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5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1/1757

  一个个脑袋被麻利砍下,功劳在不断堆积。桥上的辽军快要被清理干净,只剩下桥外最后打下来的一批,突然在尸堆中,一名辽兵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他身上只有血迹,却看不到伤口,看起来是从马上掉下来后被摔晕了。
  当他看见三名宋军的动作,满是悲愤地一声大叫,提起马刀猛地冲了过来。
  正当面的士兵并没有扬起手中的斧头,左手飞快地自腰间掏出一把手枪,连让也不让,枪口转瞬间就瞄准了对方的额头。
  砰的一声枪响,辽兵的天灵盖不翼而飞,手枪枪口余烟袅袅,那士兵却跳了起来,回头大骂:“他娘的,谁在抢你外公的人头!”
  “木头,闭嘴!”
  秦琬远远地一声怒喝,那士兵只能将枪揣回腰间,重新砍起首级,嘴里嘟嘟囔囔,很是不满。
  秦琬回身,冲城墙上感谢地点了一下头。
  在秦琬的亲信叫起来之前,每一个注意到枪声的军人都已经知道了,辽兵所中的那一枪并不是从手枪上射出来的,而是他们这几日都听惯了的线膛枪射击时的声响,只是与手枪同时响起。
  但那位线膛枪手木然的脸上,什么反应都没有,城头上的两位神射手,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大概也只有这样的性格,才能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埋伏一整天。
  秦琬心中有点儿为他们感到忧虑,线膛枪是国之重器,整个定州路上都不多,天门寨这里连个零件都没有。
  秦琬不知道两位神射手手中还剩下几个替换的零件。目前配发给士兵的滑膛燧发枪,超过两百发枪管就不行了,枢密院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枪支的更替时间。线膛枪枪管中间还有膛线,理所当然比滑膛枪更不经用。几天来射了至少四五十发,估计都磨损了许多,射程和威力肯定都下降。
  回头得要他们只盯着辽狗的军官打。秦琬想着。
  耳边传来王殊的声音,“都监。”
  秦琬偏过头,半开玩笑地道,“知寨有何指教?”
  王殊一本正经地问,“是不是结束了?”
  秦琬眯起眼睛,瞅着远方,辽军骑兵已经撤回了出发地,战场上一时恢复了平静,就连炮声都停了下来。
  他摇摇头,“说不准。还是多站一会儿,免得辽人以为我怕了。”
  辽军攻击脱节是真的,但这脱节到底是水平问题,还是另有打算,那就不好猜测了。
  不过辽军白天会大规模进攻的可能性并不大。
  天门寨中有一个第一流的火炮指挥官,使得城中的火炮能单方面发火,任何规模稍大一点的进攻都不得不冒着被火炮击溃的风险,这肯定是辽人所不愿意去做的。
  也要多谢辽人的小算盘,这万多名受难的百姓,总算都救了出来。
  “都监。”秦琬的亲兵叫着他,“羊马墙那边有人过来了。”
  秦琬回头看向羊马墙中,远远地过来了一队人,能看得见在墙头上露出脑袋的就有百多个。走得近了,就发现是一群蓬头垢面的难民。男女老幼都有。
  这些当是没挤进其他三座瓮城的,看到他们,秦琬自得的心思又淡去了。
  旷地里,河水中,百姓的尸骸放眼皆是,粗粗一数都有上千人了。保、广、安三军州,惨死在辽人刀下的百姓又何止万人,身为定州路都监,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值得自傲的。
  暗叹一声,秦琬吩咐道,“好生检查,若无奸细,就放进瓮城中。”
  负责防守这一段的军官,远远地就拦住了他们。前面就是都监秦琬所在的地方,又是阵地,岂容闲杂人等干扰?就是要放他们进去,也要先确认不是辽军的细作。
  ……
  领头的就是申明,在羊马墙中走了个来回,脸色越发衰败。
  手里还是紧紧地抱着方才救上来的婴儿。
  婴儿裹在蜡烛包里,包裹皮上绣了两条金鱼戏水,鱼儿绕着莲叶摇头摆尾,活灵活现,仿佛是直接游到了包裹上,即使是外行人看了,也知道这手艺不简单。
  “娃儿她娘呢。”负责检查的军官拨了一下蜡烛包,问道。
  申明木然道,“死了。都死了。”
  看见一张心如死灰的脸,足以脑补出他的遭遇了,军官叹了一口气,“可怜!”对士兵说,“看看有没有带着兵器,没有就让他过去。其他人,有相熟的亲友邻里,能作保的就先进。”
  “官人,俺们是一起的。”旁边一个瘦小汉子立刻就指着申明叫道。
  军官转头看申明,申明点了点头,“是一起的。方才还一起救人来着。”
  立刻有好几个人一起作证,有男有女,还以女人居多。都是没力气挤进瓮城里面的,听到城头上的话,又抱着希望到西门这里来。
  “好男儿!”军官赞道,大力拍着瘦小汉子的肩膀,“好了,你也进去吧。”
  瘦小汉子跑到了申明的旁边,笑着谢过,他肚子上的包裹不知什么时候就不见了。
  申明两人被一名士兵领着,贴着墙走,远离正在桥上的一众官兵。却还被几十只警惕的眼睛盯着。
  城门就在眼前,申明已经往里踏进了一步,而瘦小汉子却转回身,跪下来向桥上的大旗磕了一个头。
  申明得到提醒,也跪了下来,向着大旗磕了一个头。
  大旗下,有两人身上的甲胄与普通士兵截然不同,其中一人腰围八尺,看肚子就知道是大将。他回头见到申明两人磕头,就跟身边的同伴说了两句,叫来一名士兵,把先跪下来的瘦小汉子叫过去了。
  申明欣慰地看着他新认识的朋友被带到两位将军面前,觉得要是这个朋友能被天门寨的将军看中就好了,他是个好人,做了好事,当有好报。
第一百零五章
微雨(十二)
  石桥堡外的郊野上。
  辽军的冲锋,仗着人多势众,一开始就是四面齐上。
  宋军缩小的阵型,使得可接触面小了许多。但三面战阵加上列车,都是三四百骑兵迎面而来。
  千多人的战阵,宛如洪水中的孤岛,四方洪流汹涌,玄色的骑兵,黄色的烟尘,淹没了眼前的大地。
  列车车厢两面车门敞开,韩钟立于其中,远观前后,也不禁口干舌燥。
  他曾经听父亲说过,战阵上口中有唾,拿得稳枪,就是好兵。当时觉得这个标准也太低了一点,可是现在,他都不敢说自己能做一个好兵。
  摇头挥去莫名其妙的情绪,韩钟紧张地关注着神机营的士兵们。
  这一个步军指挥,经历过灭亡大理的征南之役,也曾驻留蜀地,剿灭当地蛮夷,平均每个士兵参加过的战斗次数都在五次以上。都头以上的军官更是战功累累,即使几个年资浅薄的武学毕业生,也是在外立了军功之后,才得以调进来任职。在神机营每年的操阅中,这个步军指挥总能排在最前。
  可以说这是大宋五十万禁军之中,最精锐的几个指挥之一。包括韩钟在内,许多人都相信,即使是羽翼宫室的班直,真要厮杀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要不然也不会被派到定州路,要不然也不会被派到韩钟身边。
  五百人结成了一个单薄的三面军阵,三面都迎来了辽军冲击。
  一开始的五部辽军,此刻只剩下三部。但这三部辽军的配合比预计的还要娴熟。
  围攻四面的四支骑兵来自于两支不同的队伍,各攻一面互不干扰。最后一部在后面缓缓逼近,看起来是压阵,其领军之将的地位,应该比其它几部都要高。
  最近的敌人已经接近到半里之内,但他们却仿佛根本没有看到一样,已经上好膛的长枪,还扛在肩上。沉默地像一尊尊石像,丝毫不为敌人动容。
  韩钟紧紧地攥住了拳头,竭力忍下越俎代庖的冲动。
  他强行告诉自己,指挥使到现在还没有发令,肯定有他的原因。但作为一个自负才智的聪明人,总有一种冲动,想将一切能够掌握的事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五秒后,距离继续缩短,一百五十步,辽军骑兵的盔缨愈发红得刺眼,韩钟抬起眼眉,正要开口。
  滴、滴。两声短促的木笛响起。
  哗啦一声,四百多支长枪齐齐离开了主人的肩膀,修长的枪刺斜斜上指,凝固的军阵瞬息间改变了模样。宛如鹰隼将击,蓄势待发。
  辽军依然前冲,转眼已近百步。
  滴——滴!
  木笛声一长一短,斜指的长枪齐刷刷地放下,枪口前指,锋刃如刺。
  整齐划一的动作,展露出了常年日久的训练的成果,作为最为精锐的神机营指挥,其实力也在这一刻得到最真切的体现。
  依辽军的冲锋速度,再有几秒钟,便会进入最佳的攻击区域,火枪手们的右手食指都已经搭在了扳机上。
  七十步。
  蹄声已如狂雷连闪,轰轰地不绝于耳。脚下的土地也在不安地颤动着。
  滴——滴又一声长音。
  所有步军指挥的成员都屏住了呼吸,因呼吸和心跳而导致小幅移动的枪口,稳定了下来。只待最后一个命令。
  可就在就要进入五十步的时候,滚滚而前的契丹铁骑突然向外偏了过去,就像奔腾向前的洪水忽然遇到了一条方向偏离的河道,顺着河道奔流而去。而且是三支,同时向左,避免了自相冲击的局面。
  辽军的路线突然偏离,韩钟一下抽紧了心脏,只听到木笛短促地响了一声,跟着一道整齐的收枪声,就看见刚刚亮出去的火枪全都收了回来,重新架到了肩上。发现并没有人被引逗地开枪,他又放松下来。
  这是辽军一贯爱用的手段。辽军过去与大宋交战,面对军阵时,很少会一冲而上,总是会雷同的战术,设法逼迫列阵的宋军露出破绽。一旦弓弩手被引得齐射,或是外围的刀盾手发生恐慌,这一个失去反击能力的时间,就是最好的攻击间隙。
  韩钟受过很完备的军事教育,枪法一流,弓马娴熟,兵书战策背了一肚子,辽军常用的战法他能够倒背如流,但回想辽军冲锋的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如果由他指挥的话,可能犯下的错误的数量,韩钟就冷汗涔涔。
  肯定会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1/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