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6/1757

  一众噤若寒蝉。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了,谁敢上去触逆鳞?
  更有人心中哀叹,皇帝态度传出去,日后虽然不可能完全断绝两国之间的贸易,但南货再也无法公然摆在市面上了。
  “南人过去有个秦国,你们应该都知道,秦楚齐燕赵魏韩,是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自商鞅后,秦国的心思就只在二个字上——耕战。耕田打了粮食,有了粮食就出去作战,打下土地就继续种粮,收割完再继续打,绝不分心到其他地方。”
  “而六国呢,加起来人口比秦国多得多,兵力也比秦国多得多,但就是心思太杂,分心太多。周公做礼乐,孔夫子教遍六国,教出来一大批措大,把六国教得只知道作礼作乐,空耗了钱粮无数,到最后加起来也比不上秦国一家,怎么不败?”
  “南朝人多,比大辽多十倍,南朝还富,比大辽富百倍,但为什么过去大辽一直压着南朝,就是因为南人分心太多在衣食住行上,分到军旅武备上的人口钱财,就少得多了。南朝每年的军费五六千万贯,看着不少,可跟南朝的财富比起来,真算不上多。百分之一而已。人口有一万万,军队多少人?不到百万,也少得可怜。”
  “原来这个南朝是不足惧的,可惜出了一个韩冈。”耶律乙辛叹道,“这让大辽不得不跟着变。”
  “朕弄死过两个皇帝。”
  在重臣们面前,耶律乙辛对过去的行迹毫无遮掩。他们中间,甚至还有当初听命动手的人,根本就没必要隐晦。
  “而韩冈……其实他做的跟朕没有两样,也弄死了两个皇帝。”
  韩冈弄死了两个皇帝?!
  耶律怀庆惊了一下,又想了一下,觉得祖父说得没错。那位熙宗皇帝,壮年而夭,死得不明不白,而现在的这位天子,被栽上弑父的罪过,传得天下皆知,毫无人望可言,与死人没有任何区别。而韩冈便是其中得利最大之人,要说是他下的手,完全说得通。
  耶律怀庆嘴唇动了动,想要提醒祖父一句。不过又放弃了。根本不用问,他的祖父肯定会帮韩冈好好宣扬一番的。
  “只是他手脚慢了一点,谁让他生得没朕早呢。”耶律乙辛干涩地笑了起来,“朕还会继续盯着他,等朕不在了,还有太子、齐王,南朝的国势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实际上迟早生变。”
  这几句就属于老生常谈了,在列的每一位重臣,都从耶律乙辛那里听说过类似的内容。为了给重臣打气,为了稳固军心,耶律乙辛将宋国内部的问题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一回,朕在河北的确是输了,终究没敢抛下一切,不过朕不能那么做。该学的没学好,不该学的却学得太多。”耶律乙辛自嘲地笑了笑,“不过,朕的天运还没有走。”
  “说个好消息吧……”
  帐中静无一声,只有大臣们呼吸的声音,就听见大辽皇帝干涩嘶哑的声音在轻声说:“太子在河东赢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
  夜已深,堆在韩冈面前犹如小山的公文,终于被搬运一空。
  在最后一本公文的右上角提笔写了一个“可”字,顺便画上自己独有的押记,啪的一声,韩冈将三千多字的奏章合了起来。
  丢下手中的毛笔,看了看桌下两摞一尺多高的公文,他长出了一口气。
  白天批阅的公文早就发了出去,这些只是晚上的分量,不过也是够多的,总算是做完了。
  河北、河东战事正酣,北海舰队运送陆战队越洋攻倭,每天消耗的钱物数量,能让变法前的宰相韩琦、文彦博之辈一个个心肌梗塞而死。都堂中的同仁,也一天比一天脸色更白。
  南方两湖又是暴雨成灾,使得开封附近枕戈待旦,生怕一个月前的暴雨再来一回。但危险更大的还是处在长江下游的江淮诸路,一旦有失,明年饥荒难免。朝廷要调集粮食、药品和军队,应对南方的灾情,还要预防明年的灾伤。在恐怖的天灾面前,再多的钱粮也显得微不足道。
  还有云南。平灭大理后,云南成为了新兴开发地,移民过去的汉人已有数十万,汉夷的争斗年年不绝。原本移民的汉人已经压服了平陆上的夷人,甚至开始与一些夷人部族结亲,开始了同化的进程。偏偏今年又出了一个有能耐的洞主,拥戴了所谓段氏后裔,召集了三万多夷人,杀奔洱海,求援信从云南一路送到开封。
  这三个算是大一点的,湖南荆蛮再次叛乱,夔州西南夷造反,与这几件事比起来,虽只能算是鸡毛蒜皮,本州本县的兵马就能解决,但也是让人觉得心烦。至于各地常年不断的水旱蝗灾,这段时间更没有减少的迹象。
  韩冈的工作比起太平时节,那是多了一倍也不止。
  这半个月,他连寄给《自然》的论文都没空去审阅,一二五超重型臼炮成功交付的仪式,他也没有参加。不过军器监蒸汽机车实验组第十九次试车失败,他还是抽空写了一封短信去安慰。
  还有更糟的消息。
  前段时间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已经渐渐消去,医院中的病人也基本上都康复出院,瘟疫爆发的可能性已经被排除到决策之外。
  开封附近受灾的地区,正在加紧补种,以免出现绝收。京师附近的几个大粮仓,如素拓仓,汴水左仓,都对收储的粮食重新进行翻晒。
  但今天开封仓司发来报告,说是京畿各仓的存粮,三分之一已经开始霉变,需要进行紧急处置,差不多有二百六十多万石的样子。
  当然,真正的损失差不多是在百万石到一百五十万石之间。剩下的,自然都是积年的亏空了。不用费心费力地去点火,可以想见,相关人士现在是多么的欣喜欲狂。
  韩冈今天晚上一直都在考虑着,要不要趁机对这些蛀虫来一次大的清理。不过北面暂时未定,京城中再闹起来,恐怕会有些麻烦。譬如说,京城里面粮价涨价就不可避免。
  然后他就放弃了……不是放弃除虫的想法,而是放弃主动在都堂会议上提议,章惇那边肯定会主动拿出提案的。
  府中的公人,将韩冈批阅好的公文都搬走了。他们用特制的箱子将这些公文封装好,贴上封皮,然后互不统属的两队人押着载着公文箱的马车,出府往都堂去了。
  他们搬着箱子的时候,韩冈已经在院中走了两圈。
  安静下来之后,他认认真真地打了一套拳,舒展了一下筋骨。如果按照现今大宋子民的平均寿命来计算,他此时已经经历了大半人生了,距离人生的暮年已为之不远。
  对于保养和健身,韩冈比年轻时更加在意。即使是忙得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个时辰,韩冈还是在伏案工作的时候,每隔一个小时,都起来活动一下。
  出了一身透汗,回到书房中的时候,座钟上的时针已经指向一点钟的位置。
  不同于市面上的座钟,混用时辰和小时的情况,韩家里的座钟,都是按照韩冈的习惯,一开始就使用数字来标识小时。
  此刻已经是夜中一点,子时都已经过去了。
  其实什么样的锻炼和保养,都挽回不了熬夜和睡眠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这跟一边吃补药,一边还夜夜笙歌的浪荡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往作死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韩冈自嘲地想着,拿起准备好的毛巾擦了擦汗,换掉了汗湿的衣袍。
  回到书桌旁,韩冈没有立刻坐下来,垂手在桌上敲了几下,略一沉吟,就着桌上的笔墨,提笔写了一封短笺。
  没必要等章惇主动提议了,斤斤计较反而没意思,凡事秉持公心,又有什么不好?
  辽人被堵在边境上,就是有麻烦也不会太多。那些蛀虫这时候也想不到自己会对他们下手,若论时机是最好的。
  将纸笺折了两折,放进信封中封好,叫了人进来,让他把信尽快送到章惇的手中。
  章家是当今大宋最大的粮商,估计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商。在南洋、两广,拥有上百座种植园,田地面积数百万亩,章家每年的稻米收获,足以满足三十年前京师对江淮六路一半的粮食需要。
  在这个最大的粮商周围,形成了一个以粮食为经营核心的福建商会。环绕南海,福建商人拥有的大小种植园数以千计。
  在福建商会这个群体中流转的粮食总量,每年能达到四千万石。进出于大宋各大海港的货船上,往往都满载着福建商人的米粮。
  京师的物价,是天下商货的标杆。粮食有涨价趋势,对福建商人们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并不是说福建商人能在涨价中多赚多少钱,而是说他们能更加光明正大地瓜分京师粮业的份额。
  如果京师米行还不懂收敛,说不定就能给福建商会赶尽杀绝。
  希望他们能聪明一点。韩冈想着,却又不抱太大希望。他们要真的稍稍聪明些,就不至于被外来的猛龙抢走半壁江山了。
  吃了点夜宵,回到后院,只剩下几盏灯还孤独地亮着。
  韩刚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进了正院。
  院中几个使女正在纳凉,有的坐在竹椅上,有的躺在竹榻上,旁边放着水壶和果盘,有西瓜,有葡萄,还有正时兴的芒果,虽然因为守夜不能按时入睡,但她们现在的享受,还是惬意得很。
  吃着水果,喝着凉汤,一群女孩子在明月当头的夏夜,低声地聊着天。
  突然间,看着韩冈进来,就像戏园子中突然进了一只老虎,平静的湖面卷起一阵暴风,使女们一个个都慌了神。
  还坐着的连忙起身,躺在竹榻上的竟摔了下来,竹椅、竹榻,发出一阵刺耳的噪音。
  韩冈皱了皱眉,颇感不喜,“好了,动静小一点。”
  一名使女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在韩冈面前盈盈拜倒,“奴婢万死,还请相公饶恕。”
  容貌在几人中最是出众,穿得又单薄,娇娇怯怯地跪下请罪,却把身段给展露出来。
  又是个会抓时机的,韩冈厌烦地看了她一眼,一拂袖袍,“都下去。”
  不理会一众婢女,径直走进王旖的起居之处。
  刚走进房间,浓重的药味就飘了过来。
  贴身服侍王旖的使女迎了上前,向韩冈行了万福。
  韩冈的视线越过他们,落在帐帘遮掩的云床上,难掩心中的关切。
  “夫人怎么样了?”韩冈唯恐吵醒王旖,低声问道。
  使女答道:“夫人刚刚喝过水,才睡下了。”
  韩冈走上前,轻轻掀开帐帘。帘钩晃了一下,与床角的柱子轻轻撞击,叮叮几声脆响。
  床榻上,王旖只盖了一层薄被,黑发披散,静静地在床铺上呼吸着。被子下的身躯,显得格外瘦弱。脸色未施脂粉,形容分外憔悴。
  “这一点够吗?”韩冈在床边坐下,探手摸了摸被褥,实在是薄得很。
  “回相公,下半夜凉了还要搭一床毡子。”
  “官人来了?”
  王旖睡得很轻,听到动静,就睁开了眼,看见是韩冈,挣扎着要坐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6/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