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8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9/1757

  韩冈手上的粮食很紧张,就是在忻口寨中也很少有放开肚皮吃饭的时候。而辽军光是在代州吃了两个月存粮,差不多已经将搜集来的粮食都消耗一空。连自家的装备都快吃不消的时候,韩冈不信辽军的粮食能供给得上。
  “粮草对我们也好,对辽人也好,都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就不说了,之前的储备并不是以长期的大规模作战为预期,能撑上半年已经很了不得了。而辽贼……”韩冈回头笑了一下。
  黄裳会意点头,“他们抢不到就得饿肚子。南京道的积储基本上已经空了。”
  如果是要跟辽贼长期作战,浅攻进筑的战术是最好、同时也是最适合现有条件的战术。利用代州盆地中星罗棋布拥有坚实围墙的村镇,来作为出击部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将被辽军毁弃的乡村和镇子,全都修复起来。然后一点点地向前。
  这样的方略,其实是大宋过去在攻击西夏时,行之有效的战术总结。凭借庞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一步步地勒紧契丹人脖子上的绳索。这是极难破解的战术,除非内部自己放弃。
  韩冈对皇后的使节说只要能保证辎重补给不缺,在入秋之前,他能将代州的辽贼清扫一空,收复失地,并保证武州不失。但实际上,他更清楚,东京城那边能稳定维持的供给最多能到六月。
  三年储方有一年积,这一仗打下来,京畿一带的仓储几乎是消耗一空,剩下的一点还得保证东京城的供给。
  河东如果没有被辽军肆虐,不会落到这样的窘境。甚至只要保住太原,韩冈前两年在太原任上开沟渠兴水利,推广更好的耕作技术和机械,存粮是不会少的。可惜现在连同太原一起,朝廷要做到难民直到明年夏收的口粮不缺。
  韩冈这边很难,而辽人那边也同样的难。粮食只能种出来,却变不出来。
  韩冈交叉起双手的手指,眯着眼睛看着最新的军报。正是因为大家都难,所以才有了办法。
  ……
  “尚父那里还是没消息吗?”
  “没有。希望能尽快来。”
  张孝杰和萧十三此时正等着耶律乙辛的消息,但已经比约定好的迟了半天,也不见有动静。而且却连辨别耶律乙辛到底有没投项都还没有确定。
  “有谁敢闹事,直接杀了就是了。”萧十三冷哼着,“尚父这两年脾气好太多了。若是换在过去,早就下手了,哪里会忍到现在?”
  张孝杰动了动嘴唇,想说些什么,但转念一想,又阖上了嘴。没什么好说的,萧十三的话是正理。
  宣宗皇帝祖孙三代都杀了。两位天子、一位太子,一位皇后和一位太子妃,天家的血沾满了耶律乙辛的手,还想吃斋念佛不成?!
  但耶律乙辛这两年,尤其是这一回与宋人的战争,其实是违逆了他的本心。但为了自身的威望,也是为了日后坐上那个位置少上一份阻力,十分被动地投入了战争之中。
  只是现在看来,耶律乙辛做出的选择是极端的错误。如果他能够更加积极一点,现在的局面应当早已经逆转。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已经太晚了。
  在河东这里,宋军正以忻口寨为核心,辽军以代州为出发地,不断将手中的兵力向前线调遣。在这其中,各家的底牌也不断被翻上桌面。
  “宋人在挖掘沟渠?”萧十三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正在苦思如何应对宋军越来越强的自信,和越来越大的动作。
  “是的。有好几处都在开挖,最远的就是大小王庄。”
  萧十三面前的是从代州州衙后的白虎节堂中找到的地形沙盘,同时还有详尽的地图。不过代州的舆图只是少数,更多的其实是代州正当面的朔州、应州,以及飞狐陉另一侧的蔚州。宋人的狼子野心从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待萧十三把沙盘和地图详详细细看了一遍之后,把西京道辖下的知州、知县都招来大骂了一通。储存在代州白虎节堂中的舆图、沙盘,竟然比掌握在他手中的地理资料,要详尽和准确十倍。
  这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完成的工作,宋人这些年来到底派了多少细作来测绘西京道的山川地理,只看这些详尽到一条山溪、一座山村的地图,就知道必然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甚至让萧十三有被扒光了衣服的感觉。
  不过现在,对照沙盘和地图来查看宋军的行动,却又能让人觉得一目了然。任何计策和方略都能一眼看透。
  “宋人这是在准备防守啊。”张孝杰一看到战报,再对应到沙盘上的位置,韩冈的企图也就猜到了个八九不离十。
  “宋军最前沿的据点离大小王庄只有八里,那里也是宋人开掘沟渠的重点地区。一旦给他修好这一条的防线,大小王庄的骑兵就派不上用场了,甚至有覆灭之忧。身后有高墙深垒,宋军若踞此出击,大小王庄的兵马就算赢了也必然会损失大半的兵力。”
  “能守方后能攻。宋人肯定是想着先保证能够稳守,接下来才会考虑进攻事宜。”
  宋军一步步逼近大小王庄,很快就会将两座大村给攻下来。等到驻守两村的骑兵败退后,宋军就可以继续向代州前进。一步接着一步,速度虽慢,但肯定是沉稳一如其主人的性格。
  这一切的过程,最多也只消两三个月。到时候,宋军就能把代州围得水泄不通。再接下来,代州可就保不住了。
  “韩冈有三个月时间吗?”萧十三嗤笑了一声,“……可惜他没有啊!”
  张孝杰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萧十三不是无的放矢之人:“这是为何?”
  萧十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一份被镇纸压住、倒扣在桌上的文件递给了张孝杰。
  张孝杰狐疑地接过来,低头仔细看。这并不是最新的战报,或是南京道那边的军令,却是一份细作传回来的情报。
  前后看了三遍,张孝杰如释重负地重重靠上了椅背,在交椅的吱呀声响中,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嗯,看来是没有。”
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
  萧十三和张孝杰收到的情报很简单,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字,但比起万字以上的公文更为重要。
  辽军是靠了河东商人的帮助才打进的河东,虽然说其中有很多只是看在钱的分上帮了一点小忙,实际上并不会真心希望大辽夺取河东,但一人一点帮助,集合起来就让萧十三见到了暌违百多年的太原。而且自打进河东之后,这样的帮助就变得更加主动,许多县城乡镇都是他们帮着打开,许多不便携带的产业和财物都是他们收购的,许多道路都有他们来引导,这使得一时之间有更多的曾经有过往来的商人赶上门来涎着脸奉承。
  可是自从太谷一败,萧十三一路退守到代州城下后,绝大多数的大辽之友一下子就不见了。就像他们出现一样突然。
  不过宋辽两家和平了近百年,边境地区的关系如同渔网一样密不可分。就像宋人能画出朔州、蔚州的详尽地图一样,萧十三退守代州后还是能收到简略粗率却准确的情报——那是他自己的耳目。
  尽管这些情报简略只剩下一句话甚至几个字,比如最新的这一份,不过是说忻州有近一万陕西禁军在剿除匪患,领军将领是名叫白玉的陕西都监,如此而已。
  可是对萧十三和张孝杰来说,这简单的只用了一张一指宽、半尺长的白纸所写的情报,已经足够让他们对宋军的行动计划作出了判断。
  能在陕西军中升任都监,白玉必然是一个能力在水准之上的将领。别的地方,萧十三不敢这么说,但唯独在陕西,萧十三却可以如此认定。四十年战火不断,十二年开疆拓土,每一名西军军官都经历过战争,每一名士兵都嗅过烽火的味道,那是一个庸人无法生存的世界。
  白玉名声不广,萧十三没听说过他,他手下的两个来自西夏的党项幕僚也说不出他的战绩,由此可见,这位西军将领多半会对军功有着超乎想象的饥渴。
  可这样的将领,被韩冈安排去了剿匪!
  作为一个纯正的契丹人,萧十三很清楚他的军队最大的弱点就是无法承受大规模伤亡。他麾下的军队,全都是将帅的私产。部族军、头下军是部落族长和贵人们的,宫分军和皮室军很大一部分是尚父的,萧十三本人也有两千多只听从他吩咐的皮室正军。
  在辽国国内,绝大部分显贵的地位都是跟他们能掌握的军队数量多寡有关。如果麾下的战力有何损伤,那么地位也免不了会随着下降。
  就如这一回对宋作战,部族军只是少抢到一点,就能闹到尚父那里,若是他们伤亡大了一点呢?归属尚父的宫分军、皮室军一旦损失惨重,整个西京道就会动荡不安起来,还可能更进一步地影响到大辽的安危,更不用说会尚父的心情会变得多糟糕;就是萧十三本人,也舍不得他的军队有所损伤。所以萧十三才会尽量避免与宋军的正面交战,尽可能地拖延时间,拖到宋人愿意开始停战谈判。
  幸好宋国那边也是同样的情况。韩冈也一直在避免决战。也许是因为对帐下军队的不信任,但更多的当是因为一旦来自东京城的军队伤亡太大,让他不好回京后向朝廷交代——同为宰辅,又面临相同的困境,这点心思萧十三还是很容易看透。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冈的安排就显得很奇怪了。为什么他身边的会是京营禁军,而不是更为精悍也更为善战的西军?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剿匪的差事绝对要比在前线对垒安全太多,除非宋国的山贼能比大辽的十万甲兵要强,不然韩冈为了区区盗匪,把陕西派来的援军丢到了战场外,这不仅仅是牛刀杀鸡的问题,而是应该质疑主帅本人的能力。
  萧十三和张孝杰不会去质疑韩冈的能力,也不觉得韩冈自大到会认为用不着那近万西军兵马出场,更不相信韩冈会不在乎由此而造成的大量不应该有的伤亡。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答案,在忻州参与所谓剿匪的关西禁军的处境,比驻扎在大王庄小王庄正对面更加危险。
  这危险究竟从何处而来,还需要多想吗?代州腹地和忻州只隔了一重五台山!
  放弃了更为稳妥却比较耗时的修筑堡垒、徐徐而进的战术,而改用出其不意的策略,都是证明了韩冈心中的急躁,需要尽快结束代州的战事。
  “当真是可笑,宋人是没招数了!”
  当萧十三和张孝杰将这一次收到的情报向亲信将领公布,并透露了他们的判断之后,无论文官武将都是一副嘲讽的笑容。
  “这叫黔驴技穷。”
  “想想看我们是怎么打下的雁门和代州!”
  萧十三和张孝杰在僚属们的兴奋中交换了一个眼色,同时摇了摇头。
  宋军采用的计策,并不是看着那么简单可笑。当韩冈并不吝惜人命地安排探马,当宋军开始修筑营垒、开掘壕沟,摆明了要正面对垒,代州城内城外都当敌人将会一步步地攻过来,如同绳索勒紧自己的脖子。
  在这样的误会下,一旦尽遣主力与宋军对峙,那时候一支奇兵从五台山中突然钻出来,与前线的友军前后夹击,能让与宋军对峙的自家军队全线崩溃。要是一个不好,就会被歼灭大半。那样的情况下,朔州根本守不住,宋军甚至能直抵大同城下。而一旦大同失手,西京道崩溃,南京道还如何保得住?
  只是天可怜见,这一回老天爷终于保佑了他们大辽一回。韩冈的布置给他们先知道了。
  兵贵出奇。但所谓的奇,就是冒险。当将要成为目标的被袭击方做好了准备,奇兵不再成为奇兵的时候,要面对的不是能让人撞得头破血流的磐石,就是能将一切吞没的陷阱。
  “繁峙县最好再加强兵力,四千兵马还是少了。”
  “说不定山中还有小道,得多遣人巡视。”
  “瓶形寨【平型关】也得加强驻守的军力。”
  “要不要在几个出口留出一点空当来?可以来个关门打狗。”
  “不要冒险,只需要让他们出不了山。领军穿越深山,这是破釜沉舟之举,一旦失败,就是返回原路少说也要丢掉一半兵马。”
  萧十三和张孝杰在噪声中交换计划时一点都不担心这是韩冈的狡计。比如剿匪的西军,说不定根本就不存在,说不定下一刻就在忻口寨中出现。萧十三和张孝杰对此完全不担心。
  这段时间以来,俘虏的宋军有近百人之多。他们的口供中都没有提到忻口寨中有关西禁军的存在。其中有不少人抱怨韩冈将京营禁军的主力留在营寨里,而让他们这些出身河东为主的骑兵出来拼命。虽然其中没有流内品官,但这么多只耳朵都没听说西军到了忻口寨,那么西军潜伏在此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如果不是有这些口供印证在前,萧十三和张孝杰又怎么会轻易地就相信了那份情报中的内容?
  在麟府军夺占了武州之后,萧十三不得不分兵返回朔州。不过由于从河北那边又加强了一部分兵力,这使得萧十三手中可动用的军队数量还算充裕。为了保证这支援军能顺利地通过狭窄绵长的飞狐陉,光是往沿途的几个军寨运送粮草,就费了大功夫,但现在看来这份辛苦没有白费。完全可以调出一部分,防备五台山方向的来敌。
  当下面的将领、官员和幕僚不再喧闹,萧十三声音轻得如同对人诉说:“就让我们——给韩枢密一个惊喜!”
  ……
  “太行匪患是困扰河东路多年的痼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9/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