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1757

  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劝说或是命令都是没用的。凭什么不听军令的人能回后方享受,而听话的却要吃亏送死?太过强烈的反差,已经将士气打压到了最低点。
  惨败没什么,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有先例的,但现在有退路,且就在身后。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逼着下面的人拼死作战?怕是一出城就要往后面跑了。
  而且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在萧十三这位主帅身上,垂头弓腰的样子,让张孝杰完全看不到斗志。
  在张孝杰看来,萧十三之所以会留在代州,完全是因为畏惧耶律乙辛,而不是因为他的战略布局需要他留在这里。
  “城外宋人正在准备攻城,就在城下营地中打造的攻城器械,云梯和霹雳砲的架子都能在城头上直接看到。数量还不多,但韩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出一条轨道来,几百架霹雳砲也不会花费他太多的时间。”
  辽宋双方最大的差距就在能工巧匠上。既然宋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轨道,一日一夜运兵数万,那么足以供下代州城的攻城器械,又需要多少时间?一直以来,张孝杰最为畏惧的不是宋人的兵马,而是这种完全超乎想象的生产能力,一年之内甲兵数十万,那是大辽无论如何都追赶不上的恐怖实力。
  “一旦霹雳砲在城外架起来,飞石如雨,代州还能守吗?”
  萧十三默然不语,整个人纹丝不动,仿佛张孝杰的话并没有传入他的耳中。
  可沉下去的脸,拧起的眉,使得张孝杰看得出来,萧十三是听到了。只是他虽无斗志,却还怀着一线侥幸的心理。
  “现在代州、雁门的兵马都已经是惊弓之鸟,繁峙县那边难道还能例外不成?”张孝杰直接揭开了萧十三心中的那点侥幸。
  在这边坚守住代州,然后趁宋军攻城时无暇分心,东侧飞狐陉入口处繁峙县的万余人马正好可以出宋人之背,彻底将战局扭转回来。
  只是那完全是做梦!
  “繁峙县粮草远比不上代州丰足。他们也等不了多久。而且即使要出动,一个是退回南京道,一个是出来与宋人决一死战,只要看看现在城中的样子,就知道那边会怎么选择了。”张孝杰关注着萧十三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见其依旧毫无反应,词锋便更尖锐了一分,“代州这里有枢密你在都安抚不了,繁峙县那边靠涅鲁衮能压得下来吗?!”
  萧十三终于有了动作,抬起头,愤怒的眼神投射了过来。
  张孝杰夷然不惧,肃容质问:“敢问枢密,代州虽重,可比得上朔州?”
  萧十三瞪着张孝杰,而张孝杰毫不畏惧地与其对峙着,许久之后,萧十三低下了头,“不如。”
  “正是。朔州乃是西京门户之地,非是忻代可比。失了朔州,不知萧枢密可有安寝之地?”
  萧十三又低下头去,久久,化为一叹。
  相比起代州,朔州的地位自然更加重要。其与西京大同府共处群山之中,相间一片坦途。一旦有失,大同府前便再无屏障。
  朔州州城鄯阳县现在被折克行统领宋军围攻,鄯阳一破,接下来折克行必然就要攻打离之不远的马邑县。而从雁门关北上,正对着的便就是马邑县!
  给宋人夺了朔州城,宋军就能直抵雁门关北。到时候,想走就来不及了。还都留在代州的近三万兵马,可就是瓮中之鳖,釜底游鱼。
  而且整个西京道最为繁华富庶的地界也就在大同、朔州这一片。萧十三麾下最为得力的皮室军的驻地,就在大同和朔州之间的应州。
  围绕着水脉丰沛的桑干河,应州有西京道最好的田地和草场,养育着数以万计的生民和牲畜。
  萧十三自从镇守西京道后,将此处视为自家的根本。尤其是应州,他下得功夫最深。举族上下,连根基都扎进了桑干河畔的土地中。
  在他的心里,是绝不愿意看到朔州、应州和大同府变成代州、忻州那般惨状。
  手颤抖了起来,但犹豫的眼神,却终于稳定了下来。
  在败退到代州的第四天,萧十三领军撤出了代州城。
  宋军出营列阵,远远地监视着。而宋人的骑兵则在外围,与保护大军撤离的五千多皮室、宫分对峙着。在宋人的骑兵之中,甚至还有许多是阻卜人的装束,耀武扬威般地在他们的面前纵马狂奔。
  阻卜人的嘲弄让强烈的屈辱感蔓延胸臆,骄悍的契丹战士几曾受到这些贱民的羞辱?可抬起头,望着不远处倚靠大营列阵的宋人,很多人又低下了头来,随着大队走进群山之中的关隘。
  身后的城池中欢呼声震耳欲聋,随风传入了耳中。
  萧十三紧紧咬住牙关。
  我们绝对会回来的!
  绝对!
  ……
  “辽贼看起来还是依依不舍呢。”
  辽军走得拖泥带水,比韩冈预计的多留了两天。
  原本韩冈以为主力到了代州城下,城中的辽军就该打好包裹往回走了,没想到萧十三竟然还敢拖延。
  不过韩冈也算松了一口气。他的攻城准备都做好了,要是萧十三再不走,到时候,究竟是挥军攻城,还是再等等,他也拿不定主意。
  就算是现在,来自京畿的主力已经经过了战火的磨炼,可韩冈还是不愿意指挥京营禁军去主动进攻,尤其还是攻城。辽军虽不善守,可京营禁军也不擅攻,能少一些伤亡便少一些。
  辽军让出了代州城,韩冈也并没有趁隙攻击的想法。辽军虽是败兵,但也是哀兵,心中都堵着一口气,万一压迫过甚让他们绝地反击,满营骄兵的这边可能会输得很狼狈。
  代州城终于回到手中,可韩冈并不往城内去,指挥各部堵着城门扎营。然后分派人手入城清理。一片狼藉的城中,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清理干净的。
  占据了代州城后,韩冈和他的幕僚并没有太多的兴奋,抬头便能看见北面近在咫尺的关隘,不夺雁门,便是未尽全功。而且还要腾出手来去处理繁峙县的敌军。
  只有堵上了雁门山和飞狐陉上的通道,代州才能算得上是真正获得了安全。
  “去神武县的人走了吗?萧十三可已经回去了。”韩冈问道。
  章楶道:“早就走了。折侯老将,定不会有失。”
  从雁门关北上是马邑县,由此向东北去是大同府,而朔州州城则是在马邑县的正西面,更靠近古长城。
  就算萧十三已经领军北上救援朔州,折克行也有足够的时间撤离。撤到山上,现在的这一支辽军,应该不会有心思去追击。即便敢于追击,也赢不了士气正旺、精锐则犹有过之的麟府军。
  “辽贼肝胆已寒,繁峙县料无大战。枢密,接下来该如何?只是收回雁门、西陉吗?”
  韩冈摇摇头:“来而不往非礼也。只要朝廷没有严令休兵,夺回雁门后,当然是要继续北进。”
  韩冈话里话外全然忘了之前的休兵诏书。不仅是他根本不提,就是下面的幕僚,也全当没有这回事。
  除非朝廷下诏走马换将,否则只要韩冈还在置制使的位置上,他都敢把不合人意的诏令当成耳旁风。
  收复了国土,赶走了强盗。接下来,理所当然是反击。
  难道朔州不好吗?
  难道大同不好吗?
  若一时还做不到,至少把掳走的百姓多救一点回来吧。
  韩冈可从来没想过仅仅是收复了代州就偃旗息鼓,至少要给辽人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而不是现在这样,入寇的辽贼虽然吃苦受累,也受了不小的打击,但损失不多,收获不少,几年后多半就是好了疮疤忘了疼,到时候说不定又开始找麻烦了。
  “白玉已经到忻口寨了吗?”他问道。
  这边夺回了雁门、西陉,就该这群饥渴已久的饿虎上阵了。
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
  福宁殿中细语声声。
  细密的窗格中嵌着一片片半尺见方的透明玻璃。
  阳光透过玻璃窗,毫无遮挡地照在了斜倚着躺椅的皇帝的身上。
  赵顼闭着眼睛,感受着阳光晒在身上的温暖。自从寝殿的门窗都开始把糊窗的绢纸换成玻璃后,赵顼最喜欢的就是在阳光下晒着太阳。
  就在他的身边,如今宫中当红的小黄门杨戬,正为皇帝念着一封封送过来的奏章。
  “江淮六路发运司言:黄河今春水枯,汴水宿州北水深不及四尺,纲船多为搁浅,滩涂之上已达千余,仓中百万纲粮难以发运。故申达中书,今岁两浙、江东、江西三路夏税,请转自襄汉发运上京。”
  这是一份很紧急的奏章。
  百万石纲粮堆在宿州,而如今离夏税却只剩一个月。黄河涨水一般也得到夏汛开始的五月。待五月夏税开始上京,必然还是会被堵在宿州。如此一来,江淮六路征收上来的夏税,数以百万计的钱、绢、布匹——粮食倒不会多,南方种麦子的很少——也就无法及时运上京城。亏空的财计可等不起,靠着大江的三路,分流出去是必然。
  不过皇帝看起来没什么兴趣,闭着的眼睑完全没有睁开。
  杨戬仔细观察着赵顼的反应,见他不睁眼,便把这一份奏章放下。他读也只读贴黄的部分,除非赵顼想听详细内容,不然一封奏章听过去也就几句话的工夫。
  “知相州满中行言:‘林虑县前修合涧河水,以济民用,三年修得渠道仅十四里。今孟儿等村凿井取水,深两百七十尺及泉,水可自流出井。渠道无所用,徒耗民力,乞罢之。’圣人和两府已准其请。”
  这是一封来自河北的奏章,不过只是政事,而且是一桩提不上台面的小事。
  所有呈于天子的奏报,都是经过仔细挑选。就像现在,河北边境虽然因为休兵议和,大规模的战事已经停止,可并不代表河北已然平靖,但皇后和两府还是尽可能地挑拣出那些述说地方政事的奏章,避免提及军事,防止天子从中窥破之前的谎言。故而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一并送到了福宁殿来。
  杨戬也不知赵顼对此是不是不耐烦,反正皇帝的眼皮没有动静,便又放到一边。
  “凉州知州、甘凉路经略安抚使游师雄言:本路钤辖王舜臣,已于二月十五离开伊州【今哈密】,帅师七千进兵高昌【吐鲁番】。其中汉军一千三百,蕃兵五千五,马驼总计两万。”
  天子重病,太子年幼,朝廷在军事上必然要变得保守起来。杨戬的见识尽管还不足以让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多多少少也能感觉到一点。
  现在王舜臣还在西域开疆拓土,只是之前留下来的惯性罢了。这是中国重新掌控西域的关键一战,王舜臣要是败了,在皇太子成人之前,对西域多半不会有新的行动了。
  不过皇帝的眼皮依然阖着。杨戬心中狐疑,他从小生长在宫中,虽没接触过健康时的皇帝,可这位天子的性格还是听说过许多。无论是哪里的军事,都不可能不多问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