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1757

  可这一回,三馆秘阁的考官偏偏将黄裳写对了出处,写明了上下文的一道论判了错。
  在张璪看来,黄裳的这一篇论,除了论点异于新学、偏近气学之外,并没有别的问题,也没有犯讳,文采也算得上不错,不说有多出色,但以其他人的论述作比较,已经足以通过了。
  试卷从张璪、韩绛的手中传给了韩冈,韩冈看了一下之后,神色立刻就变了。
  “韩冈铁定要闹事了。”
  这是张璪看见韩冈阅卷表情后的第一个念头。
  “玉昆?”他试探着小心问道。
  韩绛也是一瞬不瞬地盯着韩冈。
  韩冈要是想为黄裳讨公道,必然会拿着通过的三人的试卷作比较,这样一来,他们两人也不能置身事外了。
  “这最后两题的出处是在哪里?”
  在韩绛、张璪的盯视中,韩冈忽然抬头问道。略嫌阴冷的神情,又恢复如常。
  “一题出自《春秋公羊传注疏》,另一题是出自令岳的《周官新义》……玉昆你应该知道吧。”张璪指了指传到韩冈手中的试卷。
  韩冈的确是明知故问,看到前面的几份考卷,尤其是参考已经通过的三人的考卷,已经能让他明了题目的出处了。
  一个出自唐代徐彦的著作,《春秋公羊传注疏》中的疏。
  《春秋》是鲁国国史,为孔子编修,是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公羊传》是流传下来的《春秋》最早也最重要的三家注释之一,为公羊高所著;汉代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是公羊传的注,是注释的注释;而徐彦所作的疏,便是注释的注释的注释。出自于此,又加上是前后颠倒、改换句读的暗数,能靠自己找出出处,难度不低。
  另一题则是出自《周官新义》。虽然是今人的著作——也就是王安石所著——但这的确是得到官方认定的经籍注疏之一。不过在张璪看来,这一题虽说是暗数,未免扭曲得太过分了。八个字中,有四个无意义的助词,这样鬼才能猜得到。这一题,黄裳没有做出来,通过的三人中,陈瓘和李之仪也没有做出来,倒是张璪推荐的宋涟做出来了。
  “这六题分别出自经、史与古人、今人的注疏。”韩冈指着试卷对韩绛、张璪说着,平静的脸上看不出愤怒,“说起来崇文院的几位的确是煞费苦心。”
  韩绛默然不语,张璪点点头,皆在等待韩冈的下文。
  “不过这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两科的考题吧?……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的考题在哪里?”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四)
  黄裳已经到家了。
  刚刚进门,妻子便带着家中的婢女迎了上来,一如平日娴静地帮黄裳更衣。
  待妻子安静的取走外袍,黄裳问道:“怎么不问考得如何?”
  “官人考得如何?”
  黄裳妻子的问话漫不经心,精神像是全放在黄裳汗湿的内裳上。
  黄裳微微一笑,叹道:“总算是考完了。”
  他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换件衣服,在家中等待消息,消息来得不会太迟。
  就像方才与他一同出皇城来的其他参加阁试的考生一样,在家里等待着自己的命运被决定。
  与黄裳一起参加考试的十余位考生,似乎都没什么想与人交流的意思,离开了皇城后,相互间便匆匆打了个招呼,然后分道扬镳。就算有把握通过阁试,之后还有一场御试等着他们,一众考生,既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与竞争者交流。
  与通过了礼部试便已经确定了进士资格不同,仅仅通过阁试,并不代表拿到了制科出身的资格。大多数通过阁试的考生,最后在御试中,依然还会落榜,以第五等的评价成为失败者。想要一个第四等难如登天,第三等开国以来更是只有两人得到。有时间结交对手,还不如回去复习应考。
  “博士肯定能够过阁试。”帮着黄裳更衣的一名小女婢叽叽喳喳。
  黄裳笑了,问着家养的小女婢:“何以见得?”
  “有小韩相公推荐,博士的学问还用说吗?”
  “那可说不定,能进阁试的都是有两府的相公推荐。”
  小女婢摇头表示不信:“他们哪比得小韩相公?”
  “单个比不上。但下面有人啊……”黄裳轻声叹着。
  都说上面有人,但下面有人才是最为可畏的。太祖皇帝黄袍加身,何曾靠了上面?
  一边想着,黄裳一边听着妻子的吩咐,将湿透了的内裳从身上剥了下来。
  “怎么出这么多汗?”黄裳妻子抖了抖刚刚剥下来的内裳,全都是汗水。
  小女婢也慌忙端了热饮子来,让黄裳端着,自己则拿着一块干布帮黄裳擦着背后上的汗。
  “一时急得满身汗。”黄裳喝了一口热饮子,一股子暖意从喉间传到了全身,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笑道:“也幸好就这么一场,这样的阁试,为夫可不想再有第二次。”
  在经过了这一场阁试之后,黄裳像是刚从水里被捞上来一样,内裳的前后襟都已经为汗水湿透,方才在冷风地里一吹,便浑身发冷。只是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在室内时的憋闷便被一扫而空。
  虽然仅仅是完成了阁试,他却像是卸去了心中块垒,浑身上下都轻松了不少。成与不成,就等考官们如何评判,一时之间,黄裳也不想太放在心上。
  “是题目太难了吗?”
  “的确有难的。”黄裳在妻子面前一向坦然,等着常年在外游学的自己,在家中一直毫无怨言侍奉舅姑,礼敬兄嫂,这样的妻子,让他极为敬重,“不过让为夫为难的,可不是那难题。”
  “那是什么为难?”
  “王平章和韩参政,考中和黜落,为夫在这两边有些为难。”
  “为什么?”黄裳的妻子疑惑地睁大眼睛望着丈夫。
  虽然妻子容貌普通,年岁已长,但不经意间的神情,还是让黄裳心头一颤。
  轻轻握了一下妻子正在为他套上一件新亵衣的手,“王平章、韩参政这对翁婿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王平章如今势大,崇文院中都是他的人,若是为夫不从其学,就只能饮恨今科。而韩参政的气学,有堂皇大家的气象,正与为夫相合。平常怎么写都无所谓,但今天偏偏遇上考题要两边选一边,为夫可是为难了许久。”
  在黄裳去做留到最后的一道题,选择如何回答时,他苦思半日,最后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屈从于时论。不论当今科举是否以新学为圭臬,使得无论何家学派的贡生都必须对其低头,在制举的阁试上,黄裳并不打算依从新学的见解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除了这一道题之外,还有一道题,黄裳无法确定出处,其他四题中,黄裳有三题还是很有把握的。
  黄裳唯一没有确定出处的一题,在短短两个四字句中,竟有一半是助词。想要通过被助词分割、且顺序与原文完全不同的四个字来找出出处,未免太过为难人。黄裳在这一道题中,充分体会到了出题人的恶意,看了两遍之后便聪明地选择了放弃。
  剩下的一道题做出来,却没有把握的一题,是要他列出七十余名唐时宰相的名单,明显的又是出题人想要为难考生。黄裳虽然全都写出来了,但还是有些没把握。从出题人的角度来看,多半名单的顺序也会是评判的依据,否则这道题也没太高难度了。
  在有一道题没有做出来,一道题又缺乏把握的情况下,黄裳面对论点要在新学和气学之间选择落足点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见解。
  考中制科,日后便能够高官显宦,由此回报对自己栽培多年的韩冈。但在新学和气学之间,不畏权势,坚持己见也是一个回报,如果委曲求全,如何面对一力宣讲气学的韩冈?
  今天能为了御试的名额,屈从新学,日后也有可能为了前途,而背叛气学。与其这样一步步地发展下去,不如现在就坚定想法。
  “原来如此。”黄裳的妻子点着头,手脚麻利地给黄裳套上在家穿的外套,看起来完全没有在意。
  “君子行事,言不苟合,行不苟容。与其曲己意,媚上官,还不如长抒胸臆,如此方能还韩参政恩德之万一。”黄裳不怕多话,费尽口舌,也要跟妻子说明。
  “官人说得是。”黄裳的妻子帮丈夫整理着襟口,听到后,便屈膝到了声万福,“正该如此。奴家虽然读书少,但也知道知恩图报四个字。既然要在韩参政和王平章中间选一个,那根本没什么要多想的。”
  看来妻子是不在意,这让黄裳放下心来。比起外面的风波,宁静的家中,是黄裳最是安心的地方。
  而且现在也不一定说肯定过不去,就不知那位眼神阴冷的主考,是否会畏惧新晋参知政事的权势。
  ……
  史馆修撰蹇周辅的眼神是有名的阴冷,加上过于瘦削的脸颊,站在房屋的一角,都不用说话,直接就能将小孩子给吓得哭不出声来。
  当年他在御史台,几次奉旨审案,都是痛痛快快地就将事情给办下来了。犯人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说着口供,这与蹇周辅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表情不无关系。
  他现在脸上依然阴气森森,只是面对他的是日常相伴的同僚,都吓不到人。
  蹇周辅指着手中的一份考卷,“这份卷子写得不错,六题写出了五题,就是这一条论不对。”
  “五题?谁这么能耐?”
  几名考官一起拥过来,仔细地读了起来。
  跳过了唯一一道被跳过的地方,翻看每一题的回答。这张卷子的主人其实在试卷中,将各题的出处全都指明了。
  “论似乎是差了点。”一人皱着眉头。
  “不仅仅是差,议论的方向错了。”蹇周辅摇着头。
  “的确是错了。”另一人附和他道,“王平章肯定不会答应。”
  “可要将之判‘粗’,其举主能答应吗?”又有一人在旁问道。
  “王平章更近一点。”蹇周辅笑道,笑容一现便收,又恢复其木然、阴森的外在表情。
  “这就两条了。其他都没问题吗?”
  “没问题了。”第一人点头。
  “不,还有一条。”蹇周辅低声道,“这一条人名的顺序错了。”
  蹇周辅少年时与范镇、何郯为布衣交,但范镇、何郯显达之后,蹇周辅却累考不中,最后是通过特奏名入官,之后才考中的进士,比起昔年老友,迟了不知多少年。如今他已近六旬,距离重臣的班列依然遥远。但蹇周辅在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这三馆一阁组成的崇文院中,算是老前辈,说话有些分量。而朝廷任事,也往往先选择他这种老成稳重的三馆中人来主持,一来二去,倒是威望日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