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9/1757

  按照章惇得到的回报,韩冈除了他和苏颂之外,根本没有派人去联络其他议政。
  如果是寻常时候,这十分正常。
  除却每逢庚日的议政例会,但凡要召开议政会议,都必须是韩冈和章惇两位宰相共同签书,少了谁的签名都不行。
  这是两位宰相之间妥协的结果,也是如今宰相独有的权力。韩冈与章惇,之所以能独秀于都堂其他成员,不仅仅是手中掌握的军力、财力,以及外在的两大商会的支持,更是因为他们处在权力的中心。
  军事、国政、财计、铨选,枢密、参政、议政们分掌不同领域的权力,而宰相统辖所有。权利范围就像一个个圆,所有圆相重叠的部位,就是两位宰相。
  丁日的枢密院例会和三衙例会,戊日的户房例会,庚日的议政例会,隔日的都堂例会,月末的两选例会,所有中枢阶层的会议,都绕不过章惇与韩冈。
  无论是章惇还是韩冈,如果有意临时召开议政会议,就必须先行知会对方并议定,否则便不符合程序,当然,更严重是破坏两位宰相之间的默契,后果不问可知。
  不过在今日,韩冈举止乖张不足为奇,还维持着过去的体统,反而不正常了。
  但章惇还是来了。
  输给韩冈可以,但在韩冈面前丢脸却不行,性命不过等闲事,丢人现眼他是宁死不干。他可不愿像吕嘉问,劝不住自己,就找了个借口躲回去了——终究是个无用之辈。
  章惇来此之前,吕嘉问还劝他要多做准备,可匆匆忙忙又能做下多少安排?又能有多少用?与其暴露出自己在京中的那么一点能够自保的底牌,还不如坦坦荡荡一点,看韩冈敢不敢为一己之利,冒朝堂生变,国中大乱,前方溃败的风险。
  韩冈眼前,章惇淡然行了一礼,“劳玉昆久候。”起身对视,心中忐忑丝毫不露。
  见礼,入厅,直到坐在他惯常的位置上时,章惇的举止言谈,皆与寻常毫无二致。
  但是在韩冈眼中,章惇这种刻意表现出来的一切如常,反倒显得心虚了。
  不过换作是自己,韩冈自问也一样会觉得如坐针毡。
  韩冈没有去吊章惇的胃口,待奉上茶水的堂吏退下之后,直接切入正题,“方才入宫,已与太后分说明白。太后知道误会了子厚兄。”
  章惇双手笼着茶盏,脸上表情毫无变化:“哦,太后如何说?”
  韩冈点了点桌子,“不是太后如何说,而是我等如何做?”
  ……
  深宫中,向太后斜倚在软榻上,细软厚实的羊绒毡罩住了腰腿。
  一名宫女拿着美人拳轻轻敲击在向后的腿上,旁边还有几个粗实的宫人,捧着水盆,妆盒等一应物事。
  向太后半闭着眼,面前站着诚惶诚恐的杨戬,“杨戬。你把去宣旨时,章惇的反应再说一遍。”
  杨戬战战兢兢,却不敢把实话说出来:“臣受命往章相……往章惇家宣旨。章惇但领旨,别无二话。”
  “别无二话?好忠心的宰相。”
  向太后不满的声音从上传下来,杨戬只把头压得更低,一句话都不敢回。
  章惇只是没有即刻辞官,而是请托韩冈来分辩,太后的火气就烧到了去宣旨的自己头上。要是明说自家宣旨时胆战心惊,连句硬话都没敢说,几乎就要给章惇跪下来磕头求饶,只怕太后当真要把自家给烧了。
  也亏得章相公有能耐,逼得韩相公来帮他分辩。
  韩相公入宫来帮章惇说话,又把朝堂不稳的危害说了又说,好容易太后才松了口,要不然,自家说不定还要去章相公府上跑第二趟第三趟,强逼着章相公辞官才罢休。
  向太后这时又不说话了,杨戬低着头,心里面七上八下,不知道太后准备怎么发落自己。
  说不定太后还是想要章相公辞位。章相公一走,韩相公为天下计,就不能辞官了,就算辞官,也肯定会留在京师……
  杨戬正想着,冷不丁听见太后说,“韩相公说要全了吾的体面,可知如何全?”
  杨戬暗暗叫苦,这种事他哪里知道端详。太后知道做错了事,但碍于面子不愿意收回之前给章惇的口谕和手书,而韩冈则拍了胸脯保证会让太后体面得全。保不准韩冈进宫前,就跟章惇谈好了,就等太后松一松口,但杨戬哪里敢说出来,“韩相公见识如天人一般,不是臣等鲁钝之辈可以揣测。”
  ……
  “我等如何做?”章惇脸上一抹浅淡的笑容,“不如玉昆你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之前在子容府上与子厚所言,朝堂不能乱,天下不能乱。到现在为止,这个想法依然没变。”
  章惇不动声色。
  他怎么可能将身家性命放在对韩冈人品的信任上,最终让他信任韩冈的,还是相信了韩冈对得失的权衡。
  他希望韩冈对得失的判断现在并没有改变。
  “朝堂需要稳定,太后也不想看到因为朝堂不稳,而乱了北地三十万大军的阵脚。”
  章惇抬了抬眼,太过熨帖的话语之后,必然跟着转折,“而后呢?”
  “一切照旧。之前怎么定下的,之后就怎么做。不过……”正如章惇所料,韩冈道,“我等臣子,也不能让太后没了脸面。”
  如果是皇帝,顶了就顶了。韩冈和章惇,莫说现在的皇帝,就是先帝,该不给脸面就不给脸面。但是对如今的太后,却不能如此强硬顶撞,总得讲个方法方略。
  虽然不是要抱怨什么,但无论是韩冈还是章惇,几十年朝中为官的经验已经让他们明白,男女之别无处不在。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在朝堂上也待不了太久,太后虽然下放了权柄,但两位宰相却不会忘掉,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当今太后。
  就如向太后能垂帘听政,其“权同听政”的法力来源,是基于先帝遗诏。而都堂的权力,则来自于太后的授予。
  虽然从本质上,宰相的权力还是承自于天子。而韩冈倡立大议会,除却暗地里的一些私心之外,明面上正是要将宰相之权的法理基础,从天子授予,改为天下人授予。
  但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忘掉向太后对都堂的帮助。
  章惇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韩冈的话,“那玉昆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百三十一章
变故(二十八)
  “那玉昆你有什么想法?”
  章惇坦然与韩冈对视。
  在他话语中,在他的脸上,韩冈并没有发现反讽和对抗的痕迹。
  韩冈有想法,但自觉说出来有所不妥,“此事岂能越俎代庖?”
  章惇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想来还是辞官最稳便。”
  韩冈无奈摇头,“子厚兄莫说气话。”
  章惇道:“宰相当街遇刺,我为首相,自上表谢罪便是。”他眼神如钉子一样扎在韩冈脸上,“届时请太后处分好了。”
  韩冈张了张嘴,又摇了摇头,虽然说他方才再一次入宫说服了太后,但他并不敢保证太后看到章惇辞章之后,会不会朱笔一挥,写上一个“可”字。
  尽管从情理上太后不至于不去慰留章惇,而且即使当真如此批复,也还是能够设法拦回去,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太后有机会批复章惇的辞章——不要给人犯错的机会,这也是韩冈一贯以来对待下属的方式。
  “此事不妥。”韩冈道,“恐有人推波助澜。”
  他总不方便说太后有可能顺水推舟。心情如同硝酸甘油一般不稳定的太后,现在在韩冈眼中就像没保险的炸弹一样危险——硝酸甘油如今已经在实验室中有了成品,韩冈还提供了硅藻土作为稳定剂的配方,但照样有两位数的研究者在爆炸中丢了性命。
  章惇又哼了一声。有韩冈这一句,太后真实的态度可见端倪。不过韩冈的立场也更进一步得到确认。
  既然韩冈力图稳定,对章惇来说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眼前如此——他沉吟了一下,“既然不需我上表辞位,那玉昆你还有别的办法?”
  章惇的态度比方才一问时更加诚恳。眼下的困局,既然是韩冈所造成,自然也只有韩冈能够不动声色的给破除。
  “蒋颖叔之三子,蒋瑎。不知子厚听说过没有?”
  蒋颖叔就是蒋之奇,与章惇一样都是嘉佑二年中的进士,曾攻欧阳修帏薄不修,因而声名大噪。变法后,为新党中人,遍历地方,颇见才干。如今也是议政会议的一员。
  章惇皱眉回想着不多的记忆,既然是高层中的一员,蒋之奇家中稍有点作为的子弟,自也为章惇所听闻。但毕竟只是后生晚辈,见面不多,无甚交往,故而也只有一鳞半爪的印象。
  “现任楚州通判?”
  韩冈点点头:“少年时,传为纨绔,元祐五年进士登第后,历任地方,甚有建树,如今楚州任官,亦是作为颇多。”
  章惇喜怒不形于色,缓缓问道:“……玉昆是想让我那不肖子出外?”
  章惇家的二儿子刚在外战死,就让他大儿子出外,说起来也是有些不妥当。但韩冈还是觉得章持在京中,对章持本人和章惇,都不是什么好事。
  韩冈斟酌着言辞:“我素知子厚向来律己,未尝私亲……”
  章惇为宰相,他的儿子却从来没有得到照顾,同科进士有很多都已经飞黄腾达,但章持章援,官位甚至还不如许多同年。
  “不过一榜进士,不得出外经历,留居京中,又不得入要职历练,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材,也难免给消磨掉锐气,荒疏了才干。且这一闲下来,更难免小人环伺……”
  韩冈不想惹动章惇的逆反心理,尽可能地措置语言,但章惇爽快得很,“玉昆你的意思我明白,巩州现缺一通判,你看合不合适?”
  巩州!
  韩家的大本营,核心之地,让章持去做通判?当然,章惇的用意不是让章持去给韩家添乱,可韩冈更觉得不妥当了:又非列国征战,何至于遣质子?
  章持是章惇嫡长子,要是章持到了巩州,那韩冈少不了要派出一个儿子去福建。
  老大韩钲如今在陇西侍奉祖父母,同时在学术和家中产业上努力奋斗。老二韩钟在河北军中,原本掌管定州一线的铁路,如今官军攻入辽国境内,他的管辖范围也从天门寨下不断北进,跟随着定州路官军的脚步,维持数万大军补给线的畅通,在这其中,颇立了一些功劳。
  从年岁上看,他们两个都可以去福建做官,不过能与章持对应,韩冈的这两个年长的儿子里面,就只有一个合适。其中韩钟尤其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9/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