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628

  正在激烈的思考,周镇涛听到了杨得水开口问道:“周师长,这次基层指挥员的选拔工作与以往不太一样,部队马上就要恢复军事训练。我认为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到已经结束的劳动表现,还要考虑到马上要进行的军事训练。咱们毕竟是部队,不仅要劳动,更重要的是打仗。我觉得师党委在这方面也得着手进行讨论。”
  周镇涛对杨得水的话并不太在意,他有些心不在焉的答道:“我知道了。”
  接下来的几天,淮海军区的部队讨论开始由战士发言转为指挥员向同志们解释工作的阶段。针对前几天同志们提出的问题,部队指挥员与政工干部们进行针对性解释,并且与同志们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有顾璐所在团的先例,各部队都制定了贴近基层,又提出了“官教兵兵教官”的思路。
  陈克又不失时机的写了《革命军队中决不允许存在封建权力分封体制》的文章。文章中大量使用了之前那篇《我们是同志,我们必须同步》的发言,陈克指出,封建制度之所以落后于时代,因为封建制度本身拥有强烈的“等级固化”思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在人民革命的军队中,绝对不允许存在这种固化等级的思想。衡量革命军队只允许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工作”。所有晋升或者免职,只与工作有关。工农革命军必须不断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更不允许倒退。因为这种固步自封损害的是工农革命军所有成员的利益,即便有人从中暂时得到了好处,这些好处也是建立在广大同志利益共同遭到损失的基础之上的。
  这篇
文章一出,周镇涛就已经知道陈克下定了整顿的决心。果然,在基层指挥员选拔工作开始的同志,所有不参与选拔工作的中高级干部统统被集中进行了学习。周镇涛毕竟是师长,也是老同志,有些老战友不顾周镇涛“犯了错误”,私下告诉周镇涛。政治部主任陈天华要在这次学习会议上,要把陈克的人民革命思想确立为党的思想。所有党员必须将人民革命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思想。
  老战友焦虑的劝告周镇涛,“老周,咱们都是跟着陈主席一起闹革命的。大家对陈主席都佩服的很。就算是陈主席纪律要求的严格,可陈主席从来没有对不起大伙。到现在想把你弄下去的人多的很,陈主席替你扛了多少事。你就低头认个错,陈主席让咱们干啥,咱们就干啥。陈主席让咱们怎么考虑问题,咱们就怎么考虑问题。你只要表了态,陈主席绝对不会对你如何。你到现在一声不吭,我们就是想替你说话,我们也没办法说话啊。”
  周镇涛看着老战友,突然大笑起来,“是啊。现在咱们这帮人以陈主席的人民革命思想为咱们的思想。下面的干部选拔,按照陈主席的指示,基层同志们选拔出自己认同的人。然后呢?咱们就高喊陈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咱们算什么?我当年反清,就是要反对这种事情。我自己不能看着推倒了一个皇帝,再起来一个皇帝。”
  老战友实在没有想到周镇涛居然这么说,他愣了愣,脸上焦虑的神色逐渐变成了恼怒,“你让我喊陈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我觉得心安理得。怎么,你还准备让人喊你周师长千岁前岁千千岁?”
  “我也不想听人喊什么千岁,陈主席上次给我说过,那么多牺牲的同志他们的前程让谁给断送了?我现在觉得那么多牺牲的同志们也不会认同现在这种搞法,我们打了天下,我们就得坐这个天下。哪怕是为了那些牺牲的同志,我们也得坐这个天下。因为点小事就撤职,我到现在也不能接受。这对于咱们这些一早就追随革命的同志不公平。”
  老战友听了这话,神色也缓和下来。这次撤职的同志大部分都是老同志。周镇涛的“营救工作”并非没有人在心里面认同。之所以没有人站出来替周镇涛说话,仅仅是因为陈克没有要把周镇涛如何。
  想了一阵,老战友问道:“老周,你准备怎么办?”
  “既然陈主席给了我这个面子,我也不能让这个面子掉地上。这次学习要是不提这个茬,我就什么都不说。如果这次提了这个茬,我就得说话。”
  老战友知道周镇涛的脾气,他想了好一阵才无奈的说道:“你要是能不说话那最好。你要是说话了,我不说帮你,不过我也绝对不会让你欺负你。谁敢搬出陈主席来压你,我绝对不答应。”
  老战友如此说了,周镇涛只是简单的道谢。多年的战友之情让周镇涛很是感动,关键时刻有人如此坚定的支持,周镇涛也觉得自己最好不要说话。毕竟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好歹也得替战友们考虑一下。
  与老战友透漏的情况相同,这次部队的学习根本不讲军事,直奔政治而去。陈克做了《革命不分先后》的讲话。报告刚结束,周镇涛挺身而起,“陈主席,按你这么说,是不是革命不分先后,革命也没有功臣?”
  会场里面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周镇涛身上,有诧异,有焦急,有赞许,有厌恶,有佩服。每个与会的同志都不说话,同样的沉默下却有着不同的心情。
  陈克知道肯定会有人这么站出来,莫说人民党这样建成时间不过六年的政党,即便是历史上的党,革命胜利后也没能彻底摆脱“功臣”的思想。甚至不用说那个时候,就算是到了21世纪,《亮剑》塑造的李云龙这种角色,不同样被很多人赞赏过么?虽然实际上只是私自任命警卫员这一条,李云龙这种人也早就被党的纪律整肃掉了,更别说为了自家老婆私下组织作战这等事情。
  有周镇涛站出来,陈克既欣慰又遗憾,怀着一种很难形容的感情,陈克答道:“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评功从来不是评未来的功劳,而是评过去的功劳。过去就已经结束了。可是我们每天都不是活在过去当中,我们每天都活在现在,活在眼前,活在当下。那么在这个当下,你说谁是功臣?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过去吧。”
  “同志们积累了那么多功劳,你总得多给一次机会吧?”周镇涛说道。
  “即便是被免职的同志,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当然有机会。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没有人不允许他们继续参与革命工作。”
  “从头开始参与革命工作么?这么多年的努力,就这么一件事就变成了最基层的士兵?他们不是在军事岗位上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别的事情违反了纪律。我觉得不能不看到这些同志在军事岗位上的表现。不能不管什么错误,都一撸到底。这不公平。”
  周镇涛的话说出了不少同志们的心声,已经有同志赞许的微微点头。一撸到底的做法的确是比较过分,加之之后激烈的基层人事调整力度大出同志们的想象之外。相当多的同志对于新的选拔制度感到很不习惯,甚至有相当的抵触感。
  “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撸到底的事情发生。被撤职的同志现在是重新组织起来学习。你的看法未免太片面。”陈克答道。
  听了陈克的话,周镇涛已经确定陈克绝对不支持那些同志官复原职的,到了这个地步,周镇涛也没什么好怕的了,他大声说道:“那等他们学习完毕之后出来呢?现在基层正在进行选拔,中高级干部都来这里学习。等学习完毕,所有的职位都有了人选。就算是想再安排这些同志的工作,往哪里安排。那些同志不从头干起,还让他们吃闲饭么?”
  和陈克一起坐在主席台上陈天华再也忍不住了,他挺身而起,“周镇涛同志,说来说去,你还是不接受罢免这些犯错误同志的官职。如果犯了错之后就批评几句,那组织纪律何在?我们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和没说有什么区别。”
  周镇涛冷笑一声,“这次要整顿的只怕不是这些同志,我觉得这次要整顿的是我们这些老家伙。陈主席,我觉得你的手腕比我想的厉害的多。先是稳住我们,然后把下面的人都换成你看中的人,架空我们。再把我们给聚到一起搞这个学习,学习不通过就该整我们了。我们才这才多少人啊,不用你整,我们自己的警卫员就把我们给收拾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他还知道请大家喝顿酒。我们这连酒都不用喝,一个人给倒杯水我们就得乖乖交权。”
  一面猛烈抨击陈克,周镇涛指着面前的茶缸。这次会议每个人干部面前都有茶缸,周镇涛不爱喝茶,茶缸里面只有白水而已。听了这比喻,有同志“噗哧”一声笑出来。在会场里凝重的气氛中平添了一丝滑稽的感觉。
  陈天华被周镇涛的话气坏了,听见这声笑,陈天华手都气得哆嗦起来。陈克按住了陈天华的手说道:“陈天华同志,你给我坐下来。”如果陈天华忍不住气愤说了些什么的话,陈克反倒觉得麻烦。按照普通的政治斗争模式,本该陈克应该让一部分同志出现主持,他在背后操控。这样陈克可以保证自己的超然地位,也不会结怨于人。但是陈克知道,那是真正的人事斗争的法子,他反对这种方法。这种斗争以后一定会有,这根本不以陈克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陈克不希望自己主持的整风运动也搞出这种下乘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周镇涛并没有说胡话,他所说的这些陈克都考虑过了。历史上整风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树立“毛泽东思想”,将党的组织纪律以极为明确的方式确立下来。整风的目的不是整人,而是通过确立领袖,确立思想,彻底消除党组织内部的内斗。所以延安党校中没有能够毕业的人可是多得很,很多同志学完了全部课程之后等待分配工作等了很久很久。如果以人事斗争的角度来看,如果以周镇涛所说的“手腕”来看待的话,这种剥夺权力的手腕可以说是极为高明的。凡是不支持毛泽东思想的同志,的确从组织里面被巧妙的剥离出来。延安党校可不是喊几句“毛主席万岁”就能轻松毕业的地方。
  周镇涛准确的把握住了这次整风的核心,基层民主模式建成接触了党政军发生激烈混乱的后顾之忧,陈克终于可以放手整顿中高层。就如同延安整风一样,人民党的中高层再怎么高呼“陈主席万岁”,他们也不是可以轻松毕业的。
  陈克现在所处的局面与当年毛主席所处的局面还有很大的不同,陈克自始至终都是人民党的领袖,是根据地的创建者,也是工农革命军的缔造者。党内根本没有能够与陈克抗衡的人物。不过就如同当年有张国焘这种人一样,周镇涛也站出来表示了坚定的反对。
  等陈天华强按住怒气坐了下来,陈克打起精神认真的问道:“那么周镇涛同志,你是单纯的反对这次对一部分同志的处理方式,还是对整个整风运动提出反对呢?”
  同志们看陈克面对前所未有的质疑并没有生气,反而先控制住局面,再进行一对一的讨论,大家心里面都觉得安心不少,目光随即转到了周镇涛身上。
  周镇涛原本认为自己“揭穿”了陈克的手腕,陈克即便没有勃然大怒,至少也会有些犹豫。没想到陈克面对这种攻击不仅很好的控制了局面,还把皮球踢回到了自己脚下。周镇涛反倒觉得难以应付起来。他的爆发的确有比较长时间的考虑,可是这考虑仅仅是针对陈克的做法,并不是对陈克的思想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否定。即便有否定,也远没有上升到构架出属于周镇涛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地步。随着发言权被陈克巧妙的扔给了周镇涛,周镇涛觉得心里面有很多想说的话,可是没有一句话是能够得到与会同志普遍认同的。
  挑起了这么大的话题,然后发现自己远没有驾驭这个话题的能力。周镇涛看着周围同志的眼神先是期待,随着周镇涛的沉默,开始慢慢变成了疑惑。他心里面着急,越急越找不到一句能够完全说出自己真正心声的话。
  周镇涛对面的陈克一言不发,只是沉稳的看着周镇涛慢慢憋的脸红脖子粗,却始终一言不发。会场里面就这么陷入了一种沉默中。
第一九十一章
路线分歧(四)
  正式针对中高层的整风工作会议从一开始就出现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同志的确有过这样的期待。只是争论真的发生了,大家又感觉不是那么安心。毕竟在人民党内部,到现在还没有人敢直接挑战陈克的权威,甚至是没人愿意去挑战陈克的权威。在如何对待“革命功臣”方面上,周镇涛站出来维护“老革命”的利益,大家即便是心里面颇为赞成,也没人敢直接站出来表示支持。
  当周镇涛被陈克问住的时候,看着周镇涛尴尬的神色,原本相当支持周镇涛的同志觉得有些庆幸,他们自己也不认为有能力比周镇涛做的更好,至少没有周镇涛这样的勇气与陈克辩论到底。
  周镇涛也感到了自己的孤立无助,此时只要有一个人同志站起来替周镇涛说一句话,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能极大的缓解,可他憋了老半天,依旧是他一个人站在那里。甚至连一个替他解围的同志都没有。周镇涛发现自己越是想别人就越是回答不了问题,最后他干脆把一切都抛诸脑后,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起来,“陈主席,你对同志们太苛刻,我只反对这一点。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想反对。那些同志们的确是做错了事情,我这些天看我自己,我也做错了不少事情。你要处分我,我没有怨言。可是这处分太重,我觉得不公平。你好歹也得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听周镇涛终于说出了话,同志们的视线又落回到陈克这边。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这本来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两码事混成一件事呢?譬如,以前做错了一件事,往后即便做一万件正确的事情,做错那件事就不存在了?做过的事情就是历史,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让发生过的事情消失掉?同志们,咱们都自诩是唯物主义者,不能用唯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啊!”
  见陈克没有在理论上步步紧逼,周镇涛总算是觉得缓了口气,他答道:“做错了事情是该处罚,但是不能处分这么重,大家整天提心吊胆怕做错事情后就被免职,这怎么工作?”
  陈克耐心的解释道:“人的思想从来不是孤立的,做错了一件事主导因素是内因。例如,部队要求手榴弹投掷距离超过19米,如果一个同志臂力不够,也不去练习,不去锻炼。他怎么都不可能扔够19米。万一哪天他突然扔出的距离超过19米,肯定说明那天他不是正常发挥。犯错误也是一样,既然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就说明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就是这样,如果犯错之后不反思,不学习,不对自己下功夫,让他再干这件事,还会是这个错。因为这是内因,外界对他的评价并不影响这种内因发挥作用。咱们这么庞大的组织,组织运行需要大量的同志齐心协力完成。同志们都参观过军工厂,制造一颗炮弹需要几十上百道工序,一个工艺环节上有问题,甚至一台机器出了问题,整批成千上万的炮弹都要出问题。其他几十道工序,无数工人同志的辛苦就化作泡影了。放在组织里面,张三在这件事上会犯错,李四在另外一件事上犯错,一个个的错误积累起来,革命工作怎么进行下去?”
  在讲道理上周镇涛知道不是陈克的对手,他也放弃与陈克在这点上进行争论,周镇涛死死抓住一点不放松,“一撸到底的处罚方式还是太严厉了。”
  “这不是一撸到底,而是把同志们集中起来学习。通过学习,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世界,理解社会。培养更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跟釜底抽薪一样,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如果是追求官位的同志,自然会觉得委屈。如果是追求上进的同志,即便不太心悦诚服,我认为他们也会服从命令。我再说一次,整风不是整人,要是整人的话,我们还组织学习做什么?”陈克压制住心里面的不满,用不急不躁的语调解释着。
  听了陈克的解释,与会的同志大部分都松了口气。人民党重教育,党内教育抓的很紧。因为学习进度比较慢而无法得到晋升的并不是一个两个。既然陈克这么说,同志们都放下了心。犯了错被免职固然有些不近人情,免职之后却是把这些同志组织起来学习,也足够说明陈克并没有抛弃这些同志。即便是原本支持周镇涛的同志也认为此时周镇涛应该主动坐下。但是依旧没人吭声,不管是觉的得给周镇涛留点脸面,或者是不想明确表示对周镇涛的支持,总之,始终没人主动介入这场争论。
  周镇涛孤零零的站在那里,他觉得自己差点就被陈克说服了。如果没有陈克在基层的布局,如果不是很清楚的看到陈克在人事上的巧妙调整,周镇涛就会相信陈克说的的确是完完全全的实情。周镇涛不是不想坐下,但是他很明白,既然与陈克争辩到这个程度,加上周镇涛自己也知道自己犯了不少错误,只要顺坡下驴坐下的话,就等于把所有的主动权全部交给陈克,不管陈克说的再有道理,接下来的整风学习中周镇涛不可能继续保住现在的职务。原本周镇涛认为自己是为了老战友出头,现在他发现自己的内心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单纯。就以往的经验来看,想得到晋升就得参加各种党校学习,党校学习也是一场相当残酷的淘汰,并不是所有同志经过学习之后就能得到提拔的。
  压抑住不安,拼命鼓起勇气,周镇涛终于说道:“陈主席,我犯了错,我也不敢求将功折罪。我只是请求你能够发一个通告,前一段被整顿的同志经过学习,考核过关的话,能够恢复职务。只要下了这个通告,同志们就都能安心。我就这一点……”
  没等周镇涛把话说完,坐在周镇涛身边的老战友一把拽住周镇涛的手腕。他大声说道:“你就是废话多,这种事情哪里轮到你说。赶紧坐下吧。”
  在场的同志们中官宦家庭出身的不算少,即便是草莽出身的,也都见过世面。不管脸上是什么表情,或者有没有表情,大家心里面都跟明镜一样。
  如果周镇涛方才老老实实坐下,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可周镇涛最后那段话实在是有些过份,犯了错就得受罚,即便是不会一撸到底,降级也是非常合理的处理方式。周镇涛的意思大家也能够猜到,无外乎想让陈克明确表示不会把这些同志闲置不用。不过组织上的人事安排自然有组织上决定,周镇涛让陈克做这等表态,完全不符合制度。
  周镇涛的老战友打断周镇涛的话,摆明是想让这件事就此打住,这固然是战友该有的表现。只是这种帮助太晚了,连同志们都明白了周镇涛为自己考虑的本心,更不用说陈克这等眼里不揉沙子的领导者,既然周镇涛已经说了前半段,后半段说不说完区别不大。
  果然,陈克的脸色阴沉下来了。在整场争论中,陈克还没有这样的表情。在周镇涛一脸尴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时候,陈克开口说道:“周镇涛同志,我们人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我们的组织对人的判断与其他政治势力不同,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对待人的判断也不同。人民党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不是这个人的官位,不是这个人的职务。而是这个人的劳动能力,是这个人在工作与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而你所说的一切,我个人的看法是,你始终坚持对一个同志的判断标准,首先是他的官位,首先是他的职务,而不是这个同志自身。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样的态度,我只能说,你的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人民党党员的标准。你并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革命者。”
  会议室里面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有倒吸一口冷气的,有忍不住叹气的,或者在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不小心轻轻撞了桌子与板凳的。这是陈克第一次如此正式的说出否定同志的话。在此之前,陈克偶尔也会发火,可从不会把话说的如此不留余地。
  看着同志们的表现,陈克心里面也觉得很不舒服。在矛盾焦点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实际化的现在,有些事情不是单纯靠教育就能达成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即便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但是陈克想到自己做了这样决定的后果,心里面还是难免有些惆怅。
  当陈克正准备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周镇涛的老战友淮海军区政委杨宝贵终于站起了身,他调任这个职务也不久,所以一直没有太多发言。“陈主席,把周镇涛同志交给我们军区党委来处理吧。就他现在的表现,我个人觉得已经不是他的错误问题,而是要讨论一下周镇涛同志的去留问题。党委一直没有讨论周镇涛同志的问题,是党委工作的失职。我们前面错了,后面就不能继续错下去。”
  杨宝贵揽过了全部责任,陈克也不好再说什么。他的目的是整风,而不是对同志们穷追到底。“那就交给党委讨论吧。”陈克说道。
  这件事到此貌似有了结果,大部分同志认为周镇涛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或者也会被一撸到底,进入培训班学习。而三天后的连续两道通告令同志们瞠目结舌。
  “鉴于周镇涛同志的行为,一九一二年三月三日,经淮海军区党委讨论,做出免除周镇涛同志一切部队职务,保留军籍的决定。”
  “一九一二年三月三日,经淮海军区党委讨论,免除周镇涛同志的党内职务,给予开除党籍留党察看一年的党纪处分。”
  人民党到现在还没有如此严厉的惩处过同志,行政职务与党内职务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周镇涛从堂堂师长,师党委副书记,师党委常委,直接成了一名只剩下军籍,连正式编制都没有的同志。得知这个消息的同志没有不感到震动的。
  正当同志们为此议论纷纷的时候,更多消息陆续传来。在基层民主生活会上已经将这次整风中因为错误被拿下的同志案例进行过传达,在会议上分析这些同志们的错误,一方面解释为什么要把他们拿下,另一方面也告诫同志们不要再犯这种错误。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都有人成了讨论对象。现在周镇涛这名师长也成了新的讨论对象。
  在淮海省军区十万部队中出这等“名声”,那可就是丢人丢到家了。对这样的结果,大同志们都感到了强烈的畏惧。
  在通告发布之后五天里面,包括周镇涛在内的上百名同志申请离党。其中只有二十几名同志是被处分的。剩下的近百名同志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受到直接批评。他们离党的理由很简单,“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既然人民党的制度不给同志们留脸面,大家觉得无颜面对同志,还不如好聚好散。
  对这些要求离开的同志,人民党只要求他们写了离党声明,在党内与部队里面公示一周。一周后统统给他们开了通行证明,不管工作是否满了整月,先将本月津贴全数发放,并且给与路费和补贴。并且包送行李,对于不愿意携带个人随身物品的,将个人随身物品折价成现金进行了补偿。所有支付的内容都不是人民币纸币,而是银元。
  “革命全凭自愿,好聚好散。我们绝不强留任何人。”这是宣传部门对此的解释。
  得知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一部分心里面同样不满,却担心离党时被刁难的同志陆续提出了离党申请。另外一部分心中不满的同志却决定暂时留下来。既然想走什么时候都能走,反倒不必急于一时。
  三月十五日,陈天华找到陈克,“陈主席,昨天终于没有提出离党申请的同志到我这里来了。”陈天华显得颇为疲惫,在此之前他心里面也曾经多次发过狠,誓将那帮不合格的党员驱逐出党。可真的数百同志申请离开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心中的畅快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烈,此时陈天华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还有一种隐隐的畏惧。
  陈克正在批文件,他连头都没抬,仿佛没事人一样应了一声,“哦。”
  “陈主席,你就不担心这些同志离开的时候带走党内的机密。你好歹也得要求这些同志们做出一些保证吧。”陈天华劝道。
  陈克终于抬起了头,陈天华这才发现,陈克的神色远没有他的声音那么平静,隐隐的疲惫甚至不用太费劲就能看出来。“天华同志,任何保证都没有意义。这些离开的同志想说的时候就会说,不想说的时候就不会说。有些时候,他们不想说,也会有人逼着他们说。大家既然都决定了离开了,这些同志就自由了。这些小家子气的做法不符合科学道理。”
  陈天华早就接受了陈克的命令,他想说的其实并不是让这些同志不泄露消息,而是想让陈克留住这些同志。见陈克根本不接这个茬,陈天华像是在自言自语般开口了,“我们或许应该感谢这些同志,他们的行动不仅让党内路线不同的同志离开了,还带走了相当一批和他们有同样想法的同志。我们经他们的行动纯洁了队伍,加强了组织的凝聚力。至少留下来的同志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留下来……”
  陈克也不理陈天华,只是埋头继续批示公文。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在基层中会有什么影响。战士们看到这样的局面,会不会觉得他们想走也可以走。这些战士与这些党内干部不同,党内的同志们将自愿。战士们是在通过义务兵役制征召的。他们要走的话,也让他们走么?”
  “天华同志,你这絮絮叨叨的念经呢?”门外传来了武星辰的声音。陈天华没想到自己想说服陈克,陈克不搭理他,反倒是武星辰出来插了一句。
  陈天华强打笑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种,撞了钟之后就得去念经。我能把经念好,也算是尽了和尚的义务。只是现在这经可不好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