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9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4/1757

  杨从先陪着笑了两声,很快就又敛容正坐,他知道韩冈肯定还有下文。
  “葛怀敏当年名气很大,被吹捧为当世名将。刚一领军到陕西就立刻准备进攻,将三川口、好水川的教训抛诸脑后。在被元昊兵围之后,又不肯听信忠言,反而一意孤行,最后弄得全军覆没,自己也身陷贼手。”
  韩冈越说越是严肃,杨从先的表情也是随着韩冈的语气在变化,沉甸甸地点着头:“末将明白。到了高丽后肯定会先把人情地理给弄清楚了,然后再开始安排做事。”
  “章子厚肯定也提醒过了你了,我这也是多说一句。”韩冈知道章惇比他还要小心,谁让杨从先是他章子厚推荐的,现在再叮咛一下也是尽尽人事,不等杨从先再次表态,韩冈说起了想说的正题:“高丽呢,是个好地方。”
  “末将也知道一点。”杨从先点头,“物产很多,人口也不少,还有许多海商。”
  “不过也不算富,还是比较穷的。一个泡菜能翻出几十种花样。”韩冈笑了两下,又正经了一点,“但高丽的海商却很有名。”
  “末将知道。”杨从先点头说道,“高丽海商数量很多,朝廷这一回也是担心海商为辽人所用,过来祸害皇宋。”
  海商祸害地方,也许别人听起来还会觉得好笑,有点见识的则会觉得这是在说商人囤积居奇的手段,但杨从先明白,海上行船的商人没有哪一个不在船舱下面准备了刀枪弓弩,没有点武装就不要出海。一些不正经的商人,到了海上,随时都有可能转职成海盗。他在广南东路那边,清剿的海盗巢穴不是一个两个,兼做着海盗、海商的贼人更是抓了许多。高丽海商若是被辽国控制,最后发展成打家劫舍的团伙不是不可能。
  “的确是多。以高丽一国的财力和物力,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专管贩运的商人,也养活不了。”韩冈看了杨从先一眼,“大部分高丽商人采办的商货都是转运到日本,然后从日本拿到了特产再卖到皇宋来。”
  “就是两头赚钱的行商买卖。”杨从先立刻道。
  “对,就是两头赚钱。”韩冈对杨从先的机灵很满意,“所以他们不仅对来皇宋的航路熟悉,对去日本的航路也同样熟悉。如果给辽国控制了高丽海商,不但这份收益能占去一大部分。说不定过些年,就敢过海去侵犯日本。”
  “贼子敢尔!”杨从先拍案大叫。
  韩冈瞥了义愤填膺的杨从先一眼,继续用冷静的语气说着,“不是说日本被辽寇入侵值得同情,不修贡事的外藩死绝了也不干皇宋的事,但日本有金银、有人口,这些资源归属了辽国之后,对皇宋是十分不利的。”
  “末将明白……”杨从先虽是如此说,声音中却免不了有些迟疑。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朝廷对他的要求。
  韩冈自是知道杨从先的顾虑,故而又道:“虽然说辽国不可能刚刚攻下高丽就去打日本,但现在就得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杨从先连忙点头。如果只是未雨绸缪的准备,那就没问题了。只要搜集一下海图针经,打听一点有关日本的消息就能搪塞过去。不是他不愿意奉承韩冈,实在是力不能及。就那么点船和人,能看守住高丽的港口就很难得了。
  韩冈也清楚杨从先的小算盘,他也没打算逼着杨从先做事。顺丰行在交州的分号,与他打过许多交道。这是个为了钱不怕吃苦的人,最好的应办法不是强制他去执行,而是诱之以利。
  “慕文你可知道铸币局的事?”韩冈转开了话题。
  “听到一点。”杨从先表示自己知道,但不算多。他在城南驿,听了不少小道消息,可对于铸币局的事,还是不甚了了,也不怎么关心。他注意到了这一回百官、三军所得到的赏赐。那数目实在是让他这个没赶上的禅让大典的外地钤辖心生嫉妒。
  “铸币局的任务就是铸钱。不过所铸造的钱币将会有别于过去的钱币,而且材质不仅仅局限于铁和铜。金和银一样都可以作钱,那是比铁钱,更能得到百姓的认同。”
  杨从先不太明白,不过他还是知道点头,示意自己仍然在认真听着。
  “日本多金银,铜似乎也不少。就是他们的工匠手艺不行,总是一船船地将钱运回去。”
  “枢密想要将用钱换金银?”杨从先问道。
  韩冈点头,“其实金银如果用模锻压制成币,就算只有实际价值的一半分量,其他都是掺了铜,显得更轻,也一样能用的出去。只要无人能仿造,足够精美就行了。”
  杨从先先想点头,可刚点了一下就僵住,然后摇头,“模锻压制?这个倒是没听说过,末将只知道铸钱。”
  “其实也简单。”韩冈不厌其烦地解释着,“面点中不是有那种将面压成不同形状,然后做汤或是烤着、炸着吃吗?就类似于此。”
  “哦。原来是这样。”杨从先这下子是明白了,可立刻就又惊讶道,“但那个要多硬的模子?!”
  “足色的金、银、铜也都不算坚硬,用指甲都能划出印子的。如果用硬质的钢铁做模具,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韩冈在杨从先面前还是隐瞒了一些问题。模锻压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强大的压力,水压机如果从现在开始制造还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够成功,但终究也有别的办法来取巧。
  “朝廷需要大量的金银。”韩冈继续说道,“对日本的贸易或是别的事,是要放在日后,不过终究是免不了。日后有的是水师上场的时候。”
  杨从先如何不明白,这一回其实就是在跟辽国争夺高丽,就是日本,等到韩冈上台后肯定也想动一动。
  想要在朝廷上屹立不倒,并不是天子或是那位贵人的赏识,而是拥有一项不可或缺、无人能取代的资本。想要日后海上征战,朝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杨从先,而不会是别人,就必须在这一回去高丽的时候,尽量完成比朝廷要求更多的任务。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以及对水师、高丽和日本的认识。
  就像他所经历的南征之役。当时朝廷为了救援邕州,只能选择在荆南征战过,又有一干如臂使指的旧部听命的章惇为主帅,而当时正在京城中,又有着丰富的辅佐主帅征战经验的韩冈,就成了副手的不二人选。
  还有现如今在枢密院中做副使的薛向薛师正,他在朝廷中就是以财计一项著称。让所有进士出身的朝臣都无法与他竞争。否则从没有东华门外唱名的他,如何能走进西府?就是薛颜,也是薛向荫补来源的祖父,虽然也是以才干著称于朝,不过因为仅仅是治事之材,所以一辈子都在外路做州官,最高也不过是分司河南,为洛阳守,远远不如他的孙子。
  当然,还得不要犯蠢,小心做人,这是所有朝臣都要谨守的道理。不会做人,有在出众的才能都要完蛋。恃才自傲的蠢人,几十年官场,杨从先见得太多了。
  “末将明白了,还请宣徽放心。这一件事,一定会办得妥妥当当。”杨从先拍着胸脯保证着。
  韩冈看起来很满意,点头道:“慕文你能明白就好。”
  歇了一下,韩冈让下人上了汤药饮子,点汤送客的规矩,杨从先当然懂。喝了韩家的饮子之后,便起身告辞。
  韩冈也不留他,点头道:“你先回去吧,把事情做好就是对章枢密最好的回报了。”说着就将看起来很疲惫的杨从先给赶了回去。
  明天就要出行,别的韩冈倒不担心,唯独担心他们的运气。
  到了京东,只要不撞上台风,剩下的就没有别的问题了。而去了高丽之后,如果形势不妙,直接风紧扯呼,又不是要让他们跟辽人死拼。确定了落脚的位置,朝廷才会派兵去设立城寨、港口,驻扎兵马和战船。
  不会有大战。并不代表杨从先要做的工作危险性会降低多少。海上危险总是说来就来,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全都安然度过。
  但那个就不是韩冈能解决得了的了,除非王中正能上船,否则任谁免不了都要担一份心。而王中正,肯定是不愿近水的。
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六)
  杨从先之后,韩冈又接待了几名官员,还有两个白身的士子。
  几个人都挺普通,不是什么人才。尤其是两名士子的水平更让韩冈失望。
  作为朝廷重臣,每天登门拜访的,除了朝堂同列和亲朋好友,陌生的官员、士子的数量其实更多。有文采在名帖中附上几篇诗文,有关系的则带上信件,对自己能力有信心的则会附送一篇对朝政、军事等方面的点评。
  而韩冈则更为特殊一点,对诗文不看重,但如果有气学的关系,要么就是对格物致知有一些认识,这早就是世间的共识了。所以现在递到韩家的名帖中,很多都夹着一两篇有关格物致知的文章。
  韩冈是勉强从一堆驴头不对马嘴的文章中找出几个靠谱的,但谈了几句话后,却大失所望,所谓靠谱的文章不过是拼凑而来,本人根本就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最后一如往常,将人给打发出去,并送上了十几贯程仪,顺便将名字记下,以后不让进门。
  不过失望也只是一下子,韩冈接触到的大部分情况都是如此,早已就习惯了。投机取巧的人到处都是,老老实实做研究的人怎么会没事往宰辅家门跑?
  让亲随出去挂了谢客的牌子,韩冈回到内院的书房去整理下一期《自然》的论文。
  经过了几次辞让,苏颂这两天就会接下枢密副使的差事,韩冈已经从他手中接下了主编的工作,不仅仅要审阅各方的投稿,本身还有撰写论文的任务。
  固液气三相转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析,剩下的就是一章有关液体压力传导的论文,这是为了给水压机做理论先导,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造出来,但不开始研究就永远不可能出现,指明研究的方向是越早越好。
  说实话,为了尽量保证论文的严谨性,韩冈不论是在自己的文章里面,还是在外来的投稿中,都费了不少精力。修改了一阵,额头都隐隐作痛起来。他真有些佩服苏颂,能够坚持半年之久。
  另外韩冈还在等沈括的论文,有关五星绕日的周期计算。当年沈括曾经主持修订新历法,由于核心理论的错误,历法在计算日食月食的时候,始终与记录匹配不上。与五星运行的记录也有差别。所以他举荐卫朴修订的《奉元历》,这两年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编修历法的时候,沈括与钦天监闹翻了脸,现如今,钦天监上下专门盯着《奉元历》的差错,有那么一星半点的问题就报上来。
  不过现在沈括、苏颂等一批人对宇宙的认识,已经从盖天说的天圆地方,浑天说的日月绕地,变成了强调了恒星、行星、卫星三级分类的宣夜说。有了符合现实的理论,重修历法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尽管沈括已经不可能回京主掌三司,但韩冈还是希望能将他调回来,这样在自然科学上可以参与讨论的人又多了一个,一些研究工作也可以交给他来主持。
  “官人?”素心推门进来。
  她本是过来找韩冈去吃饭,但看见丈夫疲累地揉着额角,立刻心疼地上来帮忙。
  韩冈舒舒服服倚着椅背,享受着纤纤玉指的触感。后脑枕着素心的胸口,虽然比不得周南丰盈,但感觉还是很不错。
  素心忽轻忽重地揉捏着韩冈的额头,抬眼看了看堆在桌面上的一篇篇文章,道:“又是《自然》?听说外面近来有很多书商都拿去重印,多少人抢着买。”
  “这事为夫也知道,这是好事,可就怕盗印的粗制滥造,将人引入歧途,误人子弟。”
  “不能让官坊加印吗?”
  “《自然》都是在国子监的印书坊开印的,跟那边打交道很麻烦,尤其是加印,总是推三阻四。难道还要为夫专门去跑一趟?”
  严素心知道,这肯定又是门户之见,她愤愤不平:“国子监又不是他们一家的!凭什么不给加印!”
  “就是这个道理啊,凭什么不给加印!”韩冈哼哼了两声,“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他一世不痛快。日后有的是机会!”
  严素心吓了一跳,手停了下来。韩冈这般杀气腾腾地说话,实在是很吓人。但俯身看过去,丈夫的脸上却带着笑,却是在开玩笑的样子。
  韩冈的确是在开玩笑,不过亲自走一趟的事,也没必要喊打喊杀。面子这东西,太讲究了也没什么好处。
  说起版本,还是国子监印书的质量最好。韩冈还想编纂一套丛书,更加浅近易懂,贴近百姓。要是能由国子监印刷,再低价发售就最好了。
  在前世中,他曾经有过一套红黑书皮,总共十几二十册的科普书籍,伴随了他的前身渡过了童年的时光。韩冈正打算模仿那套丛书,用最浅显的文字,来解释自然万物中的林林总总。
  但这也是以后的事了,也不可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事情是要一步步来的。
  次日。
  杨从先上殿陛辞,金悌也同上殿。
  太上皇后一番勉励,赐了金银,回了国书。
  然后诏命杨从先护送金悌回国。
  在登州成立水军将,将六个禁军、厢军的水军指挥合而为一,共同听命于新任京东东路钤辖、水军第一将正将杨从先的指挥。
  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朝廷终于对辽国入寇高丽有了反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4/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