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1/1757

  看到儿子终于回来了,胖大汉子忙把手上的凉糕丢进嘴里一口吃掉,然后就笑了起来。不过他这么一笑,脸上的肉将五官挤得快要看不见,“你祖父火气消了吗。”
  韩璃坐了下来,“翁翁喝了点饮子,先歇下了。”
  韩宗儒摇着扇子笑得更加开怀,“我就说嘛。你祖父看到孙子,怎么还舍得发火?”
  韩璃心中堵了一口气,硬邦邦地道,“但翁翁也说了,今天就过河。”
  却不见韩宗儒在意,倒是一副妙计得售的笑容,“你祖父老当益壮,火气一向大,不给个出气口,怎么也消不下去。这回是给了为父一个难看,这才消了气。”
  “翁翁还说,阿爹你最好多想想到了京师该怎么做。三伯祖现在不在了,家里过得要艰难点了,爹爹要多考虑考虑。”
  韩绛病逝,对韩家打击很大。少了这位与各方面关系都不算差,尤其与韩冈交好的老相公,灵寿韩家在朝堂上登时就没了说话的分量。
  韩缜、韩维两位,距离两府都只有一步之遥,可由于立场问题,不仅仅与当轴诸公无甚交情,这区区一步的距离,也始终没能跨过去。
  在两人先后跨过七十岁的关口之后,拿到青罗盖伞的机会也就越来越渺茫。时至今日,韩维回京,朝臣还认不认他,现在还真说不准。
  事关韩家命运,可韩宗儒看起来还是毫不在意的样子,连连说好,却让人感觉不到半点发自内心。
  韩璃也不能对自家父亲发火,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只能憋着一口气,“一会儿就到码头了,阿爹可得早些下车。”
  “好!好!”韩宗儒依然是满口应承,不过很快又哀叹起来,“跟着你祖父出外,就是要吃苦。”
  韩宗儒身子榔槺笨重,最是怕热,若是能多休息,他肯定是不愿意多动弹的。
  现在已经是午后了,正是最热的时候。若是今天就要过黄河,他就得在码头先服侍老父上船,然后到了对岸,还要等会见过白马县过来拜见韩缜的官员后,他才能回去休息。一路都要被晒着。换作是明天清晨过河,不会到一天里最热的时候还要在外面忙碌。
  说是为了让韩缜出气,才故意请求今夜休息在渡头,但要是韩缜答应了明天清晨过河,韩宗儒只会更高兴。
  可惜没能让韩宗儒如愿以偿,他摇着折扇,“这么热的天,卸车也是桩麻烦事啊。带得也太多了,京师里面什么没有,何苦连马车都要带上。”
  望着窗外,他又是一声长叹,“说是要在黄河上造桥,说了几年了,都没再见下文,什么时候能把桥修起来,让列车一路过河就好了。”
  韩璃抗声,“黄河上要造大桥,至少七八里,天底下哪建得了这么长、还能通列车的大桥,黄河水流那般湍急,浮桥都会被冲弯,轨道怎么铺上去?”
  韩宗儒摇摇头,他这个好戏谑的胖子,在儿子面前也不摆架子,“又不是说要造浮桥。”
  早在熙宁七年,重修黄河金堤开始,朝廷里面就有提议,在黄河上修一条浮桥出来。
  不过春天时有凌汛、桃花汛,夏天更是洪期,想要跨越黄河造浮桥,难度很高。尽管如今的确有一条跨越黄河的浮桥,但那座桥只在秋季水缓少冰的时候可用,春夏只能看运气,而且连太平大车都过不去,更不用说列车。
  韩宗儒给自己扇着风,“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河中央修起桥墩,然后一个拱、一个拱的搭过去,这样才能跨过黄河修起桥来。”
  “桥墩?什么样的桥墩能挡得住黄河洪水?”
  家中园子里面的池塘上要修桥,就是先立桥墩,而后将桥板给搭上去。韩璃这是见过的。想要用这样的架桥法在黄河上架桥,韩璃只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要是能在黄河中央都能修起一座洪水冲不毁的桥墩,黄河金堤就不会溃坝了。”
  这些年,洛阳至大名段的黄河大堤越修越坚固,加之束水攻沙的策略,使得这一段的河床不断下切,已经不用担心黄河泛滥之患。不过大名以下,还是有过一次决口。不过近北部了,东流的洪水泛滥之处,人烟并不算稠密,损失也不算大,到了秋天水缓的时候就堵上了。但这毕竟是一次溃坝,当朝的章惇和韩冈也不免受到了一番指责。
  在韩璃看来,除非能在河中修起一座石山来,那样才能充做架桥的桥墩。
  “理论上是没问题的,《自然》上已经讨论过许多次了,只是现在营造技艺还有材料跟不上。”
  韩宗儒满口的新词汇,在韩璃看来,家里面对气学最有研究的不一定是他的父亲,但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他。
  南下的列车很快就抵达了黎阳古渡,却有一人正守在这里,等待着韩缜一行的到来。
  “方兴?这不是韩相公家门客吗?”韩宗儒肥肥短短的手指捏着名刺,扫了一眼后就递给儿子,“送去给你祖父。”
  韩璃激动地连忙应了。当朝宰相派了亲信门客来,远远地迎出两百里,这可是难得的殊荣,也可见宰相的示好之意。但他进去后不久就又出来,脸上的兴奋不见了,将方兴的名刺还给韩宗儒,“翁翁说了,他累了,不想见客,请阿爹接待就行了。”
  “这是赌什么气。”韩宗儒哗哗地摇着折扇,龇牙咧嘴皱着眉,一副头疼的样子。
  韩璃忍不住催促,“阿爹,还是快一点,要是让韩相公误会了可就不好了。”
  “这倒是不用担心。那位韩相公可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他对你祖父再放心不过了。他手下的人也是来联络的,不是来找不痛快的。”
  韩璃安心了。
  他很清楚,自家父亲粗笨的外表下,是极为细密的心思。看似懒怠,无心进学,只好口腹之欲,完全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但家里若有事,祖父肯定是跟自家父亲商量。
  只看祖父骂归骂,这一回南下京师,还是把父亲带出来,就可知祖父对父亲的信任。
  韩宗儒也没有抱怨太久,很快就将方兴请了进来。
  韩缜不出面,韩宗儒只是没职司的大理寺丞,方兴的名帖不好留着,也退还了。
  方兴此来,人所共知,是为韩冈做说客拉盟友,不过方兴一开口,就把韩璃吓了一跳。
  “寺丞乡居北地,紧邻北虏。想来虏情必然谙熟。故而敢问寺丞,距这北虏入寇,究竟还有几年?”
  北虏会入寇?!
  在宰相们效伊尹故事的消息传来后,韩璃曾经与兄弟们一起猜测辽人会不会趁机入寇。
  太后、宰相将天子关押起来了,辽人的确有可能拿此做文章,举兵南下。但辽人想要南侵,也得看看实力,北界的那一圈塞满了火炮的寨堡,可不是摆设。
  辽人是南下劫掠,不是送死,看到河北始终严阵以待,自是不敢自寻死路。
  所以家里可以高枕无忧。这是韩璃和他的堂兄弟们的推断。但他的父亲明显不这么想。
  “十年内,辽人若不入侵,财计决计支撑不住。”韩宗儒的一对小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辽国造枪造炮,一切工业都是军工,完全没能普惠民间。”
  “一是不为,二是不能。不为者,辽主见识不足。不能者,有榷场在,辽人对宋货又趋之若鹜,本国之物贵且劣,自是无人问津。”
  在宋辽两国彻底放开了边境交易之后,辽国内部的手工作坊,被来自南方的工业品冲得支离破碎。
  为了与大宋进行军备竞赛,辽国也没有多余的产能能够用来对抗南方的倾销。
  而且辽国占据了日本之后,还有着大量的白银、黄金这样的硬通货,也没有收紧栅栏的紧迫性。
  但金银铜是有限的,耶律乙辛也不会忍耐这种吃大亏的贸易太久。什么时候辽国开始封锁国内,什么时候就要开始战争了。
  而这个时间,在韩宗儒看来,最多十年。
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二)
  “太尉,这是最后一间库了。”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内侍走在王中正的前面,半弓腰半侧身,殷勤地引着路。
  他身上穿着小了一号的紫袍,露出了半截手腕,脸上架着一副旧眼镜,左边的镜片边缘还缺了个口子,靴子也有些年头了。
  这模样,一看就是久不得志的破落户。内侍这般潦倒,在宫中也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
  能够有那个运气,跟在宫中几位主人家身边,爬到入内内侍省的高层,从内侍官转入武官,同一时期,其实不过一掌之数。
  能如王中正,私下里都到了被人称为太尉的地步,更是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一位。
  但这位大宋宦官中的代表人物,此时却是沉着脸,一身阴寒,让他周围都仿佛重新进入了寒冬。
  暮春的阳光适合晒书,也适合晾晒库中物品。
  皇城中库房最多,大宋内库之丰,北辽举国亦不能敌。
  旧库十六座,元丰新库又是十六座,还有元祐后新建九库,钱帛在库中堆积如山,传说中文景之治,穿钱的绳索都烂在了库里,这在如今所宣言的丰佑之治中,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大量的绢帛白白地朽烂在库房中。
  而大议会创行在即,皇城中诸多财货都要清点一遍,提交给大议会和议政会议掌握。
  因而就像古往今来天下间所有对库房的检查一样,账目和实际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前面引路的内侍,王中正并不如何熟悉,因为他所熟悉的两人昨日已经被看押起来,此时正关押在皇城司的衙门里。
  如果仅只是监守自盗,那不过是枭首一刀罢了,但意图纵火焚烧罪证,那可就得千刀万剐才赎得清罪过了。
  没人想看到价值八千多万的财货被烧得一干二净,但为了掩盖一点私心造成的亏空,宫里面就有人准备这么做了。
  在过去,类似的事情也出现过的,一个王府中的婢女,仅仅是在偷盗几件金器后为了掩盖此事,就一把火烧掉了王府,顺带把紧邻的三馆秘阁中的几十万卷藏书一并化为灰烬——这可是太宗真宗时,为了编纂《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这几大典籍,才费尽心力从天下各处搜集来的书籍,其中不乏珍本、孤本。
  要是这一次让人得逞了,短时间内,朝廷在不破坏国中经济环境的情况下——也就是不加税——就连一场边境战争都无力发动了。
  经历了太多,也听说了太多类似的故事,王中正和政事堂都做好了准备,一决定要对账,就立刻调动了神机营将所有库房都接管。可即使这样,也仅仅提前了一步,只差半个时辰,就只能见到熊熊烈焰了。
  昨夜在得到了部下的回报,确认了那两个贼子以及他们的党羽正要做什么之后,王中正还是惊出一身冷汗,靠在椅子上半天都没能动弹。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王中正对四十余间库房进行了走马观花地视察。
  尽管没有半个月以上的清点,根本弄不清到底亏空了多少,但看了一通过来,王中正至少能确定,库存应该能达到账目上数字的九成——这个比例,比州县和路中的库房要让人安心多了。
  结束了视察,王中正在最后一座库房前坐下来歇脚,有人端茶递水,有人捏背捶腿。
  “早点点算清楚,太后和相公们都在等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1/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