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48

  赵瑜说话,张大牛哪敢反驳,头点得如小鸡啄米:“大当家说的是!大当家说的是!是该读书,是该读书!”他叹着,“俺家的两个小子也不是多聪明,俺也不求他们能读出个什么样,也不指望能考个进士什么的。只求他们在学校里,跟先生们多学些些道理也就够了!”
  “当时如此!”赵瑜笑笑,环目四顾,又见着两头耕牛在附近吃草,有些奇怪,便问道:“张兄弟你家的牛怎么就只有两头?”
  “回大当家话。其实共有四头。但两个小的不顶事,所以只带了两头大的出来耕地。要是剩下的四头能早些发下来就好了,光靠两头牛,要耕完三顷地,还是有些难呐。”
  赵瑜摇摇头,叹道:“这也没办法。这几月,有五六千户来到岛上,前两年积攒下的耕牛一下都派发光了。不过最近,倒有个新政策,如果不要或少要耕牛,每少领一头就可以抵换五贯。张兄弟,你若是放弃剩下的四头,就可领上二十贯。”
  张大牛眼睛一亮,“是发二十贯给俺?!”
  “不,不!”赵瑜连连摇头,“不会直接发钱。而是用下发凭条,等雇佣奴工,或是缴还贷款时,都可以用这个凭条冲抵。”
  “哦!”张大牛有些失望。
  赵瑜一笑:“等实际下来你就知道了。这凭条跟钱一样用。”
  旁边的亲卫队长看看天色,“大当家,时候不早,也该上路了。再迟些,就得走夜路了。”
  赵瑜一点头,站起身,拍拍张大牛的肩膀:“张兄弟,后会有期!”
  注1:这些可参见《武经总要》第五卷,赉粮条。如果抛开装备不谈,单看武经总要中记述的各条各款,林林总总,宋代的军队应可算是世界上第一支完全正规化、有严密条章可循的队伍。
  
  第三十八章
土着(上)
  
  赶在西方最后一丝晚霞没入海中之前,赵瑜一行五十余骑终于抵达温泉堡。轻轻抚摸着赶了一天的路,已累得直喷粗气的坐骑,赵瑜望向前方的堡垒。坐落在官道东侧小丘上的青黑色的墙体,在落日余晖下微微泛着红光。城头上,一排灯火逐个燃起,驱散了越来越深的黑暗。
  小小的战堡,外面裹了一层青砖,内里依然是夯土结构,周围不过一里许,墙高也仅有三丈,但对其防御能力,赵瑜却甚有信心。温泉堡是东海军最新设计的堡垒,虽然没有壕河,堡下的小丘也不算高,墙垣更是又矮又薄,但城堡四角却都有向外凸出的多角塔楼,八门重炮就安放在塔楼中,上有遮挡,不惧风雨。如果敌军进攻城墙,便会被两侧塔楼上的火炮夹击,若是他们攻击塔楼,也一样会遭到其他塔楼的攻击。敌军的人数就算再多,有四面塔楼中的重炮互相支援,也足以把他们的攻势全数扼杀——这是超前了几个世纪,货真价实的棱堡。
  赵瑜曾经让参谋室进行过多次兵棋推演,这样的一座装备了火炮的棱堡,只需三百人防守,并准备下充足的战备物资,就完全能够抵挡数万敌军的攻势。就算敌人不计伤亡,连续攻击,在城内守兵的精力和士气消耗一空之前,这样的战堡也是不可能被攻破的——而更大的可能,是敌人在多次进攻失败,先一步丧失了继续攻城信心和士气。
  在另一个时空。几百年后,满清皇帝康熙派遣万余大军围攻俄国人的雅克萨堡,当时地清兵已经装备了重型火炮,但在只有不到千名罪犯、哥萨克、探险者防守的土木质地的棱堡下,上万清兵却累攻不破。大军整整围了五个月之久,直到万里之外,沙皇派来和谈的使节。这个堡垒才被俄国人自行放弃,而满清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割地失土的《尼布楚条约》——这样的战绩。比之被后人批判了千余年澶渊之盟还要凄惨;但满清地宣传机构,却把这等丢脸的惨败,打扮成一场大捷,脸皮之厚,也着实令人瞠目结舌——而且这还是因为有康熙地因素,为了皇帝的面子,才能逼着士兵们围城不退。若仅是普通的战斗,几次攻击不遂后,多半就会自己退兵。
  虽然雅克萨之战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清兵战斗力的低下,但俄国人修筑的棱堡的防御优势却也功不可没。在重型地攻城火炮出现前,所有欧洲军队都有一个公认的事实,装备了火炮的棱堡只有在重兵围困下才有可能被攻克。而在没有火炮,只有石砲的宋代。东海的各个修筑成棱堡式样的寨堡,就只需要多加小心,防备敌军奇袭,便不虞被敌军攻破,而温泉堡的守兵们也的确是小心谨慎。
  看到一队骑兵夹着滚滚烟尘沿官道直奔城堡而来,虽然是队伍来自北方。岛上地土著也不会有骑兵,但城头上的守兵却依然敲响了警钟,钟声在城堡上空回响,转眼之间,城垣上便多了一排森寒的箭头,而隐藏在塔楼中的火炮也把炮口探出外窗。赵瑜的队伍停在火炮射程之外——赵大当家不愿冒火炮走火的危险——一个亲兵便上前喊话。城头城下一番对答,再把证明身份地信物放进城上垂下来的篮子中,温泉堡上的弩弓手终于撤了下去。城堡南侧正门大开,守将带着一应人等,小跑着来到赵瑜的马前。
  堡中众人在赵瑜马前一齐跪倒:“某等见过大当家!”
  赵瑜翻身下马。一把把守将扶起:“李叔快快请起!”再向其他人一招手。“你们也起来罢!”
  堡中的守将姓李,族中排行十七。由于没有起过大名,按宋人的习惯,也就通称为李十七了。这个李十七,年过半百,须发都已斑白,照辈份算,正是赵瑜的叔伯辈。几十年的沐风栉雨,李十七的身体虽然还是健朗,但也再承受不起东海军长年累月的各种辛苦地训练课程。因此,赵瑜便给了他一个比较清闲地工作。
  与他差不多的情况,东海军分散于台湾各地地寨堡的守将,也大半是从浪港时代过来的老一辈头领。这些守将都是老资格,赵瑜小时候还被他们抱过,为了自己的威名着想,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些老家伙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赵瑜的亲信手下,虽然都已占据军中的关键地位,但面对家中的长辈,也硬气不起来。为防这些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添乱,赵瑜便把这些不愿退役回家抱孩子的老家伙,都塞进了各个寨堡中。几年下来,岛上的这些只用来防备土著的堡垒,已经被默认为东海军的养老院。按军中排位,这些守将与野战诸营的都指挥使一个等级,而且由于年资的关系,老家伙们站在议事厅上的位置,比陆贾等人还要前面一点,但论起在军中的影响力,却已是远远不如。
  不过,这个李十七相对来说还要好些,面对赵瑜,从不倚老卖老,都是毕恭毕敬,赵瑜因此也对他多有敬重。把他安排到温泉堡这个相对而言也算是战略要地的堡垒,便是赵瑜的一点用心。而李十七,也没有辜负赵瑜的一番心意,温泉堡立堡后的近两年时间,从没出过大的纰漏,而作为历年来,几次清理平原土著行动的后勤枢纽,温泉堡在李十七掌控下,配合得也可圈可点。所以今次赵瑜才会决意把温泉堡定为向南拓土的中枢所在,不然,直接在海岸边设立个转运小港,比使用路侧小丘上的温泉堡更为方便。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症却打乱了赵瑜的计划,如果疟疾控制不住。他也只能放弃位于疫区中心地温泉堡了。
  李十七引着赵瑜穿过阴森狭长的门洞,两道木栅被绞上半空,悬于门洞内外。城门后,几堆篝火在空地上熊熊燃烧,几个士兵把一束束晒干后的艾叶投入火中。城堡内,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艾草味。嗅着刺鼻的烟气,几十匹战马打着响鼻。被牵进后面的马厩。而赵瑜在李十七的陪同下,直接进了堡内正中地主厅。
  一行人进了主厅。叙了位次坐下。赵瑜也不多加寒暄,直奔主题,问道:“李叔,现在堡中的疫情究竟如何?”
  李十七皱眉摇头:“堡中地小子们,只要没出堡的,却都无事。但前几日出外办事的,有大半发了病。”他看看赵瑜。“大当家,这里已是疫区了,你是不该来的!”
  “我擦了驱蚊的玉露香精,又用艾草熏过,还是能管点用的。再说了,没见这么热的天,我都穿了三四层衣服吗?”赵瑜笑了笑:“兄弟们有事,我做这个大当家地还是得过来看看才放心。”
  “还是太冒险啊!二郎。整个东海系于你一身。说句不中听到,你若出了什么意外,我们东海就完了。难道还能靠三哥儿……”
  “好了!好了!”赵瑜抬抬手,不耐烦的打断道:“李叔,你还是说说,现在堡里有多少人得了病?”
  李十七面色有些无奈。只得说道:“堡中的两百二十七人,有三成多染上了疟疾。虽然现在还没有死人,但这疟疾太猛,而且又不是有规律的每天一发、隔日一发或是三日一发,而是时时发作的恶疟(注1)。据堡里的郎中说,这几十个发病的兄弟可能会有一半撑不下去。”
  “青蒿没有用吗?”赵瑜忙问道。
  李十七叹道:“青蒿汁虽有神效,但也不是百治百灵。这种恶疟,能保证活下来一半,已经是菩萨保佑了。”
  赵瑜也叹了口气,给病人直接灌青蒿汁治病是最原始的办法。如果能提取青蒿素进行注射当然效果会远远不同。不过在这个时代,这也只是奢望。他又问:“那附近地村子里情况如何?”
  “听说情况也很不好。甚至比堡里的情形还要差。都已经开始死人了。我在城头上看那几个村子,这两天看到的炊烟也少了不少。”
  “少了多少?”赵瑜连忙追问。一道炊烟就是一户人家,一道炊烟消失,那一家子恐怕就是凶多吉少了。
  李十七摇摇头:“以前也没数过,但粗粗看起来,至少少了一半。而且是一天比一天少。像西头最近的温泉二村,今天就只有昨日的七成。而靠着山的温泉三村,从今天中午起就没有一道炊烟了。”
  赵瑜拧起眉头,回想着刚刚来路上,看到地温泉堡附近的几个村子。村寨上空的炊烟的确十分稀疏,当时没在意,但现在想来,也多半是遭了灾。想了想,他又问着:“那这两天,附近的几个村寨有没有派人来求救?”
  “怎么没有,除了三村,其他的村子都派了人来。共有三个人,但那三人刚到了堡里就发了病,一起发起了高烧,连话都说不出。不过,我已经派了几人去那几个村子查探,顺便把堡里青蒿也带去大半。现在,我这温泉堡里的药材,只仅剩五六天的份了。”李十七叹道:“大当家,如果再不派人来支援,那几个村子,怕是就要毁了。”
  “我出来之前已经让陈先生做准备了。按时间算,今天下午时,就该出发了。算时间,车队明天中午就能到。”
  “那就好,那就好!”李十七连连点头,终于放下心来。这时,厅外一阵嘈杂,一个士兵冲了进来:“禀大当家,李头领,土著……土著出山来犯!温泉三村里的人,已经被杀光了!”
  注1:疟疾多有规律,按照发作的时间间隔,通常分为‘日疟’、‘间日疟’和‘三日疟’。而没有规律,随时发作地则称为‘恶性疟’。其中,恶性疟地后果最严重。
  
  第三十九章
土着(下)
  
  “土着来犯?!”赵瑜重复着那个报信士兵的前半句话,后半句却漏听了。台湾岛上的土着,血统上属于南岛马来一系,由于地处荒僻,与大陆没有交流,文明尚处于部落阶段。自从东海军上岛之后,还手持原始武器的他们,根本无力相抗,一直都被撵着打。这两年被攻破了村子,捉去琉球种植园的土着有五六千,被杀掉的则更多,而逃入山中的,更是难以计数。这些被东海军的血腥手段杀得胆寒的土着,怎么敢出山来犯?“犯哪里?温泉堡吗?他们什么时候有这个胆子了?!”赵瑜冷声问道。
  “不,不是!”见赵瑜误会,士兵连忙摇头,“那些土着不是来打温泉堡,而是打下了温泉三村。小的早前奉命带药材去三村。还没进村,就看见一群土着在村中进进出出。村子外面还有好些个百姓的尸首。小的见势不妙,便从车上解下马来,直接骑回来报信!”
  “三村吗?”赵瑜皱眉念着,转头问道:“李叔,刚才你说三村的炊烟从中午时就没看到了罢?”
  “正是!”李十七点头:“想来就是在晌午前被土着攻进去的。”
  “他娘的!”赵瑜低低骂了一句,又问那个报信的士兵:“你见着的土着有多少人?”
  “小的只在外面远远的看了一眼,实是说不准。不过温泉三村有八百多人,就算有一半生了疫症。那些土着要想攻破村寨,也得有五六百人才够。”
  ‘五六百!’赵瑜算了一下,能凑出五六百战士的土着部族,族中人口至少得有千人。“李叔,附近地山里可有千人以上的大峒?”
  “听说山里本有个土峒,向以狩猎为生。近两年收留了不少被赶进山的土着,应该有上千人了。”
  赵瑜双目生寒。点头道:“那就是他们了!”皱眉想了一下,问道:“李叔。温泉三村离这儿有多远?”
  “离堡有三十里地。近山了。”
  “三十里吗,倒也不远!”赵瑜冷哼了一声,提高嗓门向外喊道:“来人!”
  声音传出,他的亲兵队长便立刻走了进来。
  赵瑜也不说缘由,不管亲兵队长在外面听没听到内情,便直接下令:“你点上一队人,再从堡里带上一个都。去温泉三村走一趟。但凡是土着,都给我杀了,一个都不许留。”一个村子被屠了,人数比在交趾被杀的那支商队还多,他再怎么也得表示一下。
  “末将遵命!”亲兵队长也不多问,一抱拳,转身就要出门。
  “等等!”李十七叫道。
  赵瑜问道:“怎么?李叔有什么要补充的?”
  “不是。”李十七摇了摇头,进言道:“大当家。这堡外都属疫区,蚊虫极多,入了夜后更是如此。大队人马出动,免不了要招惹上疟疾。还是等明天再去罢!”
  “明天?到了明天人就要跑光了。”赵瑜恨声说道。既然已经碰上了,他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土着杀人抢掠后,还能安然无恙地窜归山林。这对他刚刚因诛杀李乾德才建立起的威望损伤太大。
  “二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些土峒也不会长腿跑掉,实不必急于一时!”李十七苦口婆心地劝着。在他看来,赵瑜脑袋实在有些发热了。
  赵瑜摇头:“等那些土着回到山里,再去攻打,那就不知要牺牲多少兄弟的性命。山林不是平原,我们东海的火炮、弩弓还有枪阵都发挥不了多少作用,只能用人命去换。不趁现在把那些出山的贼人一举剿灭,日后必有大患!我可没有精力与他们周旋!”
  李十七不敢再劝。亲兵队长出了厅去,点起了一百多人。就趁夜色向东赶去。东海军令如山。军法森严,就算明知趁夜出行。很容易染上疟疾,但官兵们都不敢有所怨言。
  站在城头上,目送复仇的队伍鱼贯而出,赵瑜也能静心下来把整件事在脑中重新清理一遍。心中清明,以他的才智,很快便发现了一个疑点:“李叔,疫症爆发也不过十来天,那些土着都辟居山中,怎么把进攻的时间把握得这么好?”
  “这……”李十七欲言又止。
  赵瑜地眼睛立刻眯了起来:“难道说那些村子跟土着们有来往不成?”他虽然问着,但语气确是肯定的。
  李十七低下头去,不敢对上赵瑜的眼睛,轻声道:“回大当家,别的地方我是不知。但温泉堡附近靠山的几个村子,都跟土着们有所往来。山里的土着们缺盐,常常拿些兽皮、山珍还有草药来交换。”
  赵瑜声音转寒:“李叔你就这么看着他们犯我禁令?!这两年我可是多次下令,各村寨不得私自与土着有任何来往啊!难道我的话都是放屁不成,还是说温泉堡里的人连我地命令都敢不听了?”
  “……”李十七不敢回话,五十岁的人在子侄辈的赵瑜面前,就像一个被先生训斥的学生般老实。
  赵瑜叹了口气,训斥自己的长辈,感觉也不是多好:“算了,我也知道这不是李叔你的错,你也没有把这些事上报地必要。不过,那些村子跟土着们交换的真的仅仅是盐吗?凭土着们的竹弓木枪又怎么攻得破温泉三村的寨墙?”赵瑜有理由怀疑,那些村民把一部分军械都拿去换山货了,不然,那些土着不可能有胆量下山攻打村寨。
  由于出身于海盗,东海上下人人尚武,家家户户都备着劲弩强弓,那些新来的移民耳濡目染,也学着舞刀弄枪起来。赵瑜也不吝啬,军械都是半卖半送。若是对外销售,一架外贸型的神臂弓——射程、威力都只有正品的六成——要卖到十五贯,而从军中淘汰下来对内出售的正品,则只要两贯半。各式甲胄,在大宋,根本不可能公然买到,但在东海,却是向所有民众公开发卖。一件普通的半身鱼皮甲,就只须十五贯,而在大宋,单单军器监出品地一套披膊地成本就要三十八贯。
  这么便宜的价格,是赵瑜藏兵于民地用意所在,但也免不了会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趁机牟利的机会。所以赵瑜才会严令禁止各村寨与土着们私下往来,就是在防着他们把东海的廉价军械转卖给土着。但现在看来,他的命令在利益面前,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李十七恨恨的说道:“若是他们真的把军械卖给土着,那是他们自寻死路。根本就没必要为他们报仇!”
  “没有确切证据之前,他们还是我东海子民,这仇是一定要报的。至于究竟有没有卖,等人回来就知道了。”赵瑜说着,在心里又添了一句。‘就算没有,我也会想办法变成有的。’
  ‘温泉三村私下贩卖军械,却反害到自己,以至于被屠村。’把这件事宣传出去,对东海和赵瑜来说,是把自己的责任撇清的最好理由,同时,也可以警告其他村寨,让他们不敢再与土着们私下往来。要让他们明白,如果让那些土着洞悉了村寨内情,说不定哪日就会被屠村。这件事,一定要好好宣传,‘天作孽,犹可恕,要是自作孽,我东海军也无可奈何。’至于温泉三村的仇,只要能把出兵的那个土峒解决掉就足够了,赵瑜并不愿跟山里的土着多打交道。
  打仗是门生意,若是会赔本,赵瑜便不会有兴趣。攻打交趾,一战下来,比起花去的军费,赚来的回报十倍都不止,若加上赵瑜和东海因此增添的名望,更可算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敌人若换成台湾的山里土着,那就是实打实的赔本生意,就算再被屠上几个村,赵瑜也不会派大军入山清剿——就算他想做,赵文、陈正汇也都会苦着脸大加反对——打下平原,还能收获土地,攻下山林,又能有什么回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