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628

  “袁公,这是销售和利润的图标。”路辉天解释道。这是陈克想与袁世凯商业合作的关键部分。价格低了不赚钱,但是价格高了百姓买不起,所以现代商业会选取一个总销售额度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附近进行商业操作。
  人民党的大宗商品,特别是几个重化工产品就是如此。虽然是独门生意,但是销售价格却很有讲究的。除了向海外大量出售之外,在国内销售,必须有一个整体意识。人民党内部很明白,现在人民党的好日子建立在大量贸易的基础上。不仅仅是海外市场,还得有国内市场。对其他省份,人民党暂时没办法。但是北洋却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而且北洋也有财政危机,他们比谁都需要钱。
  这个理论并不复杂,袁世凯等人一听就明白。人民党想和袁世凯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来往。
  “文青想让我们北洋干什么?”袁世凯对自己要充当的角色不清楚。
  “在一些商品上,我们是大卖家,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个大买家。而在很多商品上,我们是大买家,所以我们也需要大卖家。除了北洋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合作者。”路辉天说出了最终答案。
  杨度毕竟年轻,听了这话,他已经忍不住脸露喜色。袁世凯与王士珍却神色严肃。陈克提出的建议非常有吸引力。但是陈克又不是傻子,这么做的话,他账面上得不到丝毫好处。商税虽然是个大头收入,但是除非陈克还有别的赚钱利润,否则花费这么大心力,依旧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
  “文青想从我北洋这里分到什么?”袁世凯问道。
  路辉天向袁世凯解释人民党的经济政策,段根据地百姓若是没有大量的就业机会,生活也无法得到改善。陈克坚定的反对任何福利制度。想挣钱,就要劳动。而人民党必须最大限度的提供就业机会。如果没有大量的原材料,很多工厂也没办法开工。
  而路辉天也有不能告诉袁世凯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党经过讨论,大家暂时认同了陈克提出的观点,“欧洲必须从全世界采购商品,才能够满足战争需求。”如果现在没有大量的建设工厂,到时候人民党也无法大量向欧洲提供商品。
  “除了棉花之外,文青还想从我们这里买什么。”袁世凯问。
  “羊毛,内外蒙的大量羊毛。”路辉天答道。
  羊毛是个好东西,除了毛纺之外,陈克让人民党的同志试穿过一种靴子,牛皮面,内里面沾了一层绵羊毛,冬天穿起来可真的是暖和。而羊毛纺成的毛线,织成的毛衣也是天冷之后很好的保暖衣物。根据地内部就能基本彻底消化掉这种商品,根本不用考虑外销问题。
  “袁公,京张铁路已经修好,羊毛直接从京张铁路运到北京,装船走水路很方便。唯一问题就是价钱。价钱只要合适,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所以我们想在北方设一个站点,专门用于羊毛的初期处理,然后运去我们根据地。收购羊毛的事情,我们就交给袁公。”
  袁世凯心里头掀起了一阵波动。他一直在收买蒙古王公,但是单凭武力效果有限。北洋没什么钱,往那些王公那里投钱,啥时候也填不饱这些王公的胃口。而羊毛在内外蒙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只要给点钱,内外蒙的王公们只会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但是陈克这种经济布局的眼光让袁世凯觉得非常不舒服。
  俗话说瘦地没人耕,耕开了有人争。人民党知道给根据地的百姓增加就业机会,难道袁世凯就不知道增加就业机会有好处么?
  路辉天知道袁世凯肯定会这么想,其实根据地自己不仅在试着养绵羊,也种了很多棉花。对于从外省购买原材料的事情,大家也觉得难以接受。中国从来都是匮乏,哪怕是没有赚到别人的钱,这就会引发巨大的失落感。根据地里头对经济的观点更加科学一些,所以这种失落的感觉也更强烈。
  沉默了一阵,袁世凯才开口,“文青让你来就这么一件事么?”
  路辉天也没指望袁世凯立刻就下定决心,“陈主席想问问袁公,若是满清彻底灭亡之后,海关的问题还是按照以前的协议走么?”
  袁世凯没想到陈克居然想真的确定此事,他其实对此也没有什么考虑。本想简单的回答按照以前的约定走,但是袁世凯忍住了。陈克这么问肯定有不少原因。他问道:“文青有何变故?”
  “我们和英国人签署了几个新的约定,这部分销售不牵扯国内市场,所以我们到时候只怕不能把这几笔收入算入原先的协议里头去。”路辉天答道。
  “多大金额?”袁世凯随口一问。
  “一年进出口四千万两。”
  路辉天说完了这个数目,袁世凯、王士珍、杨度的眼睛不由得瞪得溜圆。怪不得陈克不愿意把这几笔买卖算进原先的协定。就算是按照5%的关税,这些买卖一年就是两百万两的税金。折合成银元一年将近四百万。即便袁世凯少收点,一年也能挣到一百万银元。足够养活一镇新军。
  “这只怕……,还得商议。”袁世凯差点就直接拒绝了。但是他很明白,满清不到台,这笔钱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染指。即便是满清倒台,这笔钱也未必能落到手里。想一年弄到一百万银元,那就得给陈克足够的好处。
  “这件事以后再说。我听辉天你说还有福建的事情,却不知文青对福建有何想法。”袁世凯觉得路辉天的主要目的只怕就是对福建有所图。
  “我们请袁公尽快恢复福建的局面。或者袁公根本就不想让福建加入明年的全国议会讨论?不管如何,我们不会插手福建事物,但是福建继续这么乱下去,我们也不安心。”路辉天答道。
  “文青不愿意平定福建之乱?”袁世凯问。
  “若是想打击福建的满人势力,我们早就出兵了。但是既然已经与袁公达成了协议,我们自然不会毁约。我们真心希望袁公能够掌握局面。然后大家就能好好的过日子。周边若是这般大闹,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路辉天强调了这个问题。
  这么冠冕堂皇的话让袁世凯摸不着头脑,陈克这是真心的想天下太平么?北洋现在全力准备趁乱谋取更大的地盘和利益,而人民党看似对这种纷乱毫无兴趣的样子。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不过怎么问,路辉天的态度始终一致,希望袁世凯能够迅速平定局面,彻底掀翻满清。而且与人民党进行更大规模的贸易。这怎么看都有些令人意外。送走了路辉天,袁世凯问王士珍,“聘卿,陈克这是搞的什么把戏?”
  王士珍也弄不清楚,北洋做大到底对人民党有什么好处?既然人民党拒绝了英国人的威胁,那就说明人民党不愿意给北洋添乱。可是人民党并没有丝毫害怕北洋的迹象。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呢?
  “袁公,人民党会不会是真心不想让中国乱起来?”杨度迟疑的问道。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傻,袁世凯冷笑道:“他们就是天下纷乱的罪魁祸首,他们会怕天下乱么?”
  “人民党只是要推翻朝廷,可不等于他们希望中国大乱。”杨度声音不大,却并不太畏惧。
  “哼!”袁世凯冷哼一声。若是说想救国救民,他也不能一口咬定人民党没有这个打算。不过现在的局面下,袁世凯绝对不会承认有谁比他更加忠于国家的。
  王士珍一直觉得杨度是个幸进份子,所以他对杨度从来不怎么客气,“虎禅,人民党诡计多端,绝非善类。要么这样,你私下和那路辉天谈谈,看看他到底想要什么。”
  杨度看向袁世凯,袁世凯点点头,“虎禅,他们说什么,你不妨就应和一下。一定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等杨度出去之后,王士珍才说道:“袁公,人民党已经看到了天下大乱的局面,只怕是要浑水摸鱼了。他们这次是来试探咱们北洋,想来他们也没有做好准备。吞下江西和苏北,人民党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力气进入福建。”
  “那聘卿有何建议?”
  “那得看袁公到底是想稳住局面,还是准备放长线钓大鱼。若是袁公想稳住局面,那就派兵进入福建和陕西恢复秩序。反正现在看,诸将都等着袁公分封诸省总督。这两个省不妨就开始。而且浙江孤悬江南,若是能据有福建,江南就练成一片。至于陕西,想进入四川,就必须夺取陕西。只要袁公出兵,其他省份知道厉害,也就老实了。”
  王士珍分析的很认真,袁世凯微微点头,他现在也举棋不定。能够直接夺取更多省份自然是最好。可是这出兵就要钱,北洋财政捉襟见肘。出兵规模也不可能太大。但是诸将对于分封总督已经等了好久,不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怕北洋自己就先闹起来。
  袁世凯其实有了自己的腹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必须直隶。内外蒙要半直隶。其他各省倒可以分封总督。但是一旦分封之后,袁世凯就失去了对这些省份的直接控制。如果分封的是不忠心的,那就是养虎为患。分封的是忠心的,那不过是削弱自己的力量。这实在是左右为难。
  想到这里,袁世凯突然发现,人民党这次居然又走在了自己前头。陈克的建议其实就是要袁世凯表态。而且与上次相同,人民党手里有着袁世凯极为渴望的筹码。袁世凯不用再支付各地旗人的开支。这已经节省了一大笔钱。如果再有商业和关税的合作,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再从其他各省收取一定的钱,国家财政收支居然就能平衡。只怕还会有些盈余也说不定。
  人民党虽然居心叵测,包藏祸心。可是袁世凯实在想不出怎么拒绝这种诱惑。
  “聘卿,你觉得一旦推翻了朝廷,陈克会来北京做官么?”尽管知道陈克铁了心当四省的土皇帝,袁世凯还是忍不住问道。
  “绝不可能。”王士珍回答的斩钉截铁。
  袁世凯微微叹口气,这才说道:“我想赶紧控制住局面。想来陈克这次这么客气,其实是想看看北洋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若是我们实在力所不能及,他们就会动手。我不想让陈克这小子请看了我们北洋。出兵的人选聘卿有什么想法么?”
  “让曹锟去陕西。让冯国璋去福建。”王士珍给出了答案。
  “曹锟么,他要是愿意去就派他去陕西。为何要冯国璋去福建?”袁世凯问道。
  “让段祺瑞赶紧回北京。袁公若是能放心冯国璋,那就让他暂时镇守江南。浙江与福建两省距离我们太远,中间又隔着一个人民党的淮海省。这也是陈克老奸巨猾,他选的这个位置太刁钻了。”王士珍说道。
  袁世凯听完这话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地图,人民党从海边直到湖北。把南北交通彻底截断。走陆路,那只有走四川才能进入南方。可人民党东边据守沂蒙山,西边有大别山,都是占据了形势。而南边的江西直插入江南,与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全部接壤。随时可以进军这些省份。与北洋接壤的中间黄淮平原虽然广阔,可北洋真的没有把握在大规模的野战中胜过人民党。
  北洋一旦分封了诸将,中央的力量只会被削弱。如果不能尽快的积累钱财,大规模组建军队,北洋不可能获胜。可是想赚钱,就必须和人民党达成协议。袁世凯能够想明白这里头的关节,但是陈克每每能够抢先把握局面。哪怕是只有这点,袁世凯都想给陈克一个教训。
  想了好久,袁世凯说道:“咱们就准备出兵吧。”
第七十八章
诸省之变(十)
  见到杨度前来拜访,路辉天没有什么客套,只是说了句,“请坐。”
  对如此简单的问候语,杨度感到一种不太习惯。袁世凯给路辉天准备的住处很舒服,西式布局,客厅里面有沙发,软软的沙发垫布料很舒服。那是丝绵混纺的结实布面。杨度不知道这是人民党近期退出的新产品。在北方奢侈品中销售的不错。
  屋里面很安静,路辉天亲自给两人倒了茶水,然后平静的坐下,神情专注的看着杨度,等着杨度表明来意。
  这样的接待方法与和北洋那种旧官场习惯不同,没有居高临下的虚张声势,也没有那种试图拒人千里之外的矜持。路辉天的专注的态度表明他很重视杨度的来访,杨度莫名其妙的新生感觉,路辉天对杨度的身份并不在意,路辉天尊重的是来办事的这个杨度。
  这是一种令杨度很不适应的尊重,这也是第一次有人把杨度本人当回事,或者说把身负责任的杨度当回事。
  这是一个干事的人啊!杨度心里面叹道。
  杨度知道很多人不靠关系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情报里头说人民党的干部都很年轻,他们的党主席陈克现在不过是一个三十岁的“中年人”。北洋里头能和陈克相比的只怕也就是袁世凯本人了。在三十岁的时候,袁世凯身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俨然是朝鲜的太上皇。
  除此之外,北洋剩下的诸将里头,杨度算是非常年轻的。1910年的现在,他不过36岁,也位列内阁一员。理论上中央的官位比地方显赫些,如果人民党肯承认现在这个中央的话。
  而眼前的路辉天,却以自己实实在在的功劳确立了人民党高级干部的地位。尽管不清楚路辉天到底干过什么,光这两次接触,杨度能看到的是路辉天的极度专注工作的特点。这不是好对付的人。
  “路先生,这次我来是想问问,人民党到底准备真心想做什么。如果方便的话,还请路先生明告。”杨度的问话开门见山。就杨度的经验来说,这种问题基本上得到两种答案,若是心里头有自己小算盘的,就会顾左右而言他。如果只是传话的,就会把曾经说过的话重复一遍。
  路辉天的回答也很简单,“我已经向袁公谈了我这次来的目的。杨先生不也在场么?”
  听路辉天把皮球踢回来,而且言语里头也带着隐隐的指责意味,杨度微微笑了笑。“路先生,我们双方有过约定,这我知道些。但是现在的局面很多事情都在变。所以我很想知道路先生有没有什么当面不方便对袁公说的话。如果有,在下可以替路先生带话。”
  路辉天的确需要有人带话,他坦然说道:“杨先生,我方的态度是希望让双方曾经的约定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但是眼前有很多变化。我不知道袁先生是不是和你说过,我们要四省之地,其他地区任袁先生自取。但是那时候,其他地区还都在满清的体制下。各省都没有胆量对我们发起挑战。现在我们开始致力恢复商业,就如同我们现在想与袁公谈成商业贸易协定一样。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有人不在军事上对我们进行攻击,但是恶意阻碍我们人民党的正常商业行为的话,你觉得我们是不是该努力推动商业的恢复呢?”
  “那这与袁公何干?”杨度问。
  路辉天答道:“袁公与我们达成了协议,他就有义务遵守这个协议。我们不对其他省下手,是因为我们相信袁公有能力维持国家的正常运作。如果袁公没有能力维持,那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毕竟每个集团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杨先生你说呢?”
  杨度暂时沉默了,他也研究过法律,对于权力和义务有自己的概念。不过杨度毕竟是旧派人物,在旧派体系里头是没有什么对等概念的。对等意味着敌对,至于权力和义务,这种东西就更是个笑话了。上位者对居下者有权力,居下者对上位者有义务。就是这么一码事。同时拥有义务和权力,这是同一体系内的上层之间的玩意,人民党和北洋这种实际上处于敌人状态的两股势力并无这种问题。
  一时间,杨度有点失望,或许他有些高看了人民党,他们这些年轻人不过是借着这个借口来要挟袁世凯而已。历史上太多的协议就是这么完蛋的,看似精诚合作,但是利益的冲突之下,双方开始各怀鬼胎,最终协议被撕毁。杨度本以为人民党会不一样,现在看人民党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杨先生,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想背信弃义?”路辉天问道。
  这话直接击中了杨度的心思,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杨度立刻答道:“路先生这说的是哪里话?”
  路辉天笑了笑,“杨先生,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多考虑一些。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我们让北洋尽点义务,北洋肯定觉得我们是没事找事。大家图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我们很清楚。我们来的时候也拿着商业协议,而且这个协议也不是北洋力所不能及的。如果北洋觉得这个协议不公道,或者因为眼前有什么问题,你们暂时无法履行义务,我觉得你们可以直说。大家谈就好了。我们遇到了问题,这就亲自来拜见袁公,把这些事情当面说清。这就是我们的诚意。如果是那种只要心里头觉得不能满意,就觉得对方背信弃义,这不是合作的态度。矛盾无处不在,想解决矛盾,就需要更好的沟通交流,才能明白矛盾在哪里,需要怎么协调改进。杨先生你看呢?”
  路辉天的话让杨度有点难以招架,他思忖着说道:“路先生,你这话欠妥。北洋现在不是不想尽义务,而是时机不到而已。”
  “那方便不方便告诉我们时机什么时候才算到,那也得有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吧,我们也好调整我们自己的安排。”路辉天回答的很干脆。
  听了这话,杨度沉默了。这些事情他做不了主,甚至袁世凯自己也未必做的了主。但是杨度不能这么回答,这么说的话却正应了人民党说过的“不愿意尽义务”。
  人民党的人好难对付啊,杨度感觉有点理解路辉天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当上一省之主。路辉天的话一点都不咄咄逼人,甚至合情合理,给人留了充分余地。但是这样实实在在的“真话”,只能用实话来应对。说实话却从来不是满清的官场传统,也不是北洋上层的传统。杨度想说实话,但是他根本掌握不了权力,所以他说不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