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3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8/1757

  按照朝廷的计划——确切地说,是韩冈主导的计划——针对对辽贸易的巨额顺差,这个差额,如果辽人不愿意继续使用金银来填补,可以用更多的牲畜,更多的毛皮交换,更可以用木料交换,甚至可以用人口来抵换。
  适龄的倭女、高丽女,在大宋市面上价值数十贯,乃至百贯,尤其是在朝廷颁布敇文,禁止蓄养汉民为奴,同时主仆之间的依附关系,在律法上视同凡人之后,这不受新敇约束的外籍奴婢,就越发地受到欢迎——一边打死仆人要偿命,打伤仆人要坐牢,再没有过去减一等、减两等论罪的好处,另一边则是地位视同畜产,聪明的主家都知道用谁。
  至于朝廷的脸面问题,反正朝廷不会明着与辽国交易人口,不过边地榷场扩大贸易范围,只是很简单的一件事。除了人口之外的其他方面,朝廷倒是可以涉足,牲畜可以制作军用口粮,毛皮也可以,甚至都能当做俸禄发给官员和军中。
  因而宗泽也得到授权,必要的时候,可以约定大宋每年从财计中拨出一定额度的款项,在辽国国内进行和买。同样是出钱,不是割肉喂狼饱的岁币,而是你来我往的买卖,也不必担心国中的反弹。
  而最有分量的条件,就是将宋辽之间的铁路对接,贯通一气。让大宋的货物可以直接运入辽国,也能让辽国的货物直抵开封。
  当然,这一条宗泽只会在关键的时候丢出来,彻底吓倒辽人。宗泽不认为辽国会答应,而提出此项动议的韩冈,也对宗泽说过,辽国答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西京道还是没有消息。”
  几日来,耶律乙辛一边处理着国中政务,一边等待着南面的消息。
  来自与宋国河北接壤的边州的军情一日多过一日,可他却是始终没有收到西京道的军情急报,只有一派太平的日常奏报。
  丢下手上奏章,耶律乙辛百思不得其解:“南朝难道当真就只派了这几万京营了来充门面?”
  如果宋国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派出的援军只不过是为了吠几声吓唬一下人,那么就可以证明其朝中变乱为止,人心不安。大辽也就有很大机会从南朝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宋人如果当真派兵入河东,西京道的消息也该来了,现在还不到,看来的确是如皇祖父所料,只是空架子,实际上还虚着。”
  “只是臆测,还是有些不妥。”
  “那孙儿明天与宋人见面,再试探一下。”
  “怎么试探?”
  “可以这么做。”
  ……
  谈判已经进行了许久。
  有关逃人的议题,因为立场差距太大,已暂时搁置,而贸易平衡的问题,则是因为太过顺利,反而让人有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从早间开始,一直谈到了午后。
  随着日影西斜,扩大榷场规模,扩大交易类型,加快开发辽国本土特产,等一系列的条款都顺利敲定,这一议题的谈判,基本上就快要到了尾声。
  今日亲自前来,却始终不怎么插嘴的耶律怀庆,却在尾声时,突然发难。
  “榷场扩大了,能买卖的东西也多了,日后南北货怕是要堆满边界了。”
  “堆满榷场是大喜事了,不过也有些让人不放心。全都堆放榷场上,若是哪天连连阴雨,不少货物都会被雨水淋坏。”
  “倒是没错,如果能够少在仓库停留,对双方都有好处。”
  “的确。但这要靠贵国的努力了。”
  “再怎么努力,马队,驼队,车队都比不上列车。运送人货,也只有依靠铁路和列车。所以我就有了些想法,何不如将两国轨道连接起来?”眼珠子在一群人中转了一圈,耶律怀庆终于揭开底牌,“大辽的铁路轨道,轨距与大宋相同,如果能够对接在一起,那大宋的列车就能直接进入大辽国内,不用再上车下车那么麻烦了。”
  来自大辽皇孙的提议石破天惊,张易以下,所有与会的大宋使团成员,无不变了颜色。而辽国一方的代表,也都难掩惊讶。
  两国的铁路都直抵国中腹心,要是满载着敌人的列车沿着铁路驶入国内,任谁听来都要出上一身冷汗。
  但在耶律怀庆的盯视下,宗泽却是欣喜点头,仿佛正中下怀,“诚然如此。宋辽两国边地,本就是阡陌相通,道路往来。再多一条道路,也并无不可。而跨国货运的费用,至少能省下一半来,于国于民,皆是大利。”
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
  开宝寺铁塔之下,已经变成了一片工地。
  开宝寺福生院新天王殿的地基上,云集了数以十计的官员,以及同样人数的僧录司的紫衣大师们。
  工地上到处尘土飞扬,黄沙、碎石、水泥、钢筋等建筑物资,也举目可见。
  寻常时候,这些贵人们总是对这等脏乱之地敬谢不敏,离得越远越好。不过今日,却不得不在这里灰头土脸地候着。
  一名身穿五品袍的官员等得心浮气躁,一看到有人奔进,便抓着他吼道,“韩相公什么时候才会到?!”
  来人什么都不清楚,张大着眼睛根本不知说什么,旁边有人叹道,“方才不就说了,章相公和韩相公还在军器监。等吧,要是蒸汽机车没问题,怕是得中午之后了。”
  更后面一点,两名青袍的小官交头接耳,都是面目苍苍,双手粗糙,典型的工程出身的官员。
  “看来两位相公还是更看重蒸汽机车。”
  “谁说的?光有机车,没轨道怎么走?日后遇水架桥,少不了这钢筋砼来造桥墩。别忘了,砼这个字,还是韩相公生造的。”
  时至今日,大宋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一万里,其中作为干线的复线铁路有五千六百余里,而剩余的支线铁路,其里程每天都在增长。
  但目前几乎所有的铁路里程,基本上都是在平原上铺设完成的,连稍大一点的河流都使用专门设计的列车渡船通过。而过黄河时,更是得卸货过河再装货上车。
  铁路架设的真正的难点就是在桥梁架设,以及山区道路铺设上。
  窄一点的河流,用木桥就能跨过去,石桥费些事,也成本高一点,可也不是什么问题。但长度超过百丈的大桥,修建难度就急剧上升,到现在为止,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尽管建桥计划定了一份又一份,却还没有开工建设其中任何一座。
  最大的问题,就是桥墩难修。坚固能抗洪水的桥墩,不是往河里丢石头就能建起来的。
  但现在有了钢筋砼,也就是人工所造的石块,有足够的强度,而且大小随意,即使是黄河洪水,只要造得足够厚实,也一样能扛得住。
  而且钢筋砼石不仅仅能够造桥墩,房屋的柱子也同样可以使用。眼前这一座待建的新天王殿,正是要用钢筋砼来造最重要的二十四根大柱。
  而这座天王殿,也是世上第一座使用钢筋砼作为主体结构的建筑物——因而才能引来宰相亲来主持开工仪式。
  “知道不知道为何韩相公不先造新桥,而是拿来造这天王殿?”
  回应声音小了点,“秃驴死不完。”
  虽是压低了声音,可“秃驴死不完”五个字,还是引来了周围一片低低的笑声。
  新式的建筑,新式的设计,上上下下都没有经验,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既然如此,自然不能让学生、议员,以及普通百姓承担如此之大的风险。倒是不事生产,又传播异论的秃驴更适合做试验品。
  虽说这是人们的猜测,不过归根结底,还是韩冈对佛门的态度始终如一,从早年开始就没变过,以此为人所知。话说回来,就没人见过韩冈对哪一门教派有过好脸色。
  “可怎么说,都是被放在后面。”
  “要陪着章相公啊。朝中最看重蒸汽机的可不是韩相公。”
  ……
  运行中的机器发出轰轰的噪音,阵阵浓烟从烟囱中直喷向天空。
  巨大的锅炉架在底盘上,炉中的火焰,随着炉门有节奏地开启关闭,从中探出,然后又被一铲铲石炭给压了回去。
  一阵蒸汽喷出,车上两个巨大的飞轮旋转起来,通过碗口粗细的铸铁连杆,驱动最下方的车轮。
  钢铁的车轮一点点地动了起来,从慢到快。如同一只静静趴伏的巨兽,终于有了动静。
  一群人围着轨道上缓缓启动的蒸汽机车,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们是造出这一只钢铁巨兽的人们,如同看见儿女蹒跚学步时一般欣喜。
  而稍远一点的地方,又有一群官员围着中心处的两人。
  章惇抬眼扫了一圈周围,尽是带着谄媚笑意的面容,根本看不出他们为蒸汽机车成功而欣喜。
  嫌恶地瞥了这些官员一眼,望了望哼哧哼哧开始龟速行驶的列车,他偏头问身边的韩冈:“时速能到多少?”
  韩冈道:“最高每时辰二十五里,稳定运行则是二十里。”
  章惇道:“还不如马。”
  一个时辰仅能前进二十五里,的确不如马车的速度。
  章惇又问:“一次能走多久?”
  “这几天一天十二个时辰运行,平均要坏三次,每次维修差不多都要两刻钟到四刻钟。”
  章惇摇头,“还是不如马。”
  铁路上的挽马累了、病了,到下一个站就能更换,如果是伤了,从辕上解下来最多只要五分钟。若是轨道上的列车,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停下来修上半小时、一小时,这铁路运行图就彻底乱了。
  说话间,一声汽笛响起,这个世界第一台蒸汽机车离开了军器监的汴水码头,沿着钢铁的轨道,向着五里之外的仓库区驶去。
  目送机车驶远,章惇又问:“成本是多少?”
  “不算之前的花销,造出这一台机车,用了两百贯不到。”
  “还是不如马。”
  一匹中等水平的挽马,朝廷的采购价只要六到十贯,一台机车相当于三十匹马。
  这还是没算之前的花销,为了蒸汽机,研究开支早超过了百万贯。而为了能让蒸汽机上车,朝廷的投入高达四十万贯。人工还没算进去,加工费更没算,韩冈所说的两百贯完全是材料的成本。
  韩冈打得埋伏,了解的人都知道,章惇也清楚,只是他没穷追猛打,又问:“能拉多少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8/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