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1757

  河湟开边的成功,让始终支持他的新党更加受到天子的赞许,也必然能让王安石的地位更加稳固,当几天后,捷报送进崇政殿的时候,市易法必然会被推行下去。
  “一战误国啊……”吕大防暗叹着,放弃了说服韩冈的想法。
  也就在三日后,就在五月初十,露布飞捷的信使奔进了东京城中,在原本就已经风急浪高的朝局中,掀起了更大的狂涛。
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上)
  端午过去已经五天了。前些日子弥漫在东京城大街小巷中的艾草味道,也终于在初夏的风中,飘散得无影无踪。
  这一天起来,院子里的石榴花开正艳。
  朝阳的照耀下,火焰一般在枝头上跳跃的重瓣红花,透过支起的窗棂,透进王雱的房间。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句“佳人携手弄芳菲,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榴花照影窥鸾鉴,只恐芳容减。”
  王雱的浑家萧氏坐在梳妆台前,对镜梳妆,一手拿着梳子,一边问着夫婿:“这是欧阳永叔的咏石榴吧?”
  “正是!”王雱也在整束着容装,一名小婢正吃力地举着厚重的官服,要帮着王雱穿戴起来。
  看了窗外一眼,王雱摇头笑了一声。窗外哼歌的是照管庭院的仆娘。一个四十多岁的老佣妇唱着此曲,情景上未免有些不搭。
  “欧九重病,已经没几日了,听说遗表都写好了。恐怕再过一两个月,《醉翁》一篇也就成了绝响。”王雱惋惜地说着,欧阳修虽是旧党,但诗词文章却是极好的,王雱也是很喜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萧氏轻吟着欧阳修的名篇,不像丈夫还要想着党争,她的心中就是单纯地惋惜。
  “明年上元可就真是要‘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了。”
  低头捏了一下床边还在酣睡中的儿子的小脸,王雱对仍是一脸遗憾的妻子道:“你还是睡一会儿吧。夜里奎官哭得那么厉害,你也是一夜没睡好了。”
  他的这个宝贝儿子,也不知犯了哪路阴神。自从随他入京后,隔三岔五就在夜间啼哭,哭起来就没停。光靠婢女奶娘也让人放心不下,萧氏都是一夜起来三四次地照看着。
  “还没去问过安呢。”
  “不必在乎这些俗礼,爹娘都不会在意的。累了就多歇息,夜里奎官怕是还要哭。”
  “官人,听说大相国寺中有个叫愿成的和尚,擅长符箓咒,惯会医治疑难杂症,不如请他来看一看奎官。”
  王雱微微皱起眉头。他对鬼神之事一向不信,更别说符箓之类的巫术。僧人修符箓那更是让人觉得怪异。不过自家的儿子夜啼不止,日久必然伤身。名医既然治不了,能抓住一根稻草也是好的。
  “那就请他来府中好了,但也别太过期待。”
  “奴家知道了。”
  与浑家又说了些闲话,王雱出了小院,往父母所住的院子走去。他一向好交接,朋友众多。为了方便呼朋唤友,王雱住在相府东边靠外墙的地方,有个小门可以直通出相府去。方便是方便,但每天往父母那里的晨昏定省,就要多走不少路。
  走到王安石夫妇居住的院落,正看到二弟王旁也正走过来,后面还跟着弟妇庞氏。
  兄弟两人一个照面,王旁夫妇同时行礼,“大哥。”直起腰后,看看王雱身后,王旁问道:“大嫂和奎官呢?”
  “昨夜你大嫂没睡好,今日有些不适。”王雱说了一句,又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了,今天是大起居,还得早点入朝。”
  说着就领头进院向父母请安,而王旁跟在后面,脸色则是有些难看。
  王安石夫妇此时早已起床,还有跟着父母住的王旖也在。请安之后,一家人就在一起吃了早饭,王安石和王雱起身进宫,还不是朝官、连正式差遣都没有的王旁则是回自己的院子。
  被上百名元随围在中间,父子两人往宣德门的方向过去。十几对棋牌在前驱赶着闲人,一路上碰到的行人和官员,一看到宰相驾临,皆是立刻避让到了路边。
  群臣避道,礼绝百僚,这是宰相的威严。
  马蹄敲击着厚重的青石板,清脆的如同雨打芭蕉。王雱就在马上,正与王安石说着话:“章子厚要出外,曾子宣已经兼了四五个差遣,吕吉甫的丁忧更是要到九月才能起复……”
  王雱没说下去,他相信父亲能听明白他要说什么。王安石手下现在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人手还是少。除了章惇、曾布,还有守孝在家的吕惠卿三人外,也就曾孝宽、吕嘉问等寥寥数人可堪大用。
  “韩玉昆还是太年轻。若是让他入京任官,有骇物议的事可以不计较,但资历太浅,一时还是难以派上用场。”王安石摇着头,“何况他也不会愿意。今次河州之事,以他的脾气,闹到最后说不定会辞官。”
  为了保住河州,韩冈连给王安石和章惇的私信都走了急脚递,要不是王安石在通进银台司那里安插了人手,韩冈的私信说不定就直通到天子的案头上。正常情况下,谁敢如此犯忌?!不过韩冈连诏书都顶了,看他信中的说法,甚至连矫诏的事也一样做了。与此相比,他擅用急脚的罪过,真的不算什么了。
  “河州真的难以挽回吗?……临洮堡那里的可是赢了。”
  因为韩冈的奏疏,还有王中正的佐证。在朝堂上已经吵了两天了。河州到底该不该撤军,前日在被天子确定了之后,现在又被重新摆进了议事日程中。
  “临洮堡解围,熙州可保无恙,但与河州无关。现在先保住出战前的形势才是最紧要的,河州只能等日后了……没有了王韶,熙河路只能先求自保。”
  王安石也想保着河州,但一时之间,他却找不到接手熙河经略司的合适人选。西夏进逼德顺军,关西诸路的主帅都不能轻动,连召蔡挺回京的诏令都被追回了,哪里还有其他能压得住阵脚的选择?
  而且在目前的局面下,谁都不会为王韶收拾他留下的后患——运气不好,可是就会把自己给搭进去。就算有心开边的大臣,也都是会选择暂时退军,日后再来攻打河州。这样不但稳妥,还能给自己留一个立功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放弃河州的决定能通过的道理——满朝文武,找不到一个想保住河州的。
  “但有苗授,有韩冈,并不需要让人来接手熙河。王韶说不定还会有消息,再等他个一两个月。等到河州平定,就算他不回来,也一样不会有事了。”
  “怎么可能……那几个位置保不住的。”
  让韩冈或者苗授暂代熙河路的做法根本不现实。一路经略,那是人人要抢的位置。落在韩冈、苗授的手上,就像小儿闹市持金,哪能不惹起他人的觊觎。
  王雱又要争辩,就听到身后一身唤,“相公,元泽!”
  是曾布和章惇两人赶了上来。
  “怎么……出了何事?”在后面看到王安石父子似是在争执,曾布追上来就问着。
  王安石叹了口气,“还是河州的事!”
  曾布看了看王雱,笑道:“今天到了崇政殿再商议便是……再怎么说,熙河路总是能保住的。”
  “军国重事,岂可谋于众人!?”曾布说得轻描淡写,王雱急得上火。气头上来,脸色都有些发白。按了按一阵发慌的心口,他对王安石说道,“前日没能阻止吕大防就是一个错字,现在再不及时改正,恐怕就再难挽回了。西府岂是会弃了河州就甘心的?”
  王雱是一意支持韩冈,他早年就说过河湟若不能抚而有之,日后必是中原之患。如今若是从河州撤军,河湟开边大受挫折,这是他所不想看到的一幕。
  “熙州不会放弃的,不论是谁提议都会压下去。至于河州……”王安石摇了摇头,关键还是在王韶的身上,没有王韶,他怎么保住河州?
  “要保住河州,还不就是一个拖字?……”章惇叹着,他地位不够,前日没能阻止第二道诏令的发出,这让他遗憾了好几天,“如果没有吕大防,玉昆还是能拖住的。”
  “但现在吕大防早到了熙州,第二道诏令可不是像第一道那么简单,韩玉昆如何再抗旨?河州的苗授更不敢反对。加上前面矫诏的事,韩玉昆、王中正少不了要受责罚。冯当世选了一个殿中侍御史去宣诏,不就是为了要一网打尽吗?”
  韩冈会抗旨,一开始所有人都预计到了。本来在诏书上就松了口,还选了李宪去,明摆着就让韩冈来挡着。当时冯京和吴充都没有反对,谁能想到是他们欲擒故纵的伎俩,等到第二道诏令一下,都知道上当了。
  “总是要保着他的。”王安石轻声说着。
  曾布笑道:“韩玉昆少年得志,稍受挫折也非是坏事。”
  “以韩玉昆所立诸功,时至今日,只为一太子中允,实是刻薄过甚。前日讲筵后,天子亦曾言及此事。以韩玉昆的未赏之功,有什么罪过抵不了?”章惇心下冷笑,他知道曾布一向不喜韩冈。一直认为韩冈性子太过激烈,行事不顾后果。殊不知变法之事,如逆水行舟,是不进则退,不勒以严刑峻法,如何能压服得住一干反对者。
  路上的短短时间,一时争不出个眉目。说话间,就已经到了宣德门处。
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中)
  见到王安石,门前众官纷纷向道路两边退避过去,恭迎宰相骑马进宫。而曾布,章惇和王雱则停了下来,他们可不够资格在宫中骑马。
  王安石骑马入内,而王雱三人下马,随着众官一起进宫。
  今日是百官大起居的日子,天子驾临文德殿,接受群臣朝拜。
  众官进宫后,通过文德门,就在文德殿外的东西阁门处列队。王安石立于最前,而只是朝官最后一级的王雱,则站在班列的末端。
  王雱正静等着文德殿的大门打开,参知政事冯京就从他的眼前仰首而过,目不斜视。而枢密使吴充紧跟着在后面,这两位今天到得都算迟了。
  眼角余光瞥着自家妹婿的父亲挺着脖子上的瘤子从身边过去,王雱心知,要想说服天子,就必须驳倒执掌西府的吴充,还有参政的冯京。虽然从父亲那里得不到助力,但王雱还是想到了崇政殿后,再试上一试——他并不是父亲说什么,自己就做什么的那般乖顺的儿子,总有着自己的想法。
  冷笑一声。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枢密使,王安石和吴充这对亲家可谓是把持大宋的军政大权。不过现在吴充可是明摆着跟王安石走不到同一条道上,新法之事没有少反对过,而今次撺掇天子撤军河州,也是他所主持。
  越是反对王安石,天子就越是能安心,只要行事稳定在天子容许的底线上,吴充的地位就会越来越是稳固,他接任枢密使后的一番作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只是吴充事事与新法摆出势不两立的姿态,其中有几分是因为他偏着旧党,有几分是怕被人拿着他与王家的姻亲关系而逼他引避,王雱倒是很想弄个究竟。
  阁门使吟唱般的赞词响了起来,高大的殿门毫无声息地被推开。在编钟玉罄的韶乐中,文武百官排着队,小碎步地走进文德殿中。
  御史中丞邓绾还是照三独坐的规矩,以一张小交椅坐在殿中西南面的门后。而殿中侍御史则分列在殿中后端的两个角落中。但两位殿中侍御史其中的一位,现在去了河州。所以知谏院的唐坰代替了吕大防的位置,站到了殿堂一角。
  王雱随班走进殿中,一眼瞥过去,唐坰的身影让他不禁皱了一下眉。
  唐坰曾经依附过王安石,为了得到举荐,还说过要斩韩琦、富弼的首级来推行新法。虽然是个狂生,但他是曾公亮的亲戚,本身又有文名,所以才被王安石荐为御史。
  不过不论是王安石,还是王雱,都不喜欢这个疯狗一般的家伙。荐为御史后,就再没有荐他更进一步的想法。唐坰小肚鸡肠,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口吐怨言。所以当他升任知谏院后,应该照规矩晋升本官官阶的,但就给王安石压了下来,以正八品的太子中允知谏院,这还是立国以来的第一遭。
  王雱听说这些日子以来,唐坰已经上书二十多道,全是议论如今的时事,将新法从上到下批了个遍。不过全是无用,都被天子留中了。
  但这种疯狗,也只有一张嘴皮子厉害,汪汪叫着狠而已。
  王雱将心神从唐坰身上收回,他没多余的心思去想着疯狗的事,他还有正事要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