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1757

  韩冈出面,将几位主官的判断向众将说了一遍,又说起在河州城下可能面对的敌军数量。
  “以河州诸蕃部的帐数,如果木征将他手下的蕃部全数动员起来,当能组织起十万人以上军队,这还不包括各部留守的兵力。”
  韩冈的话并没有引起众将的骚动,这是他们预先都知道的。
  他继续道:“当年包顺都号称他青唐部及其辖下诸部,总计有十二万口之多,而木征下辖的蕃部比他只多不少,十万并不出奇。但以各部的粮秣和战马的情况,木征最多也只能维持三万人到五万人一个月左右的战斗——这个数字,包括他的援军。”
  “董毡还是禹臧?”赵隆问道。
  “董毡已经出兵相助……领军之人都打探清楚了,是青谊结鬼章。”韩冈说着,眼睛转向王韶背后的智缘。
  智缘会意,出来介绍道:“他是鬼章部的新任族长,贫僧曾见过他一次,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一起提防起来就是了。”高遵裕不在意地说着。
  “粮秣可能供给得上?珂诺堡的贮备是不是够用?”
  珂诺堡将是即陇西、狄道之后的第三个中转站,比起沿途的兵站,其地位更为重要。所以宋军在攻下了珂诺堡后,又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来向堡中运送粮秣军资,以用来准备河州前线的需用。这是所有熙河将校都知道的。王舜臣为人外粗内细,军事之中,他最关心的就是后勤。
  “眼下珂诺堡中粮秣军需都已逐渐齐备,大可放心。”
  “安全呢?”
  这下是苗授的儿子苗履代韩冈回答,他是负责珂诺堡的守卫工作:“这几天还找出了三处暗道,都填埋了起来,堡中的安全不用担心。论起土木之事,蕃人拍马也赶不上我们汉人。”
  “秦凤、泾原两军的情况呢?”王舜臣继续问着。
  “五千秦凤军后天就能抵达珂诺堡,而泾原军昨日已经抵达了狄道,正待经略的命令。”
  一个个疑问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众将的心中渐渐地涌起了必胜的信念。
  “各路兵马都已经准备完毕,而我们离河州还有五十里!”王韶闭起双眼,转瞬又猛然睁开,喝道:“就只剩五十里!”
  ……
  听着殿下准备外出任官的朝臣说着千篇一律的废话,赵顼强忍着打哈欠的欲望。
  这些日子以来,赵顼都没有睡好觉。自从下诏同意了熙河路攻打河州之后,他就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到了早间,也自然没了精神。
  赵顼很为熙河担心。从狄道到河州,超过两百里的这一步跨得太远。加之还要翻山越岭,与早前的历次战事都截然不同。
  狄道城离渭源并不算很远,去年攻打狄道,翻越鸟鼠山,穿过大来谷,几乎没有费什么气力,也就蕃人偷袭渭源让人吓了一跳,但也带来了让赵顼喜不自禁的捷报。
  但眼下,随着熙河、秦凤、泾原三路的三万精锐一步步地深入蕃人杂居的不毛之地,身后的粮道拖得越来越长,赵顼也不能不为他们的安危担心。一旦失败,不知其中有多少人能安然而回。
  尤其是前日,听说王韶急匆匆地提前出兵,更是让赵顼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究竟是为了争夺功勋,还是如王韶连同捷报一起送到的奏疏中所言,是为了打木征个措手不及。赵顼都不知道哪个更为切合实际。
  幸好昨日一并听到了攻下珂诺堡的消息。熙河路的沙盘模型赵顼不知看过了多少次,重要的寨堡名称早就在心中滚瓜烂熟。珂诺堡是河州门户官军占据了此处,攻打河州的战事,至少是顺利完成了前半段。
  另外的一点阴影,就是西夏方面始终没有反应,横山的另一侧始终静悄悄的。赵顼甚至觉得就像是夜中行于孤巷之中,总感觉着背后有人,只是回头看时,却是空空荡荡。少年时,赵顼很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失笑之余,依然还有些心头发毛。
  “党项人真的会坐视吗?”他忧心不已。
  ……
  兴庆府的宫室森严。
  朝臣皆已退去,秉常也被带进了后殿,偌大的宫室中只有梁氏兄妹一坐一立。
  “听说河州打起来了?”梁氏端坐着,并不赐兄长坐下。
  “是。”梁乙埋低头。由于罗兀之战的损兵折将,这些年来兄妹两人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国内,但并不代表他不关心周围的变故,“昨日兰州禹臧来报,宋军出兵号称十万,实际亦至少超过两万,由王韶亲领,目标正是河州。”
  “木征能不能抵挡得了?”
  “恐怕很难。”
  “董毡会不会助他?”
  “……不会全力。”
  “东朝咄咄逼人,今天打下了河州,明天就该是兰州了……”梁氏黯然一叹,“大哥,你说该怎么办?”
  “禹臧花麻已经准备出兵援助木征,暂时交由他处置……而且这个时候,我也不方便离开兴庆府。”
  梁乙埋暂时不能离开京城,他必须再坐镇一段时间。经过了一年的大清洗,在兴灵一带,梁氏兄妹的控制力的确是增强了许多,但眼下兴庆府中的稳定,还是少不了他来维持。
  梁氏沉默良久,“那就速将仁多零丁招进京来吧,我想听听他的看法。”
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三)
  王韶已领军前往香子城。六千熙河军,以赵隆领选锋为先导开路,苗授、王舜臣为前军,开始向河州进发。
  一日之间,珂诺堡中就只剩王韶留下来的五百守军。不过今天午后,景思立就该到了,倒也不用担心珂诺堡的安全问题。
  变得空空荡荡的珂诺堡安静了下来,但韩冈还是没有空闲。
  为了能加快狄道至珂诺的转运速度,走康乐寨、当川堡的山道,还有河谷道,都被利用了起来。运送粮秣物资的队伍经过两条道路,一队接着一队抵达珂诺堡,三天之内,就到了五支车队、马队。
  点算数目的工作,韩冈有亲信的吏员来完成。但他也有必要时不时地去抽查一下这个工作的完成情况。现在珂诺堡要支援的人数是六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会增加到两万。两万将士,加上四千上下的战马,都将要依靠珂诺堡来供给他们的需用。
  也许今次作战的难度不及横山面对的党项人,但换做是随军后勤方面的工作,可是十倍于当初的罗兀城了。
  韩冈走过在仓囤区。看着下面的小吏拿着铁钎插进粮袋中,抽出中心部位的,检查袋中的粮食是否完好,有无霉变。
  “损耗了多少?”韩冈拿着随车而来的出库单问道。总计十六车,出库有两百四十石,比起在通途大道上能装五六千斤的太平车来,一车只能装一千多斤的分量,实在是少了一点。但蕃区的道路不可能跟正式的官道相比,能超过千斤的运载量,还是韩冈让人将车辆都换了宽幅的车轮后的结果。
  “这是从洮水边过来的,袋数都是清点过了,没有什么损耗。”小吏回答着,将清点后的单据签名画押后递给韩冈,“如今人马食用与押运的粮秣分装,也没人敢像过去那般在路上犯事。”
  过去运送军粮,都是送一路,吃一路,根本不分。甚至有的民夫会为了运送时轻松一点,故意在路上倾倒一批,然后说路上给牲畜吃掉了。现在将两边分开来,又是一程转过一程的运送,道路上的无谓消耗减少了许多。
  只是另一方面,由于兵站设立后,要驻防道路的兵力增加,他们的消耗则多于过往,一进一出,其实又抵消了不少。但毕竟兵站制度对后勤方面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蔡延庆,还是沈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对此要有改动的想法。
  而韩冈在实际主持后勤转运的事务后,其实也对之前的随军转运使的工作方式感到很惊讶。过去的随军转运使,是字面意义上的随军,大半时间跟着主帅走。从后方组织押运粮秣的工作,都是交由民夫出发地的州县官。然后到了军中后,再由随军转运使分派。如果路途过于遥远,那粮草就会先送到大军出阵前的驻屯地,再由随军转运使亲自领人去接应。有许多时候,他们甚至就相当于一个押粮官。
  韩冈即便对军中后勤再不了解,也不会认为后勤主管的工作会是押粮官这么简单,何况他在几个经略司、安抚司中也经历了许多,后勤上的弊端也看得很清楚——后世物流发达,在运输路线上设立转运点的必要,韩冈多多少少心中还有点数。
  随车而来的不仅仅是沉重压车的粮草,还有后方带来的消息。
  蔡延庆坐镇陇西城,王厚被他点名过来打下手。有王厚配合,秦凤转运司对熙河的支援工作,也变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沈括在接手了随军转运之职后,并没有立刻烧上几把火,仅仅是提拔了两名办事得力的小吏。
  该怎么说呢……这应该算是很聪明的手段。在韩冈本人还在同任一职的情况下,若是沈括恣妄威福,来什么下马威,韩冈是绝不会坐视。但提拔两个办事得力的小吏,却没人能干涉。这样的一步步地扎稳根基,也就是为日后在熙河的久任打下基础。即便战事结束后他不能在熙河任职,但沈括的这一番表现,也照样能算是中规中矩。这边的战事功成,必然不会少得了他的一份功劳。
  会做人的聪明人,而且还识时务。韩冈放下了点心来。就算还有点小动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韩冈很有兴趣跟沈括见个面,只是他现在还是无暇分身。
  王韶已经出兵,后面的粮秣运输也要及时跟上去,从珂诺堡到香子城依然还是河谷道,可以走马车。而从香子城【今甘肃和政】到河州城【今甘肃临夏】,中间还要翻越一座山,尚幸并不高峻,独轮车也照样能够送粮过去。
  “看起来要在香子城多放上两营转运粮草的民夫了。”韩冈想着究竟从哪里抽调人手比较合适。
  到了午后,景思立在预定时间中率部抵达珂诺堡,刚刚清静下来的寨堡中,一下又多了五千兵马。
  听说王韶昨日就已经出发,景思立似是讽刺地说道:“王经略动作好快!追都追不上。”
  “木征就在河州等着。经略当然走得要快一点。”
  “还有粮食上的问题吧?”
  “都监大可放心。庙算不胜,如何敢出阵。粮草供给,可是庙算中第一个要计算的。”
  韩冈对后勤压力并不担心。经过一个冬天的抢运,熙河路的存粮大概能给三万大军使用到四月底。而五月初,就是麦收的时节。只要蔡延庆能在四月底之前,给补充陇西城补充上三五万石的粮草,便不会造成断粮。王韶虽说提前出兵,但其实消耗并没有增加多少。有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补充二三十万石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且以今年熙河路预期的收获,更足以将眼下的三万大军,维持到九月以后。
  “都监在珂诺堡中休整一夜,就可以上路追上去了。不待都监的主力抵达,经略也不会贸然跟蕃人决战。不过经略留信下来,还请都监在珂诺堡中,留下步骑各一个指挥,以助守后路粮道。”
  ……
  王舜臣驭马领军,在山道上疾速前行。
  流经香子城、珂诺堡的河流是洮水支流的大夏山水,而河州城则是位于离水【今大夏河】之滨,洮水和离水都是黄河的支流,王舜臣所部正要翻越就是两条黄河支流之间的分水岭。
  这道分水岭南坡陡峭,上山的道路要曲曲折折地绕上两个回弯。可北坡平缓得很,翻过这座山口,下面就是一路缓坡。
  就在山道边,几处吐蕃人设立的堡垒上,有着火燎过后的黑色痕迹。夯土的墙体上还能看到历历箭痕,尤其是靠着路边的几面墙,被神臂弓射上去的箭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一片,如同毛虫身上的毒毛一般密集。
  “赵隆看来是拼了命了。”
  一夜将道路上的据点给拔出,熙河选锋表现出来的实力,并不比前广锐将校稍差。
  刚刚骑马上了山口,尚未来得及远眺北方风土,一名骑兵就赶过来向王舜臣汇报,“都巡,吐蕃人正在攻打选锋军,还请都监速去支援。”
  不用这名哨探多说,王舜臣就已经看见了千多名吐蕃骑兵,正攻击只有他们一半不到的大宋官军队伍。
  “立起我的将旗,击鼓,准备作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