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轮回(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192

  说到这,他垂头丧气:“当时也没想到,离开那么远,还是没躲过去。”
  宗杭心说:离那么远有什么用,丁玉蝶还埋在泥里呢,还不是照样被提溜出去了。
  ***
  易飒注意到,丁长盛说得差不多的时候,丁盘岭已经坐到了连着投影仪的那台笔记本电脑边。
  看来重头戏在这边。
  果不其然,丁盘岭调出来的第一张图片,就是三条大河的示意简图,自三江源处迤逦拖出,洞里萨湖和鄱阳湖的位置都圈了红圈,黄河上也圈了一处,不过易飒对北方地理不是很熟,也看出是哪。
  丁盘岭说:“这两天,我拿着金汤谱对比了一下地图,金汤谱里总计二十来个金汤穴,要说里头都是盛放着尸体的息巢,未免太分散了,而且息巢的规模很大,有些金汤穴,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个人认为,对应着那句‘黄河滩头百丈鼓,挂水湖里轮回钟’,息巢有三处,三条大河各一处。长江虽然不止一个挂水湖,但既是挂水湖又有金汤穴的,只有鄱阳湖。”
  易飒想起丁玉蝶要去壶口锁金汤的事:“你认为黄河的息巢在壶口?”
  丁盘岭点头:“一来壶口有金汤,二来瀑布激水,声响隆隆,如同擂鼓,三来瀑布上游的黄河水面有三百来米宽,一丈差不多三点三米,三百来米,折合下来就是‘百丈’,样样都对上了。”
  “澜沧江上的息巢,在洞里萨湖?”
  丁盘岭迟疑了一下:“这条河的情况比较复杂,它出了境,三姓的先人不可能跑去境外锁开金汤,金汤穴上也没标过,之所以把它列进来,是因为你姐姐的关系,她千里迢迢地去了,这个叫宗杭的,又是在那儿复活的,所以那儿一定不简单。”
  易飒点头。
  丁盘岭手掌覆住鼠标:“老爷庙那,我们已经布下人了,但老爷庙水域只是个输出口,万事有源头,你说三条大河是三条产道,那子宫在那儿呢?”
  说话间,他将鼠标移向大河源头。
  宗杭脱口说了句:“三江源?”
  丁盘岭纠正他:“是漂移地窟。漂移地窟在‘江流如帚处’,连着江河源头,可以把某些东西通过水道输送过来。”
  他缩回手,脸色凝重,斟酌了一会才开口:“易飒关于‘接生’、‘产道’的说法很有意思,我这两天搜了一下,看到一个词,叫‘着床’,听说过吗?”
  易飒摇头。
  “估计你也没听过,一般生过孩子的才懂。简单来说,就是早期的胚胎,要和母体子宫壁结合,摄取母体营养,才能继续发育,这就叫着床。更早的胚胎,就是受精卵。”
  “我们现在总说‘它们’,但谁也没见过‘它们’长什么样,说是无形太抽象了,就当是以受精卵的状态来的吧,顺利和那些息巢里的尸体结合到一起就是着床,着床之后是嫁接。”
  “我有一个猜测,九六年那次开漂移地窟,不仅造就了姜骏这一批先头部队,还打通了‘产道’,有一些受精卵,当时就已经来了。”
  宗杭让他说得瘆得慌:“那九六年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它们会不会早就嫁接成功了?”
  易飒打断他:“没有,没能着床。”
  丁盘岭没想到她领悟得这么快,眼神里带了几分激赏:“易飒说的没错,光来了没有用,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和合适的人体进行嫁接,但息巢没开启,没法着床,嫁接不了,来也是白来。”
  宗杭嗫嚅:“那……没能着床,又不能倒流回漂移地窟,这么长时间,就一直在水里漂着吗?会不会死了?”
  丁盘岭早想到这一节了:“不能着床应该也不至于死,那些受精卵,不可能就裸在水里漂过来,总得有个载体,或者用什么东西盛放着……”
  易飒脱口说了句:“息壤?”
  息壤最合适了,息巢里的那些尸体,就是因为有了息壤经年不腐,如果以息壤作为容器,那些受精卵就可以长久保持活性,而且息壤看起来像泥沙,大河里夹带泥沙太正常了,也不会引人注意……
  丁盘岭点了点头,抬眼看宗杭:“他的情况,应该就是得益于这些没能着床的‘它们’,因为它们应该天生趋近两样东西,一是息巢,二是‘接生者’。”
  易飒明白了。
  易萧念叨着“它们来了”去了洞里萨湖,那就说明洞里萨湖里已经有了“它们”,但她接收到的信息太浅,找不到息巢,也不懂什么轮回钟,“它们”无法着床,只能磁屑被磁铁吸附一般、游魂样靠近她这个“接生者”。
  对此,易萧毫无察觉,毕竟没人会去注意水里的浮尘泥沙。
  直到她和宗杭都死了,被丁碛沉湖,“它们”顺理成章着床,完成嫁接——宗杭能够复活,完全只因为他当时是和易萧绑在了一起。
  丁盘岭接着往下说:“姜骏把祖牌嵌入轮回钟,其实是释放了一个信号:现在这个息巢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可以大批量地来了。”
  易飒沉吟:“这意思就是,漂移地窟里的大部队,会集中涌向鄱阳湖底的这个息巢?”
  丁盘岭点头:“它们集中涌入、嫁接开始的时候,那个轮回钟应该就会动了。所以光在老爷庙蹲守,治标不治本,最一步到位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截断漂移地窟。”
第86章
  截断,说得还挺轻松,怎么截断啊?上次去漂移地窟,出了那么大事,连地窟的横长竖短都没摸清楚,现在居然张口就来“截断”。
  丁盘岭似乎知道易飒在想什么:“是挺难的,但这是唯一的法子了,我们已经派了人,在三江源一带寻找漂移地窟,准备有了消息之后就组车队过去,易飒,你有兴趣一起吗?”
  又组车队?还是那个地方?
  九六年的一切,像头顶巨大的云,又飘过来了:她还记得出行时的兴奋,记得那首飘在夜色里的《上海滩》,记得剥开花生壳时,那股焖住的火香味。
  那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她回过神来:“好啊,是有必要去一趟,但你们对那儿,有什么更新的了解吗?”
  目前听下来,除了猜测那里是“它们”的大本营外,对漂移地窟的认识,比九六年没什么进步——这种情况下,去了也白搭吧?只是多一批人去送死。
  丁盘岭回答:“所以在等音信的同时,我们着手两件事,第一是重新查看家谱,寻找一切相关的有用信息。”
  家谱不是简单的像公司架构一样的树状图,真正严密的家谱,不但包括世系繁衍,还要罗列重要人物事迹,记录家族的迁徙、生意、族规,附有参考图录等等。
  三姓一直没断过代,古时候又特别注重修家谱,可以想见留下了多少东西,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绝不过分:前些年有人提议说电子时代了,不如集中整理一下,一张磁盘搞定所有,结果一看祠堂里那几间大屋,从陶片到木简到布帛到纸张,从图像到甲骨金文到篆隶甚至还有印版的,立马不吭声了。
  卷帙浩繁,家谱里真散落了些什么信息也说不定。
  “第二是,我们觉得从息巢入手,还是能挖出不少线索的,而且黄河没有挂水湖,它的息巢格局,应该跟长江不同——我们想就近看一下壶口,在那里锁一趟金汤……”
  易飒心里一动:“没人委托,只是假装锁一趟?”
  丁盘岭点头:“假装,但一切仪式,还依照真的来,由丁家最年轻的水鬼丁玉蝶领头,届时要麻烦这位宗杭小兄弟一起下水,帮我们看看黄河底是个什么状况。”
  易飒恍然。
  怪不得丁长盛打电话时,提醒她“带上宗杭”;怪不得姜太月开场时,要跟她确认“宗杭不受祖牌影响”,冷不丁的,宗杭倒成了香饽饽了。
  黄河底不比鄱阳湖,壶口瀑布那么大规模,那么强劲的水流冲力,人下去了指不定被冲哪儿去了,想想都悬,易飒觉得自己做不了主:“这个得问他自己。”
  丁盘岭看宗杭:“你这里有问题吗?”
  宗杭习惯了易飒给他代言,没成想自主权忽然交到自己手上,偏丁盘岭……不止丁盘岭,姜太月还有丁长盛他们,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亟待答复的样子。
  宗杭说:“那……易飒去我就去吧。”
  ***
  丁长盛留易飒二人在酒店住下,说是等壶口那边差不多了一起过去,落在旅馆里的行李会派人收了送来,乌鬼也先让专门的人养着。
  样样省心,这还有不乐意的?易飒领着宗杭去前台取房卡。
  会议室里剩下的人却都没挪窝。
  姜太月把拐杖头摩挲了又摩挲,这一路听下来,什么“着床”、“产道”、“从水里漂过来”、“死而复活”,忽然勾动了一桩旧事。
  她问丁长盛:“当初找到飒飒,是个什么情形?”
  那场面,印象不可谓不深,丁长盛回答得很详细:“距离车队大本营得有十几里吧,一条小溪流边,她身子蜷着,有一半在水里,边上还有个人,情况很严重,骨头都从身体里长了出来,奄奄一息,没等后头的救护小队上来就死了。”
  “现场死的人里,很多都是骨头从身体里长出来的,后来观察也发现,有这种症状的人攻击性很强,失去意识的时候尤甚——我们推测,这个人抓住了飒飒,不知道想把她带去哪,但身体变化太过激烈,没能跑太远。”
  “飒飒身上没伤口,衣服里却有不少血迹,我们觉得是那个人的血,可能是拿手抓她脖子的时候,从脖颈里流进去的,担心那血不干净,也没顾得上查验,就把衣服烧了。”
  “再后来的事你们也知道,易家的车队全完了,只她一个小姑娘全身而退,有点太过离奇,我就猜想她是不是也被感染了,只是还在潜伏期,所以一直对她有各种限制要求……”
  姜太月嗯了一声,又看丁盘岭:“你觉得呢?”
  丁盘岭猜到她心思,信手拿笔在纸上涂抹:“还挺难说的。”
  说完了,发现自己画了两个方格,一个小的,一个大的。
  他顺手又画了个大圈,把两个方格都圈在了里头。
  假设这大圈就是漂移地窟,这两个方格是藏在漂移地窟里的、用于储备受精卵的盒子。
  小盒子里是先头部队,大盒子里是大部队。
  祖师爷做事是有计划的。
  他早就知道,在某一天,三姓的人会进入漂移地窟,小盒子就是为他们准备的,目的在于把这批人转化为“接生者”。
  在他的设计里,那批人进入之后,会触动某种装置,导致他们一个不漏,全部死亡,成为可以用来“着床”的尸体。
  同一时间,小盒子打开,“着床”、“嫁接”,开始转化,丁长盛他们火烧火燎赶来救援的路上,这里的“死而复活”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
  祖师爷没法精确预料进入地窟的三姓人数,但如同请客吃饭,备的菜肴总会尽量多些,不怕吃不完,只怕不够吃——小盒子里的受精卵数量应该多过当时在场的三姓人数,多出来的那部分找不着配对,没法着床,于是顺着产道流了出去,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1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