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28

  从学校的建设讲到老师的雇佣,从医院的建设,讲到雇佣医生,雇佣护士。至于蜂窝煤厂,那更加复杂。从设备的设计,购买,到无烟煤、粘土、稻草的采购,以及厂址的选建。产品的销售,各种社会关系的理顺。就这么说了半个多小时齐会深已经六次打断陈克的陈述,要他暂停一下,以方便自己把当前的记录写完。
  在齐会深拼命书写的时候,游缑说道:“文青,咱们人不够。这得招人。”
  “没错,咱们怎么招人?”
  “我可以从乡下找些人。反正现在没事做的人那么多。”华雄茂说道。
  “那些人干活怎么样?能干得了咱们要他们干的活么?”陈克问。
  “不听话我就收拾他们。”华雄茂说道。
  游缑很不屑的看了华雄茂一眼,“那还不如在上海招人呢。”
  “上海这边的人能干好么?你能知根知底么?”华雄茂反问道。
  “干不好就不给工钱。而且那些教师,医生,护士,正岚也能从乡下找到么?”游缑反问。
  “那些人至少听话吧?”
  “嗯!听话!我以前也和人开过厂,我可没见到那些乡下的亲戚多听话。笨手笨脚的,什么都做不好,你说他们两句,他们倒是先和你闹起来。哪怕是知道他们自己干得不对,那些乡下人嘴里不说,干活的时候,背后给你使坏的多的是。和这些听话的人相比,我倒是宁肯找那些不听话的工人。好歹雇了工人,干活拿工钱,干不好他们也知道没钱拿。”
  看来游缑以前失败的次数还真不少,这话里面的怨气不是一般的强烈。
  “按你这么说,乡下的亲戚没好人了。”
  “应该是有好人,可是好人还能在乡下混不下去,跑城里来了?我是没见过几个这种好人。”
  “胡说八道!城里的工人又奸又滑,哪里是什么好东西了?”
  ……
  ……
  游缑和华雄茂争吵起来。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倒是情绪越来越激烈。陈克看着他们争吵,也不吭声。只是偷笑。齐会深有点看不下去了,他放下笔,“你们是不是要让我把你们的话也记下来啊?”
  这话还真的挺管用,争吵立刻就结束了。
  游缑气势汹汹的瞪了华雄茂一眼,华雄茂冷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看游缑。
  看两人都不再吭声,陈克这才说道:“革命要有革命的道理,我知道的革命道理里面正好有东西是讲大家刚才争吵的事情的。”
  “文青,你赶紧说,到底是我说的对还是正岚说的对?”游缑立刻说道。
  “没错!文青得把这个说清楚。”华雄茂也不依不饶。
  “首先,你们说的都是实话,都是亲眼见过的事情。这个我能确定。”
  “哼!”游缑和华雄茂同时衡了一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革命的道理里面,好几个方面都在讲这个事情。不过呢我们现在不是党课,党课会在晚上开始。所以我们继续进行现在的议题。未来一年内的工作计划。”
  看游缑和华雄茂都有些不依不饶的样子,陈克对一直至是简单的表态,而不说话的周元晓说道:“周兄,你也开过厂,这个课题我们很需要一个开厂的例子。周兄负责准备这个例子,如何?”
  周元晓的脸抽搐了一下,办厂失败是他不肯提及的事情,陈克居然提出这个例子,周元晓心里面非常不是滋味。“还是算了吧,文青。我不想提这件事。”
  陈克并不赞同周元晓的说法,“周兄,这种事情必须弄明白,事情做成了,那得有点天意。但是事情没做成,肯定是我们没做好。既然花了那么多钱,出了那么多力气,咱们怎么失败的,总得弄得明明白白吧?”
  “那事我认了,能不提就别提。”周元晓意气消沉的说道。
  游缑也不同意,“不,周兄,你应该说说,看看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把你的厂给弄垮的。”说完之后,她也不管华雄茂不满的眼神,“你那些乡下亲戚怎么把你的厂给弄垮的,就该说清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既然我们要继续办厂,这些事情就不能再错。”
  “没错,周兄,你一定要说。”华雄茂用那种和游缑抗上了的语气说道。
  “咱们都是同志,不要伤了和气。”齐会深劝道,“文青,你也说说他们,这么说话可不对。”
  陈克笑道:“我之所以要拉着大家革命,因为一个真正的党员是能够看清整个世界的。现在呢,游缑和正岚之所以争吵,因为他们就是用他们自己的眼光看世界,而不是去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觉得他们现在就是小孩子吵架一样,完全没有弄清楚要点。”
  “小孩子吵架也伤和气啊。”齐会深听出了陈克的意思,他笑道。
  “小孩子伤什么和气?头天说,我不和你一起玩了,过几天还是在一起玩的开心。这东西劝不来的。”
  听了这话,游缑怒气冲冲地说道:“我才是小孩子。我是在讲道理。”
  “哦,讲道理,那就继续开会。我们今天是要开会,而不是来吵架的。对不对?”
  对于陈克这样宽容成熟的话,游缑只好不吭声了。
  “我上次讲过资本论。里面有讲企业的发展。我还讲过,在瑞典,童工成年之前,30%都在工厂死了。英国呢,进了工厂之后,保证三年内把工人劳动致死。这都是实话。资本的运作,从来都是这么血淋淋的。而我们中国的纺织工厂,工人定时上班,逢年过节都要休息,还要经常吃点肉。还要有钱买自己纺出来的布,所以呢,外国人的货就是比我们的便宜。所以,洋货冲进来,我们的国货币不了。我现在要给大家讲这些,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要让这样的事情重演,至少我自己是不会去做这种事情的。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十九章
  看着面前的讲稿,陈克非常不满意。这已经是修改了好几次的文稿,陈克依然想推倒重来。陈克知道为什么自己如此不满,因为在这篇文稿里面,陈克依旧没有说出“实话”来。
  去见徐锡麟的时候,陈克写过一篇洋洋洒洒的大作,在那篇文稿里面,陈克并不需要说什么“实话”,他要做的仅仅是写出徐锡麟能够理解的东西就好了。“实事求是”并不是要求你“说实话”。而是要求你能够明白对方的需求,知道对方的渴望。不客气的说,徐锡麟是一个有钱的革命者,他的财产源于旧制度。徐锡麟希望推翻满清,但是不等于徐锡麟就会同意摧毁旧制度。
  陈克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徐锡麟的支持,而不是去指引徐锡麟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那么为了这个目的,陈克就必须按照徐锡麟所期待的理想去说,让徐锡麟认为自己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志。当然了,“道学先生”可以说陈克是一个“谎话精”,但是这样的评价对陈克本人来说毫无意义,陈克就是秉承了“实事求是”的理论来做事的。从结果来看,陈克达成了目的。
  和秋瑾的结交,和蔡元培、陶成章的结交,包括和华雄茂、游缑、周元晓、齐会深的结交。陈克必须跟变色龙一样,对每个人展现出他们所期望看到的东西。这同样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面前的讲稿让陈克觉得十分为难。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力量不等于正义。菜刀是烹调精美食物的必需品,菜刀同样也是杀人的利器。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陈克坚信,学习了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必然会有人选择和陈克不同的道路。
  身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和一个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陈克知道商鞅变化的故事。商鞅首先用帝王之道去打动秦孝公,结果被秦孝公称为“他怎么是个胡说八道的人。”商鞅用“王道”去打动秦孝公,秦孝公的看法是“这人还行,能一起说话”。商鞅终于用霸道去打动秦孝公,秦孝公兴奋得和商鞅谈了几天几夜。
  陈克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包括了“帝道”“王道”“霸道”,他毫不乐观的认为,这些同志们必然更喜欢“霸道”。陈克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接触不多,哪怕是这么短短时间的接触,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只要革命了,中国转眼间就能够成为第一流的强国。他们并不了解世界,所以不知道中国和列强之间的真正差距。如果陈克把这个巨大的差距讲清楚了,他们到底有多少人会投身于一场摧毁一切旧制度的“人民革命”,而不是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呢?
  陈克对此没有把握。
  “这是文青今天的讲稿么?”齐会深从屋外走进来。他拿起一张看了看,看到的只有标题。又看了其他几张上,也都是些标题。
  齐会深眉头微皱,自从见到陈克之后,齐会深一直觉得陈克与众不同。那是一种本质上的不同,就齐会深见过的留学生来说,从来都是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满清怨英帝。他们要么是抱怨没钱,搞不起工厂,要么是抱怨设备太贵,设备不足,或者是工人懒惰。这还算是能干点事情的。那些不得志的,就大骂老天不长眼,自己这等才俊,竟然四处碰壁,毫无机会。接下来必然是对朝廷和列强的怨言滚滚而出。最后就是咬牙切齿的赌咒发誓,要革命,要推翻满清,赶走洋人。
  同样是这批“革命党”,一旦有了机会混进官府,加入洋行,立刻就趾高气扬,威风八面起来。虽然私下喝酒时候,他们还是要骂,不过这时候他们咒骂的则是上司如何混蛋,洋人如何混蛋,以至于他们捞不到好处。这也就是为什么齐会深的父亲对齐会深搞革命是深恶痛绝的原因。
  齐会深一开始倒是认为朝廷和洋人的确都是混蛋,但他却感觉这种结论没错,但是论证过程却错得离谱。那两者固然是混蛋,却不是那些曾经的“革命同志”所说的那种混蛋。齐会深一直希望弄明白到底这个错误在哪里,无论他结交了多少“革命同志”,询问过多少“有学问”的人,却从没有得到过令他满意的答案。直到遇到了陈克。
  被游缑打倒之后拖进陌生院里的那晚,真的把齐会深吓得不轻。但是明白了那是误会,而且得知陈克居然是“革命党”,齐会深一开始真的不信。在作坊忙忙碌碌的人居然是“革命党”?以齐会深的革命经验而言,革命党都是闲着的。没事做的人才去革命,有了正经事干的人,谁去革命啊?
  齐会深追随革命太久,找不到革命的道路也太久,他甚至多次请求他父亲给他钱去日本留学。知子莫若父,齐思峨老爷子很清楚儿子的目的不是为了留学,而是要去日本寻找“革命同志”。所以彻底断绝了齐会深的财路。
  偶然遇到的陈克,在齐会深眼里面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在已经没有了其他道路可以走的齐会深,只有赌一把,或许这个与众不同的“革命党”能够解释齐会深一直以来的诸多疑问。
  齐会深觉得赌对了。陈克的讲课每次都能揭示一些齐会深弄不明白的问题。让齐会深赞叹不已。陈克的作风更让齐会深非常钦佩。不仅仅是陈克给其他人开会,在陈克筋疲力尽去休息的时候,其他人也会私下开会。靠了几十两银子就能够白手起家的陈克,是齐会深从来没有见过的。为了一个同事就能够几天不睡,玩命制药的陈克,更是齐会深从来没有见过的。在这个作坊里面从来没有唉声叹气,也来没有怨天尤人,只有工作和欢声笑语。这才应该是“革命”,这才应该是“革命同志”吧。
  对于陈克重新开始讲课的事情,齐会深是非常高兴的。说实在的,对于头几天陈克的课,齐会深非常不满。和陈克以前那些有感而发的课程相比,这几天的课里面,陈克没有了以往的洒脱。讲课的内容经常自相矛盾,语焉不详。大家课上虽然没直说,但是无论齐会深,游缑、华雄茂,甚至周元晓,私下的谈话里面实际上已经很不满很久了。
  迟疑了一阵之后,齐会深终于开口了,“文青,我有一事不知道该讲不该讲。”
  “都是同志,有什么该不该讲的?”
  “文青所说的东西,一直给我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不知文青有什么难言之隐。”
  陈克微微一怔,齐会深说出这样的话,绝不会是偶然。看来他早有此意,现在忍不住才说出来。而且周围的其他同志不可能没有这等想法。既然如此,陈克干脆就据实以告。
  “我是怕领着大家误入歧途。”
  “误入歧途?”齐会深对微妙的用词颇为不解。他试探着问:“到底是文青领着我们误入歧途,还是我们学识不足,误入歧途?”
  “我倒是想自比荀子,但是荀子出名的两个学生,一个韩非,一个李斯。”
  “他们两人怎么了?”齐会深的古代中国历史水平不高,他理解不了这个比喻。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大师,韩非和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的法家理论深得秦始皇的赞同,而且实行了。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也是推行了法家之术。”
  “然后呢?老师和徒弟起了争端?”齐会深还是没有明白陈克的意思。
  “这倒没有。那两人虽然师出荀子,但是却只学了老师的一部分知识,而且用在完全不同的方向上。秦朝统一天下,废分封,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万世沐浴祖龙恩。但是荀子早就说,秦国制度里面有重大的结构性矛盾,一旦统一天下,这个矛盾就会彻底爆发。果然,秦朝二世而亡。我所学的东西里面,有王道,有霸道。我担心的是,大家不想走艰难的王道之路,却选择了急功近利的霸道之路。”
  “原来文青担心这个。”齐会深笑道。
  陈克学了三国演义里面华容道的词,“面对这华容道,丞相为何发笑?”
  “我笑诸葛文青不知兵法。”齐会深也对上了台词,“公道自在人心。荀子只有两个徒弟么?”
  “弟子众多。”
  “出名的只有韩非李斯么?”
  “的确如此。”
  “那荀子的主张可否为人所知。”
  “秦后,中国政治其实倒是颇多运用荀子的主张。”
  “既然荀子主张终归大行其道,那么文青兄为何不把你所知教给大家?我们都不知道文青要教什么,怎么知道文青所说的王道和霸道谁对谁错?文青你这么吞吞吐吐,我们等的是心痒难搔。这就是文青所说的——对待同志要坦诚相见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