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28

  徐电离开之后,陈克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革命工作绝不是小说里面说的那样激昂慷慨,相反,革命就是无数细致入微的工作组成的。任何一个细节的不足都将导致各种问题。拥有一个运行良好的体系,那表面的工作就可以看上去非常光鲜。陈克以前也是如此想的,现在他很怀疑一件事,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那些辛苦做这些工作的人真的还对那光鲜体面的表现有兴趣么?至少陈克自己是完全没有兴趣了。
  现在陈克每天处理完繁杂的工作之后,满脑子的想法只有一个,“可是干完了!能睡觉了。”他很奇怪自己这算不算是有了“革命者的觉悟”。一切炫耀,显摆,在陈克的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存在。一想起工作,陈克能想到的就是这里有问题,哪里有问题。这里需要赶紧补上,那里需要赶紧补上。新的体制绝对不是一个威力巨大,无坚不摧的体制。在陈克现在看来,新体制更像是一个脆弱的婴儿,需要人民党的党员不断去呵护,保养,调整的体制。
  陈克已经确定,现阶段该让同志们放手去做,锻炼大家的能力,深化认识。通过实际工作来选拔人才。但是作为人民党的领导者,在这个时间内,陈克的心理上要承担更大的压力。那些工作不认真的同志就不用说了,工作交给他们那简直是灾难。就算是那些认真工作的同志们,基于不同的认识,以及能力方面的问题,他们同样会出问题。陈克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新出现的问题给解决掉。
  这种几乎算是“补救”的工作给陈克一种钝刀在慢慢的切割神经的痛苦感觉。为了让同志们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陈克必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哪怕是眼看着他们要犯错,陈克也不能立刻去阻止,得等到事情完毕之后,他才能出来说话。分析整个工作的来龙去脉,到底在哪里犯了错误,有了偏差。
  徐电肯定拿不出陈克希望的那些东西,这不是陈克小看了徐电。徐电考虑的问题仅仅是这次审判。而陈克要考虑的则是全方位的效果。审判不仅仅是一次对犯罪份子打击,这更是一次政治宣传,要把新制度宣传到人民中去,让人民理解到在新制度当中,人民和人民党与保险团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民在新制度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工作。政治工作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必须要有人来配合徐电的工作,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名字就是何足道。陈克随即否定了这个人选。何足道也不会分身术,既然决定让何足道到二团担任政委,陈克就没有打算半年内让何足道干别的。
  其他几个到现在工作表现优异的同志也一一被排除在外。排名靠前的只有路辉天了。
  人民党里面每个人都要工作,这件事路辉天已经能够适应了。路辉天现在也是人民党七位书记当中的一位。路辉天其实很有些危机感在里面。七位书记中的其他六人都算是身负要务,担当军事、政治、行政工作的主要领导。路辉天则与宇文拔都一起负责几个“垦荒旅”的工作,其实就是安排灾民的事物。
  宇文拔都是本人,怎么都算是有些人脉,路辉天则是外地人,工作起来就不可能有那么驾轻就熟的感觉了。人民党现阶段主要是掌握八千人的保险团,灾民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并非主要的经营对象。路辉天现在就是一个大总管的职务。
  人数多,事情就多。幸好陈克也没有会认为靠路辉天和宇文拔都两个人的力量就能搞定五六万人的灾民。垦荒团也是军事管理体制,控制灾民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食物发放来控制。保险团来负责食物发放,而不是靠灾民自己来组织。路辉天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点人数,根据保险团的要求,派出队伍参加劳动。参加劳动的队伍,就能得到更多的食物,没有参加劳动的队伍,只能得到最低保障的食物。
  保险团不强制劳动,通过食物提供数量的不同,只要肯干活的人就能吃的好些,而那些不能劳动,或者不想劳动的,饿不死就行。路辉天的任务就是通过每次劳动结束之后保险团提供的名单,路辉天把劳动卖力的灾民编到一起。偷懒的编到一起。一个多月来,总算是能够排出一二三等的队伍了。
  当然,实际工作绝非说的这么简单。毕竟是几万人的规模,路辉天和不太愿意在一线工作的那些人做做文书类的工作,倒也算是物尽其用。
  陈克叫路辉天前来报道,路辉天以为有什么重要的紧急任务,倒也急匆匆地赶来。
  “路书记,现在组织上有工作要交给你。”陈克的开场白基本都是如此,“我们准备对那些参与偷盗的人进行公审,要组织群众观看。这件事情你得负责安排一下。”
  路辉天不明白陈克到底是什么意思?“陈书记,这次到底要怎么做?杀一儆百么?”
  “路书记,一般来说,谁是主持审判的?”
  “这个,是官府来主持断案的。”路辉天也不是什么笨蛋,这话一说,他就明白了陈克的意思。“陈书记的意思是,要让百姓知道,咱们人民党才是能断案的官府么?”
  陈克点点头,“这只是一个方面,路书记,这不光是断案的事情,有些政治工作,需要大家好好的去完成。这件事情需要你来认真的主持。”
  听陈克说的郑重,路辉天知道这任务绝不是小事。能分配倒重要的任务,路辉天心中十分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保险团的二团多次冲动,在路辉天的配合下开始大抓捕。不仅仅是参与盗窃粮食的人,连带着那些偷鸡摸狗,飞扬跋扈的家伙也纷纷落网。保险团的二团虽然不是什么精锐部队,可好歹接受过训练。纪律性组织性根本不是那些偷鸡摸过的家伙可以比拟的。
  加上路辉天负责灾民的调动工作,在他的组织下,灾民劳动队伍行动的时候,路辉天巧妙的通过安排把他们带到了保险团二团控制的地盘上,开始有针对性地抓人。这只是开始,清理了劳动得力的队伍之后,保险团二团又对在营地里面没有参加劳动的那些人当中的犯罪份子来了一次突袭。
  那是一个上午,其他队伍都已经出去劳动了。没有参加的劳动的百姓一个个百无聊赖的在营地休息,浑然不知道保险团的二团已经包围了营地,就等信号发出之后,二团就冲进去抓人。
第三十二章
  灾民的营地分为十个营地,五个男性营地,五个女性营地。男女分开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从保险团开始拯救灾民的时候就是如此执行的。
  张秀华拿着一份文书向走出了四号女性营地。现在区分保险团战士的标志之一就是服装。陈克让在上海的齐会深赶制了一批布匹。完全是陈克去年的制作方法。工作委托给了周元晓。廉价的印度布,深蓝色洋染料。有了上次的经验,加上资金足够,加上保险团的运输队伍,以及去年社会调查时候弄出的货物运输线路图。硬是在没有出多少厘金的情况下把大批的布匹运到了根据地。运来的不仅仅是布匹,针线也有很多。女性营地里面就提供服装制作。
  陈克拿出的服装样式最常见的老军绿军装。除了颜色变成了深蓝色之外,其他的一模一样。既然是军装,自然还有软军帽。张秀华就穿了这样的一身军装。
  已经立秋了,风中的热气开始变少,迎着风的感觉不再是湿热,而是一种清爽的感觉。张秀华摘下了软军帽,用手理了理头发。她很不解保险团的大官们为什么要求加入队伍的女性剪头发。女营自然不能让男性来做守卫,游缑的官职之一就是妇女联合会主席。她亲自发动女性,挑选性格爽朗,身体健康的女性组建了一支护卫队。凡是护卫队,统统都要剪头发。
  自从游缑开始了水泥研究之后,她就很少来女性营地。张秀华理着自己的短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游缑女先生。她突然觉得自己很想念游缑,这种情绪让张秀华觉得很不可思议。
  凤台县女性灾民第一次见到游缑的时候,看到的并非柔美女性的形象。从游缑开始领导女性营地,到她转入研发部门工作之间的这四个月,也始终没有建立起什么温柔女子的口碑。但凡女性会有的胆怯、迟疑、对困难的畏惧,对未来的恐慌。在游缑身上一概没有。
  这位凤台县鼎鼎大名的游缑女先生,素来是以胆大无畏,甚至是“不法不顺”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大家都知道,能够让游缑低头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现在被灾民传说的神乎其神的凤台县的真正主人,保险团的最高领导者陈克。只有在陈克身边,游缑才会偶尔低头。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一个能够让游缑女先生服软的人。
  张秀华原本并不叫张秀华,她出身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家里面有几亩地,两个哥哥,一个弟一个妹妹。父母对张秀花的称呼素来是三丫头。也没有真的给她起个学名的意思。这样的女性在凤台县少说也有上万人。张秀花还记得,游缑女先生带着十几个男人询问灾民姓名的时候,一个男子为难地问道:“游书记,这么多人根本没有名字,这咋办?”
  那天是一个雨天,原本就是死里逃生的灾民,又被强行按照男女分开,大家完全不知道这些在风雨中冒着大水把他们救出来的人到底会怎么处置他们,如果不是看到旁边就是县城的城墙,只怕不少人就会因为恐惧而哭喊起来了吧。
  因为参加了驾船救人的行动,游缑那时候一身湿漉漉的衣服,短短的头发也是湿漉漉的。在灾民因为饥饿和寒冷浑身哆嗦的时候,游缑站的如同旗杆一样笔直,优美的身体曲线被紧紧贴在身上的衣服勾勒出来。张秀华一面哆嗦,一面看着游缑豪迈的大声对男子们下着命令。“如果没有名字,那就现在取一个名字。不用太正式,以后再起学名。”
  男子们对游缑这位女性的命令丝毫没有反抗,而是乖乖的服从了。这让张秀华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女人居然能指挥男人,还是十几个男人。这些男人绝非无能,就是他们把张秀华一家以及好多同村的人从水灾中救了出来。那有力的臂膀,那种男子专注工作是特有的坚毅与顽强,让张秀华印象深刻。
  而不久前还是敢在茫茫大水中驾船救人的男子们,面对游缑这位女子却显露出了恭顺。这已经不仅仅是不能理解的程度。茫茫的大水摧毁了张秀花对世界的希望,游缑的出现则颠覆了张秀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登记造册很简单,就是在每个人衣服上缝一个布条,布条上面有用针线绣出来的一些奇怪的符号。张秀华现在知道那是阿拉伯数字。当时她对这古怪的符号完全不能理解。唯一的感觉就是,针脚粗大,手工极差。后来她才知道,这些数字居然是保险团上上下下包括陈克在内的那些男人们在休息的时候赶制出来的。这个事实再次颠覆了张秀华对世界的另一重认识。
  想到这里,张秀华忍不住摸了摸自己胸口的标牌。这些布制标牌是女性营地里面制作的。张秀华的号码是200009527。和这个号码相配合的,就是以前的张家三丫头有了自己的名字,张秀华。
  自从张秀华全家进入了难民营之后,并没有出现任何侵犯掠夺灾民财务的行径。张秀华完全不明白保险团为什么要救助百姓,甚至还给饥寒交迫的百姓吃的,给他们衣服,安顿百姓的生活。更加令人不解的是,保险团竟然向百姓提供教育。
  认字,学写自己的名字,还要学会读一些简单的公告,这都是有钱人家花好多钱才能办到的事情。张秀华这样的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根本想都不用想。那些教书先生们是绝对不会教穷人家的孩子认字的。更别说是教女孩子。
  至于九九口诀,还有算数的知识,那都是小孩子们打小被送去给人当学徒,被账房先生特别赏识,才会教给的学问。张秀华的父母本来准备让张秀华的弟弟去给人当学徒,这是介绍人给张秀华父母说在头里的话。学徒苦,想去当学徒,在学成之前,就别把自己当人看。如果没有想明白这些,就根本别去尝试当学徒。
  可是这些花多少钱,受多少罪才能得到的学问。保险团居然就这样一文钱都不收的教给百姓。
  保险团的确让灾民们干活,这些活还很重。可是保险团自己同样干活。不仅仅是下头的普通战士要干活,上到保险团的大头领陈克旅长,游缑先生,还有很多其他军官,下到保险团的普通战士,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玩命的干活。张秀华很看不起那些背后嚼舌头的人,说什么陈克旅长和尚远县令遇到要干活的时候,就躲在后面。只是偶尔出来做做样子。
  陈克旅长还有尚远县令的确不能每天都来干活,但是他们却没有闲着,平日里让地主们少收哪怕一颗粮食都是办不到的。现在地主们居然能够“借土地”给百姓,如果不是陈克旅长和尚远县令用尽了办法,地主怎么可能有这等“好心”?
  张秀华认定了,保险团上上下下都是好人。虽然保险团里面其实大多数都是凤台县本地的百姓,张秀华的大哥就加入了保险团。但是不知为何,张秀华却觉得保险团还是那个不能理解的队伍。这是张秀华的世界中从未存在过的东西。
  她也曾经问过不少保险团的战士和军官,为什么要对老百姓这么好。那些军官们不少人长篇大论的说了一番张秀华听不懂的话,有些战士大多数则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无论是军官还是战士,无论他们有如何的反应,大家都说了一句张秀华明白又不明白的一句话,“保险团是咱们百姓的队伍,当然要对咱们百姓好。”
  张秀华也曾经和当了保险团战士的大哥见过面,大哥毕竟是自己的亲人,他说了不少保险团的事情。对于张秀华的这个问题,大哥也完全说不清楚。大哥更在意的是保险团除了要给百姓分地之外,保险团自己还有地种。大哥满心都是想着给家里面分上好地,然后自己在保险团好好干,他觉得保险团的地种出来的粮食怎么都要给战士们分一份。吃饭有保险团负责,不用吃家里面的。种出来的粮食能再分一份的话,家里头就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吃了。
  对大哥这番算计,张秀华并不感兴趣。听着大哥絮絮叨叨,前言不搭后语的叙述着对未来的憧憬,张秀华干脆就询问大哥,“保险团是咱们百姓的队伍,当然要对咱们百姓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张秀华的大哥挠了挠头,说道:“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保险团要对百姓好。”
  “为什么呢?”
  “这个,到底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每次开会,军官们都会这么告诉我们的。要我们背会,牢记在心里头的。”张秀华的大哥说道。
  这个答案让张秀华明白了一件事。保险团为什么要对百姓好?因为保险团的上头那些军官要对百姓好。
  而一个新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为什么这些军官们要对百姓好?自从水灾以来,随着保险团的扩大,关于这些军官们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流传开来。听说这些军官们里面,很多都是在几万里外的外国留学过的。陈克旅长与游缑先生都是这样的人。虽然不知道留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在传言中,留学生都是有大学问的人。而其他的军官们,很多都是秀才举人这样有功名的读书人。至于县令尚远就更不用说了。能当官的,都不是一般人。
  这样的一帮人,为什么要对百姓这么好,为什么要当老百姓的队伍?张秀华不明白。这些人按理说都是该高高在上,就算不敢坏事,也不会给百姓干好事的人。
  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疑问让张秀华越来越想弄明白。所以她加倍的想念游缑先生了。游先生绝对不会欺骗自己,而且游先生是绝对可以给自己讲明白的。
  张秀华今天的任务是送一份文件给路辉天,她私下决定,送完了文件之后就去见见游缑先生。她前几天就打听清楚了,游先生正在县城附近烧窑。如果跑得快,半天就能赶个来回。张秀华无论如何都想把这个困扰自己的问题弄明白。
  放下了梳理自己头发的手,张秀华把军帽戴上,又正了正位置。她快步向男子营地跑去。路辉天就在一号营地办公。
第三十三章
  保险团二团这次承担了抓捕工作。何足道身为政委,肯定要亲自指挥这次行动。灾民的营地何足道来过多次,这是与保险团同样的设计。井字结构,道路笔直,间隔完全相同。在小道圈出的空地上,建起了一个个的完全一致的草棚。唯一能区别这些草棚的就是柱子上钉的标牌。
  这毕竟是几千人的营地,露天伙房,洗澡房,还有在外围修建的厕所,布置相当合理。整个营地井然有序。虽然二团出动了十个连,近两千人。每个营地都能分配到两个连,四百人。但是这四百人分成多路进入营地,却有种进入广阔迷宫一样的感觉。
  在二团出动的预备会上,柴庆国认为只需要出动五个连就该能搞定。但是何足道认为得出动十个连。这意味着二团要出动两个半营,一大半部队都要投入这次行动。
  “何政委,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吧?”柴庆国很不解,抓些蟊贼根本用不着这么费事。
  “问题是,要抓七百多人。咱们动手的时候,还要防止他们四处逃窜,出动十个连不多。”
  “要抓七百多人?”柴庆国也被这个数字吓住了,“前几天不是已经抓了二百多人了么?”
  “这七百多人和那些人都有些瓜葛,总得有些陪绑的吧?”何足道笑道。不过他的笑容不是那么自然。
  这次行动前,何足道专门向陈克请示过这件事。陈克的安排并非简单的要解决一些匪徒,如果仅仅是如此,完全不用动用到二团。每个营地里面本身就有自己的护卫队。陈克现在要这么做的另一重原因就是为了收获时节的纪律。
  灾民们饿了这么久,大家到了收获期肯定希望都能给自己多存些粮食。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百姓与保险团的合作关系说白了远不是什么军民鱼水情,如果百姓有了能够养活自己的粮食,与保险团现在的合作关系立刻就会出现问题。
  虽然陈克坚信“人民革命”的立场,但是现在的陈克也有着政治家的铁石心肠。为了达成目的,在最终的“分地”这个大杀器完成之前,陈克丝毫不认为该让百姓获得自由行动的能力。
  不过陈克虽然有这个打算,却没有在会议上直说。这也算是对同志们的一次考验,看看到底谁能提出这个建议来。更重要的是同志们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提出这个建议。
  何足道是值得信赖的,陈克向何足道全面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陈书记,如果这样的话,我这次到底要打击哪些人呢?”何足道根本不讨论陈克的对错,他是直奔自己工作的主题。
  “谁最容易偷东西?”陈克问。
  “这个……”何足道还真的没考虑过,思忖了一阵,他才答道:“走投无路的吧?”
  “哈哈,足道,我说你也在上海这么久,那些瘪三有几个是走投无路的?真的走投无路,那些人可以去卖命。小偷小摸的绝大多数都是些懒人。好吃懒做,不肯干活。又没胆子当强盗,只好去小偷小摸了。”
  听了陈克的解释,何足道思忖了一阵,也真的有豁然开朗的意思。“那陈书记的意思是?”
  陈克把一份厚厚的名单地给何足道,“路辉天这件工作干的不错,他把那些好吃懒做的逐渐给分了出来。抓捕的时候,你们把表现最差,最爱偷懒的那几队人给我抓起来。”
  这份名单拿在手里面沉沉的,何足道不解地问道:“那些人现在好像什么都没干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