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佬(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788

  刘董和茅台的高层显然对浮生若梦做过研究,大家各自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王业拍了一下手掌:“说的对!看来大家对浮生若梦了解很深,那么,大家再想一下,这个打造品牌的思路,能不能套用到茅台上面来呢?”
  刘董苦笑一声:“我们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任何头绪啊,王董你说,我们茅台能和谁联名呢?
  再说了,茅台和你的浮生若梦没法比啊,原材料也不算珍惜,就是粮食而已。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价格不敢定太高。
  在这一点上,和国外那些红酒大牌都没法比,他们还能鼓吹自己的原材料产地就只在特定地域,年产量很少,或者哪一年的天气条件很好就能卖高价。”
  在场的人心有同感,同时点了点头。
  在炒作概念这点上,不得不服气,那些红酒品牌,年份的概念非常重要。
  哪一年日照比较长,葡萄含糖量不同,决定了红酒的品质有了些微的区别。
  通过这一点,就能把价格炒作起来。
  茅台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他总不能说哪一年天气条件好,红缨子高粱的口感比较好,所以酒的品质比较高吧。
  主要是,白酒在这方面也没有这个概念啊,不像红酒,很早就开始炒作产地、年份的概念了。
  这就是商业理念方面的差距啊。
  ……
  对于这个问题,王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白酒的原材料,不光是高粱吧,还有……”
  刘董脱口而出:“水!赤水河!”
  酿造茅台的水来自赤水河,古人说:“水为酒之血”。
  赤水河享有“美酒河”的美誉。
  在紫色砂页岩形成于7000万年前,沙软土、碎石土含量高孔隙率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非常有利于水过滤和溶解红层。
  更重要的是,在西部地区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下,河流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赤水河成为扬子江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支流,也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一个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王业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水算一个,但还不够,因为水这东西,总感觉不够珍贵。”
  这下大家就都一片茫然了,除了高粱和水,茅台没有别的原材料了啊。
  “王董您就明说吧,别打哑谜了,可急死我了。”刘董焦急地说道。
  王业也没有再卖关子,笑着说道:“你忘了刚才你给我们介绍茅台酿造程序时,说的一句话了吗。
  茅台镇得天独厚的闷热潮湿的天气气候孕育出的各种菌种。
  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这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
  大家目瞪口呆,什么意思,难道是说……要拿这些什么微生物菌种来做概念炒作吗?
第417章
讲故事
  品牌炒作,这真的是一门学问。
  而且,在现代商业中,是极其重要的。
  会炒作概念的,或者会制造噱头的企业,真的会拥有很大的优势。
  那些奢侈品大牌,各个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LV的沉入海百年的旅行箱。
  爱马仕的时隔七十年,跨越两代人的马鞍保修。
  香奈儿的COCO小姐。
  说真心话,鬼知道这些是不是真的,不都是近代才开始炒作起来的,才开始讲给大家听的吗!
  故事讲的次数多了,大家就当真了。
  所以说,只要你能找到你品牌中独有的元素,并且能把故事讲出去,讲给越多人听,那你的品牌就越有名!
  当然,想要讲故事,想要让更多的人听到。
  首先你要有话语权,也就是说,你讲的故事,别人愿意听才行。
  王业炒作浮生若梦的时候,其实也讲了故事,同时,他拉了爱马仕来背书,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他的话语权,讲出来的故事也有更多人愿意相信。
  现在,他说要让茅台去炒作他们的微生物菌种概念,这有点让茅台的高层们有点不知所措。
  因为这超出了大家的理解范畴。
  “王董的意思是……让我们找几个医生专家,在电视上讲喝茅台对人的身体有好处?能治疗一些疾病吗?”
  刘董迟疑了一下,问道。
  王业啼笑皆非,那岂不是成了电视上常见的“祖传秘方”了吗,那样一搞,茅台还有什么逼格呢。
  “不不……千万别误解,我的意思是,让你们把茅台镇这里独有的气候环境所形成的不可替代因素,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出去。最好,能通过这些故事,把茅台的历史悠久和身后的文化底蕴也包含进去。”
  任何一个大牌,都是极力鼓吹自己的历史悠久,品牌底蕴深厚的。
  从这方面来说,茅台其实是不输于任何一个品牌的。
  真论历史,茅台可是有上千年了,国外那些品牌,有哪一个能比得过的。
  “讲故事?宣传历史和文化?那我们茅台也有啊!”刘董若有所思地说道。
  “有就说出去啊,大力宣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甚至,把故事讲到国外去。什么时候,你们茅台的故事,也像香奈儿的COCO小姐,LV的海底百年旅行箱那样的故事一样出名,那茅台也就真正成了大牌。”王业洒脱地说道。
  说真的,茅台在国内这么有名气,但是它的品牌故事还真的没几个人知道。
  有人知道茅台品牌存在了多少年吗?
  有人知道为什么茅台酒瓶上习惯挂着一条红色丝带吗?
  茅台酒瓶上为什么会有“仙女捧杯”的图像呢?
  等等问题,极少有人知道,这也是茅台公司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刘董一拍大腿,兴冲冲地说道:“关于茅台的故事,本地人都知道!随便找个人,都能给你讲上几个,有神话传说,也有历史小故事。我给大家讲两个吧。”
  刘董就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茅台的传说,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当地流传最久的一个故事。
  ……
  千年间,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才十几户人家。
  一家富人,三间大瓦房,座落在河畔的高处,特显眼;其余都是穷人,住的是茅草棚棚,分布在河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有酿酒的习惯。
  可那时,不管富人也好,穷人也好,酿酒的技术都很平常。
  有一年的腊月,四季气候温和的茅台村,破例地下了一场大雪。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从晚上下到天明,从早晨下到黄昏,还没有一点停住的意思。
  这时,在风雪中,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姑娘蓬头赤足,手里拄着一根木棍,从山上下来,跌跌撞撞向茅台村走来。
  她走到富人家门口,见几个帮工忙忙碌碌,正在酒房烤酒,便停住了脚步;“烤酒大哥,我周身发冷,要口酒喝,暖暖身子御御寒。”
  帮工们见她冷得像筛糠,牙齿嗑牙齿的,忙停下手中活计,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她。一个帮工顺手拿起个土碗,从缸里满满地舀了一碗酒,递到她面前:“快喝了走吧,等会主人就要来了。”
  说来也巧。姑娘刚接过碗,主人从房里出来了。
  他板起面孔,连忙夺过姑娘手中的土碗,就势将碗里的酒往缸里一倒,气势汹汹地说:“快给我滚,少在这里啰嗦!”
  姑娘不屑地瞪了他一眼,一声不吭,扭头就走了。
  她沿着从山腰伸向河边的石板路,径自向那片茅屋走去。在一间茅屋檐下,她停住了。屋里一个白胡子老头正在用篾条箍酒甄,灶门前,有个老婆婆在生火。姑娘便迎了上去:“老人家,行行好。”
  老头抬起头来,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姑娘立在门口,怪可怜的,便说:“外面风雪大,快进屋里来!”
  姑娘走进屋里,老头将她带到灶门前,吩咐老伴将火再生大一点,让姑娘在火边坐下,自己便进房间里,把剩下的一点酒倒出来,盛在碗里递给姑娘:“先喝口酒暖和暖和吧!”
  姑娘也不推辞,接过酒一饮而尽,连声赞叹;“好酒!好酒!”
  老婆婆刷锅弄碗,打算炒饭给她吃。姑娘站起身来,连忙制止,做出要走的样子。老头忙说:“天已经黑了,外面又冷,哪去?”
  姑娘说:“没个家,走到哪里算哪里。”
  老婆婆丢下手中的刷把,走上前来拉住姑娘的手说:“我们都是穷人,讲啥客气,恰好我闺女到她舅舅家去了,你就在她屋里住下吧!”说着,把姑娘带进自己女儿的房间里。
  不一会,老婆婆也睡了。白胡子老头继续箍酒甄。箍着箍着,不知不觉地依着酒甄,昏昏沉沉进入了梦乡。
  他恍恍惚惚地看见一个仙女,头带五凤朝阳挂珠冠,身穿缕金盲蝶花绸袄,下着翡翠装饰百褶裙,脖上挂着赤金项链,肩披两条大红飘带,袅袅婷婷,立于五彩霞光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