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佬(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88

  “这不可能!”石国强一下子跳了起来。
  他满脸涨得通红,伸出手指着LISA:“你这个报价是在耍我吗,现在请你出去,我没兴趣和你在这胡扯。”
  LISA气定神闲地说:“石总不要急躁,我还有收购附加条件没说呢,等我说完,要是你还不同意,那我转身就走。好吗?”
  毕竟眼前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而且花旗银行还是有点影响力的,石国强也不好做得太过,只好重新坐下来,“你说吧,我倒想听听你还有什么条件能吸引到我。”
  “如果新股东能带来大订单呢。”LSIA似笑非笑地看着石国强。
  大订单……现在这个词对石国强的吸引力最大,他禁不住开口问道:“有多大的订单?外贸单吗?”
  “不,不,是国内品牌。至于有多大嘛,入股后立刻带来超过十个亿,年底会追加不少于十亿的订单,明年起码二十五亿以上怎么样,如果你产能足够,三四十亿也是有可能的。”
  石国强目瞪口呆,最近是怎么了,为什么老有大订单出现在自己面前呢,前几天刚一个十多亿的大单子,现在又是……
  等等,他猛地惊醒过来,两个十多亿的单子一前一后,而且都是国内品牌,难道是……
  他望向LISA,眼神里带着探询的意思。
  LISA微笑着点了点头,意思是他猜得没错。
  石国强“啪”地拍了大腿一下,这就对了!怪不得这么凑巧,原来一切都是王业安排的啊。
  这个年轻人野心真大啊,不吃回扣,不提条件。结果转身就要做自己公司的股东,提出的条件还让自己几乎无法拒绝。
  自己的公司市值确实值十五亿,可这只是估值,谁又会按这个价格来收购或者入股呢,因为这个行业全靠订单,没订单你别说赚钱,那么多的工人要养着,不倒闭就算你厉害了。
  LISA开出的十二亿入股估值,还勉强算公道,更何况是带来了大订单。这样算来,他反而赚了大便宜,事情应该没这么简单吧。
  对了,刚才面前这个女孩子说还有增资条件,要求做到控股,这一点石国强就难以接受了。谁愿意自己辛苦打拼来的事业,变成了别人的呢。
  看到石国强陷入沉思,LISA开口说道:“石总可以考虑一下,不过时间不能拖太久,利华是我们的首选,但不是唯一选择。”
  “对了,刚才忘了细说。第一次收购股份20%,以后增股是有条件的,按每年带来的订单增股,可以承诺明年不少于25亿,后年不少于40亿!当然,工厂产能也要能跟得上。具体条件都在这份文件里了,石总可以详细看看。”
  说完这些,LISA就起身告辞了。
  石国强内心很乱,他拿着LISA留下的入股方案,翻来覆去地看着。理智告诉他应该立刻答应下来,鹏城这边类似利华这样的工厂多得是,可是上十亿的订单,却很罕见。
  可是情感又让他十分犹豫,这可是自己十几年打拼出来的工厂,真的舍得把控股权让出去吗?
  一直到晚上回到家中,他还满脑子想着这个事情。
  看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吃蛋糕,他就随口问道:“儿子,如果给你两个蛋糕,一个小的,有这么大,你可以独自一个人吃。”说着他用手掌比划了一个巴掌大小的形状。
  “然后还有一个大的,有这么大,不过你要和另外一个小朋友一起吃,你选哪个?”他又比划了一个盘子大小形状。
  小儿子七岁,刚读小学。听了石国强的问题,他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老爸:“这还用选吗,肯定选大的了。分不分有什么关系,吃到嘴里的多才好啊。”
  石国强哑然失笑,是啊,吃下去的才是实惠啊。自己还没一个孩子看得清楚。引进外力,一起把利华做大,就算不是自己控股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年底分红还能少了自己的。更何况,万一哪天做大了,公司上市了,不还是要引进更多的投资者。
  想通了这层关系,石国强内心豁然开朗。
  没有耽误时间,也担心迟则生变,他拿出LISA留下的名片,直接拨打过去。
  “LISA小姐,明天再到公司来谈谈入股的事情吧。”
  “恭喜您,石总,做了个明智的选择。明天见。”
第132章
你们都赚,就我亏
  第二天,LISA来到利华工厂,和石国强签订了正式的股份转让合同,入股方是开曼群岛注册的一个外资公司。当然,真正的幕后老板是谁,双方都心知肚明。
  LISA还带来了一个工作小组,要把利华的账务数据进行全面盘查。这也是应有之意。并且后期还会派驻一个财务代表,以保障王业作为股东的权益不受侵害。
  悄无声息地,王业就拥有了20%的利华股份。当然,又背上了一大笔的贷款。
  利华也拿到了华尚的那份大订单,总金额共计十二亿,预期毛利润能达到3个亿。
  而石国强,让出20%的股份,进账两亿四千万的先金。这笔钱可是他自己的,不需要进公司账户。
  当然,随着以后两年王业带给利华的订单增多,还是会同样以十二亿的估值,来收购石国强手里的股份,直到达到控股。
  王业并没有打算完全收购利华,他只想拿到控股权。甚至拿到控股权后,还会继续让石国强来管理工厂。这里以后只是一个生产基地而已,控股只是为了更方便掌控。
  一切手续都齐备,但最终生效还有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华尚这个大订单要真真实实地交给利华,而不是口头上说说。也就是订单合同盖双方公章,华尚方面付一部分预付款。
  十几亿的订单当然不是儿戏,虽然决定和哪家工厂合作,是在王业的权限范围内,但最终盖章付款就需要刘董的审批了。
  对于这种大额财务支出,公司财务部也会介入审核的。当然,王业并不怕审核,他和利华厂签订的合同完全正常,这份合同的报价甚至比长期和华美国际合作的老工厂还要低。而且华美国际的长期合作加工厂的产能也跟不上,所以王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合情合理。
  拿着合同敲门走进刘董办公室。
  看到王业进来,刘董笑着迎了上来:“哈哈~我们的王总来了啊,最近忙什么呢,好几天没看到你了。”
  “嗨,还能忙什么呀。十月份一下子开业那么多店,支撑工作非常关键啊,这一段都在筹备这些事情。这不,上半年预估错误,商品储备不足,我这几天再忙着选新工厂下订单呢。”
  说起这个,刘董自然是行家。他的脸色也严肃了下来,“你能想到这些,我就放心了。这也说明你成功地把自己的角色从招商部经理,转变到事业部总经理上来了。想经营好一个品牌,前期的招商固然是关键,但后期的运营才是决定成败的基础。”
  王业点头表示受教了,然后把那份合同拿出来,还有附带的商品详细下单数量及价格,上面有商品部的评估建议及财务部的审批意见。
  看到财务部的审批意见,“价格合理,可执行。”
  刘董就没什么异议了,财务部都是自己心腹,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糊弄自己的。而且刘董也是内行人,看了下订单价格,确实合理,因为量大,同一款式的价格,比前一批交给老合作工厂的价格还要低。
  至于背后利华厂怎么打动王业,在一众工厂中脱颖而出。是不是给王业了什么好处,例如贵重礼物或者美色诱惑什么的。刘董没兴趣知道,他也不在乎,这是避免不了的。只要价格合理,公司没有蒙受损失,管那么宽干什么。水至清则无鱼!这些也算是王业做事业部总经理的福利吧。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王业把这种隐形福利利用到了极致。携大订单的威势,借着外贸行业的不景气,直接拿下了利华这家大型工厂的百分之二十股份,甚至会在两年内达到控股!
  同样的条件下,有些人拿些回扣就心满意足了,而有些人会得到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东西。这就是王业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借势”!凡成就大事者,无不是借势高手。
  更难得的是,王业在自己取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尽量做到让所有参与者共赢。这就很考量他对尺度和人心的把控了。
  就拿这次携订单入股利华来说。参与方有华美国际、花旗银行、利华工厂、王业自己。
  首先华美国际正常下单,而且拿到了优惠的价格,而且合作方是有实力的外贸大厂,生产的服装有品质保证。
  花旗银行提供了收购股份所需的2.4亿现金。先说这个贷款的风险,基本没有,因为王业拿收购的那百分之二十股份做了抵押。得到王业承诺,能稳定拿到大订单的利华工厂,估值远超收购时的十二亿估值。花旗银行对它的再次估值,已经上调到二十亿。
  也就是说王业拿到的这部分股份,实际价值已经达到四亿,用来做2.4亿贷款的抵押,完全没问题。
  并且,花旗在这次行动中,等于是放出了一笔无风险,稳定收益的大额贷款。还和王业这位潜力无限的优质客户,拉近了关系,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利华工厂呢,在王业入股前,大部分生产线停工,濒临亏损的境地,要是再接不到订单,估值会持续降低。
  被王业入股后,老板石国强拿到2.4亿的现金,工厂拿到了十几亿的大订单,而且后面还会有更大额的订单。工厂估值立刻跃升到二十亿。石国强手里剩下的百分之八十股份价值十六亿,比几天前的百分百股份价值还要高!
  在这次多方参与的交易中,有人吃亏了吗?并没有!
  所有人都皆大欢喜,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赚了便宜。
  是的,所有人都赚,就王业一个人亏了,亏得身家过亿了……
  刘董满意地点了点头:“利华公司我也知道,外贸大厂,据说给香奈儿阿玛尼都做过代工呢,实力是没问题了。”
  他拿着合同走回办公桌,签上自己的名字,拿起公司大章盖了一下。
  拿到刘董签字盖章的合同,王业的一系列筹划总算是有了完美的结局。
  等到他创业时,已经控股着一家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十几条先进生产线,上千名熟练工人的生产基地。有着这样雄厚的生产支撑,创业的基础就具备了。
第133章
确认过眼神
  待到尘埃落定,王业通过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控制了利华公司20%的股份。拿了现在这个十二亿的订单,到了年底,王业预估还会有一个超过二十亿的,明年春夏商品的订单给到利华。
  这么算来,利华的日子就很滋润了,拿的单子都是高利润的包工包料单。而且有王业在,不存在被拖欠钱款的问题。年净利稳稳的过三亿,那王业能拿到手的分红就是六千万了,明年将会更高!
  这一切都是一环套一环的,王业把华尚品牌做好,开店更多,就会有更大的货品需求。更多的货品需求就能给到利华更大的订单,这样利华就会有更多的利润。最终,王业既能继续低价拿到更多利华的股份,还能拿到更多分红来偿还花旗银行的贷款。
  所以,做好华尚品牌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支撑王业一系列计划的基础。
  ……
  这几天时间里,李清欢已经把筹备委员会搭建了起来,成员清一色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整个委员会还分了几个小组,有会务组,接待组,安保组,客户联络组,后勤支援组。每个组设有组长,大家各自负责相应部分的工作,李清欢统筹整个流程。
  每天下班后,华尚事业部的大会议室就被这帮年轻人占据,大家忙活得热火朝天,大声地讨论,争吵。各抒己见,纷纷出谋划策。
  整个活动的经费王业批了三百万,具体如何用,就由在场的十几个人决定,这种信任带来的是大家的责任心爆棚。每一个问题大家都要反复讨论,争取做到最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