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248

  当大火起时,道君皇帝和王黼、李邦彦、梁师成等人就在宫城中观赏火景。如此无稽之谈,却有不少人信——有延福宫在前,艮岳在后,京中百姓都道这事道君皇帝做得出来——一时议论纷纷,甚至连言官们都信了,上书诤谏地一个接着一个,惹得道君皇帝大发雷霆,接连贬黜了七八台谏官。又让皇城司大捕四方,才好不容易把这风波压下去。但道君皇帝的名声却也越发得臭了。
  而这一切,便都是他眼前这位一脸从容恬淡地青年一手所为。其人心计手段皆是上上,他王兄也是因此把他放在京畿房主事这个职方司最重要的位置上。
  见高明光不想谈论闲事,赵琦便换过话题,便问正事道:“高兄弟此次回台湾,觐见了王兄没有?可有什么话要传给我?”
  “下官没有遇到大王。”高明光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封用油纸包裹的信函,递给赵琦:“王后和娘娘却托下官给君侯带了些礼物。不过什物太多,又碰到今天这种情况,没法儿带不进城,便都留在城外的庄院中,等水退后,再送过来。”
  赵琦接过信,没有拆看,却问道:“外臣回国,王兄次次都要接见,怎么会不见高兄弟你?”
  高明光道:“大王领兵出征去了!”
  “去哪里?!”赵琦惊问,现在还有哪个地方需要赵瑜亲自领兵?
  “军情重事,下官没敢多问。”高明光顿了顿,又道:“但七天前,下官从海州上岸时,却听说长生岛那里跟金人打了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歼敌十万,而领兵的……正是大王!”
  注1:宋辽界河,黄河北支流。
  注2:徽宗时,废解试、省试,以三舍法取代科举。太学生按水平高低,分为外舍、风舍、上舍,通过考核,逐级晋升。入上舍者,可直接授官入仕。
  注3:即是北宋末年有名的道士林灵素。他被封做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先生,而徽宗皇帝平时则称他为聪明神仙。至于登城止雨被役夫追逐一节,见续通鉴:‘京城暴水,遣灵素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免。’
  
  第三十章
传言(下)
  
  宋宣和元年五月二十,乙丑。
  汴京。
  睿思殿。
  “一派胡言!”
  一本奏折被狠狠地砸到了地上。
  “一派胡言!!”
  叠放在御桌上的一摞奏章也紧跟前者的命运,扫落在地。
  “一派胡言!!!”
  嘶声力竭的叫喊中,沉重的黑檀御桌被一脚踹翻,价值万金的御用砚台、镇纸、笔架、笔洗,乒乒乓乓碎了一地。
  平日风流儒雅、极注意个人形象的道君皇帝,今日却是极少有的大发雷霆。
  他铁青着脸色,踢翻了御桌却还不解气。挥手又把一旁的玻璃宫灯灯架推到。只是一不注意,袖口却被灯架勾住。赵佶用力一扯,灯架砰的倒地,但青色隐龙纹的便服却登时被扯坏了半条袖子。
  “尚衣局是谁在管?!”赵佶举着半拉袖子大喝,“就给朕穿这种衣服!?”
  梁师成今日不当值,李彦又出宫办事,没有了几个得宠的大宦官出头,在旁服侍的一众小黄门都噤若寒蝉,尽量把身子缩起来,唯恐被迁怒到头上。
  赵佶狠狠瞪着殿中一群畏畏缩缩的小黄门,最后冷哼着一甩袖子,回到御座上,“着其南雄州编管!”
  “遵……遵旨!”一个精明的小黄门领了旨跑了出去,得以逃出生天。而倒霉地尚衣局管勾官就这么被决定发配岭南。
  道君皇帝气哼哼的坐在座位上,看着满地的狼藉,抬头又骂道:“站着那里作甚,还不过来收拾!”
  小黄门们忙不迭的收拾起残局,赵佶的视线则毫无焦点的在殿中雕梁画柱间穿梭,看似茫然,却不时的咬牙切齿。
  这半月来。他心情糟糕透顶,先是因为连续七天地暴雨。导致城内城外洪水泛滥,让他一夕数惊,最后不得不掘了河堤,通过五丈河来泄洪,方才保住了汴京城。
  可是洪水退去,他的烦心事却远未结束。自西汉以来,天人感应之说深入人心。各种自然灾害在宋人眼里。都是上天对世人地警示。如这次京城水灾,其烈度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京城内外皆议论纷纷。
  一开始,流言还只是说军器坊的兵士误杀了一条龙(注1),所以引发了水灾;但很快,流言就千变万化起来,有说道君皇帝倒行逆施,灭佛兴道。故而世尊天降此灾;也有说,朝中有奸臣当道,所以上天示警;甚至还有谣言说东南有圣人出、真龙现,真龙兴云布雨,方有此灾。
  几天来,皇城司递上来的密奏。厚厚的有一尺多,里面皆是市井中流传的悖逆不道之言;而风闻奏事的御史们更是兴高采烈,抓住机会纷纷上书。那些个言官一向是怎么危言耸听,他们就怎么来,奏章满篇都是危言耸听的词句,仿佛下一刻,大宋就要亡国倾覆一般。
  对于这些胡言乱语地文字,赵佶是憋着满肚子的怒气,都在心底酝酿。到了今天,起居郎李纲也递上了奏折。说什么此次水灾。立国百五十年来仅见,乃是都中阴气过重。要提防会有外寇和盗匪。
  ‘你一个小小的起居郎,把你的日课做好就够了,又不是宰辅大臣,这事轮到你多嘴?!’赵佶暗怒着。其实李纲的奏折,比起前面几天皇城司和御史台送来的折子,不论从内容,还是从言辞上都宽和许多,但他上书时机却不对,刚好引爆了道君皇帝一直在心头阴阴燃烧着的怒火——这怒火并非仅仅三五日之功,而是近两年来一直在赵佶心中藏着。
  这两年,东京城中的流言一天比一天闹得厉害——作为京城,国之重心,万官云集,多少人眼睛都盯着皇城中那片不大地地方,有点政治流言十分正常,并没什么好奇怪——但现在汴京城中的流言,却不是那么一点两点,过几天就烟消云散那么简单。
  但凡宫里出个什么事或朝中有个什么举动,到第二天,各种稀奇古怪的传言就遍及东京城中的大街小巷。
  蔡攸、李邦彦不过在宫宴上脱了上衣跳个舞,传到外面就成了淫乱宫闱;某日,他夸了郓王赵楷两句,宫城外便立刻就有了要另立太子的传言;宫中火起,那是他赵佶亲手放的;东南洪灾,那是他赵佶德政不修;就连几年前以帘钩自缢地崇恩皇太后刘氏——她是哲宗皇帝的皇后——也被拿出来说事,宫外的流言口口声声说崇恩太后之死,是因为她不堪受辱,愤而自尽。
  皇天在上!他赵佶就算没有官家这身份,光凭人物才学,何须动强?宫中佳丽成百上千,他又怎会对一个三十多岁的半老徐娘动心?
  但汴京的官民们偏偏相信这种谣言,说他赵佶都能微服嫖妓,凌逼人妻当然也能做得出,何况这也是家学渊源,不是有花蕊夫人和小周后的先例在吗?
  想及此事,赵佶一肚子的恼火。从已被摆正的御桌上,拿起李纲的折子,先用朱笔驳了,又加了几笔,把那个不长眼的起居郎贬去了沙县监税。
  放下朱笔,但心头怒火却依然未消。这时,殿外通传,尚书右丞张邦昌求见。
  赵佶皱起眉,‘他来作甚?政府又出了什么事?’前几日水灾,宰相、参政们日夜都在禁中值守,等现在洪水退去,便各自回府休沐,今日便只有张邦昌一人在政事堂中轮值。
  “传!”想了一想,他说道。
  张邦昌趋步上殿。在殿中叩拜之后,起身笑道:“陛下,大喜,大喜啊!”
  “有甚喜事?”赵佶问。
  张邦昌一拱手:“东海国主赵瑜具书上闻,但言月前金国出兵十万,攻其辽南属地长生岛……”
  刚听了几句,赵佶急了起来:“辽南?!东海什么在辽国占了地?!又怎么跟金人斗起来了?!”连续追问几句。见张邦昌张口结舌,不耐烦地一摆手。“你继续说!”
  “是!”张邦昌又是一弓腰,面上地笑容也不见了:“赵瑜奏闻,长生岛一役,东海大败金人。阵斩金人主帅、黄龙府万户完颜娄室,大小将佐数百,斩首三万!”
  赵佶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这就是张卿你说地喜事?!东海大败金人。斩首三万,这等吹嘘之辞姑且不论。两国相争,让契丹渔翁得利,这对我大宋是喜事?!”
  张邦昌吓得一颤,他从来就不是胆大的人,但不继续说下去,那可就真的会把道君皇帝给惹恼:“赵瑜奏疏中还有言道,此战东海缴获金人战马万三千余。唯东海只擅舟楫,无处用马,愿入贡我大宋,献于陛前!”
  张邦昌说完,静静的等着赵佶的回复。但始终不见动静,悄悄抬起头。却看见赵佶地双眼正直愣愣的盯着他。
  “多少?”沉默了半天,赵佶突兀地问道。
  “啊?”张邦昌一时摸不着头脑。
  “朕问你赵瑜要入贡地战马有多少?!”
  张邦昌慌忙答道:“一万三千一百有奇!”
  “这么多啊……”赵佶的脸上看不出表情。自从赵瑜封王之后,东海在大宋的外藩中算是最恭顺的一个,一年四季都有贡使入京,而起东海人不是向西域南洋的那些藩国一般,打着贡使的名义来做生意,而是老老实实的进贡着特产珍奇,而赵佶对东海也是多加赏赐。
  但前几日有了东南圣人出真龙现地流言,却让他对东海的印象一下变得极坏,方才勃然一怒。也正是因为李纲的奏疏触动了他的心事。而把李纲贬斥福建沙县。未必没有让他打探对岸动静的因素。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赵佶淡淡说道。“这事等那些战马送入京中再说,如果真的是好马,入贡的回赐就优加给付。”
  张邦昌躬身退去。赵佶手指不由自主的敲打起桌面:‘这赵瑜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东海人什么时候又有了那等实力?’一战缴获战马万余,大宋开国以来,好像也没有过几次。
  思虑良久,他始终想不清楚,军事和政治上地谋划和判断,本就不是他所擅长的。
  ‘还是早点把童贯召回来罢!虽然折了一个刘法,但毕竟大胜几场,夺了十几个城池,也用不着再让他坐镇关西了!’
  金天辅三年五月二十一,丙寅。
  自从近两个月前,离开长生岛,与完颜娄室征伐长生岛的大军道别之后,宋金使团,便沿着辽东破烂不堪的官道,迤逦向北而行。
  越向北去,这周围便越发的荒凉,常常一天下来都见不到一个人影,不过平日与完颜撒睹等人,赛马比射,呼庆也不觉得旅程有多无聊。
  只是自从月初,使团过了通州之后,金国使团里的气氛登时就变了个样。不知出了何事,完颜撒睹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常常因细故抽打随从。也不再赛马射猎,只赶着使团加快速度向北而去。
  这一日,使团终于抵达黄龙府,离金主阿骨打地驻地宁江州也只有两三日的路程。等晚间,使团一众在城中安顿下,一个从人悄悄闪进呼庆的住处。
  这从人是呼庆派去跟完颜撒睹的随从拉关系聊天的探子,一进屋中,他便急急的对呼庆道:“指使,小人打听到了。是女真人的大军在长生岛被东海打败了,听说是全军覆没,连完颜娄室也没逃出来。”
  “胡说!”呼庆叫了起来。但立刻就警觉,推开窗子左右看看,回头压低声音道:“完颜娄室带了五六万人,有近两万正兵,其中有一半是本部女真。长生岛上才几个人?整个镇子,连商人都加起来也不超过五千!金人怎么可能会败?更不可能会全军覆没啊!”
  从人摇摇头:“这小人就不知道了,不过小人想,女真人没必要往自家头上泼粪罢?”
  呼庆结舌。的确,金人编这种消息做什么?给自己头上泼粪又有社么好处。但他怎么想,都想不通,凭长生岛的实力,怎么可能会把女真人打得全军覆没。
  正想间,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透过窗缝,呼庆看见一人直冲进金人使团地院子。很快,完颜撒睹急匆匆走了过来。
  他推门而入:“老呼!走罢!”
  呼庆一愣:“走?……去哪里?”
  “辽国上京——临潢府!”
  注1:见续通鉴:五月,丙午朔,京师茶肆佣,晨兴见大犬蹲榻榜,近视之,乃龙也,军器作坊兵士取食之。逾五日,大雨如注,历七日而止。
  
  第三十一章
中秋(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