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628

  “对了,陶公,我有个小把戏想与陶公说说。”徐锡麟笑道。
  第二天陶成章就没有继续试图谋求都督的位置,一开会的时候他就提问,“既然要建民团,这民团到底归谁管?是北洋军管?还是光复军管?”
  如果昨天众人就陶成章是否能当浙江都督的事情还敢提出了各种意见,整个会议厅里面如同蜂窝一般。但是现在屋里面颇为安静,众人对陶成章今天的这个问题就不敢吭声了。怕得罪北洋是一码事,直接向北洋缴枪是另外一码事。但是陶成章这么气势汹汹的表态,众人都知道陶成章是一定要把这个军权夺到手里头的,这就不是胡说话的时候了。
  陶成章也不管众人这么沉默的表示了某种不支持,他大声说道:“诸位谁反对的就请站起来。”
  这是昨天徐锡麟说的法子,如果担心别人不支持,那就干脆逼迫别人直接表示反对。果然如徐锡麟所说,至少没人直接站起来。众人实在是没想到陶成章这么说,若是站起身来那就是要公开反对了。以陶成章的影响力,大家即便是不同意也没人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表示反对。倒是有人试图坐着说话,陶成章登时指着那人说道:“你要么就站起来反对,要么就坐着别说话。若是跟昨天一样絮絮叨叨说起话,那说到明天也没什么结果。”
  那位本来就有这个打算,看陶成章态度如此强硬,那位干脆也不吭声了。
  “若是没人反对,兄弟我就负责组建民团的事情了。不知道蔡先生什么意思?”陶成章对蔡元培说道。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蔡元培身上,这几年蔡元培已经完全确立起光复会领袖的地位。如果蔡元培反对的话,这些议员就不在乎得罪陶成章了。
  “那就把组建民团的事情交给焕章先生。”蔡元培坦然说道。一部分议员听到这话之后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确定了这件大事,会议讨论再次变成了对浙西分部的批斗会,各种指责纷纷出笼。核心内容就是批斗浙西分部正在推行的农会。浙西为了提高社会生产能力,经过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尝试,在一批激进成员带领下终于开启了群众路线的道路。而且江浙一带民风与北方也大不相同,群众普遍比较喜欢诉讼。浙西分部以军事力量为背景推动了农会建设之后,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连两公婆吵架的小事,也要到农民协会去解决。一切事情,农会的人不到场,便不能解决。农会在乡村简直独裁一切,真是“说得出,做得到”。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即便不能说打得个落花流水,至少也是彻彻底底的威风扫地。外界的人只能说农会好,不能说农会坏。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在农会威力之下,浙西分部所在土豪劣绅们都跑到杭州,剩下的干脆在乡里向农会投降。
  这几年中随着浙西分部越来越敢发动群众,光复会总会与浙西分部的关系也一落千丈,挨批斗对徐锡麟与秋瑾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反正每一次社会生产总会带来一个或者几个苦主跑到杭州哭诉。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他们也根本不把这个放到心里面去。有些议员说到激动之处嘴角甚至挂着白沫,手指直指秋瑾,尖声喊着:“你们这是要把人逼死啊!”
  秋瑾啪的猛拍了一下桌子,腾的站起身,“把他们逼死?他们地也在,命也在,钱也没少赚,怎么就把他们给逼死了?到底是谁说的,把这些嚼舌头的弄出来,让他们自己当面说说我们到底怎么把他们逼死了?”
  是否穿越过生死线,是否经历过修罗场般的战场,对人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别看议员们一个个看似义愤填膺,可秋瑾愤怒时候那种凌厉的杀气让这帮人一时间竟然说不下去话。而且秋瑾的态度也再明白不过的向这帮人表明一件事,浙西分部在这些事情上是绝对不可能妥协的。
  “算了,别吵了。”蔡元培终于出来打起圆场,“当下大敌当前的时候,大家吵什么。以后事情多得很。我看这次不妨就谈到这里吧。”
  光复会的元老与大佬们知道吵下去也吵不出任何结果,一个个都别过脸去不再斗鸡般对视。光复会总会的会议就在这种充满火药味的情况下结束了。
  秋瑾与徐锡麟自然不肯在这充满敌意的杭州城再待下去,这次会议上光复会总会所展现给两人的局势几乎是水火不容的地步,士绅们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彻底掌握了光复会实权。如果陶成章能够成为下一任共推的浙江都督,浙西分部尚且有依靠。这个人事安排因为士绅们估计自己的利益而无情被的否决了。作为光复军的总帅,陶成章甚至连成为新建民团总指挥都差点被否决,形势之严峻大大超乎秋瑾与徐锡麟的想象之外。
  每次到杭州,秋瑾与徐锡麟都感觉这座城市都会繁华不少,穿着光鲜体面的人更多起来。不过破衣烂衫的夫子,以及行乞的人数量也大大增加。浙西分部控制的湖州的人口因为新办了不少工厂而增加很快,可没饭吃的人因为进了浙西分部开办了不少缫丝以及丝绸工厂,以及其他社会需要的公共事业单位,好歹能靠自己力气生活。除非懒到死也不肯干活的人之外,即便是当个扫个马路的都能勉强糊口。这杭州的市井,特别是不断增加的风月场所,令秋瑾极为不满。看到门口浓妆艳抹的拉客女子,秋瑾冷冷的哼了一声。
  把两人送到杭州城门口,陶成章感激的说道:“多谢两位相助。”
  “陶公,原本我们以为陶公在光复会中无论如何都不会如此,却是我们给陶公填了麻烦。”徐锡麟说话极为注意,生怕刺痛陶成章的伤心事。
  “你们也一年没来了,光复会变化很大。怪不得你们不知道。怪不得你们。”陶成章怎么可能听不明白徐锡麟的意思。
  “陶公,若是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便是,虽然我们在总会已经说不上话,但是在浙西尚且能做一点事情。”秋瑾心里面也很是同情陶成章。光复会刚建成的那几年,蔡元培名义上是会长,但是所有实际工作都是陶成章、徐锡麟、秋瑾三人领导着做的。没想到现在三人在光复会中已经是如此地位了。
  陶成章把秋瑾与徐锡麟送到城门口却不想分离,他们干脆牵着马继续向前步行。陶成章问道:“不知你们回去之后要做什么?”
  “我们准备回去试试看粮食统购统销。”徐锡麟答道。
  粮食统购统销是人民党近期在老根据地实施的新政策。随着老根据地土改的完成,人民党已经根据工业化时代的特点开始继续政策调整。这方面的文件浙西分部也学习过,在交易全面社会化的工业时代,作为生活最基本的粮食交易也必须更加社会化,更加计划经济。如果政府不能控制粮食的走向,就根本不可能供应整个社会的粮食需求。
  人民党通过对农村的强力管理稳定了粮价,人民币是纸币,人民党也没有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抵押物。好在人民党每天都要吃饭,所以人民币币值盯死粮食价格,几乎是凭空创造出了人民币的信用。随着浙西经济的发展,货币不足的问题也出现了。人民党可以发行纸币,浙西却完全做不到。不得已,他们只好模仿人民党的方式先试图在浙西实施政府对粮食的强力控制。不过这么做的话,又要极大的得罪士绅地主。所以徐锡麟的情绪并不高昂。
  陶成章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徐锡麟所说的“统购统销”的意思,不过他知道这绝非什么容易事。可陶成章也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他拍了拍徐锡麟的肩膀,“伯荪,你若觉得该做就去做。做人想让别人赞同那是千难万难,只要自己能够问心无愧即可。”
  徐锡麟点点头,“多谢陶公赠言。”
  在走下去也没有其他话可讲,三人也都不做小儿女态,拱手告辞之后徐锡麟秋瑾带着卫队向湖州方向去了。
第六十二章
四一二(五)
  也就在光复会总会闭会的当天晚上,陶成章送走秋瑾与徐锡麟不久,蔡元培邀请的十几名光复会大佬召开的秘密开会拉开了帷幕。所谓秘密开会只需要避开某些特定的人即可,例如陶成章一派的人,例如对北洋依旧抱有强烈戒心的那部分光复会成员。经过这些排除,与会的光复会大佬们呈现出相当的均质性。都不是最早加入光复会,对革命相当的圆融,家财万贯,年纪都不超过45岁。
  与在议会中那种高深莫测死活不肯表态的做派不同,这些人私下会议的时候就看上去精明能干,一点拖泥带水的感觉都没有。蔡元培也爽快的说道:“诸公,在下清党完全是为了维护传统,反对激进。当下打着革命旗号的那些人从外国学了种种异端邪说,以一党之私裹挟百姓,摧残士绅。如此局面决能任他们下去。”
  这些光复会大佬们对蔡元培的话默默点头,能聚集到这里来的人自然政治观点完全一致,都是反对对土地制度有任何改动的。人民党的政策特点之一就是坚定不移的实施“土地革命”,与之相比,即便是当年最激进的同盟会也只是喊出“平均地权”的主张。陶成章执掌光复会的时候,因为光复会内部自耕农出身的成员很多,土地方面则是喊出“遏制兼并”这种极为传统的口号。等到蔡元培继续执掌光复会之后,连“遏制兼并”都不再吆喝。加上蔡元培得到了北洋的认同,驻扎浙江的北洋军好歹也给蔡元培不少面子,各地的士绅地主自然愿意投靠到蔡元培这里来。
  “陶焕章一心想维持联省自治的局面,我倒也能理解。只是当下中国形势根本不可能真的推行什么联省自治。据我所知,联省自治是陈克当年为了自保而用这个来诓骗袁世凯的。联省自治一成,各省均为自己打算,凡事都想让其他省份出力。陈克所辖三省就可以从容将其他省份逐一击破。他省覆灭时大家都不敢援手相助,生怕人民党借机对付自己,短短几年就让人民党从三省之地变成七省之地。在人民党的地盘里面,陈克是绝对不谈什么联省自治的。人民党一家独大,士绅地主惨遭屠戮。如此殷鉴不远,凡是支持联省自治的可以说皆为陈克帮凶。”蔡元培详细解释着自己的观点。
  “那蔡公准备怎么对付这些人?”与会者问道。
  “绝不可用!”蔡元培态度坚定的答道。
  这帮大佬们互相交谈着,用自己的所知印证着蔡元培所说的话,不久之后众人达成了一致。“蔡公就完全不担心人民党会出手干涉么?”
  “英国人已经决定出手相助了。”蔡元培抛出了重磅炸弹。
  这下所有与会的大佬们都兴奋起来,“有英国人出动就太好了。”“蔡公,英国人准备直接对人民党开战么?”
  蔡元培微微一笑却不回答,他铺了一张地图在桌上,“浙西分部与人民党沆瀣一气,他们以为背靠安徽就能有所持凭。人民党也需要一个缓冲之地,所以全力支持他们。浙西越是过的好,人民党就越能蛊惑我光复会中不明道理之人。只要整肃了浙西,除去了人民党在光复会的这帮内应,局面就可以焕然一新。”
  听蔡元培说了总结性的话,已经有人忍不住说道:“蔡公,这些日子一直开会,到这里也就差不多摸清楚个人的想法。我看那些人冥顽不灵,实在没有必要再花心思去管他们。咱们不妨就开始勾选名单吧。”
  “是啊,咱们这些人各在一方,全部把名单勾了,也就差不多能把乱党都给揪出来。”
  “就算是一时顾及不到,在整肃中定然会有人举报,那时候再往里面加就好了。”
  大佬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过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一个,“赶紧开始吧!”
  蔡元培知道拗不过众人,他又强调了自己的态度,“这次要清理的乃是支持人民党政策的势力,一定要先以这些人为首。”
  “但是陶成章该怎么办?”有人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怎么才能让陶成章不插手此事呢?”
  “我会先调他去浙南去。”蔡元培也下不了决心对陶成章下手,他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1915年2月14日是大年初一,天色刚蒙蒙亮,杭州城内不少地方就响起了鞭炮声。被鞭炮声惊醒的市民已经慢悠悠的准备开始庆祝新春。陶成章几天前已经接到蔡元培的命令,让他到浙南先去准备整顿浙南的光复军。不过陶成章并没有立刻动身,他希望动身之前能够尽可能联络在杭州的光复会骨干。
  即便蔡元培已经大权在握,光复会内部相当大的一批人认为要支持北洋政府,可中上层里面与北洋打过仗的老兄弟还是有一部分的,这些人心里面还是某种程度认同尽可能谋求浙江独立地位。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敢不敢说话是一回事,不过到了关键时刻会说什么就是另外一回事。对能谋取到支持的光复会成员,陶成章还是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
  一大早就准备好出门,陶成章却在等待。几个月前有个奉化出身的革命青年常凯申投奔了陶成章,这青年很尊重陶成章革命前辈的身份。投奔的时候态度很是坚定,一定要跟着陶成章继续革命。在“革命前辈”这个身份不断掉价的当下,陶成章很喜欢这个青年的恭敬态度。常凯申已经提前给陶成章拜过年,交谈中听陶成章说起初一要去拜访客人,常凯申自告奋勇来给陶成章当随从,也好见见更多革命前辈。对这样上进的表示陶成章觉得不错,就约定初一早上等常凯申一同出门。
  果然,天色还没有全亮起来,鞭炮声中就有人敲门。陶成章打开门,之间门外站着常凯申。“你却来的早。”陶成章是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这话已经是相当的褒奖。
  话音未落,却见常凯申清秀的脸上不仅没有拜年时特有的笑容,甚至给陶成章一种极为危险的感觉。毕竟是经历过太多生死关头,陶成章脸上还是笑意,却突然张开手臂抓住两扇房门就开始关门。就在这么一瞬,常凯申背后闪出一人,一脚插进门里,膝盖死死顶住一扇门板。常凯申此时已经抽出一直手枪,顺着无法关闭的那半边门与已经关上的半边门中的缝隙,对着真正近在咫尺的陶成章胸口连续扣动扳机。
  被子弹连续打中,陶成章再也没有力气顶住门。常凯申身后的那个人已经撞开了那扇门板。他手中也有一支手枪,此时陶成章的身体开始向后倒去,那人一步跨进门去,对着陶成章的脑袋连开两枪,这才扭回头对着常凯申一挥手。
  行刺时间极短,两人的神色却都变得无比狰狞。收起手枪,两人也不再管眉心与胸口汩汩往外淌血的陶成章,一起快步向巷口走去。天色尽管没有全亮,鞭炮声却已经在远近之处噼里啪啦的鸣响着。方才的几声枪响以及枪口的硝烟完全被年初一特有的声音与气味掩盖的干干净净。
  陶成章遇刺的事情在春节中震动了整个杭州,浙江议会以及浙江省政府随即发布通告缉拿凶手。浙江各地的北洋军立刻行动起来,在杭州、金华、绍兴等城市实施了戒严,并且在交通要道上实施了封锁。
  杭州警察局局长王金发万万没想到陶成章居然会在大年初一被刺,在被浙江都督朱瑞叫去的时候依旧觉得不能相信发生了这等大事。和朱瑞就此事聊了一阵,王金发前言不搭后语,完全没能从震惊中换过劲。
  “王局长,这次我请你过来也不光是这件事。你可知道你贪污公款的事情已经败露了?”朱瑞冷冷的看着王金发说道。
  “什么?”王金发一时间居然没能听明白朱瑞到底在说什么。不过朱瑞也没有给王金发留下什么时间,四名总督府的亲兵已经举着手枪围住了王金发。
  不管事情看着多离奇,王金发一直是光复会的暗杀大王,面对这样的局面他还是冷静下来了。“朱都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王金发用淡然的语气问道。
  “王局长,你贪污三万大洋的事情以为我不知道么?不仅是这三万大洋,你帮人买命,找宰白鸭替罪,你真的是好大胆。”朱瑞历数王金发罪行的时候声音里面魄力十足。
  王金发方才说话也只是为了稍稍分散一下敌人的注意力,同时给自己争取一点时间。只见周围的四名亲兵根本就没有听朱瑞说话,而是全神贯注的拎着手枪瞄准王金发,根本没有可趁之机。而且朱瑞所说的都是事实,王金发心中一阵懊悔,怎么就没想到朱瑞居然早就想对付自己。
  一分神间,王金发就感到自己后腰上被硬梆梆的枪口给顶上了。在他背后的一名总督亲兵已经欺身上前制住了王金发。看着另外三名亲兵依旧是全神贯注,只要王金发稍有异动,他们就会开枪射击。见已经没有逃脱的可能,王金发倒也没有赌上机会博一把。“朱都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把他绑了!”朱瑞命道。
  等王金发已经被绳捆索绑,朱瑞才说道:“王局长,你可知今天谁先发现陶先生被刺的?”
  “谁?”王金发问道,朱瑞的这个转折让王金发感到一种巨大的不安。
  “哼哼!”朱瑞冷笑起来,“是方怡局的许仲卿先发现的。许仲卿说,昨天他和陶先生相约去拜访人,还说会和一个名叫常凯申的人一起去。这常凯申可是你推荐给陶先生的吧?”
  王金发听到这些才觉得心里面开始慌乱起来,许仲卿是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的,在陶成章发动的南京战役失败后跟随陶成章撤到浙南,现在官居防疫局局长之职。这个人与王金发没什么冤仇,关系甚至还能说不错。所以许仲卿的话很多人都是会信的。更重要的是,常凯申的确是王金发介绍给陶成章认识的人。
  “那是陈其美从中介绍,我这才推荐常凯申给陶先生认识。”王金发也来不及摆谱,试图从气势上压倒朱瑞,而是开始给自己辩解。
  “你说是陈其美就是陈其美?谁证明?”朱瑞冷冷的问道。
  陈其美介绍常凯申的时候完全没有别人在场,而且当时青帮一批鸦片在杭州被王金发给扣了,两人是为了这比鸦片生意上的事情打的交道,浙江是禁毒的,若是这笔鸦片生意被别人知道,王金发完全可以掉脑袋,万不得已,王金发梗着脖子喊道:“朱都督,你还信不过我么?”
  “你让我信过你,给我证据啊。你说是陈其美介绍的,怎么证明?我们已经派人去找常凯申,但是除了地上的血迹之外,我们什么人都没看到。常凯申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说让我怎么信得过你?!”朱瑞喝道,“王局长,这件事你若是交代不清,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来人,把王局长带下去问话。”
  刑讯的人知道王金发暗杀大王的声望,下手的时候极为狠毒,半天过去王金发就已经皮开肉绽不成人样。到了此时,王金发已经知道这件事里面黑幕重重,当刑讯官再次装模作样询问的时候,王金发费力的吐出嘴里的血水,惨然笑道:“你们到底想让我说什么?”
  “我们听说是陈伯平把常凯申介绍给你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刑讯官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呵呵,”王金发惨笑起来,原来事情果然内幕重重。陈伯平是徐锡麟的亲信,但是陶成章极为不喜欢此人,不止一次说过陈伯平“想当皇帝”。这个冲突是完全公开的,光复会上下都知道此事。把陈其美换成陈伯平,不仅让原本几乎是大海捞针的线索突然变的触手可及。而且陶成章遇刺的凶手就可以直指浙西分部。
  够狠啊!够狠啊!王金发心想,他忍不住咳了几声,只觉得嗓子眼一阵发腥甜,这明显是受了内伤的迹象。若是被刑讯官继续这么打下去,这条命只怕就要交代在这里。王金发说道:“就是陈伯平介绍常凯申给我,让我把常凯申推荐给陶先生。”
  刑讯官听完之后扭头喊道:“来人,录口供。”
  有了王金发这个突破口,案情很快就变得“明晰”起来。不仅仅是在皖西的陈伯平,没有加入浙西分部,但是一度在陶成章和徐锡麟手下参与革命的徐子英、龚宝铨都被牵扯进了这次的暗杀事件。徐子英、龚宝铨先是被捉拿,接着在他们家里面抄出了一些书信。书信内容都是反对北洋在浙江的统制,对蔡元培与陶成章大加批评,对人民党的土地政策相当赞赏。
  为了向众人示意公正,2月17日,也就是破五那天,浙江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由于王金发作证,以及信件的证明,整件事被认为是光复会浙西分部对总会极为不满,陈伯平有重大指示谋杀的嫌疑。浙江法院随即下令传唤陈伯平到法院接受调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