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7/1757

  四周都安静下来,只有韩冈一个人的声音在回响。
  “如果付出没有回报,很快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如果没俸禄,谁来做官?如果做工没工钱,连食宿也不管,谁会做工?我们应该学习章元复,而不是嘲笑,更不要故作清高。自己的儿子,难道自己不能起名?没有这样的道理!堂堂正正挺起胸来。”
  韩冈一声轻喝,章回红着眼睛,把胸口挺起,无比自豪地将徽章亮了出来。
  “力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这是力学的原则。有付出,也得有回报,这是气学和格物的原则,更是日后继续发扬光大的基石!希望诸君铭记这一点。”
  “多谢相公。”
  心情从地狱直上天堂,章回几至于泣下,向着韩冈深深一礼。
  “不必如此。”韩冈以平礼回应章回,“你与我是志同道合,包括在列的诸位,还有没来的那些同道,都是认同了格物致知的道理,有心去探索自然万物中的道理,并从中寻求到对自己对世间都有所裨益的知识。所以说我们是同志,同心同德、走着同一条道路,或有前后,但无有尊卑。所以不必如此拘礼,日后更不必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对了,该学习,错了,也得直言不讳,这才是格物致知的正道。”
  一室皆静。
  执掌天下大政的宰相,竟对他们这些学会会员以同志相称,除了受宠若惊之外,在场之人,生不起任何其他的想法。
  成为自然学会会员的士人,也许家底丰厚,也许头脑聪慧,但大多都不是考进士的材料,在乡里从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即使作为自然学会的成员,改善了一点生存环境,却也比不上那一等儒生。
  而宰相却将他们视为同道,这是何等的光荣,让那些吟风赏月,视自己为异类的儒生看见,怕不要吓掉下巴。
  韩冈站定了,没有继续再向里走。
  有些话在这里站着说,比进厅内坐着说要好许多。
  “气学,之所以与他学不同,只因是以格物为旨,以事实为本,而不是以圣贤之是为是,以圣贤之非为非。”
  韩冈的声音,让人们躁动的情绪冷静了下来。
  已经直指圣贤了吗?
  “他学皆从书中来,从父老相承中来,提笔说话,便是古人说,父老说,依故事,不去辨析,不去思考。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有几个去真正做了?若是几千年来,有那么几人用格物之法去体察自然,腐草化萤的谬论,螟蛉义子的异说,还能传播于世?这都不要费什么心思,只要稍加观察,就能匡正古人之谬,可惜没有!”
  章回不自觉地点头,越是研究自然之道,就越发现古人的见识其实没那么深,随便一举,便是许多讹误。
  “没有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实验和总结,就不会发现水是氢氧合成,更不会发现‘鏱’元素。”韩冈冲着章回点了点头,“三代时,已经是金银铜铁锡,到了如今,还是金银铜铁锡。没人去想要发现其他金属,尽管一直都在身边。或许有人说,金银值钱,铜铁锡能造钱,这五金都能造器物,‘鏱’有什么用?”
  一些人自嘲一笑,更多人脸色黯然。
  有什么用?这是研究中,最常听到的话语。
  真正没用的是诗词,是经义。难道对医术的研究没用?难道对气象的研究没用?但就是不能拿去考进士做官,只能被说成没用。
  “但我要说,有用,有很大用处。因为氧气的存在,铁不可避免要生锈——对了,五年前被放进密闭烧瓶中的铁片,现在还没有生锈,而对照组的铁片,则早就锈光了。”
  这是几年前,出现在《自然》上的一个实验,时间跨度很长,今天总算是公布了结果。
  “可见钢铁生锈,与水无关联,而与水中溶解的氧气有关——之所以提起这件事,因为现在有发现,‘鏱’能防锈,当精炼过后的铁中,掺了一定比例的‘鏱’和‘铧’,其强度远超寻常的生铁熟铁,也在百炼钢之上,更重要的是,将比例稍作调整,新的合金就会极难被锈蚀,甚至丢入盐酸,硫酸,硝酸之中,腐蚀得也很慢。”
  场中一点点骚动。
  不锈钢的意义,不用韩冈多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莫说在场之人,就是随便在街边拉一个成年人,问问他不锈钢有什么意义,他肯定能说出一二三来。
  “现在的成品还很少,主要是‘鏱’和‘铧’暂时还很难炼制。只能做几柄传世的神兵利器。不过,更可以用来制造车床上的刀具,去加工钢铁。所以说,一件事,好与不好,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更要用事实做见证,不能随便一看就下定论,更不能因为其物不古,便觉得没用。”
  韩冈稍稍停了一下,所有人都很认真地在听着他的发言,越来越多人听到消息后,赶了过来,聚集在着院中。
  韩冈稍稍提高了一点嗓门,“说到头脑,这又是一个今人胜古人的例子。孟子曰‘心之官则思’,又所谓心猿意马。人之思虑,其由心发,古人是如此认为的。”
  韩冈没提“从心所欲不逾矩”,但在场的人,比起孟子之言,当然更熟悉孔夫子的话,一个个都联想了起来。
  “但是现在,我们通过数以百计实验,数以千计的例证,终于证明了,他们是错的。”
  冷热痒痛,都是通过神经,传导到脊髓,再从脊髓传到大脑。而人和动物的行动,又是由大脑控制,经由脊髓驱动全身。
  为了证明这个认识,河东军医院的医官们,将不知多少实验动物用各种办法弄死弄残。为了确认五脏六腑的作用,又不知多少实验动物被弄死弄残。
  这些都是古人没做,而今人做了。相比古人的话,今人的实验更有可信度——你不信,可以做个实验自己验证一下。
  但没人敢直说孔夫子是错的。
  当初在看到论文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在这么想了,可是在公开场合,还没人敢说出来。
  现在韩冈说了。
  “心脏的作用就是输送血液,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从肺运到全身,再从全身将缺乏氧气的静脉血运到肺中。绝非古人所言,思虑皆出此处。”
  韩冈视线扫过院内,强调道,“纵圣贤亦不能无错!知识通过观察和总结而来,通过印证而被世人认同,通过书本和教导来传与后人,这是积累、传承和修正过程。上古之人穴居,而后有有巢氏。上古之人生食,而后有燧人氏。而今人之居,不仅远胜有巢氏之时,亦胜过三代之时。今人之食,不仅远胜燧人氏之时,亦胜过三代之时。故而今人智识是学自先人,又加己识于其中。其胜于古人,乃是理所当然。不胜之故,乃其不学不思也。”
  宰相的演讲,主旨既是今人胜古。
  即使区区学会的会员,在知识上,也能胜过古之圣人。
  腾起的虚荣心和自豪感,于每一位在场会员心中盘绕。
  同样的话,亲耳从宰相口中听来,感觉远比《自然》上的评论更直接,也更有煽动力。
  同样的话,说在会员们刚刚抵达时,和说在已经感受到学会作用的现在,给人的感觉亦是不同。
  章回的心中一片火热,恨不得立刻就投身到下一轮的研究当中。但耳边却听见不知何时,来到身边的友人疑惑的低声。
  “相公……这是要做什么呢?”
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四)
  文府正是兵荒马乱一般的风景。
  前院停了七八辆大车,十几堆箱笼摆在一旁。
  十几名家丁在太阳底下忙上忙下,将箱笼摆上大车。
  为了文府的体面,这些家丁都没打赤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后结起了一层白花花的盐渍。
  几名家丁站在箱笼堆成小山的大车顶端,正整理着抛上去的绳索。看见文及甫回来,蹑手蹑脚地跨过箱笼,跳下车来,跟同伴们一起,向文六衙内行礼。
  马车上的箱笼摇摇晃晃,文及甫抬头看得直皱眉头。
  如果是一路坐马车走官道回洛阳,肯定不能这样装货。但只是出城去车站的几里路,倒是不用担心装货太多,路上一颠簸就断了车轴。
  迎上来的都管察言观色,立刻就冲着家丁们大声叫道,“都绑紧点。”
  家丁们立刻忙碌起来,刚刚下车来的几人,又开始往车上爬。
  “还有多久。”文及甫不耐烦地问道。
  “快了,快了,六郎放心。”都管没口子地保证。
  “申时前一定要弄好,送到车站装车!”
  文及甫说完,就往里面走,身后又听见都管的叫声,“再快一点。别偷懒,仔细你们的皮。”
  文及甫的脸色阴沉了几分。
  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如果是过去得用的管家,一言一行都带着簪缨世家的风范,绝不会如同粗汉一般大呼小叫。要催促家丁,不要说话,一个眼神过去就够了。
  可府中的几位老都管,在之前的案子中,都被拘入衙门一并审问。
  为了能脱身,不得不将罪责推到他们身上,这才让文及甫兄弟能够脱罪和减罪。
  文府在开封洛阳两地,总计十几名同时受拘的大小管家,两个被定罪,流放西域,遇赦不得归,一个在狱中重病,放出来两天就死了。剩下的倒是都释放了,也不知他们在狱中招了什么,不敢再放在身边,全都赶去乡下的庄子上了。
  少了这些得力的身边人,新上来的一没经验,二没能耐,家里许多事都乱了套。这样的小动作,也许称不上狠辣,却让人恶心透了。就像出去办的事,一点点的小绊子,让人实在是忍无可忍,却又发作不得。
  让人通传了之后,文及甫走进书房中。
  只有文彦博一人在书房中等待回信。文及甫的两位兄弟在释放后的第二天,便被文彦博匆匆赶上了列车,返回洛阳将养。只剩文及甫一人在身边服侍。
  “都安排好了?”文彦博放下手上的报纸,问道。
  似乎是因为赌了一口气,文及甫感觉自己的父亲这几天来反而更加精神焕发。
  “已经好了。”
  文及甫没提安排回洛阳的专列时,在铁路局里,受到的诸多刁难——若是文彦博想得到,也就不用多说;要是想不到,说了,反而会惹老父平白生气。
  文彦博的态度中,也看不出他是想到了还是没想到,“那就早些回洛阳。”
  在东京城中,灰头土脸了一番之后,文老相公终于不再把自己的脸皮往两府诸公的巴掌上凑,收拾行装,灰溜溜地准备打道回府了。
  在外人看来,就是这样。
  但文彦博绝不会承认,他这不是逃窜,而是转进,要换个方法继续进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7/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