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8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1757

  “不过那也是国朝之初的事了。”文及甫说道,“京师多了赌赛福,口福不输吴越,秦陇衣被更胜燕赵,也就洛阳的花福无人争。”
  “这也没什么争不争的,人心所向而已。”文彦博回头看看儿子,“归仁园的会场是你操办,不要输给天王堂花园子那边才是。”
  归仁园在归仁坊,或者说归仁坊就是归仁园。洛阳城周五十里,城内苑囿众多,不过最大的还是归仁坊。单是其中的竹林就有百亩之多,乃是唐时宰相牛僧孺家的园林。相对于归仁园,白居易的白园都比不上。司马光的独乐园则更小。
  文彦博家的苑囿规模虽也不小,但与归仁园比起来,就差了远了。不过论起景物之盛,文彦博却不认为会输给归仁园,而且又是新起不过十几年的园子,比起牛僧孺的旧园自是更胜一筹。
  三月四月牡丹开,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也是在牡丹花开正盛的时候举行。天王院花园子是多年来惯例的集会之地。园中牡丹有数十万本。城中依靠牡丹为生者基本上都住在天王院附近。每至花期,花园子及其左近立成闹市,张幙幄,列市肆,管弦奏于其中,城中士女皆过而游之。
  而今年富弼和文彦博突然来了兴致,旧日都不会去那些太热闹的地方凑趣的两人,却联手操办起了花会来。富弼挑头,邀了文彦博,把归仁园也借了下来,连同花园子一并当作了会场。甚至还打算模仿,邀请去岁洛阳蹴鞠联赛的头名和次名在校场中来一场比赛。
  文府这边文彦博很上心,富弼那里更不用提。总之都是当成了一桩正经事来大事操办。
  外人乍听时,都免不了要抱怨,北面都打成那样了,两位老相公倒还有闲心开花会。但上层都明白,富弼和文彦博是故意如此。
  “富彦国既然有心,为父也不能后人。都在洛阳住了这么些年了,也不想看到河南府乱起来。”文彦博道:“再去问问其他几家,一起凑个趣好了。司马君实在地洞里住得也久了,该出来见见太阳了。”
  “是,孩儿会修书去请司马君实。”
  “还有金带围,也该从环溪里搬出来了。谅王君贶纵然再舍不得,也不会摆出张苦脸来。”文彦博手捋着胡须,眯眯笑着说。
  扬州的金带围芍药,红瓣黄腰,如同腰缠金带、衣着朱紫的宰执。不过这仅仅是红色芍药的偶尔才见的变异,绝少出现,没有被培养成一个独立的品种,不过一旦有幸开花,世传就预兆着城中当出宰相。
  韩琦旧年知扬州,却是一口气出现四支。韩琦算一位,已有声名的王安石、王珪当时也在扬州,却还缺第四人,正好陈升之路过扬州,便被拉上了宴席。四人簪花围坐,日后就出了四名宰相。
  而洛阳这边的金带围为牡丹,却是已经成了固定的品种,每次开花都是上下皆红,中间一圈黄,虽然依然名贵尤胜姚黄魏紫,却也比不上扬州的金带围那样能成为有神异的传奇了。
  不过金带围牡丹终究还是稀少,能出现一株,当也能为花会增光添彩,而且那一株正是出自王拱辰的环溪园。
  王拱辰有着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乃是洛阳元老中,富、文之下的第一人。他若能与会,对富弼和文彦博的计划也有好处。
  文及甫的脸挂了下来:“王开府的家眷今早城门开时就出了城,说是去别庄小住。似乎不像是要参加花会的样子。”
  “……随他去。”文彦博沉默了片刻,又往前走,“王君贶要走,也拦不住他。让他走好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文彦博和富弼对牡丹花会的兴致,并没有他们表现出来的十分之一。不过是镇之以静,安定人心的手段。
  尽管洛阳向北,度过孟津后,就是太行余脉。往太原去的路程,比东京去太原要少上几百里,可是在洛阳这边,却很难及时了解得到河东的军情。
  富弼也好,文彦博也好,都是只能收到从东京城传来的二手消息,时间上能延迟个十余天。至于其他致仕的元老,当然更是不会例外。
  这么长时间的延误,使得洛阳内外对于整个河东战局,总有着许许多多毫无来由的猜测甚至恐惧。在这个时候,一干元老重臣的表现,便决定了谣言的方向。
  他们这些老家伙越是稳当,洛阳也就越安稳。而一旦元老们一个个将家眷往南方转移,那么河南府的富贵人家三五天内就能跑个精光。
  不管怎么说,富弼、文彦博都是三朝元老,不打算丢人现眼地去让后生晚辈指责。只是如果王拱辰,以及另外那几位想跑,文彦博也不打算管,就随他们去好了。有了对比,反而是一桩好事。
  侧头看看了小心翼翼跟在身侧的儿子,文彦博暗暗叹了一口气,他都到了这把岁数了,还要想方设法为儿孙铺路,真是天生的冤孽啊。
  “枉食君禄,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休戚与共。”文彦博的脚步慢了下来,“韩玉汝【韩绛】的全家老小前几日还一起出门去看了球赛,你想得到吗?”
  “嗯,孩儿听说了。”
  这件事富绍庭也听说了。太原为敌军所困,东京城中的混乱只会比洛阳更盛。
  韩绛作为首相肯定要为君分忧。不仅仅是韩绛,蔡确、张璪据说都有活动。至于王安石,他那个性格,却做不来这样的事,倒也没人会误会。
  富弼和文彦博都在担心,若是后方乱起来,那么河东的局势可能真的万劫不复了。到时候,关西胜了又如何?河北甚至反攻辽境又能怎么样?还不是鸡飞蛋打的结果。
  平日里拖一拖后腿倒也罢了,到了如今的局面下,还是以同舟共济为上。打烂了河东,让辽人入寇中原,谁的日子都好过不了。
  更何况,文彦博的乡贯正是河东汾州的介休。
  只是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富弼和文彦博这等见识。建议与辽人媾和的奏章一封接着一封,士林中也多有批评,时局败坏如此,皆是两府之中奸人当道的结果。否则近八十年的澶渊之盟,如何会毫无征兆的就宣告破裂?
  河东的责任说起来并不在韩冈,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许多人的奏章中,由于夺占了胜州,使得河东兵力偏向西北布置,代州失去了为数众多的精兵强将,才会如此脆弱。加之韩冈之前还在朝中时,曾经赞成河东派兵出援,由此使得太原兵力空虚,更是无法辩驳的事实。尽管事出有因,而代州的陷落无人能预料得到,可并不妨碍有人将罪名算到韩冈头上。
  关西的主力离得太原,还有一段时间才能支援得上。河北似乎正打着围魏救赵的主意。京畿还要留着很大一部分兵力来稳定人心。韩冈手上的资源其实并不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韩冈的声望,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他。
  “真不知道那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乱了军心,自毁长城,就能让辽贼偃旗息鼓了?”文及甫都想不明白,他自知才智不高,能力不强,连进士都没敢去考,但现在看到一名名进士出身的官员,却恨不得自毁长城来让辽国尚父稍息心头之怒,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考上进士的。
  “谁能知道?”文彦博冷哼。他当然知道是为什么,但他没心思去体谅。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事都不懂,衡量轻重的眼力都没有,也不值得文彦博多费一份心。
  有句话他没说出口,搜遍朝野,能稳定河东、挡住辽寇的,除了近年安抚河东、深孚人望的韩冈,不作第二人想。
  这个认知世所公认。虽然文彦博已经是一把年纪,往日又跟韩冈交恶,但他还没糊涂到会自欺欺人的地步。几次三番让他难堪。韩冈若是无能幸进,那他又算什么?
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
  “什么叫做谋国之臣?!这就是啊!”
  向皇后在崇政殿上,正拿着洛阳传来的消息,将触了霉头的李清臣骂了个狗血淋头。
  因为都是旧党,且与司马光交好的缘故,一直以来向皇后并不喜欢文彦博和富弼。但当她这两天听说了两位老相公此时正在洛阳兴高采烈地办着牡丹花会的时候,对他们的看法一下就转为了正面。
  文彦博、富弼私心虽重,却也知道轻重。但有些人却宁可看着国家生变,也要呈上一番意气。这一干人等死不足惜,坏了前线的大局后,就会得意地站出来宣扬自己的先见之明:“看,我早就说了吧!”若是前方胜了,他们也照样有能耐一进谗言。
  真宗朝的王钦若不正是这样的人?纵然向皇后不想冒犯真宗,但王钦若的人品,就是在她的丈夫的口中,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奸臣。
  战前一个劲地添乱,要真宗弃国南逃,等到寇准好不容易才挣下了一个维系了七八十年太平时光的澶渊之盟,可等到战后,王钦若一句孤注一掷,就让真宗就此将寇准贬斥出朝。其后王钦若之子无后,不得不过继,被世人说是现世报。
  河东鏖兵,此时京畿作为后方,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一旦局势动荡,前线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局面就有崩溃瓦解的可能。
  为了安定人心,韩绛都派了家人去看球赛。其他人也都尽量表现得一如常日,就是要维系京师的稳定。
  “为什么正经事不见这般勤快?!息兵止戈,重修旧好,这是太常礼院是该说的?!李清臣,你是怎么管你衙中的人?!”
  李清臣低着头:“这是臣的疏忽。”
  “疏忽?”向皇后的声调一下就提高了八度,“在京百司,就数太常礼院要求和的奏议最多。你倒好,就是疏忽两个字!怎么其他人不疏忽?!”
  皇后在殿上大发雷霆,宰辅们也是相顾无言,看着判太常寺的李清臣被训得面红耳赤。当着众宰辅的面被训斥,李清臣除了自请出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
  “辽军兵围太谷城。章楶军行迟缓,恐救之不及?”向皇后随手拿出一封御案上的奏章,冷哼着丢到一边,“笑话!韩资政都在奏章中说了多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疾时当疾,缓时须缓。如今太谷兵势,急则易为辽贼所乘,正是要徐如林啊!”
  这是今日清晨才送抵京中,由随军走马送来的密报。正好印证了太谷被困的紧急军情。
  作为从宫中或是班直、禁军挑选出来的耳目,比起领军的将帅或地方的官员,他们的奏报总是更加受到天子信任。但皇后倒好,直接就给丢了。
  没有人比皇后殿下更加坚定!在这一次辽军入寇中,向皇后的表现竟比躺在床上的那一位还要有气概。
  在过去,官军出战,只要战事稍有不利,皇帝便会茶饭不思,甚至几日几夜地合不上眼。但向皇后却一直坚信韩冈能挽回河东的败局,根本看不到有半点脆弱的样子,而且打起主和派的手段极重,在半月之中,已经有二十七名地位高低不同的官员因为主张求和,或是劝皇后巡幸金陵、鄂州甚至蜀中,被贬出京城的。
  皇后在这件事上完全不遵循应有的规则。正常情况下,天子一开始只会用留中等比较平和的手段来表露自己的倾向。除非事情变得严重起来,否则绝不会走极端。
  但皇后一看到请和的奏章,却连留中都不干,直接下诏将这些人贬官出外,甚至还把一个缴还词头,不肯为她草诏的知制诰给送去了荆南任知县了。而对于所有明里暗里指责两府导致了如今乱局的奏章,也一概驳了回去!
  纵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河东的局势堪忧。纵然辽军南下的消息已经传来。可向皇后还是照样对韩冈抱着信心。
  放下奏章,向皇后隔着帘幕瞪着下面的李清臣,“吾前日也说过,要一切如常。六哥该上学就去上学,吾该去亲蚕就去亲蚕。河东、河北,从将帅到士卒都在拼命,可你们倒好,尽在添乱。是想做刘康义吗?!”
  “不是刘康义,是刘义康。彭城王刘义康。”张璪肚子里咕哝着,却不敢出声,唯恐皇后转移目标。
  看起来皇后是知道檀道济的,知道究竟是谁让那一位被谗言冤杀的刘宋名将,在临刑前喊出了“毁汝万里长城”的怨愤之言。不过那当也是另有人跟皇后提起的,囫囵吞枣地记下了个故事、人名——还记错了。
  但皇后并不管那么多,她冷眼看着宰辅们:“国事危难,前线从将帅到士卒无不用命。谁敢在这时候主张议和,即是资敌!”
  ……
  走出了阴暗的地窖,司马光就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春日午后的阳光很是和煦,但泛白的天光落在司马光的眼中,却还是不由得一阵头晕目眩。
  “君实?!”
  司马光站定了脚,冲一脸担心的老仆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不要让富德先久等了。”说着便往前院去。
  与富绍庭在庭中互相致礼,司马光便将韩国公富弼的儿子请入厅中坐下。
  待下人奉上茶汤,司马光便寒暄道:“韩公日来可好?”
  “劳宫师挂心,家严身体尚算康健。”
  司马光似乎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提到太子太师这个头衔。富绍庭话出口后,看到微皱起的眉头才反应过来。
  司马光眉头皱了一下便放了下来,又道:“前日韩公生辰,光未能登门道贺,还望恕罪。”
  “宫师哪里的话,送来的贺寿诗,以及那两部书稿,家严看了很是欢喜。”富绍庭仍用着之前让司马光心中不喜的称呼,若临时改了称呼,反而就会显得过于刻意了,“尤其是《稽古录》的书稿,家严是赞不绝口:言简意赅,可备讲筵。”
  司马光点点头,带着点苦涩地笑道:“那些是旧年的书稿,最近抽空整理了一下,能得韩公一言,也算是不枉一番辛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