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628

  “还在继续打,这两人不老实,得多打一会儿。”吴佩孚试图说的轻描淡写,可语气中那种快意太过于明显。
  段祺瑞知道这场折磨不会简单的了事,但这都不是大事,他此时心中已经下了决断,“日本人想什么根本不用操心,他们一定是想坐山观虎斗。只要能消灭人民党,他们就会选择支持我们。我觉得张军长说的有道理,人民党如此做想来是准备进攻,你们赶紧做准备。”
  在此时的东京,有几个日本人却在讨论中国最近的动向,有人问道:“北洋作为进攻的一方为何不发动进攻?”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颇为恶毒,但是与会者恶狠狠的说道:“他们可能觉得带着部队做出开打的准备这就是进攻了吧?”
  如果没有几个人发自内心的恶意,后面一句话本应该引发大笑才是。
  “原本还以为中国人能够实施上百万人参加的战役,后来还以为北洋有能力实施20万人规模的战役。看了段祺瑞的表现,这才算是知道我想错了。”为首的家伙终于微笑着说道。
  “但是我们的情报人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北洋的军事计划。”
  “北洋有没有这个军事计划尚且是件两可的事情。”
  “人民党有没有全面的军事计划?我们最近有几个人被北洋发现了。不过我们所有派去人民党那里的人可都被抓了。”
第八十一章
结束的开始(六)
  在东京的桂太郎府邸客厅召开的会议中聚集了陆军部的主要将领,而桂太郎更是在客厅中挂起了大幅的中国地图。红色的人民党地盘与蓝色的北洋地盘标识的非常醒目。
  这次会议与会者包括桂太郎、陆军省的大臣,掌握军队实权的代表也有不少,甲等师团的师团长、参谋长,以及其他师团的代表都出席了会议。除了桂太郎穿了和服之外,其他与会者都是日军的黑色军装。
  在和平时代,能够彰显日本国力的是海军军舰,现在高桥是清内阁是海军派的,当下日本的政策是不参与中国内战,只是专心通过欧洲战争的机会发财。陆军扩军两个师团的要求自然无法通过,整个陆军部都站在“反对党”的立场上。只是陆军省与海军省之间的斗争源远流长,大家轮流上台。陆军部不管嘴上怎么骂,心里面还是能接受当下的政治事实。桂太郎召集会议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国局势,为以后陆军派重新掌权做准备。
  陆军省对于北洋政权的情报掌握的比较多,对北洋的战略安排也知道不少。单从数量上讲,中国1915年内战的规模仅次于欧洲战争。而战线比起欧洲战争或许更长些。日本陆军省在青岛战役与日照战役中吃了亏,他们心里面以为中国内战双方将有令人惊讶的表现,事实证明,中国内战双方都让日本吃惊了。
  “北洋方面完全没有什么像样的战略,亏他们也征集了两百万部队。”作为山县有朋的弟子,桂太郎对北洋的表现实在是抱持着轻蔑的惊讶。
  “北洋可以对人民党实施两面夹击,可到现在还没有动作,虽然陆路被人民党彻底截断,但是人民党没有海军,北洋依旧可以有效统领部队。”陆军参谋总长长谷川好做对北洋的态度同样轻蔑。掌握着百万大军,面对敌人逡巡不敢进,这是兵家大忌。
  “人民党情报的确不明,北洋不愿意冒进也不是没有道理。”参谋部次长上原勇作有着自己的看法,“到现在为止,人民党的内部动员情况始终不明,而且他们每次战争都胜利了,北洋军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
  青岛战役中日本陆海军都吃了亏,日本海军不得不与人民党进行炮战,舰艇损毁倒是意料之内的事情。陆军损失了九州师团,这个损失是绝对不可能无视的。这也是桂太郎内阁倒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提及此事,陆军的将领们脸色难看起来。尽管可以说日本陆军大意了,不过一天内就被歼灭一个师团的事情还是超出日本陆军这帮人的想象之外。
  桂太郎自然不能让陆军部这些人消沉下去,他朗声说道:“如果按照当下的局势发展,诸君觉得谁赢面比较大?”
  陆军部的这帮人其实都不看好北洋军,可他们心里面都清楚,如果执掌中国大权的是人民党,那日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敌人。这绝非日本之福。
  “如果北洋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还是有可能击败人民党的。”长谷川好做用日本人最擅长的方式答道。这么含蓄的说法就是表示他并不看好北洋。
  “人民党的布置到底如何?我们竟然一点消息都打听不到。”支那课(第7课)课长很为难的答道。他其实本来不想说话,不过陆军方面的大佬早就逼问过很多次,所以他干脆就把话说在前面,省的以后遇到被质询的麻烦。
  得到了这样的结果,陆军一派的人倒也没有过分逼问。毕竟这些人的任何理想都得先夺回日本的政权才行。经过这几年的政治上的折腾,整个日本经济形势变得很差。高桥是清乃是日俄战争时候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大功臣。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恶劣经济形势下当选内阁总理,大家也都是希望高桥是清能够解决日本当下的问题。
  桂太郎自然知道与会者的心思,他冷笑一声,“诸君,大家都不想参与战争,我能理解诸位热爱和平的心思。只是我想举一个例子,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人民党1908年夺取汉阳钢铁厂的时候钢铁产量一年不过7万吨。当下已经超过70万吨,总量涨了十倍。而我们日本到现在钢也没有超过两万吨,铁产量不足20万吨。比七年前只多了一倍,大家可否知道这是为何?”
  参加这次会议的大多数是军人,自然不知道这些详细的经济问题。“桂先生,这到底是为何?”
  桂太郎大声说道:“那高桥是清倒也有过相关的研究,我们本来与湖北有过《焦炭换铁矿》协议,人民党夺取湖北之后立刻终止了这个协议。诸君,现在人民党钢铁产量是我们的四倍,若是像现在这样再过七年,七年后人民党那钢铁产量增加10倍,达到700万吨,而我们日本就算是增长的比现在快,到了70万吨。人民党钢铁产量十倍于我们,我们大日本帝国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现代军队比拼的就是武器与火力,钢铁产量的多寡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在这点上日本陆军的诸位将领很是明白要点。两个国家钢铁产量相差十倍,意味着战争能力的天差地别。
  “人民党真的有能力把中国推进到这样的地步么?”有军官忍不住问道。中国的衰落是日本亲眼看到的,日本就是靠了中国的衰落逐渐获得了现在的地位。假如中国能够重新崛起,就意味着日本迄今为止的一切努力都变成了泡影。如果日本没有获得过甲午战争的胜利,没有对中国实现领先的话,日本倒也不会感觉太难过。但是当下的日本尝到了在亚洲领先的甜头,所以他们格外害怕重新落到中国的后面。
  “诸君,高桥是清虽然也不能说不懂经济,不过此人却不堪大用。大家没见过最近中日之间贸易的内容。我们日本从英国美国进口机械设备就罢了,而工业用酸、碱,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包括海军刷炮膛的毛刷也是中国制造。”桂太郎抨击起投靠海军的高桥是清是毫不客气的。“前些日子海军备战,需要大量的丝绸作为火炮药包,而日本生产的生丝与丝绸都卖给了英国,江户竟然丝绸匮乏。最后是靠了从中国进口了一批廉价丝绸才解决了市面上的问题。若是日本按照这样子走下去,明治维新几十年努力的成果不免会付诸流水。”
  别的经济问题这帮陆军将领也不懂,可桂太郎提出的丝绸问题众人却都知道。日本高级军官自然得有军官范,出入有陪酒女子的酒肆就是军官范之一。每个人都听过好多陪酒妹子抱怨难以买到丝绸的问题。虽然陆军的大口径火炮也是需要丝绸作为药包的。所以桂太郎这么一说,军官们纷纷点头称是。
  见自己终于通过具体事情将大家的认同感调动起来了,桂太郎连忙趁热打铁:“诸君,高桥是清看似能够解决日本眼下的困局,不过只是苦撑过去而已。若是一味按照高桥是清的思路走,等日本局面好转起来之后,中国就会变的强大起来。若是等中国的力量全面压倒日本,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不测之祸。海军那帮人顶多能够开炮吓唬吓唬中国,甲午战争已经证明,想让中国投降,只有靠咱们陆军才行。军舰再大,也是开不上陆地的。”
  “没错!”“桂桑说的没错!”陆军军官们纷纷表示赞同,真正让满清屈服的并不是日本的海军,而是陆军摧枯拉朽般的将清军打出了朝鲜,而且日本陆军在东北消灭了俄国的军队。若是只靠海军,又有什么用处?
  桂太郎指着地图大声疾呼:“诸君,我们当下必须好好研究清楚中国战局到底会如何发展,并且确定陆军的战略。这才能够在以后有所建树。”
  ……
  在陆军为背景的家伙们召开战略会议的时候,高桥是清也拜访了西园寺公望的府邸。海军部的军官以及财经界的大佬们参加了海军部的会议。作为海军的代言人,西园寺公望倒是没有志得意满。虽然高桥是清组阁之后,日本经济形势大为好转,英国人的订单缓解了日本还债的压力,日本一度低迷的出口得到了恢复。这些看似不错的消息对财经界的人士或许有吸引力,西园寺公望还不至于为这局面的改善而沾沾自喜。
  与桂太郎一样,西园寺公望也认为日本当下的危局刚开始而已。不仅仅是人民党的军事优势,中国几十年来的颓势竟然隐隐有焕然一新的改变,这才是让西园寺公望感到畏惧的。
  “诸君,最近的经济形势看似不错,但是中国的产品现在大量进入日本市场,特别是在动力方面,中国的煤气机几乎占据了日本小型企业动力来源的所有份额。这件事不可不重视!”西园寺公望从另一个经济参数上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第八十二章
结束的开始(七)
  与桂太郎为首的陆军部军国主义风格的谈话相比,海军派的谈吐就显得文雅不少。毕竟他们在日本也算是相当西化的一帮人,是会喝牛奶吃面包的。高桥是清在国外读过书,自然是相当西化的。他知道自己今天来这里等于是向这些支持高桥内阁的大佬们做“述职报告”,尽管近期日本经济形势不错,可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小心。如果经济形势不妙,很多人不敢接手内阁总理这个职位。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对这个职位动心的人绝不仅仅是陆军一派的。背后有心捅刀子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
  面对海军派系这帮对当下技术发展的动向都比较敏感的家伙,西园寺公望提出人民党对日本的热球机贸易问题绝对不是什么特别友善的态度。当然,这同样是高桥是清的机会,如果能够展现出高桥的经济头脑,危机时刻反倒更容易树立起威信来。
  热球机问题只是当下中日贸易的一个缩影,对日本官方来说,不仅仅是从人民党那里购买热球机,三酸两碱在内的重化工产品,甚至麻绳缆绳也得从人民党那里进口。官方尚且如此,日本“奸商”的走私贸易范围包括各种纺织品,甚至针头线脑这样的日用品也会想方设法的从中国进口。毕竟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民党根据地则拥有广袤的土地,各种作物的产量都极大。就以椰子壳制作的纽扣以及椰棕制作的刷子而言,人民党一年能够生产七八亿枚各类纽扣,数千万把各种类型的刷子,价格便宜的令人发指。如果肯支付7成额度定金的话,人民党的工厂甚至还接受产品定制业务。日本无论怎么压榨劳工都不可能把价钱降低到这样的水平。
  面对人民党廉价的热球机买卖,日本也不是没有试图模仿。任何工业国都是仿造国,这点上先发后发工业国都不会有什么不同。如果不能虚心学习,而是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话,覆灭的结局不可避免。1915年的日本不是不能仿造人民党大量生产的热球机,而是与其他产品一样,日本无法把价格压低到人民党的这个水平。其实早在1913年,日本就比较大规模的开始进口人民党制造的热球机。
  在这个海运成本高昂的年代,从美国或者英国进口热球机是个极为不划算的事情。其实日本完全不必感到羞耻,因为整个西太平洋的热球机基本都是人民党提供的。不仅日本人买,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西太平洋的殖民地也都在买,英美的购买量比日本还要大。
  高桥是清是日本经济专家,他自己也有一个小团队进行经济现象研究。人民党这种突然崛起的力量不能不让高桥是清关注。这种拥有上亿人口,数倍于日本地盘的势力突然崛起,如果能找到人民党的经验,对日本这种急需快速扩张的国家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听了西园寺公望的发言,高桥是清缓缓答道:“我已经派人收集人民党工业发展的方式,这种方式实在是难以解释。人民党尽管也非常注意对外贸易,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好像都放在国内。诸位都知道人民党实施的定额贸易协议,公开不追求贸易顺差,而是全力扩大生产规模,这样的举措与日本大不相同。”
  这番话乍听起来未免有点离题万里的感觉,不过与会的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自然不会简单的插话,而是静静的等着高桥是清把话说完。
  根据日本收集到的情报,人民党的对外出口完全是为了拉动工业规模,由于出口的产品规模很大,人民党相关产业都发展的不错。当然,以人民党毫无黄金作为抵押的货币,若是人民党想输出自己的货币,各国也都不会接受。其结果就是人民党控制区的工厂数量飞速增加,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听高桥是清说完之后,西园寺公望问道:“高桥君从这中间看到了什么?”
  “人民党可以看成一个大财团。这个财团分工不同,完全受人民党的控制,以及接受人民党央行的支持。虽然其他个人企业也存在,不过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高桥是清答道。
  “那么高桥君的意思是人民党在学习日本的道路么?”西园寺公望还是有些不解。
  日本一开始也是搞的国有企业,在国企有了初步规模之后,日本政府就由各个财团廉价购买了企业,对日本国有企业实施了瓜分。西园寺公望认为高桥是清大概是想到了这个事情。
  “并非如此。”高桥是清爽快的答道,“最近热球机的事情在国内反响比较大,我也对此进行过分析。”
  热球机技术并不复杂,日本是想用本国生产的热球机产品来替代进口的人民党热球机,可日本钢铁产量不足,热球机产量自然上不去。而且生产销售中还牵扯一个生产厂家的盈利问题,价格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人民党相比较。欧洲战争让日本得到不少订单,以家庭小工厂为主要生产模式的日本非常需要热球机这样操作维护简单,对燃料也不挑拣的动力源。针对日本的情况,人民党还有一系列的配套附件,从提供燃料的煤气发生器到热球机可以牵引的小型发电机,都是价格低廉,耐用皮实。日本商品本来就是质次价低的表率,人民党的热球机在质量超过日本同类铲平的时候,价格居然只有日本本土产的热球机的80%,就是当作废铁来卖也不会亏本。
  日本官方对此起初是大力打击的,于是先有日本黑心商人不顾生死的用小船走私,后来甚至出现某些航运公司隔三差五的实施大规模走私贩运。面对需要大力扩大产能的局面下,日本官方逼不得已之勉强把热球机纳入了贸易名单。要知道,日本与美国一样,都是机械商品的仿造大户。而日本市场还没有对某种工业产品有过如此程度的开放。
  听了这丧气的解析,包括西园寺公望在内的与会者们都沉默不语,从经济角度计算的话,西园寺公望是知道大量进口人民党的热球机对日本经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来自欧洲的订单可以让这些工厂轻而易举的赚回本钱。不过让中国工业品在日本如此嚣张,西园寺公望在心里面跟吃了几斤绿头苍蝇般难受。
  高桥是清亲自批准进口人民党的热球机,他也不能不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见诸位大佬都不吭声,高桥是清心里面感觉轻松了不少。“诸君,人民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企业规模必须够大才行。这也是人民党成功的原因。”
  倾向于海军部的人都对机械行业十分敏感,工业能力这意味着国力。高桥是清提及工业建设思路,大家也肯让这位日本经济专家来分析一下。
  高桥是清又得到了时间来继续推行自己的理念,既然人民党根据地距离日本如此之近,高桥是清也想打听清楚人民党到底用了什么法子降低了成本。打听的结果让他十分意外,人民党既没有把工人往死里面压榨,也没有搞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技术出来。降低成本的唯一原因是人民党工业部门实施的是通用零件,针对不同的设备有一系列标准的螺丝类型。通用零件的特点就是进一步降低成本,让更大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了一种可能。
  这简单的道理偏偏让日本无法模仿,人民党可以用七八家大型螺丝厂向人民党整个工业部门提供各种螺丝。每家螺丝厂都有上千名工人,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各类螺丝、螺钉、垫圈、铆钉、一年生产几千万枚。日本虽然自认为工业规模比中国大,但是他们小型家庭规模的工厂决定了这些小企业都希望走“小而全”的路子,与农民一样,他们能够自造的就尽量不去购买。能简单修补一下的,就尽量不去花费巨大财力艰难的提高那么一丁点精度。但是以热球机这种已经算是“傻大笨黑”的机械设备为例,若干小误差积累起来就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精度提高1%,企业可以接受的盈利价格就可能要提高20%甚至40%,日本企业绝对不肯干这等事情。
  日本企业不肯这么干,人民党却肯这么干。这就是日本有识之士对人民党感到畏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日本了解到的情况,人民党生产的热球机上通用件比例超过30%,大概有十几家工厂的零件用在一台热球机上,而日本的同类产品,最多也就是两三家企业合作生产。光这么一个对比就让日本产品根本无法竞争。
  等了这么久的结果居然是“日本产品无法与人民党进行竞争”,这不能不让与会者感到极为意外。没等有人发言,高桥是清给了最后的结论。“人民党有能力命令企业采取什么样型号的通用零件,仅仅是这点,我们就已经比不上了。”
  “高桥君是准备学习人民党么?”西园寺公望总算是有点明白高桥是清要说什么。只是西园寺公望不久前还说过人民党要学习日本把国有企业卖给私人的举动,现在有可能遇到相反的结论,西园寺公望有点失望。
  “是否学习人民党可以以后讨论,但是人民党注定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敌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从这点上来看,我们倒是应该支持北洋政府。”高桥是清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第八十三章
结束的开始(八)
  高桥是清对于人民党强行推行工业标准的做法的确准确的指出了人民党工业发展的要点,不过这玩意未免太超前。1915年欧美才刚开始出现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尝试,而工会就开始出现针对泰罗制的斗争,美国国会众议院组成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泰罗被迫在4天的时间内出庭作证12个小时。证词中充满了工人对泰罗的尖锐提问和敌视。在学术界,泰罗制也一直被视为人际关系学派的反面典型进行批判。人们批判泰罗有关经济人的假设,批判泰罗制造成了工人和管理层对立,批判泰罗制造计划和执行职能的分离。
  至于国家有意识的全面强制实施各种标准化ISO认证,美国也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上台之后推行的《罗斯福新政》中的一部分。作为人民党根据地整个工业建设的总设计师,陈克可以接受产品水平不高,但是不能接受低劣的生产组织方式。
  作为日本的经济专家,高桥是清的认识水平的确不低。只是参加会议的这帮人就达不到高桥的水平,教育部大臣并不想参与对人民党工业建设能力的评估,而是直率的问道:“高桥君,请问这些情报都是从哪里收集到的?”
  高桥是清微微愣了愣,听了片刻才答道:“一部分是通过情报部门收集的,还有一部分是缴获到了宫崎滔天的信件。”
  听到宫崎滔天这个名字,与会的不少人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已经有海军军官忍不住低声骂道,“这个非国民!”宫崎滔天以前在日本也算是有一点社会主义者的名声,现在的名声更大了。作为一个日本人,宫崎滔天居然加入了中国人民党,还在工农革命军中出任公职。青岛战役中人民党俘获了大批日军,宫崎滔天就带了一群加入人民党的“日奸”对战俘进行了“洗脑”。
  宫崎滔天倒是没有要求被俘的日军加入人民党对祖国日本反戈一击,这帮“日奸”们只是大力宣传了日本对华战争的不正义性,要求被俘日军站在日本人民的立场上反对参加这等不正义的战争。其间对日本财阀也有着“恶毒”的批评。“日本同胞们,日本国内财阀驱使着你们走上战场为他们送死,除了那点微薄的薪水以及每天的一顿饱饭之外,你们还得到了什么呢?”
  如此恶毒的政治攻击给被俘日本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宫崎滔天大讲了一番阶级斗争理论,宣传“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绝对没有共同的道理,就如同狼和羊之间没有共同道理一样。”
  尽管被俘官兵们对阶级斗争不能完全接受,不过这些军人被释放回国之后明显对青岛战役有了质疑,陆军部不得不通过严惩九州师团各级被俘军官的方式来弹压军中的反战倾向。
  海军方面自然与陆军不对付,但是对陆军采取的强硬手段还是表示了支持。在双方的情报交流中,宫崎滔天这个“日奸”的大名也为更多人所知。
  听高桥是清提及不少情报居然是通过宫崎滔天寄给国内的信件中得到的,教育部大臣追问道:“宫崎滔天到底是给谁写的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