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248

  说到最后,萧清已是弯下腰正对上岳飞的眼睛在吼,口水几乎要喷到岳飞脸上。
  “为什么?”林禹也沉声问道。
  两名同列主官一起发难,岳飞却仍是神色淡然,经过了十几天来的思考,尤其是到了鄂州后,对荆湖两路现有局势有了充分的了解后,他已经放弃了独自出击的愚蠢想法,“因为我们要对付的是贼寇,不是敌军!”
  “此话怎讲?”林禹问道。
  “有什么不同!?”萧清还在吼着。
  “我问二位,钟相手下据说有十万兵马,而第一营只有两千人。不过一旦打起来。孰胜孰败?”
  两人没有回答,都是答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聪明人,岳飞的问题虽简单,但他们却明白要去思考问题背后的用意。
  转眼之后,林禹先一步想通,有组织的敌军击败难、歼灭易,而散乱的贼寇却截然相反,:“都指你是怕胜了一仗后,贼人反而会四散逃走,难以全歼?”
  岳飞一双不大的眼睛眯了起来:“对!明教贼人在鼎州、澧州根基深厚,信众极广,想连根拔起决非易事。诛除首恶钟相也许不难,但余众若是四散入乡里,如何剿平这些余孽,安靖地方,这才是今次行动的重中之重。”
  “先将擒杀钟相的功劳捞到手,然后四个营再行合作也不迟!”萧清不服气的说着,“八千人费点功夫,也不是剿不干净!”
  “可我们只有半年时间!不能在一开战就歼灭贼军主力,我们就会陷入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江南已经安定下来,而其他地区也在渐渐稳定中。到了明年开春,官家必然会大举出兵,北上攻击金虏。难道到那时,两位还想在洞庭湖与贼寇们捉迷藏吗?他们可是土著,一旦习惯了游击作战,就会比水中捉泥鳅还难。
  洞庭湖湖区广大,浩瀚如海,湖汊港湾甚多。且洞庭湖原身是上古云梦大泽,幅员数千里。虽是沧海桑田,云梦堰塞,但荆湖两路仍是湖沼遍地。除最大的洞庭湖外,还有洪湖、推湖、沉湖、斧头湖、三台湖、西梁湖、赤亭湖、青草湖,等等等等,而其余小一点的湖泊池沼更是数以万计,且皆与洞庭水路相连。八千人也好,两千人也好,对于万湖毕集的旧时云梦来说,依然是沧海与沙砾的区别!试问,湖泊如此之众,区区八千人如何在半年的时间内斩草除根!?怎么才能赶上一统天下的战争?!还要怎样去打破金虏的黄龙府城?!”
  岳飞站在天下全局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他的一番话,林禹和萧清全然无法驳斥。一统江山的大战在即,封狼居胥的尘烟即起,黄龙府遥遥在望,谁会甘心与明教妖人周旋上半年!
  “文命!”岳飞叫着林禹的表字,直接取自上古圣王的名号,却是一点显不出王气,“我问你,荆湖两路以及洞庭湖周边的军用地图,你有没有找到。熟悉地理的向导,你又找来几人?”
  林禹摇摇头。很老实的回答:“原本没有想到会如此困难,连张合用的地图都没有。向导征来不少,但深悉全湖地理的却难以寻到……洞庭湖实在太大了。而职方司的工作重心,也从没有放到洞庭湖这边来。”
  “所以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集全军之力,争取一击毙敌。否则,便是满盘皆输的局面。以枢相和山长的挑剔,你们认为他们会选择矮子里拔将军,从考核不及格的四个营中,选一个分数稍微高一点的出来吗?!官家会将军刀授给没有通过毕业考试的我们吗?!”
  岳飞目光炯炯,与此前悠然懒散的样子已是截然不同。虽然仍是在坐着。但林、萧二人却感觉犹如被一只猛禽盯上的兔子,浑身都是不自在,更没有了反抗的念头。
  萧清不由自主的咳嗽了几声,缓解一下压在心头压力,问道,“其他三个营会同意吗?”
  “我会说服他们的,只要他们还想顺利毕业的话!……想一想罢,为什么我们四个营会被归入靖安第一军团!”
  两天后。
  其他三营也陆续抵达鄂州。半日之后,暂编靖安第一军团的指挥官们便围坐在了一起。
  站在众人中间,岳飞的一番演说已经到了结案陈词的阶段:“……我们都是属于暂编靖安第一军团,不是分开来的靖安一营,靖安二营……也就是说官家也好、枢府也好,山长也好,都已经用这种方式暗示过了,要我们配合作战。如果领会不到,那就是我们不合格的证据。
  诸位和我一样,都是领过兵的。不知诸位会喜欢看到什么样的下属,是互相配合、协同进击的部众,还是各逞私欲,自把自为,视友军为寇仇的陌路人?再想想皇帝罢……建邺府里的官家又会喜欢什么样的臣子?!会愿意看到一群为了争功而罔顾兵法正道的将校吗?!
  所以说相互配合,互相协作,这才是我们获得胜利、取得合格的唯一道路!”
  一众皆是沉默,岳飞说的道理,冷静下来的众人很容易想得通,但最后的封赏实在太诱人了,还是有人忍不住:“最后战功怎么计算,总得分个一二三四出来。”
  “放心好了!”岳飞的笑容充满自信,赵瑜、赵文和马千祖的用心,他已经看得通透:“若我所料不差,只要我们能同心协力全歼贼寇。那我们所有人的军衔都不再会是临时,而暂编靖安第一军团也会去掉暂字,而是堂堂正正的靖安军。大宋虽不乏人,也没有将历经战火的将校重新降级的道理,无论如何,一个表现出足够强悍的战斗力的军团,是决不可能被放弃!”
  “即是如此。就信鹏举你一回。为了一个临时军衔转正,就在荆湖与贼人周旋太久,反而会亏本。就算到最后都是一场空,俺也认了。要想争功劳,还是去北方和关西会更快!都是胳膊上跑马、胸口上行船的汉子,就别黏黏糊糊的!反对的说一声,同意的也说一声。没得时间浪费!”
  开口的是四营的都指使王介。众人之中,他的年纪最大,已经超过三十,资历最老,整整十一年的军龄,故而说话的份量也很重。他的话一出口,还在犹豫不决的人们便接二连三的点起头来。
  “好!就这么定了!”王介一锤手,又对岳飞道:“鹏举,蛇无头不行,人数即众,就必然需要一个头。整件事是你提出来的,你又是首席。按照今次的排位,当由你来指挥!”
  没人附和,但也没人反对。而岳飞更不谦虚,团团作了个揖,道:“必不叫诸位哥哥兄弟失望!”
  “既然内事已定,那就说说今次怎么打罢!”岳飞很自然的坐下,开始主持作战会议,“我们的任务目标是三个。一是钟相为首的明教妖人,以鼎、澧二州为主。二是荆湖两路的盗匪,荆湖多山多湖,盗匪也因此几乎遍布各地,第三、则是心向旧朝的官吏。
  不过盗匪虽多,但势力太小,除了洞庭湖附近的水寨都是以钟相马首是瞻,可视为一体,其余地方的盗匪,不过百人、千人,放一个都过去就可以扫平。而那些心有反意的官吏,他们敢于腹诽,却没有真正起兵的胆量,所以对付他们的手段就仅是震慑,挑几个出来杀鸡儆猴也就够了。
  故而首要目标只有一人,那就是在鼎州武陵家乡煽动百姓的钟相!”
  ※※※
  六天后,八千大军齐集岳州的州治巴陵,不过并没有进城安置,而是驻扎与岳阳楼遥遥相望的洞庭君山。湘妃竹林上,娥皇女英留下的泪迹斑斑。而千余顶牛皮帐篷便深深的隐藏在茂密的竹林中。
  运载军队前来的车船只有几艘巡游在湖水中,围绕着纵横皆不到两里的君山岛,驱赶靠近的渔船,而更多的则同样是隐藏起来,以防贼人的耳目探察到情报。
  新兵们虽是初次上阵,但三个月的军营教育让他们有了足够的信心。但军官们却有事挂心。
  十六条各携带两门火炮的车船是他们仅有的水上战力和运输工具。每一个人都很明白,他们并不是水军,依靠水战,是消灭不了船只多如蜂蚁的教民。同样,也不可能在陆战胜利后,堵住败退的贼寇退入洞庭湖的水路。
  必须要设计围困敌军主力,以便一战全歼。但要如何让分散在洞庭湖西案各处水寨、旱寨的贼人们齐聚一处,便是军官们要头痛的问题。
  困扰军官们的问题,并没有困扰到岳飞,他并没有多想,心中早有成算。不久之前的一场会战中所用的策略,同样可以用在如今的战役上。两千兵围住钟相军寨,假作攻击,而剩下的六千兵则等候在湖中。等贼人的援军齐至,在全军进发。
  这几乎是燕津会战的翻版,但以钟相等贼人的眼界和见识,谅他们也不可能看破其中内情——就算看破也不妨,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总是会将兵力和战力等同起来,不吃过一个大亏就绝不会醒悟。内里两千,外围六千,是围歼敌军的最低底线,包围并歼灭贼军中最为精锐的三四万人,尚有七八分成算。
  岳飞是第一次率领大军,但心情却是出奇的平静,发号施令也举重若轻,完全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就像落入黄河中的鲤鱼,很自然的便在浪涛中畅快的游动起来。
  他是天生的将才!
  不仅是岳飞心中的自信,也渐渐成为靖安第一军团中每一个军官的共识。又驻屯整备了两日,等王介已经带着他的第四营当先出发去攻打钟相军寨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让岳飞暂停了正在整装待发的后续梯队。
  湖中的一艘车船上,岳飞和其他几名将领坐在摆放于前甲板的交椅上。他们身前,站着名身着白衣、渔夫模样,自称杨太(注1)的年轻人,正是他说出的话,让岳飞等人惊诧莫名。
  “招安!?”
  “正是!”杨太恭声说道:“去岁女真南下,种老爷募兵勤王。如今老爷帐下有二十万兵马!战船数千!护卫着荆湖两路的百姓。听闻将军领军来此,喜不自胜,自请拜在将军帐下,但求一个出身。愿为洪武天子扫平金虏,还天下一个太平!”
  岳飞冷笑,箭在弦上,岂能说停就停,谁能保证这不是缓兵之计:“想要被招安也容易,让钟相焚去军寨,散去人众,自缚而出,本将自会向上给他请一个出身!”
  杨太傲然道:“钟老爷诚心日月可鉴。若将军弃之不顾,老爷还有句话让小人传上:山高水深,军寨森森,要想捉我钟相,除是飞过洞庭湖(注2)。”
  “除是‘飞’过洞庭湖吗?”岳飞哈哈大笑,长身而起,一指杨太:“好教你这贼子得知,本将之名,正是一个‘飞’字!”
  注1:即是杨幺本名。
  注2:这一段,出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第一卷。鼎澧群盗,惟夏诚、刘衡二砦据险不可破。二人每自咤曰:‘除是飞过洞庭湖。’
  不过在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鄂国金陀萃编》中,这一故事却是发生在岳飞在绍兴三年,江西彭友之乱的固石洞之战中:岳公飞之破固石洞也,……其酋长乃一女子,号廖小姑,持刃叫呼曰:今日官军要破我砦,除是飞来!
  公闻其言,顾左右曰:飞即我也!
  击鼓进师……诸军竞进,遂破贼砦,生擒其酋以归。
  一般来说,应该以岳珂的记录为准,不过为了小说情节安排方便,故而用了陆游的说法。
  
  第十三章
硝烟(上)
  
  湖水滔滔,烟波浩渺。
  八百里洞庭。广若渊海。举目远望,只觉天高水阔,茫茫无垠。视野内尽是湖光水色,唯不见舟楫点点。
  湖水开阔,风浪不逊海中,渔船少有驶入湖心,重载的商船更不敢贸贸然深入湖内。不过常年保持着寂静的洞庭深处,这几日却吵闹了起来。
  几十只轮桨高速击打着湖面,十二艘车船在湖面上如风驰电掣,在身后留下一条条扇形的尾迹。逆风时用轮桨,顺风时用船帆,从君山出发不过一日,靖安军的主力就已经深入到洞庭中央。
  此时虽已是夏末,但酷暑仍未消退,就算是在湖上,仍能感受到炎炎暑热。甲板上的通风口已经开到最大,六七个奴工奋力摇着四片扇叶的鼓风机向里面吹着风,但船舱中依然如蒸笼一般酷热。船底踩着踏板的奴工已经改成了三班倒,隔着一个时辰就要换上一班,而被运送的士兵们,也是轮着班的上甲板望风。
  只要没有他事。军官都会选择在甲板上休息,在饮食和居住条件与士兵们完全相当的情况下,能随时上甲板享受一下清凉,便就是军官们所能享有的仅有的特权。
  岳飞也并不觉得这算是特权,就算他没有晕船的毛病,但在又闷又热同时还不断摇晃的船舱里,脑袋里的东西都会变成浆糊。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断,后果肯定是很糟糕。
  所以他除了夜里回舱中睡觉,白天多数都会待在船头。船队在大江中是逆流而上,而在洞庭湖中又逢着西风,几乎都用不到帆,船上的水手们自然也没什么要忙的,船头上一片清静。除了有事要报告,不然就没有人会来打扰岳飞。
  听到身后脚步响,岳飞将目光从景色单调得没有任何变化的水天之间收了回来,回头一看,却是林禹。靖安一营的副都指挥使刚从底舱上来,未着军袍,只是一身短打,学着水手们的样子光着脚。衣襟仍尽数湿透,头发也是湿漉漉,如同在水中泡过一般。只是脸颊上有几滴血迹没有擦去,衬着冰寒的双眼,竟有几分狰狞。
  “问出来什么没有?”岳飞问着。
  昨日启航向西,那个杨太和他的两个从人也被拘上了船,一起出发。自己送上门来的情报,当然要充分利用。
  “那杨太嘴够硬的。问他的话一句话不答。上刀子前还喊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什么两国交兵,不过是一群贼寇而已!——等用了刑后,就喊着天大圣了。”林禹冷笑着,歪了歪嘴,眯起的眼睛像是在回想囚犯受刑后的嘶嚎,“不过他带来的两个人却是软骨头,割了两刀,就全招了。”
  岳飞眉头向中间皱起,他想听的可不是这个,谁招的无关紧要,关键还是内容;而且一个大宋军官,爱好战场杀敌到没什么,但享受折磨施刑却不是什么好兴趣,“杨太究竟是何来历?”问话的声音冷了起来。
  林禹一见,心中便是一惊。经过一个月的磨合,不知不觉中,他已经逐渐被岳飞所慑服,看到岳飞似有怒意,也不敢再多说题外话:“杨太是与钟相结义的十几路水寨首领中的一路,在贼头中年纪最小,人称杨幺的便是他。”
  “他就是杨幺啊……”
  洞庭诸贼。不仅是自称天大圣和种老爷的钟相为人熟知,下面的贼人首领,如夏诚、刘衡、黄佐、杨钦、杨幺辈,还有雷德进、雷德通两兄弟等人的名号,岳飞也是打听得一清二楚,如雷贯耳。
  “这杨幺甚有胆色,也并不是什么求招安的使者。他本是往巴陵去采办军械,见到我军船队过了城陵关、进入洞庭湖,心知不妙。便一边遣人回鼎州报急,自己却打着求招安的名号,打算拖延几日。杨幺派回去的报信人,也不过刚走两三天的时间。想必到今日,钟相也不一定收到我们来清剿的消息。”
  岳飞闻言,吁声一叹:“果然是弦高之流。”
  林禹点头赞同:“不论胆略、见识,杨幺确不弦高之下!”
  弦高是春秋时代郑国的一名行商,往来于各国之间。鲁售公三十三年,弦高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上一支秦军。当时郑国是秦晋之间的墙头草,摇摆不定,刚从秦国倒向晋国没几年,惹怒了秦人。秦国本因晋国势强不敢动手,但新近晋文公重耳去世,晋国内部不靖,郑国一下没了后台。秦军此时出现,弦高很容易便了解到了他们千里奔袭的目标为何。
  作为一名行商,弦高的胆略超乎想象。他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警,一面则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十二头牛和四张牛皮作为礼物,跑去已兵至滑国(与郑国接近。同在今日河南)的秦军营地去犒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