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248

  当王贵一觉醒来,正看到一支军队从城门入城,他的心中甚至有些后怕。若女真人今次杀个回马枪,说不定润州城就这么破了。幸好来润州的不是女真,而是汉人和契丹——当女真人撤退后,陈伍和耶律大石便一起赶来了润州。
  站在城头上,陈伍和耶律大石俯视起堆积在润州周围一圈的女真战士的遗骸,这是与山海关城下没有多少区别的血腥地狱。拥有着北方最为坚固的防线,戍守润州的军队虽然疲累不堪,但他们的伤亡却远小于山海关,而战果却并不稍逊。区区四百伤亡,其中战死者不过一百,但收获的首级,陈伍居高临下的粗略一算,少说也有八千。
  “多亏如今是冬天,尸体都被冻在地面上,不然就会给女真人运回去了。”被陈伍夸奖之后,王贵这样谦虚的说道,“还有女真人,如果不是他们疯了一般的往炮弹上撞,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战果。”
  王贵有些自嘲笑了笑,这让他想起了当年因为一场小小的功劳,就被提拔到如今地位的幸运,“这完全是运气,就像从树桩边捡到兔子,是它自己撞死的,不是末将亲手打来的。”
  “运气也罢,实力也罢,胜利才是一切!只要能取胜。谁管你是怎么胜的!”陈伍回头看着王贵,眼中并不掩饰对王贵的欣赏。作为天子的亲信侍从来前线立功,王贵从没有仗着与中枢的关系而倚势凌人,反倒尽心尽力的做事,这让陈伍对他很有好感,“官家对你深有厚望,不然也不会遣你镇守在第一线上。不要辜负了官家的一番苦心。”
  王贵深深点头,“末将明白!”
  耶律大石望着北方:“就是不知女真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退兵?今次的损失,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封锁辽西出口的战略。既然在山海关下惨败,完颜吴乞买就绝不可能不拼死攻打润州。劳而无功,他的威望大减不说,金国可就灭亡定了。”
  “也许是中京道或西京道的哪个地方出事了,”陈伍前半句像是在说笑,但后半句就正经了起来,“但更有可能是后方出了问题,也许是哪个部落做反,又或是粮道被切断。”
  耶律大石叹道:“但不管是哪里出问题,女真人今次一退,就再也没有机会攻到山海关下了。”
  陈伍摇了摇头,也是深深的遗憾:“只可惜没能追击下去。完颜宗望的确是个人杰,他领军断后。我也找不到机会。”
  王贵道:“女真人残余的兵力本就足以阻断我们的追击。就算在山海关和润州的损失再大,女真的军力还是超过我军的两倍。他们又都拥有足够的马匹,追上去也不可能将他们歼灭,没有必要浪费气力了。开春后,等我军攻到辽阳城下,自然会让他们为今次的轻率之举后悔不迭!”
  “……以现在的辽东局势,其实用不到大军攻到辽阳城下,只需传开一句话就能让金国土崩瓦解。”耶律大石这么说道。
  陈伍眉梢一抬,问:“不知林牙有什么妙策?”
  耶律大石张开右手,又将拇指弯向掌心,四根手指在陈伍眼前一比:“有‘尽诛完颜’四个字就够了!”
  王贵一听,便笑道:“这不是魏武帝诛袁绍二子的计策吗?”
  当年袁绍死后,曹操破河北。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北窜辽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并没有出兵追击,他的理由是二袁与公孙氏本就互相忌惮,深有嫌隙,但若是举兵相向,大军压顶之下二贼必然要合力抵抗;不过若是暂时将他们放一放,少了外部的压力,二袁和公孙两家却会自相火并起来。而最后的结果也正如曹操所预料,当他回军之后,袁熙和袁尚的首级很快便被公孙康送到他的案头上。
  耶律大石的建议也不外如此,如果尽起大军北攻辽阳,女真人必然会全力抵抗,但若是将‘尽诛完颜’四个字宣扬出去,金国却必定立刻四分五裂。十三年前,完颜部起家时的兵马总数仅仅是四千人不到,而现在却已是二十万大军。这其中大半是混同江畔各部女真,见着完颜部势大而主动投靠上去的。
  区区十三年。并不能弥合各部之间的隔阂。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国势稳定的,就是因为跟着完颜部能抢到辽国和宋国的数不尽的财富。但现在金国已经日暮途穷,在辽东看得到这一点人物,不知有多少。若是大宋将只诛匪首的声明发出,完颜部的统治肯定会顿时土崩瓦解。
  不过听到耶律大石的计策,王贵的神色却是淡淡。陈伍也没有多少兴趣的样子,他道:“军国重事还是需奏请上闻,让陛下做决断。林牙的意见,事关全局战略,必须征得陛下和枢密院的许可。不是我们能随着性子来的!”他又对耶律大石笑着,“反正也不急!等到开春进兵,也还有一段时间。”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笑得有些无奈:“的确是不急!”
  耶律大石的建议不失为一个好策略,但陈伍却不可能会接受,军方也不可能会接受。耶律大石要上书建言是他的事,陈伍可不会做这等蠢事。军中还有一大批军官士卒等着靠杀女真灭金国来挣军功呢!他们怎么能看着耶律大石靠一张嘴皮子,就独得破金之功。连陈伍也是恨不得有杀不完的女真,哪还会帮着耶律大石说话。
  当赵瑜定下了军功分封的制度后,最恨天下太平的便是洪武朝的军人了。只有升做将军才有资格裂土分茅,做个诸侯国的开国之主。但如今眼见着就要天下太平,军中的各个山头已经变成了恶狗抢食的模样,哪个军汉会嫌功劳少?
  若是耶律大石的提议宣扬出去,还没有挣够功劳的校尉们会恨不得将他生吞掉。而高层的将领就算已经确定会有封国在手。也不会有人嫌功劳少,多挣点,还可以为子孙换个更大点的地盘。而且若是他们同意耶律大石的意见,在军中也别想立足了。
  至于赵瑜,也不会轻易堵上军方立功的途径,毕竟能用海外的土地来代替赏功时的金银财帛,洪武朝的财政压力其实比起前朝要少上许多,并不在意战火连绵。
  还有控制了东部奴工贸易的东洋商业协会,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万合格的奴工,就这么变成大宋的顺民。掌控着东洋商业协会股权的股东们,不但有许多从龙功臣。还有沿海的豪商,更有皇室楮币局在——赵瑜便是最大的股东!
  从不妥协!
  这是赵瑜从立国之始便定下的一条宗旨,以这个理由,可以对耶律大石的提议做让人最无话可说的回应。不过归根结底,着还是利益在作祟!因为不对外敌妥协,总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耶律大石的意见再好,但对洪武朝中各大集团来说,都是在损害他们的利益,命中注定,不会有任何回应。
  女真人的结局早已经注定!只有少数幸运儿才能在将来逃过变成奴隶或尸体的命运。
  陈伍此时并不知道曷苏馆部已在胡十门的率领下全数归附大宋。但完颜活女去说降胡十门的行动他是一清二楚。若不是因为胡十门自长生岛一役后,拼命的向旅顺示好,与东海结下了许多善缘,还明里暗里帮着派去辽东的探子们不少忙,他一样逃不了身死族灭的下场,赵瑜也根本不会舍出一个怀化将军的名号。一个两星的杂号将军,就算没有从龙之功,一个开国县男的爵位却是少不了的,封地自然也不可能少,这样曷苏馆部也不至于日后没了落脚点——大宋不可能让曷苏馆如今据有的地盘留在他们手中,因为那是辽南入辽东的出口。
  ‘算他好狗命!’陈伍想着。
  完颜活女的任务应该是一切顺利,曷苏馆部多半已经归附了国朝。除此之外,陈伍想不到还有别的理由会让女真人撤兵。不论中京道还是西京道的战局变化,都不可能影响辽西。就算完颜吴乞买病死于营中,其他勃极烈也肯定会咬着牙将战事继续下去。
  曷苏馆幸运的逃过一劫,可剩下的女真人,就只有在死路和苟且偷生中,选择一条。
  “下去罢!”在城头上吹了许久寒风,陈伍觉得有些冷了。下城之前,他回头又看了看城下的尸山血海。不论完颜部的勃极烈们怎么挣扎,这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
  辽阳。
  完颜宗磐战死,完颜宗望还远在锦州南方为全军殿后。现在在一片废墟的辽阳城中忙碌的,也只有刚从中京道赶回来的蒲家奴一人。辛苦的将又一支从前线回返的队伍安置好,完颜蒲家奴好不容易才能坐下来喘一口气,但完颜宗干这时又找了过来。
  对于南女真的背叛,完颜部上下并不是没有防备。早在战前,完颜蒲家奴就收到命令,带着他仅存的六千部众。来辽阳帮宗磐守卫后方补给线。但当他日夜兼程从中京道赶回来时,却还是迟了一步。蒲家奴和他的六千兵马,就在三十里外亲眼看着粮草焚烧后产生的浓烟从辽阳城中升起。
  仅仅半日的差距,一切就再难挽回,蒲家奴唯一能做的就只剩冲进辽阳城中救火、救人。不过,这也只是尽尽人事罢了——若论杀人放火,脱胎自海寇的新宋军同样是职业级的水准,决不比女真人稍差,甚至从效率上,还尤有过之!
  国势倾颓,如今的形势,让两名大金的勃极烈也是一筹莫展。尤其是附庸部族已经开始离心离德,更是让他俩忧心忡忡。
  “干脆将上京的宋国宗女们分出去一些。”完颜蒲家奴提议道,“就我知道的,有不少人对她们眼热了许久!”
  宗干摇头苦笑:“这么烫手的货谁敢接?如今南朝势强,把她们当祖宗供起来还差不多。”
  蒲家奴想了想,也觉得自己说了蠢话,叹道:“说不定真有想卖好南朝的,接下来转手就送回去了。”
  沉默了半天,宗干才说道:“还是放弃西京道,召粘罕回来好了。现在已经不能再让占了全国四成军力的西路军平白留在大同了。”
  “回来又如何,大同还有口饭吃,我们现在哪有多余的粮食养他们?!”蒲家奴最清楚如今辽阳仓囤中的现状,那真是让人欲哭无泪的惨状,“再过半个月,全军就要断粮了。斡本,你现在还能过打猎捕鱼的日子吗?!”
  其实蒲家奴有些危言耸听,就算辽阳仓空,女真骑兵饿是饿不死的,各家各户总有些积储。蒲家奴也好、宗干也好,早年哪个没挨过饿?就算如今发家了,还是会藏一些粮食下来以防万一。但官中已然没了存粮,国库空荡荡的,却没有能力在供应大军——想调动军队,总不能让人自备粮草。
  “但粘罕回来,至少就又多了一分镇压辽地的力量。如今的情况,除了完颜部以外,就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了……”
  完颜宗干话音刚落,帐外传来一片乱声,像是有几百人在吵闹。宗干和蒲家奴两人狐疑着起身出帐。只见两拨人马正对峙在大营门口,一边是宗干亲自布置的营门戍守,只有二十多人,另一边则大约百十名骑兵的样子。看起来像是他们要出去,而被把守营门的官兵们拦了下来。
  “去问问出了什么事?!”宗干遣了一个亲兵去问个究竟。
  很快,亲兵跑回来禀报:“是乌古敌部的乌延蒲鲁浑,他领着部众说是要回昏山去!”
  宗干和蒲家奴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是杀气腾腾。回过头,宗干语气森然的说道:“调兵来,杀了他!”
  收到命令,宗干的部众立刻出动,完颜部的刀枪对准了曾经的战友。一场屠杀之后,乌延蒲鲁浑和他的百多名部众的首级就血淋淋的挂在大营门口附近的栅栏上,一溜横排,血水染红了木栅。
  宗干和蒲家奴的决断,使得乱事刚起、还没有扩大的时候,就强行压下。乌延蒲鲁浑的死足以震慑那些已经不想再与完颜部厮混的生女真部族。不过树倒猢狲散,今次是用屠杀将他们压服了下去,但留在心中的裂痕却已经无法弥补。同样是女真部落,乌古敌部的下场,肯定会让其他大小部族兔死狐悲,而完颜部的统治,也更加难以稳固,只要压力稍松,就再也不会有人跟从完颜部一起出生入死了。
  蒲家奴和宗干回到营帐中。坐下来后,蒲家奴便叹着:“终究是要让他们回去的,已经没有粮食养活这么多人了……”
  宗干狠声道:“就算要放他们回去,也必须是我们自己提起,容不得他们自作主张!”
  “说是这么说啊!但曷苏馆怎么办?就靠在辽阳城边,赶上一日就能杀过来。谁能睡得好觉?有他们做榜样,又谁还会再顾忌我们。现在虽然我将消息封锁了,但最多三五天的时间,就能传到每一个人耳朵里去。”
  “留下给皇帝和宗望他们使用的,辽阳城中能动用的军粮最多还又多少?”宗干问道。
  蒲家奴闭着眼睛默算了一遍,竖起一根手指:“一万人马,半个月。”
  完颜宗干猛摇头:“一万兵力绝对不够!”
  虽然曷苏馆部的那些熟女真战士都是些废物,空占了一个女真铁骑的名号,但战斗力还不及稍微精锐一点的契丹人。不过,为胡十门撑腰的可是有郭立的兵。区区一万人不可能对付得了。
  蒲家奴苦笑着:“两万人马,就是七天。三万人,就只有五天。五万人那就是三天。你说需要多少兵?”
  完颜宗干又沉默了下去,许久之后,他才干涩的说道:“……权且放一放罢!”
  
  第四十五章
决胜(下)
  
  洪武二年正月十一。辛巳。
  太原。
  不知为何。在今年冬天,河东北方一带——也即是太原附近——没有下一场雪。当数尺深的积雪笼罩了关中平原的时候,枯黄色的色调却覆盖了太原周围。远方的崇山峻岭,也多是土黄的底色上有几点疤瘌一般的绿荫,生机渺渺的山峦透着一股萧瑟的寒意,而山峦之下的太原城,却汇聚着从无数战士们身上涌出来的、浓烈得几乎要凝固起来的杀气。
  数万大军此时已将太原城团团围定。近百门野战炮围绕着城池构筑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火力线。城墙上的碎石横飞,守军被密如雨下的炮弹打得抬不起头来。原本在城头上,完颜银术可还放置了十余门火炮,希望靠着这些有着将军称号的神兵利器来拖延一点时间。但城外的火炮阵地上仅仅四次齐射,便把金军最后的一点依仗、唯一能排得上用场的守城兵器,都打得无法再发话。
  对手失去了所有的反击能力,大宋的炮兵们便更加轻松,一门门火炮将城墙上冒出头来的战具逐个点名,从狼牙拍到檑木,从堆起的砖石到冒着烟的油锅,都被围城的炮兵轰得粉碎。守城的金国士兵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在城墙背后,捂起耳朵、呆滞的抬头望着一枚枚越过他们头顶飞入城中的炮弹,等着城外的宋军最后来攻城。至少南朝军队在攻城的时候,他们的那些个令人肝胆俱裂的武器应该不会再射击的。
  陆贾的将旗就在太原城的正东面高高竖起。这代表着他作为主帅正统一指挥着攻打太原城的战斗。作为镇西将军,陆贾的军衔是太原城下最高的一个。依照洪武朝通行的军事条例,当几支互不统属的部队出现在同一个战场上时,除非枢密院下文特别指定,否则军衔最高的将领,将自动获得全军的指挥权。
  这一点,与旧朝的惯例完全不同。自大宋立国的一百六七十年来,朝中因五代之鉴,对武将们严防死守。武将们也都被整治得循规蹈矩,几支没有隶属关系的部队同时汇聚在一个战场上时,若是朝中没有指定指挥官,各支队伍就会自行其是,最多将领们会聚在一起商讨一下策略。但这样的商讨没有任何约束力,一个有着节度使阶官的二品大将,也无法强行指派一个从六品的进武校尉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且也没有哪个将领敢将不属于自己麾下的队伍随意调遣,而且就算他们的调派,只要不合意,低位的将领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不加理会。
  在旧朝君臣们看来,这样虽然会引起许多军事上的失误和遗憾,但总比一个武将籍此获得一支让他掀起叛乱的军队要强。一场战事的胜利与否,不会影响国家的存亡,但一个制度的错误,却迟早会让大宋陷入晚唐五代时的乱局。
  不过赵瑜的洪武朝却根本不需要担心武将叛乱的问题,一个分封就让所有武将的野心给疏导了出去。明明很容易就能坐上开国之主的位子,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博那个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堵不如疏的道理,人人都懂。但也只有控制了海外大片领地的赵瑜才有资格这样去做。有分封制在,根本不用去扯武将们的后腿,胜利才是赵瑜所需要的。陆贾便因此顺利的拿到了指挥权,在他的指派下,宣翼、野战,总计六个野战营,展开了对太原城最后的围攻。
  太原城下杀得热火朝天,而就在太原城西四五里外一处矮丘上的灌木丛中,却有两名不属于交战任何一方的外人,正趴在树枝之中,向战场上观望着。他们隐蔽得很好,从外面稍远一点根本看不到两人的身影,只能看见一丛有一块隐隐约约的黑影。如果换个角度,也许还能看到有什么东西在树丛闪闪发亮。若是凑近了看过去,那竟是一片玻璃镜片在反射着阳光。单筒的望远镜贴在眼前,却也不知他们是从哪里弄来的。
  潜伏在灌木丛中的两人都是二十前后的年纪,相貌有几分相似,看起来像是兄弟,不过他们却是叔侄俩,都姓折,是西军将门折家的嫡脉。大一点的是如今折家家主折可求的儿子折彦野。而小一点的则是折可求的弟弟折可通——侄儿年纪还在叔叔之上。
  折家是世代将门,在河东路的西北角,也即是云中地区的麟州、府州和丰州势力极大。早在五代末年,折家便割据了云中三州,当大宋建立,折家当先归附,被许为世镇府州。百余年来,云中折家北抗契丹,西镇党项,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名号并不在种、姚二家之下。而从折可求上溯五代,还有一个更加有名的人物。那位嫁给了宋初名将杨业杨无敌,也即是后世杨家将中的佘赛花佘老太君其实便是姓折。不过以讹传讹,折老太君变成了佘老太君,还多了个佘赛花的名字。
  不过如今的折家就如种家一样没落了下去,早年一肩挑起折家荣光的将种折可适已经老病卧床,折可大也已病死数载,至于现在的家主折可求,则在去年年初援救和收复太原的两场战役中损兵折将,麟府军的威名已经女真人狠狠的踩在了脚底下。
  如今西军将门,也就拥立赵构的姚家还有点声势。就在半个月前,折家收到了从西京京兆府传来的旨意,命他们即刻出兵,觑机直捣攻打太原城的逆贼军队的背后,如果能帮着解围的话,已经约定好女真人会将太原城交还回来。但这关系到折家的存亡,名义上臣服建炎天子没有什么关系,但攻打洪武皇帝的军队却是天下没有多少人敢作的事了。而且助金为虐的罪名传扬出去,也是折家所承受不起的。折可求拿不定主意,究竟要不要服从这道诏书。却还需要观察一下。
  折彦野和折可通只在太原城外看了两眼,就已经不打算服从关西天子的乱命了。在城池的攻防战中,女真人的劣势表露无遗。一切守城器具竟然全都堆上城头,而守军也不出城半步,上城而不下城,这样一道城墙又能起多少用?
  “这叫守得什么城!?”折可通对金人的防守水平嗤之以鼻:“背城而守才是正理!换作是俺,一百个太原城也攻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