扭扭着侧卧。
  那块石头黑魆魆的,像是跟夜色融为一体,但石面上,又有一面亮,像是低角度倾斜放置的一面镜子。
  想起来了,这是石头低洼处的那些积水。
  神棍眯着眼睛去看。
  看着看着,忽然生出一种奇异的错觉:这水面虽然小,但是往深处想,也许把整片天都倒映进去了。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尹二马这个人,很有点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诗情画意:他可能真的在看星星,看星星也未必真的要抬头,低下头也可以的。
  冷不丁的,水面上泛起一点莹亮。
  不是看走了眼或者光反射的那种亮,就是凭空出现,神棍甚至下意识抬头看了看天:今儿晚上月朗星稀,只那么隐约可辨的几颗,不可能出现能这么清晰投射在水面上的大星。
  神棍屏住呼吸。
  第二点亮随即泛起,距离第一点有些距离。
  那亮,真的像隐在水里亮度不定的星星,这尹二马,或许真的是在观星。
  神棍觉得自己是窥探到了什么秘密,一颗心紧张地砰砰直跳。
  第三点,第四点……第七点。
  错次排列,形状像一把……勺子。
  北斗七星?
  没错,就是北斗七星。
  这普通的小村子的一块石洼里积的水,怎么会现出个小北斗的星样来呢?
  神棍惊讶极了,又是兴奋又是困惑,他赶紧掏出手机,调到相机模式,对焦。
  拍的时候,手还是激动的颤了一下,图像有点糊,但七个亮点还是勉强可辨。
  刚拍完,水面上的影像又有变动,从他的位置来看,最下头的三个和靠上的一点亮度慢慢隐去,变成了暗红颜色,剩下的三点似乎更亮了。
  然而这景象也只持续了几秒钟。
  水面恢复之前镜亮的一片平静,有风吹过,泛起几不可查的涟漪。
  神棍从地上坐起来,脑袋上滑稽似的蹭上了好几根草屑。
  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这尹二马,还真的是在看星星啊。
  天色已经很晚,神棍先回到老栓头家,老栓头还没睡,守着电视机啪嗒啪嗒抽烟袋,无比惬意。
  神棍问他:“你们村那个八卦观星台,什么来历啊?”
  老栓头说:“谁知道,打小就这么叫了。”
  他好奇地看神棍:“你们外乡人,是不是听这名字觉得雅啊?乡里的干部也说这名字起的亮堂,可我听着,跟什么白狗坡、南山坳子是一样一样的。”
  从小听到大,天天听,也分不出有什么不同。
  “就没人知道个来历?”
  “尹二马说,有个文化人叫老子,那块石头,是老子撂在那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3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