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48

  赵瑜眉头一皱即展:“敢问天使高姓大名?”
  “不敢让郡王相询,在下蔡姓,单名一个攸字。”
  注1:宋制,兵部下辖四司:有兵部司(也称本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和库部司。
  
  第四十四章
蔡攸(上)
  
  ‘蔡攸?!’赵瑜听到这个名字,心中顿时恍然大悟,这位天使可是蔡京的长子,当今的宣和殿大学士:‘原来如此!难怪节度使会变成东海郡王!看来童太尉在朝中应该吃了蔡京一个不小的亏啊!’
  此次赵瑜他受封的官衔很多,授任东海军节度使,这个官职在预料之中,但后面的一连串头衔就远远超出了他和童贯早前议定的范围。封东海郡王,权知东海国王事,加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同时还赐了一个推诚顺化功臣的称号。说起来,这一串官位,赵瑜还挺耳熟,交趾李乾德当年所得到的大宋官封,与此并没有多少差别,不过是把东海郡王改为南平王,东海军节度使改成静海军节度使罢了。
  既然与交趾国王的头衔差不多,赵瑜心中也就有了底,这是明明白白的把东海当作大宋藩国来对待了。当年党项李继迁几反几降,也没能让大宋承认其藩国的地位,而赵瑜只求一个节度使,却莫名其妙的弄到了一个藩王的位子。若说没有人暗中做手脚,怎么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据赵瑜所知,在朝中领头反对出兵征辽的正是蔡京,而极力鼓吹趁机收复幽燕的便是童贯。而童贯想推动朝中议论,说服天子赵佶,就必须准确且及时的把握辽金两国的内情,而这件事,唯有东海才能做到。虽然大宋也有打探情报的职方司,但他们地情报搜集工作却仅限于辽国南京道。对于辽东之地,宋人是鞭长莫及。在那里,只有东海的商队,才能顺利的与契丹和女真打着交道,而辽金两国的情报,也只有东海才能及时准确的搜集到。
  这几年,由东海交到童贯手上的情报不知有多少。有写在纸上的,也有能说会道地。半年前。辽国苏州(注1)汉人高药师、曹孝才为避战火,举族出海,准备逃难到高丽暂避。但半路上遇到了风暴,正巧被东海的商船救下,继而被送到了台湾。而赵瑜在仔细询问过之后,又把这高药师举荐给童贯,让他随着童贯地第三任密使前往东京。有了这个活证人。要想说服天子百官,比起童贯空口白话,可就容易许多。这也是赵瑜为了缓和与童贯变得紧张的关系,同时转移大宋君臣注意力的举动。
  不过现在想一想,这多半就是为什么蔡京——既然来得是蔡太师的长子,幕后推动册封赵瑜的黑手究竟是谁,也就不需要多猜了——会横插一杠,把赵瑜的节度使变成了实打实的藩王地原因所在。童贯与东海的密议。一直都是极为隐秘的进行,真正知晓其中内情的,不过寥寥数人。但高药师一家到了京中,人多嘴杂,从他们那里漏出点有关东海的消息,传入蔡京耳中。也并不奇怪。以蔡元长的智商,通过这点情报,把童贯和东海联系起来,进而推断出两方的秘密协议,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童贯给赵瑜请封节度使时,蔡京顺水推舟,送赵瑜个郡王的封号做人情,同时给童贯使个绊子,也不是说不通。
  如果赵瑜地目标仅止于大宋藩王的话,蔡太师的目的也就这么达到了。而童太尉的哑巴亏也吃定了。但赵瑜想的却是汴梁城中地那个位子。一个小小的海外国主怎么可能满足他的野心。助童太尉北取幽燕,是他最重要的计划。不论发生何事,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但赵瑜现在却头疼得紧,他和童贯的密议已经被蔡京看破,而他在几个月前又闹出了封锁海路的一出戏,要想让大宋君臣放下警惕之心,倒是有些难办了。若没有东海这只重逾千钧的蝴蝶,童太尉的野望不会费多少力气就能达到,但现在,大宋东南沿海都在东海战船的攻击范围之内,赵瑜再怎么想,也不觉得赵佶有那魄力,会不顾东南要地而举兵攻打契丹。
  ‘难道真地要用上那一招了?’赵瑜皱眉想着,当初他也不是没考虑出现现在地情况,也安排下了后手,准备在必要时使用,不过那个办法虽然想来应能顺利的打消大宋君臣地疑虑,但赵瑜,却不愿做到那一步。他这么想着,脚步便不由得缓了一缓。此时册封仪式早已完成,侍卫们在前领路,赵瑜为示亲热,自携着蔡攸,往基隆堡的宴会厅走去。他脚步这一慢,便引得蔡攸看了过来。
  “大王因何蹙眉?”蔡攸见着赵瑜的眉头拧起,便开口笑问道,言语间倒有些轻佻。
  赵瑜听问,抬眼看向蔡攸。论相貌,这蔡攸绝不负其父蔡京美男子的名声,也是风神俊朗,身上玉立,就算放到后世,也是能引得一群小女生尖叫的中年帅哥。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美男子,在传闻中,竟会在宫中宴会上,穿着窄衫短袴,在脸上涂青抹红,混在倡优侏儒之中,拿些市井中的荤段子来逗赵佶开心,与未来的那个浪子宰相李邦彦相映生辉。所以当听到他自称蔡攸时,赵瑜确是难以置信。不过,现在听他这么一开口,却登时把传言信了八分。
  不过赵瑜城府甚深,不会把心中所想表露出来,见蔡攸相问,便立刻换上了一副愁苦的表情,叹道:“小王是想起先父先兄啊……当年小王父兄冒犯天威,以至于兵败身死,尸骨不全。先君虽是罪在不赦,但即已被追封,还请天使还朝后代禀天子,把小王父兄的遗骸赐还。学士若能一助小王夙愿,东海上下,必结草衔环以报。”赵瑜说毕,一揖到地。
  此次宋廷给赵瑜册封,除了给他一长串官号以外,册书中也依常例追封了赵家数代先祖。这也是最具讽刺意味的事。赵瑜的便宜老子赵橹,当年起兵造反,自称东海王,但转眼就被砍了脑袋送到东京城中示众,而现在却又在册书中被追封为东海郡王,世事变幻往往出人意料,但这变化,让赵瑜都觉得哭笑不得。
  “好说,好说!在下回京,必代大王奏请天子,以完大王之愿。”蔡攸大笑着,不避不让,扬着头硬生生的受了赵瑜的大礼,而后只欠了欠身子,当作回应。
  赵瑜眼皮一跳,暗地里磨起了牙,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把整支册封团总共一百五十一人,用木桶装了、灌进水泥、再沉入海底,而且保证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就算宋廷来问,也可以推说是海难。‘小命都攥在我手上,还敢这般放肆……’他心中大恨。
  见赵瑜受辱,周围的东海无不怒火中烧,几个脾气暴躁的当时就想拔刀。但赵文却咳嗽了一声:“大王,学士,酒宴早已备下,还是不要耽搁了。”
  “说得是!说得是啊!”赵瑜一回神,立刻笑道。目光一扫,压住蠢蠢欲动的手下,伸手拉住蔡攸,与他把臂前行。
  宴会厅里,从天花板上用铁链悬下十几盏玻璃吊灯,燃烧在玻璃盏中的酒精灯火,向外散发着光芒。无数光线,透过一条条玻璃珠串,经过多次折射反射之后,照得厅中犹如梦幻。这些玻璃吊灯,若是近看还带点绿色,但远远看去,已经近乎于透明。
  如此灯景,大宋的册封使团自蔡攸以下,都看得目眩神迷。就算在宫里,也没有这么多玻璃吊灯。赵瑜上表时附上的贡物中,虽有二十盏玻璃吊灯,但一到赵佶手中,就被分赐给各个重臣,留在宫里赏玩的,也就三五盏。哪比得上这间宴会厅里的气象。
  蔡攸摇着头感叹:“都说东海富庶,如今才知道,单用富庶二字,可远远不足以形容啊!”
  “仅仅是些玩物罢了!”赵瑜笑道,转过头来,便吩咐侍从:“待会儿送二十盏上品吊灯到学士船上。”
  “这如何使得!?”蔡攸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蔡家以奢侈著称,一饭常至千贯,这么一盏吊灯虽说送到汴京,卖到万贯也不是不可能,但也不至于让蔡攸心惊。只是赵瑜一送就是二十盏,这个数字跟他上贡天子的玻璃灯数相当,落到有心人眼里,免不了会有些麻烦——这使节团里,并不都是蔡系的人。
  赵瑜哈哈大笑,“如何使不得!”拉着蔡攸笑道,“学士不必担心,在座的各位都会有的。”这些玻璃吊灯,也就中心的灯盏制作起来费些功夫,而一条条玻璃珠串再易做不过,若说起成本也就百来贯的样子,赵瑜可以放开手脚来贿赂。
  他瞥眼看了看立刻眉开眼笑的蔡大学士。这个人,一定要打点好才行。虽然他现在还做着孝子模样,数月前,御史中丞王安中弹劾蔡京,他还连夜带着蔡家子弟入宫哭诉,但日后他却是跟他老子闹得水火不容,甚至曾向赵佶请命,要诛杀幼弟蔡绦。也是这个蔡攸,将来还作为童贯副手参与征辽的。只要把他说服,他和童贯的计划,应该还能继续下去。
  注1:苏州,大宋有苏州,而辽国也有苏州,其位置就在现在的大连。
  
  第四十五章
蔡攸(下)
  
  “学士请!”
  “大王请!”
  互相谦让了两句,赵瑜、蔡攸分宾主坐下。赵瑜当仁不让的坐在首座,而蔡攸坐于右首客位。册封使团中有官身的十来位,也都依序次在下作陪。而东海文武诸臣,也都按着各自的品级,一一入座。不过,却有一人缺席,正是文臣之首的陈正汇。
  赵瑜早前不是没有劝过,但陈长史——当然,赵瑜封王后就是陈国相了——却始终不肯公开露面。并不是因为他与蔡家的旧怨,只是不想多生事端。毕竟他的身份尴尬,在大宋刑部和大理寺名簿上,他依然是越狱的逃犯。虽说他的身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莫说是东海内部,就算童贯,也是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双方心照不宣罢了。
  不过秘密泄露和公开露面是两回事。若是陈正汇当着宋使的面公然出席宴会,宋廷抹不开脸面,说不定会下旨令赵瑜把陈正汇送还,这不是没有先例——大宋与周边各国互相之间,发文请对方送归逃人的例子确有很多——虽然赵瑜肯定不会答应,但这对东海来说,不大不小也是个麻烦。在这种时候,陈正汇并不想再给赵瑜的战略计划添乱了。
  各人落座,礼乐应时响起,坐在厅中一角的乐人们鼓足气力开始卖力演奏。蔡攸略略一听,便暗自摇头。东海立国,赵瑜也算是一方诸侯,但在他的宫廷宴会上。出来演奏地乐人却明显不是汉人,所演奏的曲子也不是正规的宫廷大曲。不过幸好曲调还算清雅,并没有在宫宴上出现喜迎宾之类欢噪的调子。
  赵瑜眼光甚毒,加之一直在留意蔡攸的表情,见他对曲子不以为然,便说道:“东海荒僻之地,礼乐不张。这些乐人也都是化外出身,倒让学士见笑了。”
  宋时。虽然宫廷舞乐的水平远比不上唐代,比起民间也仅仅是占了个古雅二字,但早前赵佶造大晟乐,变革宋代宫廷乐制,若说起来,宫廷乐曲的水准这两年确是提高了不少。跟大宋比起,现在所用地这些交趾乐人的确差了甚远。不过。这一切地准备都是按照节度使的等级来做,现在一下封王,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若有些不合礼法,不够档次,也是在所难免。
  蔡攸笑了笑,和着乐曲的节奏,打了两下拍子。信口而道:“宫中大曲听了这么些年,也早听腻了。大王的这套乐班,听起来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一队身着宫装的侍女,这时从堂后鱼贯而出,上来服侍众人。这些宫女相貌皆是不俗,且行动应对都甚有章法。显是久经训练。看到这些侍女,蔡攸本来因礼乐而起的小觑之心,却又涨了几成。
  一国之兴,最重兵革,若是现在演奏的是军中鼓乐,同时再让一群武夫来伺候,反而能让蔡攸敬畏几分。但现在赵瑜兵势刚兴,就开始蓄养乐班侍女,又在小小地厅堂中挂满价值千金的玻璃宫灯,仿佛要让所有人知道他的豪阔一般。可见这东海郡王的野心仅止于此。只能算是个小人得志的暴发户。当然。这对大宋来说是个好消息,藩王越是耽于声色。就越能让人放心。
  待所有人的酒盏满上,赵文率众依礼上前敬酒,赵瑜举杯回应。而三巡之后,众人便放开手脚吃喝起来。一盘盘菜肴流水价端了上来,蔡攸看过去,器皿都出自官窑的瓷器,只有酒盏酒壶是东海特有的玻璃质地。盘中之物,牛羊俱有,更多地则是海味,也算得上丰盛。但论起精致,当然远远不及家中。
  蔡家的豪奢著称于世,就连宫中也难以匹敌。蔡京为相,曾聚僚属置宴,其中上了一道蟹黄馒头。而单单这味蟹黄馒头,花去的费用,就要一千三百余贯。平常蔡家食用的咸豉,不是用黄豆,却是用一粒粒的黄雀肫所制,蔡府中贮存的这种黄雀咸豉,多达八十余坛,因此丧生地黄雀当以万计。
  不过,关于蔡京饮食奢侈最有名的一个故事,还是出自于《鹤林玉露》:曾有一个士大夫买有一妾,自称是蔡太师府上包子厨中的厨娘。一日,士大夫令其做包子,但她却说不会。诘问其故,才知道她在蔡府厨房中,唯一的工作就是切葱丝,其余的一概没做过。
  蔡攸被家中的饮食养起的胃口,当然对一般的菜肴看不上眼。不过,对那几道他从没见过的海味土产,倒是有些好奇。
  “敢问大王,这几味名为何物?”
  赵瑜一一介绍道:“一是玳瑁肉,一是鲨鱼肝,而那一味虽看着如牛肉,其实却是鲲鱼的肉。”
  赵瑜地日常饮食一向十分简省,日常与妻儿同桌,比之平民也强不到哪里。要让做贯了家常菜地厨子,置办出让宋使满意的酒宴来,也是太难为他们了。他早知道东京城中来地使节,不会看得上东海粗糙的饭食,所以便取个新奇,把一些东海特产的海味端上桌。
  蔡攸一听便好奇起来:“鲲鱼?可是能化鹏的那种?”
  赵瑜大笑:“南华经里的鲲鱼,说是有几千里,那什物除了庄子一人,可没他人见过。东海中的鲲鱼,长也不过如这间屋子一般,若说大小,也只与一般的七八百料海船相当。莫说千里,最大也不过十丈长短,更不会变成大鹏。不过这鲲鱼用处甚多,”他指了指头上的灯具(注1):“这些灯都是灌了鲲鱼油,燃起来没有烟气,比豆油之类要强出许多。”
  蔡攸笑道:“千里之说,本就是庄子以物寓人,以表心志,不是实数。能有十余丈,也是超乎想象了。不过这鲲鱼竟如此之大,要想捕到怕是不容易罢?”
  “出海行船,本就危险重重,偶有损伤,却也是免不了的。”赵瑜淡淡说着。东海、南海现在都是赵家的天下,战事极少,为了练兵,同时也为了挣些军费,东海的战船常常带着几条小船深入远洋,用火炮来捕捉鲸鱼。其间也免不了有些死伤,不过对于保持东海水军的战斗力,却大有好处。
  但蔡攸见赵瑜对捕鲸的损失毫不在意,眼珠一转,便觉得又发现了赵瑜的另一条缺点——不恤子民。为了点鱼油和鱼肉,便让国中渔民与屋子一样大的鲲鱼相斗,可以算得上是暴君了。他也曾读史书,五代之时,这样残暴的帝王却是常见。但这些暴君,往往是倏忽而起,倏忽而败,寿命短,其国祚也短。能安安稳稳传位于子孙的,一个也没有。
  ‘此人不足虑!’蔡攸想道,‘不过这个东海郡王,竟然能巨鲲化鹏的典故,看起来颇读过几年书,也难怪能他收复水寇,海外立国。’
  这么一想,倒放下了许多心事。他作为册封正使,还有个重要任务,便是相人探事。要为大宋查探清赵瑜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而东海又有多少可能会成为西夏那样的威胁。虽然在来时顾虑重重,但现在看来,是不需要多担心了。
  他笑着举杯:“再为大王贺!”
  赵瑜举杯与蔡攸一饮而尽。他哪知道,就这么一点时间,蔡攸便从一点细微小事,加上些误会,便得出了对他再有利不过的结论。蔡攸误会他蓄养乐师宫女,而他为了把这些已经分配下去的战利品都暂借来使用,可是舍了脸皮去下令的。
  酒越喝越多,厅中渐渐热闹起来。三个身着彩衣的美人,这时领着一队舞女入厅,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蔡攸眯着眼看去,那些个舞者的相貌身段,比起身边侍女要强出许多,尤其是领舞的三人,就算在汴京也算是一等一的水平。
  他酒意上涌,说话早没了顾忌,对赵瑜笑道:“大王艳福不浅啊!”
  赵瑜微微笑了一笑,指着领舞的三人道:“那是李乾德前年才封的三个皇后。其后的也都是李乾德的嫔妃。小王攻下升龙府,俘获的宫人也有不少,不过大半都赏赐了功臣,只有这几人,身份太高,没有哪个敢于接手,方才一直留在小王身边服侍。”
  “南平王的皇后?!”蔡攸一惊,酒意一下少了一半。
  “正是!”赵瑜嘿嘿笑着:“李乾德在其国中僭越逾制,自称是大越皇帝,又素好女色。在前年,一次便封了这三女做皇后。”
  “一国之后啊……”蔡攸喃喃念着,双眼直勾勾的盯着三位交趾皇后,眼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
  赵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蔡攸是个有野心的。日后他随童贯北伐辽国,出征前陛见赵佶,当看到赵佶身边的两个嫔妃时,竟然说道:‘臣成功归,乞以是赏!’意思是,当他得胜归来,便请赵佶把这两个嫔妃赏赐与他。这种人,要引得他野心蠢动,并非难事。
  赵瑜把玩着酒杯,漫声说道:“伐人之国,收人妻女,砍下敌人头颅,让他的臣子跪伏在膝下,这本就是天下间最痛快的事。……只可惜,这等快事,只有率军出战才能享受得到,学士怕是没机会了。”
  赵瑜把酒杯向蔡攸举起,仿佛没看见他眼里渐渐升起的火焰。
  
  第四十六章
新年(上)
  
  政和七年腊月三十,癸未。
  除夕。
  已是政和七年的最后一天。同时这也是政和年号的最后一天。三个月前,道君皇帝在新建起的明堂,颁布了新一年的历法,同时昭告万邦,明年起,将改政和为重和,并大赦天下。
  为了赶上重和元年的元旦朝会,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在基隆逗留了两天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告辞离岛。在使节船上,赵瑜塞进去了几乎能把船压沉的礼品,一部分是谢恩的贡物,但大部分还是给使节团的贿赂,在蔡攸的座舱里,还附赠两个会说话的礼物——李乾德的女儿,交趾的公主。赵瑜送上的这些礼品,大半是东海从交趾和占城劫掠而来的战利品,没本钱的礼物,他就想着让蔡大学士见识一下,灭人之国,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蔡攸走后,听闻赵瑜封王,东海上下的军民们欢欣鼓舞,但刚刚就任的大小官吏们,却陷入了一阵歇斯底里的忙乱之中。赵瑜既然已经是一国之主,之前依节度使规格订立的制度、规程以及礼节、仪仗,便全都要更换,甚至那数千份封官晋级的告身文书,由于提前盖下了东海节度的大印,现在也得一份份重新改写。
  整个政和七年的腊月,东海的政府机关就这么在疯狂的忙碌中度过。但之前花了半年做的准备,却哪是一个月时间就能改换过去。而官吏们只顾忙着这些杂务,却连正事也耽搁了下来。所以到了除夕之日,赵瑜依然得待在基隆堡地书房里,听着陈正汇向他汇报一堆积压下来的政事。
  基隆堡现在成了东海宫城。原本住在堡内的文武官吏,都陆续搬了出去,除了驻守堡中的八百近卫,就只有赵瑜一家在其中居住。不过既然是宫城。自然也分了内外前后。后半部分,勉强算是后宫。而前半部分,则依然是东海的政治重心。白天时,官员们会进堡来处理公务,到了晚间,除了值日者之外,其他人便会离开。至于赵瑜的书房,就只有不多的几个重臣。才可以进入。
  赵瑜站在书房窗前,皱眉翻看着一份刚送来地公文。他依然是一身旧日的青色常服,并没有因为封王,而讲究起穿戴来。略显冰冷地凉风从窗外吹入,半月来的湿闷的天气,终于在前日的一阵密雨之后,变得清爽起来。随之而起的北风,也给基隆带来了一丝冬天的气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