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4/1757

  可惜战争没能等到秦琬任满调任,但秦琬从文嘉那里得知了真相。神机营的子弹已经换了新品种了,纸包弹换成了纸壳弹。都不用再拆包,只要咬开来倒一点火药进药池,就可以直接塞进枪膛中,从而使得装填速度一下子变得飞快。
  火枪现在都架在城垛上,枪口倾斜朝下,要不是官军使用的都是定装好的纸包弹,要不是有团纸一起填进枪膛中,装进入的子弹能自己滚出来。如果是换成了新型弹药,也不用多此一举了。
  仅仅是将纸包的包装改了一下,装填速度竟然快了那么多。秦琬不关心到底是怎么想到的,也无暇感叹这么简单的改变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他现在只是遗憾那种新型弹药没有配发到他天门寨。
  秦琬一路走过来,枪声不绝于耳,一团团浓白的硝烟不时拂面而至。
  不过城下的壕桥却在弹雨中,不断地架在护城河上。
  枪声虽大,也压不住架桥时的击水声,上百座壕桥围绕了天门寨,辽人大有用壕桥将天门寨的护城河全都填起来的气势。
  文嘉已经下令停止城中火炮进行阻击。一开始的射击,的确击中了几座壕桥,不过实际作用不大。只有火枪手们得到命令,对城下的“敌人”进行射击。
  是的,就是敌人。
  秦琬平静地看着被击毙在壕桥旁的汉家子。一个又一个栽倒在他们以为安全了的城墙脚下。
  只要是在帮助辽人攻城的,那就是敌人。秦琬对方才那群老弱妇孺能有一百分的同情和仁慈,但对于城下帮助辽人推着攻城车,为辽人修筑营地,挖掘坑道的汉人,秦琬不觉得有必要看顾他们。
  那些推车的国人,在快要接近护城河的时候,只要抛下壕桥,便能更快地跳入河中,逃出生天。后面看管他们的骑兵,都畏惧城上的枪炮,不敢靠近城墙,根本阻拦不了他们。
  但他们却还是顺服地推着壕桥,架在护城河上。直到壕桥架起,他们才蜂拥上桥,你拉我扯地争抢过河。
  帮辽人修筑营地,挖掘坑道,还能解释成被逼无奈的举动,可明明有逃跑的机会,却还是帮辽人把壕桥搭上,却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他们不是自己人,他们是敌人。
  秦琬的仁慈,从来不是留给敌人的。
  轰的一声闷响,并不算剧烈的爆炸声中,前方一座壕桥熊熊燃烧起来。壕桥上几团人型火焰手舞足蹈,惨叫的声音简直不像是人类能发出来,争先恐后地跳进护城河中。
  一座之后,又是一座,巨大的爆炸声接连几次响起在城墙下,秦琬走几步路的工夫,已经有三座壕桥在水面上熊熊燃烧起来。
  浓烈的黑色烟柱冲天而起,与凄厉的惨嚎同时在空中飘散。
  焦油燃烧弹,以煤焦油为主材,最外层是纸壳,包着黏糊糊的沥青,更里面还有其他煤焦油提炼过后的东西。是代替毒烟火球的守城兵器。
  其效用极佳,却生不逢时。自从火炮问世之后,所有其他类型的守城武器都没落了,军器监中多少作坊被撤并。武学的守城战术教程中,这些武器所占的篇幅也只有微不足道的几页。
  这焦油燃烧弹虽好,但塞不进炮膛中,有火炮在,也不需要远程攻击。战术目标缩减到配合火炮摧毁城下的攻城战具。而绝大部分情况下,火炮面对任何攻城战具,并不需要老式武器的配合。
  天门寨的炮垒底层,就有专门用来清洗城墙脚下敌军的射击窗口,几排霰弹从中打过去,能把一整条护城河全部都覆盖到。调整一下角度,甚至羊马墙都别想有活人。
  所以天门寨中有上百门轻重火炮,燃烧弹却只有几十枚。填在仓库中好几年了,连校阅演习时都没派上去练一练手。火炮的型号都换了两茬,燃烧弹却一直都没有更新的同型武器,秦琬估计造这燃烧弹的工坊已经被军器监撤销了。
  要不是这几天城中火炮发射过度,必须节约剩余的使用寿命,这些燃烧弹也不会从仓库中被挖掘出来。
  实际进行守城指挥的文嘉,虽然缺乏使用经验,却有着充分的头脑,十分有耐心地等壕桥放置好、不能再行移动之后,再丢下燃烧弹。
  燃烧弹就在点燃之后,通过架起的特制导轨,滑向下方的壕桥。导轨与燃烧弹一同配发而来。是辅助的发射工具。
  导轨从架子上长长地伸出了城墙外,上面有着简易的瞄准功能,核心是长形的凹槽,装在特制的架子上,可以调节倾斜角度。
  架子上有一块木牌,上面是导轨倾角结合城墙高度后所对应的射程。加上瞄准器,即使用瓦罐装了油放在上面,也能准确地击中城下的目标。通过这导轨递送,现在每一枚燃烧弹都几乎充分发挥了其设计作用。
  不仅仅是秦琬正在走这西壁一段,其他三面城墙,现在都能看见有浓烟从彼处的城墙外升起。
  虽然秦琬很遗憾仓库中现在没有更多的燃烧弹,不过已经有了足够的震慑力。
  一座座刚刚搭起的壕桥,就在燃烧弹的攻击下,连同上面的人一起变成了水面上的火炬。
  已经没有人敢于走上壕桥,试图过河的汉民们都尽可能从远离壕桥的地方下水,自行游过护城河。
  只秦琬看到的这西城半壁,有壕桥十几二十具,现在有七八具即将化为飞灰。
  而推动壕桥的宋人,这时候则四散而逃,绝大部分都一头扎进了水里,试图游过护城河。
  但城头上的一杆杆火枪瞄准了他们,将他们一一击毙在河水之中。
  不论他们怎么叫喊,如何尽力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城墙上的子弹都没有停止过。
  “小心辽人混在其中,他们可能带着炸弹。”秦琬说。
  然后枪声就更加密集起来。
  城下的瓮城中,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头。
  黑压压地簇在一起,王殊不禁想起了自家的胡麻田收割后,那一瓮瓮的胡麻粒子。
  “这里面到底站了多少人?”王殊喃喃自问。
  “有三四千吧。”秦琬在身旁回答了他的疑问。
  两人现在都在南门上,并非是辽军的主攻方向,眼前最大的难题就是瓮城中的几千百姓。
  城墙脚下的敌人已经肃清,壕桥也一座座地被烧毁。辽军的攻势并没有跟随壕桥而至。
  可想而知,辽人既然没有阻止城中毁掉壕桥,那就意味着他们还有更多的手段。
  换个说法,就是辽人只用一百多架壕桥,便将城中的防御手段给逼了出来。
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
  “现在是外有狼,内有虎啊。”秦琬叹道,“这几日的形势,数今天最为危急。要是能拖到明天就没事了。”
  “外面可是十万辽兵,只是狼?”王殊惊讶地问。
  秦琬对外不屑一顾地冷哼一声,“如果不是十万辽国皇帝亲领的御营,他们连狗都不如。”他扬眉自负地说,“若天门寨并无内患,我能守上十年。”
  王殊叹道,“但现在都监你放进了一万多百姓。”
  “方才不是说过了吗?不能不救的。”秦琬做了个无奈的表情,“现在城里多了一万多心腹之患,不将之解决,我连十天都守不到。”
  “都监你不是说到了明天就没事了?”王殊问。
  秦琬打了个哈哈,“我守不到十天,但辽狗连五天都攻不了。看辽狗现在的动作,心急得很。”他微微眯起双眼,“多半是不动如山的王太尉终于动了。从保州到安肃,能走几个时辰?等王太尉过了石桥堡,城外辽狗敢再全力攻我天门寨?”
  王殊揣摩着秦琬的话,把握到了其中的重点,“都监的意思是今天北虏要拼命了?”
  “今天晚上吧。”秦琬说,“黑灯瞎火的,弄辆车装上几千斤火药推过河,混在几千几万人中,怎么发现?发现了又怎么解决?等点上火,这城墙是指望不住的。”
  秦琬轻轻抚摸着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城砖,这里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
  一直以来,他都是以成为护翼大宋的铜墙铁壁而自豪。天门寨最新一次改建,他全程参与。图纸上的每一处改变,都有他参与,每一块城砖,都经过他的检验。每一个棱角上的炮垒,都是他自信心的来源。
  可按照他从文嘉那边听来的说法,新式的棱堡外墙,必须是那种底部的宽度要超过高度的护墙,这样才能保证在火炮和火药的攻击下生存下来。
  改建不过数年的天门寨,已经太过老旧了。高耸的城垣不再是安全的来源,而是十分明显的缺点了。
  想到辽人将几千斤火药在城墙脚下一放,秦琬完全没有信心这座城墙能抵挡得住。
  而大辽皇帝手中的火药,又决不可能只有几千斤。
  “必须要把城门清出来?!”王殊也对天门寨城墙能否抵挡得住几千斤火药的爆炸威力不抱任何信心。
  想要保护好城墙,只能出战。必须守住羊马墙,甚至护城河。
  不能出城,就无法守城。这是守城的铁律。
  辽人自始至终就想要逼迫天门寨的几千兵马只能困守城中。他们在外面不管做什么,有上万人围着,城里面只能干瞪眼。
  现在虽然不用担心上万百姓围城,但他们堵在瓮城中,守军同样无法出击。只靠西门进出,想保证城墙安全未免太难了。
  “都监,这件事就交给下官吧!”王殊主动请缨。方才一番相处,他觉得已经可以向秦琬申请一点实质性的工作。
  秦琬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他现在已经可以信任王殊的为人了,却还是不敢完全信赖王殊的能力,也不一定是王殊本身的能力问题,而是在他被架空了一年多、从来没有沾手实务的情况下,能不能驾驭得住这种事关全城性命的工作,真的让秦琬不放心。
  就是现在代替秦琬主持城中防务的文嘉,也是先从指挥一个炮垒的火炮开始的,只是进步的速度比较快,得到官兵们信任的速度也很快。
  “王七,并非我还不信你。只是现在这些事,必须要我出马才行。”
  看到王殊脸上隐带怨愤的震惊,他笑了一下,缓和一下语气,“一万多人呢!就是一万条狗,都是天大的麻烦。不过……既然王七你请缨,吃苦的活就由你做,我坐镇中军好了。”
  王殊纳了闷,这跟他的请求有什么区别,“都监你打算要下官怎么做?”
  “王七你既然主动请缨,肯定是有什么主意。”秦琬反问。
  “派人进行甄别了。无法冒充的妇孺入城,年老体弱的入城。在城中有人能证明身份的入城,剩下应该就不多了。”
  “怎么甄别?”秦琬问。
  王殊所说是“做什么”,这很简单,难点都在“怎么做”上面。
  不等王殊回答,秦琬又补充道,“先说一下,事情要你做,我需要分心城外,只能在旁边帮你压阵。城中的兵马也需要分心城外,没有多少人能交给你,最多把陈二的指挥交给你,还有我身边的这些个跑腿的,给你几个人传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4/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