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628

  回想起受刑前刘勇胜也是如此表情和声音,任继周仿佛被鞭子狠狠抽过一样,脸色登时就变得苍白起来。他畏惧的往后缩了缩,仿佛尽量远离刘勇胜一点就能稍微安全一点似的。
  这种表情刘勇胜也见得多了,不仅根据地抓到的各路探子是这个表情,包括抓获的日本间谍,经过拷打后也是如此惊恐。对任继周的恐惧神色完全视而不见,刘勇胜继续了不久前的话题,“我们接着谈你作为间谍的事情吧。”
  上刑的作用在于恐吓,恐吓的威力在于被审问者自身的恐惧。若是被人反复提及的话,被审问者如果打起了顽抗到底的心思,上刑的作用就大大消失了。所以刘勇胜根本不提上刑的问题,而是开始询问起任继周的履历。
  果然,上刑的经历与刘勇胜根本不提及上刑这件事本身的做法之间的这种异样,使得任继周注意力分散,根本不用特别注意就能发现任继周回答前后矛盾的部分。刘勇胜心里面暗自叹口气,对于任继周这种已经开始混乱,却始终坚持编瞎话的家伙,审问的工作并不好做,看来这又是一次持久战呢。
  同样的一批问题连问了三遍之后,刘勇胜指着记录的问题之一问道:“任先生,我们问你什么时候到的徐州,你三次都坚持说你是徐州本地人,我们给徐州百姓办理户口本的时候,得到了情况恰恰不是如此。你能对这个问题解释一下么?如果你想找证人证明你是徐州本地人的话,可以现在就告诉我谁能给你证明。”
  任继周没想到刘勇胜直奔这个问题,心里面登时就慌乱起来,强行按捺住慌张,任继周开始想办法给自己辩解。
  在这次土匪袭击工地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人民内务委员会单独向陈克提交了一个报告,报告是关于人民内务委员会破获徐州多个间谍网的事情。新破获的间谍网不仅仅包括北洋、苏南的王有宏,还有外国人雇佣的间谍网也被挖了出来。英国、日本、美国,这几个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国家都针对根据地事实了间谍活动。
  人民内务委员会的同志们工作成绩显著,陈克当然高兴。只是他很了解这批同志们的特点,既然呈上这份报告,还不提怎么破获土匪袭击事件,里面肯定会有相当的问题。果然,在报告纲要里面提到的“一些附带问题”中,人民内务委员会列举了一批口供。间谍们不可能光在外面观察,他们也尝试着打入人民党内部获得更详细更准确的消息。被捕获的这批人当中,不少提及了自己曾经与人民党的某些同志接触过。人民内务委员会很巧妙的单独把这部分情报汇总起来,一起给了陈克。
  大概浏览完毕,陈克放下了手中的文件。这样的应对方法,足以证明人民内务委员会领导同志对政治的敏感性。陈克在整风刚开始的时候,就专门告诉人民内务委员会的同志,这次运动不是敌我矛盾,所以人民内务委员会不允许参与其中。
  他们的确没有参与,即便破获敌人情报网,发现敌人情报网有可能与人民党同志接触的事实,他们既不隐瞒,也不自作主张,而是把这些事情也全部推到陈克这里。总算是没有无端的添乱。陈克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经参与过的论坛讨论,这是相当阴暗范畴的讨论。一直没人敢对总理施以不少模式的攻击。原因在于总理搞情报工作,掌握了很多人的“黑材料”。陈克当时还真不太理解“黑材料”的概念,现在把这么一叠“黑材料”拿到手中之后,他突然间恍然大悟了。
  与敌人情报网有所接触,并不等于就投靠了敌人。如果陈克想整某些人,他根本不用搞什么阴谋诡计,直接拿着这些“黑材料”要求那些同志澄清事实。不需要别的手段,现在人证都在,光这么干就足够陈克随意拿下他觉得需要拿下的那些人。
  而且这些黑材料一旦出现,实际上就不太可能消除。陈克不可能要求人民内务委员会销毁这部分材料,材料将会留档。只要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以后随时翻出来就是攻击人的手段。时间拖得越久,这些材料只怕越是有力量。因为那时候人证物证极难凑齐,党内若是搞起人事斗争,目的就不是判断出一个是非对错人事斗争的目的是把某些人搞掉,有了黑材料,而没有真凭实据,这反倒给了人事斗争者极大的活动空间。
  想到这里,陈克忍不住用手掌按住脑门,长长的吁了口气。
  这种斗争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这种斗争恰恰是熟悉制度的官僚们最会采用的方式。陈克自己都不知道如果有那一天的话,他到底该怎么怎么办。因为保卫组织安全是组织成员的义务,哪怕明知道对方心怀不轨,只要有尚未解决的黑材料存在,这种要求都不能说是错误的。
  现在要把这些问题通过调查解决掉么?陈克觉得这实在是很难处理的事情,黑材料上不仅有整风中被撤职的同志,同样有整风中提拔上来的同志。当然,暂时没有被整风“波及”的同志也有一批。在这么紧张的局面下,一旦开始调查,天知道会在已经震动的党政军内部引发出什么结果来。
  周镇涛都敢私下联络人“为兄弟出头”,陈克现在尚且不敢打草惊蛇,对这个小集团进行全面调查与打击。若是这些“黑材料”的消息传出去,鬼知道还有哪些“天才”会利用这码子事兴风作浪。陈克能容忍到现在为止同志们的错误,这并不等于陈克能够对这帮兴风作浪者忍耐下去。
  想到这里,陈克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面背着手开始踱步。刚走了没多久,警卫员进来告诉陈克,陈天华来访。陈克赶紧把这些材料整理起来,这才请陈天华进来。
  陈天华进门后看没有别人在屋里面,他开门见山的说道:“陈主席,我听说根据地抓了一批间谍。而且间谍们和咱们不少同志有过接触。”
  陈克觉得身上一激灵,他扭过头就想质问陈天华到底听谁说的。不过只与陈天华的目光对视,陈克就知道陈天华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了。
  “天华同志,你开始查这消息的来龙去脉了么?”陈克盯着陈天华问道。
  “我这边已经开始查了,我过来的目的是想问问陈主席你对这种事情到底怎么看?”陈天华绷着脸问陈克。带上这一次,泄密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两次了,陈天华不能不着急。
  陈克坐回到椅子里面,他心里面也是极为恼火的,事情的发展远在陈克想象之外。原本认为人民内务委员会能够很好的遵守保密条令,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按捺住激动的情绪,陈克缓缓的说道:“不管如何,我还是那个要求,一个不杀,大部不抓。”
  “陈主席,我不说杀一儆百杀鸡骇猴这种话。我现在是觉得有人在背后专门干这个。肯定有人串联起来了。”陈天华情绪激动的竖起左手食指在空中指指点点,仿佛是想把那个或者那些背后搞小伎俩的家伙给凭空指出来。“有人一次这么搞,咱们说这是无意的。这都第二次这么搞了,这绝对是有意的,有组织的。对这些人不能装作没看见。”
  如果不是读过党在历史上曾经走过的道路,陈克只怕此时会比陈天华还激动。陈天华并没有说错,只怕有人已经组建起了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的成员囊括了方方面面的人,他们到现在为止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与“整风”对着干。在党的历史上,早期肃反中的扩大化以及野蛮行动,难道不是肃反运动推行者遇到这种抵抗时采取的对策么?所以陈克下定决心,哪怕自己再不快,也必须向毛爷爷学习。
  “天华同志,你不管给我说什么,这次整风定下的要求,一个不杀,大部不抓,都得贯彻到底。即便同志们做了很多事情,到现在为止,还都是组织纪律问题,我绝对不允许人为激化矛盾,把这些给我凭空上升到敌我矛盾上去。我很信任你,所以你能不能理解,你都要给我坚决执行下去。”
  这话让陈天华感到极为意外,他左手食指竖在空中,盯着陈克看了半晌,突然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坐到陈克对面的椅子上,“陈主席,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到现在你还能忍得住。”
  陈克苦笑了,如果不是他真的见过那么多历史,如果不是他真的有过那么多讨论,他只怕比陈天华跳出来的还会更早。想到这里,陈克突然感觉对一个问题恍然大悟了。根据地毛爷爷的文集,以及不少记载,很多人问过毛爷爷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好人和劳动群众”为什么经常败给剥削阶级统治者的时候,毛爷爷爱用“斗争的不够”来解释。
  以前陈克觉得这话未免太泛泛而言,现在他突然觉得这话才是真正的至理名言。就连陈克自己把毛爷爷指出的道路当作金科玉律,可每每真的有所收获,也都是在斗争中认识到的。在《实践论》当中,毛爷爷早就指出,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至于“接触外界事情”,那就是《矛盾论》中反复强调的,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毛爷爷的个性就是敢于斗争的一个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既然矛盾始终存在,那么面对斗争有什么可以高兴和不高兴的呢?陈克终于觉得自己有些能够理解毛爷爷本人的那种态度了。
  陈天华看陈克先是苦笑,很快脸上就容光焕发了。这截然想反的表现令他极为意外,“陈主席,你说的理论没错,可问题总得实际性的解决,你得我们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我还是那话,这次的事情不是我们要和某些同志斗争。这次事情的矛盾焦点,是我们是不是要贯彻人民革命的理念,与那些和我们争夺同志的封建权力分封思想进行斗争。如果说只是抓出那么一些人,把他们杀了,你放心,我能做到。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说个泄气话,如果不能让咱们的党和组织认识到这种封建权力分封思想本身是不对的,把这批人杀了,再上来一批还这个熊样。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再上来的这批人,知道咱们的组织会杀头,会用残酷的手段来处理,他们会隐藏的比上一批更深,堕落的比上一批更厉害。”
  说到这里,陈克暂时停住了。思路一打开,陈克觉得好多以前没有的想法纷纷冒出来,他还得先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行。
  “我觉得可不一定。”陈天华有些不服气的答道。
  “好一些么?哼哼!”陈克冷笑道,“佛陀几千年前说末法时代,讲佛法将要灭亡的时候,在这造五逆业的浊恶世间,魔道兴盛。魔在佛门内,外表装作修道人的样子,破坏捣乱佛法的正道。到现在为止,咱们的同志即便是犯了错误,好歹还只是真正的想着封建权力分封的道理,说着封建权力分封的言论,干着封建权力分封的事情。咱们只是简单粗暴的把这些人杀了,提拔上来的同志心里头想着封建权力分封的道理,嘴上说着咱们人民革命的理念,行动上干着封建权力分封的事情。你觉得那种情况更可怕?”
  陈天华听了这可的描述,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摆明了是后者更可怕。他张张嘴却说不出什么来。
  陈克看着陈天华,“天华同志,我很高兴,你没有说出来咱们继续杀的话。我年轻的时候遇到这种问题的话,那肯定是脑子一热,认为靠杀戮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既然杀戮第一次都解决不了问题,说明往后照样不会管用。咱们不用考虑这种方法了。”
  “到底怎么办?”陈天华追问道。
  “把基层的思想工作做好。如果想整顿中高层,就要针对现有的纪律,在基层进行教育。如果基层同志认识到了保密的重要性,我们再整顿中高层泄密问题,那就是顺理成章。如果基层同志理解了我们人民党,人民的军队内部不能打骂,那么中高层谁还敢打骂?如果基层理解到,封建权力分封体系只是肥了少数人,而损害了大部分同志的利益。那么中高层自然就失去了支持者。所以想解决问题,得对症下药。对症下药的方法,就是先让基层同志理解,再去解决中高层的问题。”
  陈天华对此不太能接受,他继续问道:“如果中高层只是嘴上服气,就跟末法时代一样,外表装作修道人的样子,破坏捣乱佛法的正道。那咱们怎么办?”
  “天华同志,我们要相信人民,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陈克说出了毛爷爷的真言。
第一八十七章
冲突的前奏(十四)
  “周师长,这是今天的学习内容。”警卫员把一叠文件放在4406师师长周镇涛面前。这是新印刷出来的文件,散发着新鲜的油墨味道。周镇涛接过文件,对警卫员说道:“你先出去吧。”看着警卫员离开的背影,周镇涛稍稍舒了口气,感觉心里面轻松了不少。
  自从几次干部与下属或者与战士冲突事件中命令警卫员动手,结果警卫员拒不执行这些命令,警卫员们实际上隶属“政治保卫部”的事实被干部们“认清了”。在几千年的传统中,警卫员是官员们的心腹,应该是这些人的铁杆。可自己的铁杆居然“是别人的人”。这不能让很多干部感到相当不满。警卫员必须由政治保卫部管理,是陈克主席制定的规矩,当时周镇涛也没有想那么多,现在想来,周镇涛觉得陈克未免对同志们“太不信任”了。这些日子以来,周镇涛尽可能让警卫员们少和自己在一起,这样才能感觉好些。
  翻开了学习内容,第一页上是标题为《我们是同志,我们必须同步》的署名文章。这是最近的一个趋势,政治部大力开展基层教育,陈克也不断的写文章,在全党全军进行思想教育。
  周镇涛是上海时期在复旦公学就跟随陈克的同志,也是最早的党员之一。他知道自己在写文章讲道理方面绝对不是陈克的对手。不用想,陈克肯定又在要求大家以纪律为重,认真工作,好好学习。过了年也已经快半个月了,陈克一直在写这方面的文章。周镇涛也觉得有些厌倦了,面对眼前的学习内容,他很不想看。合上了文件,周镇涛干脆靠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身。
  作为陕西人,周镇涛素来重义气。在陕西,一个人如果只讲道理不讲义气,根本没办法混下去。讲义气,讲道义,是周镇涛为人立身之本。其实别说是在陕西,在南方也是要讲义气的。可是陈克最近在宣传中却给“讲义气”扣了一个叫做“山头主义”的罪名。把讲义气与拉帮结派强行挂钩,这不能让周镇涛相当失望。
  同志们犯了错,不替同志们担待一下,反而要深挖思想根源,一定要找出所谓“错误思想的根源”来。周镇涛认为这就是“不讲理”,甚至可以说是罗织罪名。同志们辛辛苦苦工作,这才当上了干部,偶尔干错点事情,这好歹得给同志们留点面子。当着下面的同志们的面让承认错误,这以后还怎么带兵,怎么工作?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面都没有了,威信何来?
  但是周镇涛实在没办法把这些说出口,他很清楚在讲理上自己绝非陈克的对手。而且陈克也从不讲歪理,把大道理往外一摆,周镇涛也无法应对。令周镇涛更加不解,或者说不开心的是,陈克一面在基层大搞教育,同时在工作上还丝毫不放松。不少干部们提心吊胆的面对整风运动,还得累死累活的劳动,这简直是把人当牲口看待呢。想到这里,周镇涛只觉得疲惫的要死,身为师长,上上下下的工作要管,还得操心尽量护住别人,他突然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不值。自己这么辛苦到底是图什么呢?
  正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就见警卫员进了办公室,“师长,楚世亮同志来了。您是不是见他。”楚世亮是楚世福的堂弟,也是周镇涛的部下楚德力的亲戚与心腹。周镇涛答道:“让他进来。”
  楚世亮脸上带着明显的兴奋,等警卫员一出去,楚世亮就高兴的说道:“周师长,我听到一个消息。顾璐的团里面开始闹起来了。”
  周镇涛并不喜欢楚世亮,他觉得楚世亮这个人人品相当不咋的。不过现在肯坚定的站在他这边的人并不多,周镇涛也没有什么办法。“怎么回事?”周镇涛问。
  “顾璐他们团里面搞什么群众监督,要团里面的战士提意见。我听说关于年前的奖励分发,不少战士觉得顾璐分发不公平,这就闹起来了。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开民主会,我听说不少同志要在今天的民主会上找公道。应该是会大闹一场。”楚世亮知道周镇涛不喜欢那种张扬的人,刚开始说这些消息的时候还能够稍微自我抑制一下。因为顾璐与楚德力以前起过激烈的冲突,楚世亮相当厌恶顾璐,说着顾璐的团里面的战士要“闹事”,楚世亮说到后来已经是眉开眼笑。直到看到周镇涛用厌恶的眼神盯着自己,楚世亮才还不容易收敛了笑容。
  周镇涛知道顾璐在他所在的团里面搞了这个“民主会”。民主会在人民党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陈克创立“保险团”的时候,部队里面就有民主会,那时候周镇涛还是下属,作为“民主”的一方。陈克与党委的领导人则是接受同志们民主监督的一方。后来因为战争与建设等缘故,民主会逐渐就淡了。周镇涛再次听起这个名词,忍不住生出一种很是遥远回忆的感觉。
  “装积极。”周镇涛在心里面说道。民主会非常消耗时间,只要遇到重大的工作,大家全力在备战或者劳动上,有点闲工夫的话还不如赶紧去睡觉,十天半月的民主会根本就是走形式么。
  不过这话是不能对楚世亮说的,周镇涛一点都不喜欢楚世亮那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习性。他冷冷的问道:“还有别的事情么?”
  楚世亮看自己的汇报并没有让周镇涛高兴,也不敢再露出什么居功的神色来。他连忙说道:“周师长,暂时没别的事情了。有什么情况,我会及时给您汇报。”
  周镇涛一点都没有为楚世亮这种殷勤所动的意思,他语气严厉的说道:“楚排长,你是个排长,要带整整一个排的人。现在劳动如此紧张,你还是应该多在工地上劳动。”
  “周师长你放心,工作都已经安排好了,绝对不会耽误进度。”楚世亮连忙答道。
  周镇涛知道楚世亮肯定安排好的工作,不然也不敢这么跑来向自己汇报情况。而且周镇涛更清楚,楚世亮来向自己汇报情况,一部分原因是想证明对周镇涛的忠心,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他并不喜欢劳动,前来汇报情况可以冠冕堂皇的逃避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小人”。
  身为陕西凤翔当地大户,周镇涛自幼就接受过不少家庭的内部教育。对这种小人绝对不能重用,但是这种小人也不能没有。具体怎么一个用法,就得看当前事态的发展。
  身为大别山区河南区域出身的一名普通中农,顾璐没有接受过这种“统治阶级教育”。直到他决定在团里面推行“民主生活会”之后好几天,与政治部主任陈天华偶尔见到的时候,两人聊了近期的工作,顾璐才知道陈克主席曾经在部队里面推行过这种民主生活会。
  顾璐既没有因为自己无意中学习了陈克而感到骄傲或者惶恐,他询问陈天华,陈克主席当时的民主生活会到底是怎么开的。陈天华其实也没什么经验,他建议顾璐去问问柴庆国。柴庆国对此很有经验。
  柴庆国听了顾璐的询问之后,先是仔细的瞅了顾璐一阵,才回答道:“民主生活会上只讲一件事,该怎么工作。那时候还真的是集思广益,后来就逐渐被各种专业研究机构给替代了。现在说起来还是有,实际上也就是个说法而已。”
  顾璐没想到柴庆国会把民主生活会的来龙去脉给相当完整的介绍了一遍,他也没有多想,只是问道:“我这么做柴总指挥不会反对吧?”
  “为什么要反对?”柴庆国反问道。
  “因为我只参加过士兵委员会,没有参加过这种民主生活会。所以我不知道这么搞起来会不会遭到反对。”顾璐坦率的答道。
  柴庆国目光明亮的看着顾璐,好一阵子后他才说道:“你是团政委,团里面的政治工作由你来负责。你不用管上面怎么说,陈主席反复强调过一件事,咱们的党组织是自下而上的结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结构。当年的事情是有原因的,陈主席太强势。开不开会,他都能指出正确的道路,所以讨论会成了说教会。那时候咱们根据地也小,力量也弱。根本没有现在的局面,大家能不能活下去都不清楚。如果真的搞起了民主讨论,反而耽误事情,后来民主生活会不得不取消。那不是民主生活会对不对的问题,当时的情况不得不如此罢了。你现在在团里面搞民主生活会,要是有人说三道四,你根本不用搭理他们,按照你的想法去办。”
  顾璐是个极为守规矩的人,既然政治部主任不反对,柴庆国干脆就是态度鲜明的表示支持,他就在团里面开始搞起了民主生活会。会议上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是和大家商量怎么更好的工作,第二则是讨论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令同志们不开心的问题。
  刚开始的几天里面,大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能拿出来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干部的态度是不是端正啦,工作当中是不是开心啦。等到党的组织纪律宣传到一定程度之后,民主生活会上才真正出现激烈的冲突。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里面还算执行的不错,加上吕凯文被免职之后,干部们都颇受震动,大声说话尚且不太敢,更别说违反纪律了。当“劳动与平等”的问题向同志们讲明之后,就有同志起来发问,“干部们经常不在工地上,可是分奖励的时候,干部们拿的与战士们一样,这算不算平等。”
  这个问题立刻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同志的赞同,当然哪里都少不了另类。例如在顾璐参与的一次连队民主生活会上,这个问题被提及之后,有同志说起了怪话,“以前部队教育里面说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干部和战士工作当然也不能平均么。”
  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是陈克以前提出的。那时候部队开始讲平等,一部分战士认为既然讲公平,那就得完全一致。官兵们住处要平等,指挥员也不能骑马。当时闹到比较大的时候,连抬担架都得平等,那时候陈克曾经批评过这种想法就是“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经过部队的教育,这股风气总算是平息下去了。好久前的事情同志们嘴里不说,心里面可一点都没忘记。
  指挥员们对这种指责当然不可能心悦诚服的认同,加上团政委顾璐也在,干部们有点气急败坏的开始解释。他们一开始解释,同志们也都不再追问。会议就恢复了以往波澜不惊的局面。
  顾璐一开始只是静静的听,直到民主生活会死气沉沉的开到快结束,干部战士都没什么要说的,只等着散会的时候,顾璐起身走到了会场中央,他个头不到170,身材也不够壮实,只是默默的走到同志们中间的时候,实在是毫无压迫感。
  可顾璐开口的时候,语音又响又脆,颇有些声如洪钟的意思。“我今天要批评同志们,不是批评指挥员们,我要批评咱们战士们!”
  指挥员们脸色都难看起来,批评战士和批评指挥员有什么区别呢?无论如何这个领导责任都是跑不了的。战士们和新上任的团政委顾璐也不熟,听顾璐声音响亮,态度鲜明的直接开始批评人,战士们从这个个头不高身材不魁梧的政委身上感到了一种真正的压力,没人敢吭声,大家就这么静静的听着政委开始批评大家。
  “同志们,咱们的组织纪律里面要求大家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就公开说。这就是咱们工农革命军的组织纪律。你说得对,大家自然就支持你,你说的不对,大家就会告诉你你哪里说错了。这就是咱们的组织纪律。工作本来就已经很辛苦了,大家心里面不高兴还不说,这工作怎么能够干好呢?在这件事上,我要说大家干的不对。我今天批评完大家,大家也不用怕什么,有什么话就公开说,你不能跟今天开会时候一样,有机会就抱怨两句,没机会就什么都不说,有什么就说什么。怕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