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628

  其他同志也忍不住点点头,北洋军毕竟是满清手里的王牌,若是能歼灭段祺瑞的第三镇,同时消灭了江北提督王士珍所部,那么从安徽到徐州的广大地区就完全向人民党敞开了。特别是运河漕运,人民党能够彻底控制其中的一段。京杭大运河包括多端,(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安)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人民党胜利之后,从扬州出发的船队不经过人民党的同意,片帆都别想北上。这对满清的打击是致命的。
  在蒲观水等人交谈的时候,军委的其他同志不断赶到,很快包括华雄茂严复在内的军委成员都到齐了。华雄茂拍了拍手,“同志们,陈主席现在开政治局会议,先不参加军委会议。我们现在制定军事作战计划,等陈主席来了之后一起审定。”
  高玉杰虽然开玩笑的说参谋部工作繁重,其实参谋部早就有了几个初步计划,战略布置大同小异,都是诱敌深入,采用运动战的模式关门打狗。这几个计划的区别在于人民党到底允许敌人深入到什么程度。满清的作战有一个核心特点,那就是依托交通线作战。铁路,大路,航运是满清的作战核心。人民党则不同,由于掌握了农村,人民党就有更广大的运动空间。满清若是不脱离大路,那么他们的交通线与运输线就是极为固定和脆弱的。若是他们离开大路,那只可能采用小部队行动的模式。满清大部队根本不可能向农村随意进军,几万人在不明情况的野地里,先不用说打仗,光饮水取用就是一个大问题。
  先说了几个基本的想法之后,同志们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到了严复身上。这次战斗里头内河航运是关键,安徽水路密集,加上夺取了湖北新军的舰船,人民党的内河部队力量雄厚。所以段祺瑞要么先和人民党在内河上来一次决战,先消灭内河部队。且不说北洋军有没有这个水军实力,不少舰船体积很不小,一旦内河船队大批沉没,即便没有人民党人为的制造障碍,光清理河道就够北洋军忙上几个月。
  参谋部里头陆军出身的占了大多数,但是几次会议开下来,大家对这些水军的细节问题也都讨论过了。如果段祺瑞想快速进行战斗,他就只有陆路可走。那么严复作为海军专家,他的意见就格外重要。
  看着年轻同志们的目光,老帅哥严复笑道:“如果我是段祺瑞,我肯定不会进攻根据地。”
  听着老帅哥的笑话,年轻同志们忍不住哄堂大笑。
  严复本来性格很是严肃,可自打加入人民党之后,他脸上的笑容倒是一日多过一日。其实严复并不是一个刻板的人,老帅哥年轻的时候也挺活跃,不过是周围的环境让他不得不“严肃刻板”起来。在根据地里头,军队却讲“严肃、认真、紧张、活泼”,老帅哥和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革命军人在一起,大家理想一致,又没有内部倾轧,更没有派系斗争,这四条里头严复本来就能做到头三条。由于不用再费心思搞什么官场问题,第四条也在严复身上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
  听了严复的话,华雄茂笑道:“那归根结底还是要讨论敌人的战略部署了?”
  说是活泼,其实不是同志们放浪形骸的胡说八道。虽然也是笑,华雄茂与严复都没有说废话。
  严复点点头,“所以侦查工作还是要做好。而且我军现在也不能任由满清把咱们堵在淮河里头,敌人也不傻,他们知道我们夺取了湖北新军的炮舰,他们肯定也会担心我们的船队问题。北洋军若是靠着河行军,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咱们的炮舰炮击。他们不能接受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北洋军至少也得考虑把咱们堵在淮河里头,不会抄了他们的后路。段祺瑞不是无能之辈,王士珍更是号称北洋之龙,考虑问题很是缜密。这点事情他们不会想不到。”
  军委的同志们都点头称是,预测敌人的行动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除非敌人的内部有自己人,或者对敌人非常了解。否则的话把敌人的能力预计的低了肯定不行,把敌人的能力预计的高了,那更不行。而且敌人越不是无能之辈,他们就越懂得收集情报,观察判断战场形势的变化。想让这种敌人轻易落入人民党预先设置好的陷阱很不容易。
  “那陈主席是怎么预计黎元洪的呢?”有人问了这个问题。
  华雄茂答道:“陈主席对这件事反复强调过,他不是预计,而是让黎元洪只有一个选择可以做。现在北洋军的选择还颇多呢。”
  “我知道北洋军选择颇多,那么我们一条一条的仔细分析,逐条排除就好了么。”
  这个建议得到了同志们的赞同。
  高玉杰看大家马上就要讨论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他连忙说道:“请稍等一下,我有一个战略上的设想。我们先不打段祺瑞,而是先把段祺瑞身后的王士珍跟歼灭掉。无论怎么设想,敌人都会认为我们先打位于前端的段祺瑞,王士珍在后面,防范反而比较少。我们不管段祺瑞玩什么花样,甚至不管是段祺瑞打头阵还是王士珍打头阵。只要我们把位于后面的满清部队歼灭,打前锋的满清部队深陷根据地内,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设想当时就让不少同志打开了思路,严复与华雄茂脸上都露出了赞同的笑容。蒲观水连忙说了一句,“我是北洋军出身的,至少我在北洋军的时候,绝对是不清楚人民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假如我是前锋,我即便打不过,要撤退。我也认为广阔的农村是可以任意通行的。”
  听了这话,几乎所有同志都笑起来。是的,在大家学习人民战争之前,大家也认为广阔的农村是可以随意通行的,无人的田地,可以获取补给品的村镇,自己固然是要撤退,但是敌人也不可能肋生双翅飞到头里去。而现在,工农革命军的革命军人们都已经清除,当一支非人民的军队进入广大的农村之后,在人民战争面前,他们只是陷入了死地。若是他们不顾死活的依靠交通线突围,反倒有些许活命的可能。
  “北洋军怎么办我们不知道,但是选择哪个战略大家有没有想法?”看自己的建议得到了好评,高玉杰接着问道。
  “湖北新军和江南新军怎么办?”蒲观水问。他对这两支部队的动态很是关心。
  华雄茂答道:“虽然也要防范,不过陈主席的意思很明白。湖北新军这次绝对不肯再重蹈覆辙。通过小分队袭击的方式,湖北新军这次只怕会做个进攻安庆的样子。江南新军里头光复会的力量很大,陈主席已经派人前去联络光复会。他不要光复会阻止江南新军出动,也不要光复会煽动新军造反。他只要光复会在江南新军里头宣传一件事,待机而动。”
  军委的同志们听到这些布置连连点头,陈克的态度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要打掉最强的北洋军这路。只要能够暂时稳住湖北新军与江南新军,人民党歼灭了北洋军之后,这两支军队立刻就会选择撤退。这是必然的事情。
  “那么,大家有什么想法?”高玉杰接着问道。
  军委的同志们互相看了看,严复先说道:“我赞成高玉杰同志的计划。”
  “我也赞成。”华雄茂接着表态。
  军委经过投票,通过了高玉杰先打后面,再打前面的计划。
第七十二章
同盟会崩溃
  在军委正式确定二次反围剿战役模式的时候,前往拜会光复会的使者已经抵达了目的地绍兴。
  绍兴现在已经很有江南革命中心的味道了。街上好多“打倒满清,创立民国。”的标语,街头也有声嘶力竭做着宣传的革命党。必须说明的是,这在清末并不是什么奇景,历史上秋瑾被抓后,绍兴知府贵福杀害了秋瑾。当地士绅们就提出了抗议,力争为秋瑾“平反”。士绅们的理由很简单,“秋瑾只是在煽动革命,而没有实际造反。又没有口供,满清杀秋瑾是滥杀无辜。”秋瑾是否无辜且不说,在城里头贴标语,做革命宣传这种事情实在是颇为稀松平常的。
  绍兴城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守城门的,城内列队巡逻的都是短发。而且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些人的部署颇有可取之处呢。
  人民党的使者名叫程铭淼,他到绍兴之前,陈克已经通过联络站与光复会联系过了。早早的就有光复会的同志迎住了程铭淼。本来光复会的同志是想直接带着程铭淼前往光复会的总部,但是程铭淼却提出前往绍兴知府衙门门口去看看。
  “程先生,这有什么好看的?”嘴里这么说,但是负责接待的陈伯平声音里头很有些得意的感觉。到了知府衙门门口,只见守门的已经不是清军,而是留着短发的武装人士。
  程铭淼笑着问道:“这知府还在里头吧?”
  “没错,知府大人因为身体不好,现在政务都由人代理。”陈伯平回答的很得体。
  听完这话,程铭淼用力点点头。
  光复会在池州的几个月,主要干部都身体会到了营运一个地方政府是何等艰难的一件事。艰苦的几个月实际经历对于肯学习的人来说,比读几年的书都要有效。这次光复会在自家地盘上的起义就表现出相当的进步。虽然还是没能把实力深入农村,但是好歹在革命之前光复会已经针锋相对的建起了相应的部门,而且实际控制了绍兴城内相当的一部分实权。
  这些行动能成功,也有些运气的成分在里头。二次反围剿开始之前,满清在江南的部队已经全面开始收缩。这不是各路地方部队消极怠战,因为南京的新军第九镇一旦渡江北上,江南整个就空虚了,满清的兵力顶多用于扼守据点。在这个时候光复会率先夺取了绍兴的控制权,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程铭淼觉得光复会很有点学习人民党的味道,人民党在凤台县的发展也是首先夺取了县城的控制权。心里这么想,程铭淼却没有任何评价。他是来拜见光复会请求合作的,而不是作为大员前来视察的。对光复会指手画脚是很不礼貌的行动。
  陶成章是在大通学堂里头接待程铭淼的。大通学堂现在作为光复会的“干部学校”,其地位相当的关键。双方见面后都没有多余的废话,程铭淼把陈克的亲笔信交给陶成章,然后就静静的等着。
  看完了信,陶成章把信递给旁边的章太炎。他自己目光炯炯的看着程铭淼,“程先生,贵党陈主席总是这么客气。”
  程铭淼笑道:“大家都是要满清,这等事情还需要光复会的同志合作才行。”
  陈克在信里头没有过份要求,他只是希望光复会在江南新军的人员大力宣传“待机而动”,让这些人煽动军官和士兵的“旁观情绪”。自从人民党歼灭了合肥与安庆的七千湖北新军之后,各路清军面对人民党都没了狂妄之气。陈克要利用的就是这种态度。历史上清军本来就没有协同作战,陈克只希望他们保持这种传统,在人民党全力对付北洋新军的时候,其他新军观望战事即可。
  现在的清军与之后各路军阀还有国民党的部队一样,想打硬仗就得给赏钱,国民党那时候出动前大撒大洋,现在的新军也差不多。陈克不准备动用太多的力量来对付江南新军。除了军事行动之外,如果能够在新军强化煽动这种旁观情绪,那效果自然是更好。
  对于陈克的计划,陶成章理解的并不太深刻。他只是觉得陈克从来不提出过分要求的作风很让人满意。唯一让陶成章感到遗憾的是,陈克提出的要求未免太简单,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还要专门派人前来,随便表示了陈克的重视程度,但是光复会却无法因为这个人情对人民党有什么恩情可言。
  “不知陈主席可有别的话请程先生带来?”陶成章问。
  “陈主席要说的事情都在信里头写清楚了,并没有别的事情要我来办。”程铭淼再次确认了自己的任务。
  说话间光复会的主要干部们已经看完了信件,章太炎说道:“陈先生并不要我们出兵相助么?”
  “信里没说的话,那就是没有。我只负责送信。”程铭淼笑道。
  光复会的干部们虽然对人民党印象深刻,但是真的与陈克打过交道的只有陶成章、徐锡麟、秋瑾三人而已。陈克的要求如此之低,光复会不少干部竟然有些不敢相信。就是陈克不专门派人来联系,光复会也会这样去办,他们都能分清基本的局面。如果人民党被打垮了,那光复会定然压力骤增。光复会不会为了人民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也只能尽力不让江南新军权力进攻人民党而已。
  程铭淼看光复会的干部疑惑的目光,他笑道:“诸位,还有件事倒是需要说说。前一段同盟会的黄兴与宋教仁先生到了我们根据地,邀请我们加入同盟会。陈主席已经拒绝了此事。虽然这件事与马上要发生的战争无关,不过光复会既然已经脱离了同盟会,那这件事我们也不能不给大家说。”
  “哼哼。”陶成章冷笑了一声。他就知道人民党绝不会加入同盟会,所以他也只是冷笑了一声。“程先生,我向你介绍一下。这些都是我们光复会的同志。”
  介绍完之后,大家自然是要互相说话的。光复会的干部们或者有心或者只是好奇的开始询问人民党根据地的事情。程铭淼用光复会能够理解的话解释着大家的问题。在这问答中,程铭淼发觉自己来之前,陈克对光复会的评价实在是切中要害。陈克的原话是“光复会是一个很不专业的组织。”
  “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在哪里,程铭淼并不理解。程铭淼只是人民党中并不算出色的一名中级干部,他在日常工作里头也是感觉问题很多,党组织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学过,更别说有效理解了。他本以为自己未必能像陈主席这样洞悉问题,但是与光复会的谈话不久,程铭淼就感觉出双方的差距在哪里了。
  对于现实问题,光复会只看到了用肉眼能看到的。对于隐藏在表现之下的矛盾冲突,光复会就很少重视。程铭淼感觉光复会的干部们认为矛盾冲突是一种放不上桌面讨论的问题。人民党就完全不同,人民党的工作就是要找出矛盾,然后分析矛盾。最后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来。
  这种看似人民党“务虚”,光复会“务实”的区别,真的应用到了具体问题上,那就是高下立判。人民党遇到问题之后,经过对内在矛盾的分析,立刻就有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出来。
  例如光复会相当乎的农村问题,他们很希望人民党能够给出各种建议出来。但是程铭淼之所以被认为工作“不出色”,就是在农村工作里头他的表现并不好。即便是这样在人民党里头评价不高的程铭淼,听到光复会大谈什么下乡宣传革命,联合士绅,什么强行剪辨。他也觉得面前这些充满了热情的光复会成员未免太幼稚了。
  程铭淼能够被选作信使,并不是因为人民党把这个工作当作“贬斥”的岗位。当作信使需要睁着眼说瞎话的能力,程铭淼恰恰有这方面的资质。虽然在基层工作里头这种资质无法有效促进工作,但是在外交方面这可是难得的优势。心里头虽然有诸多想法,程铭淼却能态度认真诚恳,有礼有节的回答或者拒绝回答光复会的问题。
  人民党的会多,程铭淼不用绞尽脑汁的去考虑什么,只要把回忆里头同志们说过话的那些被证明是错误的话拿出来,就足够让光复会的这些人起了共鸣。对于这等和欺骗无异的事情,程铭淼毫无内心的谴责。他本来就是送信的,是光复会自己要拉着扯闲篇,既然如此,程铭淼完全没有理由传播人民党的政治理念,让大家高高兴兴的多好。
  光复会的同志与程铭淼“相谈甚欢”,基本上与人民党彻底决裂的同盟会代表黄兴与宋教仁则回到了东京向同盟会汇报工作。光复会的退出给同盟会的打击其实远比想象中更大。由于光复会是江浙地方势力,与士绅关系密切。而日本留学生中江浙出身,比较倾向于光复会的数量相当大。而且在此时还有一件很大的问题,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
  日本政府对于孙中山的庇护、支持已有很久的历史了。根据可信史料,孙中山发誓推翻清廷
第一年,就和日本政府建立了联系,此后这些年,孙中山往来日本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或许是因为日本政府在东三省问题上有求于满清政府,或许是因为清政府主导的立宪运动顺利进行使日本政府看到了新的希望,所以也就是决然抛弃孙中山。
  日本政府当然也没有完全接受满清政府的要求,将孙中山“驱逐”出境,实际上是两边下注,既不愿意就此得罪满清政府,也不愿意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过分为难,谁知道十年后二十年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所以日本政府不愿用强制手段去压迫孙中山,而是通过与孙中山、革命党人关系密切的日本人头山满劝说主动出境,并由外务省和一家商业机构分别提供一万八千元经费资助。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这种两边下注的讨好做法谁也不得罪,清政府那儿可以交代,毕竟你要求让孙中山走,他走了;孙中山这里也好说话,你看,实在没办法,暂时避避吧,反正日本的大门朝你开,将来环境改变了,孙先生还可以回来。
  历史上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光复会宣布脱离同盟会。而陈克得这个时代,光复会则是因为无法接受孙中山躲在海外革命的态度,加上当时岳王会毕竟顶着同盟会的名号,一度占据了安庆的岳王会与光复会矛盾重重,根本谈不上什么合作。这些事情都导致光复会对于同盟会的彻底失望。
  现在孙中山还是拿了日本人的这笔资助,而且人家日本人又说得这么诚恳,孙中山也就不得不离开日本了。但是孙中山走之前并不甘心,他还做了最后的努力,让黄兴与宋教仁前往安徽,希望拉陈克加入同盟会。黄兴与宋教仁这等人物,被迫当了个说客,也完全是被逼无奈。假如人民党加入了同盟会,那孙中山就有了好多手段。对外宣传也好,甚至对日本人也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得知人民党干净利落的拒绝合作,孙中山很是失望。沉默了一阵,孙中山才说道:“我已经命汉民在南洋建设同盟会总部。咱们还是暂时南下。既然北方有北洋,安徽有人民党,江浙有光复会,我们同盟会还是应该到两广去。”
  孙中山的革命党因为缺乏自己掌握的武装力量,自然不能像人民党那样,先打出旗号,再攻城拔寨。孙中山他们的起义,有点像做生意,先筹集了本钱,买枪械,花钱偷运回来,还要花钱收买参加人员,从帮会到新军甚至防营,连起义骨干的活动经费,从交通住宿到吃饭的钱,都得事先准备好。好些革命党人比如孙中山,原本就是职业革命家,自己就要靠捐款养活,一会儿钱松,一会儿钱紧的。筹集一大笔造反经费,实在不容易。但凡党徒有产业的,多半保不住。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就因为支持弟弟革命破了家。而另一个革命富翁张静江,据说,他跟孙中山汇款的暗号,ABCDE分别代表1万,2万,3万,4万,5万。而孙中山动辄给他发一个C或者E,让他穷于应付。不过,革命党最大的财源,还是南洋。毕竟,革命党拉捐款,只能靠海外华人,而华人最多的地方,就是东南亚,欧洲和美国,要排在第二位。而同盟会中人,在海外资源最多,筹款能力最强的,还是孙中山。只有孙中山在海外华人中最有人脉。需要提一句的是,当年的捐款,不尽出于海外华人的革命觉悟。好些捐款,实际上是华人对革命的一点对赌投资。革命党人在拉捐助的时候,往往会许诺给捐款人一些革命成功后的官衔。当然,这些官衔,在革命成功后,绝大多数都没有可能兑现。
  凡是涉及钱财,就难免有纠葛。心直口快的章太炎,因民报经费跟孙中山撕破脸皮大闹,背后实际上是部分来自东南和中部同盟会成员对孙中山长期的不满。在他们看来,把资金过多的投向孙中山的家乡两广一带,明显是出于地域的偏心。但是,考虑到资金的来源,孙中山大概也只能这样选择,毕竟,南洋的华人华侨,多半来自两广。如果能在广东占一块地方,也便于争取海外的援助。在孙中山眼里,像武汉这种四战之地,尤其是不能考虑的。所以,同盟会在章太炎事件之后,实际上处于部分的分裂状态。部分原光复会的成员,在东南地带自行其是。而来自中部的前华兴会成员,也自己做自己的。当然,他们就没法指望孙中山的筹款接济了。
  光复会脱离同盟会之后,孙中山已经做了这样的决定。黄兴与宋教仁都知道,听孙中山再次提及此事。两人对视了一眼,仿佛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黄兴说道:“孙先生,我不准备去南洋。我想与教仁还有华兴会出身的同志回湖南去看看。”
  “为何?”孙中山感觉很意外。
  宋教仁接过话头,“人民党既然能靠自己的力量打出安徽来,我们也回到湖南从基础干起,未必不如人民党。而且满清这次围剿气势汹汹,若是失败,那天下立刻震动。各地官府为了自保,也不敢对革命党逼迫的那么狠,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孙中山看着黄兴与宋教仁,曾经聚集在同盟会旗下的力量还真的有些“全国性”的味道,江浙、两湖、广东,加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生,大家在日本搞起同盟会来,再加上在日本的保皇党康有为等人,竟然成了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的汇合地区。
  但是现在,这个局面已经有了大变化。首先是保皇党立宪派们开始倾向于北洋袁世凯,而光复会摆明了旗号与人民党合作,现在两湖地区的华兴会黄兴与宋教仁若是再脱离,同盟会剩下的就是海外的华侨与广东地区。
  这就是同盟会的结局么?孙中山想。
第七十三章
遣返(一)
  安徽巡抚衙门门口的牌子已经换成了两块,左边是人民党安庆市市委,右边是安庆市人民政府。不过两块牌子都简陋的很,不过是原木上随便刷了清漆,然后找写字好的人写了名字而已。安庆市市长章瑜自己都没把这两块牌子太当回事。作为人民党最前哨的安庆市,现在只有一个营的驻军。这个营是四四制满编部队,总共有一千人。包括章瑜在内的部队上下,没有任何人觉得这一千人能够靠武力守住安庆。湖北新军还会打过来,并不是什么秘密。部队里头对此心知肚明。但是部队也没有撂挑子的想法,工农革命军自然有工农革命军的做法与风气,部队早就把撤退路线、撤退计划制定完毕。在确定了后路之后,部队反倒毫无后顾之忧的展开着工作。
  在章瑜的组织下,这一个营与其说是驻军,倒不如说是工作队。恢复秩序,营运城市生活。章瑜和同志们干的热火朝天有滋有味。自打回到安庆之后,首先恢复的是城市卫生,然后码头也至少恢复了营运。虽然客商大减,但是好歹安庆的生活秩序恢复了正常。接下来人民党开办了合作社,建立了安庆市银行。靠了外面运来的粮食,加上人民币的发行,安庆的生活也能维持下去。这半年多来三次经历战火的安庆市总算是能正常营运起来。
  现在在人民党中,章瑜无疑拥有规模最大的办公室。安徽巡抚的办公室现在由章瑜和市委书记两人占据了。一大早,章瑜早早的就到了办公室。今天他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交接湖北新军伤兵的任务。在合肥战役中,人民党俘获了好多伤兵。没有能顶住的伤兵都已经死了,能顶住的伤兵也都完全脱离了危险期。现在马上就要打仗,人民党把这些伤兵送到安庆,然后由章瑜把他们送过长江,这样遣返工作就算是完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