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8/1757

  听到这里,茶肆中的客人不约而同的脸上浮起了微笑。他们也不知听了多少次同样的内容,但那种又期待又想笑的表情,每一次都会出现在同样的回目上。
  这是整部话本中,不多的几次让人捧腹大笑的段子。
  “什么佳公子,不过矮脚虎罢了。”
  王祥摇摇头,扯着同伴的衣袖:“走不走?”
  同伴拍掉了王祥的手,仰头盯着说书人的两张嘴皮:“急什么?瑞麟你听过,我还没听过啊!再等等。”
  王祥无奈,但他又不能丢下同伴先走,只能耐下性子等着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幸好比起京中专说九域的张三四要短不少——终于等来了意料之中的哄堂大笑。
  然后就是啪的一声响,请听下回分解。
  茶肆重新喧闹起来,王祥也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好了,可以走了?”
  他的同伴也不耽搁了,也站起来,会了钞,出门还跟王祥讨论着剧情:“说起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句话,乍听起来,的确非爱花惜花之人不能说。”
  王祥没好气地说着:“其实下面还有一句。”
  他的同伴很惊讶,因为《九域游记》他也看过,就这么两句,“没有吧?”
  “有!”王祥很肯定地点头。
  “什么?”
  “女人有了男人,就是水泥了!”王祥板着脸,忍着不笑。
  他同伴脸上的表情,僵硬了几刹那的时间,然后就更加放肆的笑声在街边想起,惹得周围的行人人人注目。
  待同伴因为喘不过气,终于停止了笑声,王祥叹道,“好了,该回书院去了。”
  他很是有几分无奈,方才同伴大笑出声时,他看见附近有好几个同门的师兄弟在对这边指指点点。
  “早知就不说了!”,王祥后悔不迭,这下脸丢大了。
  可是他又不能把同伴丢下,自家兄弟,怎么能丢下不管?
  十五岁志于学。
  承圣人之教,王祥十五岁便来到横渠镇,来到了横渠书院。不久之前,他的同伴也来到了书院中。
  兄弟二人,相互照应,每日苦读不辍。闲来无事时,有时逛逛街,或是看看《九域游记》之类的杂书。
  走在回书院的路上,王祥的同伴还在说着《九域》,“瑞麟,你说《九域》中,哪个人物最有趣?!”
  王祥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入云龙公孙胜!”
  “就是那个总说别人有血光之灾的江湖术士?!”
  “就是他。”王祥点头。
  同伴笑了起来,对王祥上下一打量,“瑞麟,吾看你印堂发暗,脸色发青,今日当有血光之灾啊!”
  王祥提起拳头晃了晃,“谁的?”
  两位少年又哈哈大笑起来。
  《九域游记》中的公孙胜,总是爱劈头对人说有血光之灾,若是吓得人信了,那就伸手要钱。要是别人不信,那就劈面一拳,看,血光之灾!还唬住了史进,不过给鲁达一顿好打,两拳下去,打得脸上油盐酱醋的铺子都开了个遍。但这公孙胜却是宁输人不输阵的,当着鲁达醋钵大的拳头和五尺长的火枪,他从怀里掏出了一块镜子,举着叫道,“今晨梳洗时便知,今日会有血光之灾,果然是应在了这里!”
  两人笑了一阵,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二郎!”
  两人循声望过去,却见王祥的伴当匆匆而来,递上了一封信。
  王祥看了信封上的寄信人,然后立刻打开了信封。匆匆一览,脸色就稍稍有了些许变化。
  “怎么了?”同伴问道。
  “恭喜了,岳父要升宰相了。”王祥脸上有着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低头又看看信上的时间,然后对同伴道,“现在多半已经是了!”
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
  元祐五年三月戊申。
  阴转小雨。
  在日记本上写下两句,韩冈抬眼看了一下摆在窗边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银柱的最上端指着标记着十的刻度下面一格。
  九度。
  开封府农历三月的夜晚,九度这个温度还算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至少比去年三月的一天夜里气温骤然降到冰点之下要好。
  温度计的概念,已经在《九域游记》中出现,不过更早一点,韩冈已经在《自然》中提出了温度的概念,并将水的冰点设定为零度,沸点为一百度。并且在之后的论文中,通过的托里拆利实验,确认了大气压的存在,顺便对水的沸点进行了补充,也就是用猜测的口吻,明确了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而将韩冈的猜测进行证明,在韩冈就任参知政事后,便成了人人争先恐后的一件事。最近的一次,便是通过《自然》期刊的组织,让各地的会员和通讯会员,分别在庐山、雁荡山、五台山等山脉顶峰,以及三十九处出于平原上的州县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参与的会员及通讯会员总共超过三百人,最终确认了高度及天气变化对气压的影响,同时也确认了气压和沸点的关系。
  不过尽管相应的概念已经提出和验证,韩冈也很早就选调工匠试制温度计,但适合制成温度计的玻璃管制造起来有些难度,玻璃管内部空间很难保持平直均匀,至今为止,成功的希望依然只能放在运气之上。
  但韩冈家里,还是有好几支温度计和气压计,每天的每个时辰都会有人将之记录下来,最后抄录两份,一份集结成册,另一份送到韩冈这里。
  韩冈从桌上拿起记录纸条,从昨日申时开始,到今天申时,每个时辰的温度变化,都在纸条上。并不需要太多,只是几句话吩咐而已。
  韩冈提起笔,一丝不苟地将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写进了日记。这等记录天气和气温的习惯,若能持续上几十年,而且能够一直留在京城,肯定会是研究开封天气变化的重要资料。韩冈不仅仅自己这么在做,他还在《自然》中选择了几个成员在做。
  而且不仅仅是温度计和气压计,还有雨量计,记录下每场雨水的数量。设立气象局,暂时还用不到,但通过《自然》进行气象学知识的普及,将之从天文学中分割出来,已经在进行之中了。
  日期和天气之后,韩冈继续他的日常功课。
  不独是他,不少士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今天遇到的几桩大事,大都简要地记录下来。曾布就记日记,而且是自幼便记,他被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日记本装满了一辆车。
  韩冈看过其中的几卷,上面都是些文过饰非的东西,责任都是别人的,功劳都是自己的。尤其是当年曾布叛离新党的那一桩公案,全都是王安石、吕惠卿、曾孝宽的错。韩冈也很荣幸地在其中成了倒坏水、给王安石出谋划策的角色。
  韩冈在自己的日记本,也不会太客观,不过他日记本中的内容,记录科技和工业进步的比较多,政争几乎没有。没空的时候,只会是将天气、气温记录下来,然后干脆地跳过这一天,闲起来,则会当做练字,顺手写上一些记忆中的科学理论,当成自己猜测。
  笔锋在纸面上挪动,忽忽数百字。放下笔时,正好听到外面的云板响了几声,要等的人差不多该到了。
  可惜精确计时的钟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不然,就不用云板声来传达家中刻漏所指示的时间。
  尽管韩冈早已给出了摆钟的原理,但想要看到使用钟摆来确定时间流逝的座钟,还得需要某位工匠的灵光一闪。若是有了钟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时间,不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军事行动,都能从现有的水准上再上一层楼,更是进入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道具。
  正想着该如何再激励一下工匠们,外面家人扬声通禀,“相公,王学士来了。”
  判军器监、枢密院直学士王居卿终于到了。
  就如王居卿数年间,虽说职位未迁,可贴职已经积功升到了直学士一级,韩冈现在也已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院大学士。
  半年前,韩绛上表乞骸骨,遂以中太一宫使告退。苏颂独相半年,然后二月初,几番辞让后,韩冈正式就任宰相。
  诏书一出,朝中全无异论,本就是水到渠成一件事,而在他就任宰相之后,家中仆役便一夜之间全部改口——相公二字之贵重,让他们这些做仆婢的也觉得与有荣焉。
  “请他进来吧。”
  韩冈说道,将桌上的日记本收起来,来到外间,顺手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出来,等着王居卿。
  “居卿拜见相公。”
  没过片刻,王居卿便被引了进来,韩冈在阶上相迎。
  互行了礼,韩冈将王居卿引入厅中。
  相让着坐下,王居卿一眼便看见了韩冈出迎时,随手放在小几上的那本书。
  《九域游记》。
  “相公也在看此书?”王居卿问道,试探着韩冈是否有什么深意。关于这本书和韩冈的关系,外界议论得沸沸扬扬,韩冈始终避而不谈,王居卿这还是第一次看见韩冈拿着这本书。
  韩冈方才是随手一抽,也没注意是自己的书。不过听见王居卿提及,便拿起来扬了一扬,“寿明以为此书如何?”
  “奇书也,所以能遍传天下。虽说的是子虚乌有之事,却有七八分成真的可能。”王居卿道,“只可惜不知作者何人。”
  “既然佚名,大概也是不想让人多探听吧。”
  韩冈写下这部书的时候,就是为了针对王安石以上追三代为名进行变法的借口。他想要的世界,不需要以三代为名——那样百姓不明白,而士人也不会信,朝臣们更是都知道是借口——直接用这部书来告知世人,里面种种,有韩冈已经说过了,也有未出现但可以印证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努力去实现。
  是科幻,更是现实。
  不过由此引发的热潮,是韩冈本人也始料未及。现如今,京城的瓦子里,除了说三分等评话之外,又多了一个说九域,而且也带动了士人写作的热情,现如今,甚至在报纸上都有了连载小说,大多是将评话进行改变,像韩冈这样现实主义作品很少,而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相公说得是,想来的确是这样!”
  韩冈的话,听着就是承认了,只是警告不要说出来。王居卿当然不会违逆韩冈的心意,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探究的。尽管这部书,说起来其实可以算是对新党开战的号角,向天下士民说明大宋的未来。
  有的人看的是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有的人看的是书中的衣食住行,有的人看的则是书中的地理人情,而王居卿,在书里面,找到了军器监的目标和方向。在他看来,这几年能稳守住军器监,得到了诸多赞誉,完全是依靠自己从《九域游记中》得到的灵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8/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