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628

  这是实在话,所有的中央同志都点头称是。华雄茂笑道:“这就是组织部的工作了,你齐部长肯定要在错误当中不断进步。”
  众人见华雄茂支持齐会深,而陈克也没有丝毫阻止的意思,边纷纷表示了同意。党委决议,这次举荐必须保密。而且建议以后的党委举荐工作统统采取保密存档制度。由政法委对其审查。所以,三天后,一名叫做伍翔宇的年轻同志,带着中央的指示文件前去向李寿显报到。
  李寿显看到了中央的决议后很是满意,决议中要求处理浙西问题的时候,采取适当手段“稳定浙西群众情绪”,在审判与土改结束后,革命群众遗属们迁移到城市安排工作。李寿显很明白,这就是恩威并施的手段。直白说,就是通过革命群众遗属的存在,让浙西地区的人感到压力,在压力下完成审判、土改以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再由政府出面把革命群众遗属迁移出浙西,恢复浙西的平等与稳定。
  更令李寿显惊讶与满意的是,伍翔宇的年轻同志很快就理解了中央的想法,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这可不是年轻人身上容易有的特制,年轻人是很容易大惊小怪,而且完全以自己的认识来看待世界。而伍翔宇这位年轻同志却有着异样的亲和力,很容易就融入了组织里面,并且能够很快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内容。
  人民党从来不怕同志失败,但是这不等于允许同志干工作的时候的思想出发点有问题。干工作完全就是干工作,伍翔宇这等年轻同志实在是让李寿显喜出望外。不过越是优秀的同志就越需要锤炼,没有大量的失败经验,没有这些失败让劳动者明白自己到底“做不到什么”,优秀同志的政治生命很容易在半途夭折。根本不用中央交代,李寿显就很清楚应该怎么使用这些年轻同志。
  人民党的组织工学中有一条,合格的干部必须要在工作中能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接替者。把职位当作自己不可侵犯的地盘,是封建制度的标准表现。没有了谁,地球都在继续转,太阳会照样升起。既然作为组织的一员,就必须从组织良好营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看到有接替自己职务可能性的年轻同志,李寿显感到很欣慰。不过这同志如此年轻,又让李寿显感到年长者对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嫉妒与羡慕。
  浙西的土改工作既然要展开,审判工作也就必须加紧。好在前期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终于见到了效果,对于上层的审判已经接近尾声,浙江省高级法院负责对那些高级反革命实施审判。各地的中级以及地方法院则负责起对于各级反革命的审判工作。
  人民党花费巨大人力与精力要处理的是对浙西进行大屠杀的那批人,这些事实调查清楚之后,浙江乃至东南三省统治阶级内部屠杀倒是可以稍微放一放。反革命份子中的高层自然是无一能够幸免,现在不杀他们的原因是有些问题还没有最终搞清楚。反革命份子的中层人员也都死定了,现在他们不死的原因是下面的具体执行者们还有些问题需要完全搞清楚。地方法院在整个浙西开始全面审判具体执行者。他们中间的领头人自然没有脱罪的可能。针对从犯和附庸的判决,大多数都只判处了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判决方面,李寿显向徐电提出了一个实际操作性问题。“如何在实际操中不让群众形成劳动是一种惩罚的概念!”
第一百八十三章
血债血偿(十九)
  “我们一直讲劳动最光荣,绝对不能把劳动当成一种惩罚。那么到底什么是惩罚呢?惩罚就是剥夺了犯人通过劳动得到的经济收益。这点才是惩罚的内容。当然,我其实不建议剥夺犯人通过参加劳动获取报酬的权力。我认为这还是需要划分清楚的。”
  李寿显面对徐电侃侃而谈,徐电静静的听着。理论研究,以及将事实与理论结合的研究一直是人民党的重要工作。人民党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广科学体系,提高劳动效率的方式促进了根据地经济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党以及党政军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乃至不计报酬的劳动。所以在劳动报酬与产权界定的领域上,争论与研讨一直很多。
  听李寿显表达了一通人民党内的左派理念后,徐电问了一个问题,“现在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惩罚界定问题,陈主席说过劳动密集型的血汗工厂,咱们劳动改造部门曾经做过尝试,按照那种方式组织过生产。我想你肯定知道那有什么一个结果。”
  李寿显当然知道,湖北有一个劳动改造队,实施了空前“苛刻”的管理模式,所有行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时间来进行,还有强制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这个劳改队从事的是制作扣子的重复劳动,一年下来,高效率工作的犯人收入比外面的普通工人都高。由于这些钱扣除伙食费后是全部交给犯人家里的。最后闹出犯人刑期坐满将要释放的时候,犯人家属哀求把犯人多关几年的事情。
  妒忌是人类的天性,湖北闹出各种顺口溜来讽刺此事。“坐牢坐成有钱人!”的谣言可是让湖北地方政府颇为难受了一阵。
  李寿显当然不会被这个例子给难倒,他冷笑道:“宣传部门干什么吃去了?”
  徐电摆摆手,“这不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在外面也想实施这么高强度的工作量,但是根本找不到这么多肯出大力气的劳动者。劳动改造队那可是无微不至的管理。而且犯人参与劳动是强迫性行为,劳动成了犯人生活的全部。可是你在外面的时候,生活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那叫什么?哦,追求生活质量。”
  李寿显冷笑一声,“只有劳动者才有可能提高生活质量,不劳动哪里来的生活?”
  徐电实在是想不通李寿显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笑道:“你这想法啊……”刚说到这里,徐电有点想明白了李寿显到底什么意思,他讶异的说道:“你这是准备在浙江这么搞?”
  “不行么?”李寿显答道。
  徐电严肃的答道:“我觉得不行,至少是不合适。要知道,现在群众想摆脱的是穷困的现状,你这么用物质刺激,只怕会引发思想混乱。肯定有一部分会觉得犯罪并不是那么可耻。”
  李寿显认真的答道:“你这才是扯淡。中国老百姓谁不知道犯罪可耻?你说的有人会有混乱那是必然的,不过那说明宣传部门有问题。路辉天同志很能干,但是我觉得他是个右派。宣传工作不可能让群众明辨是非,宣传工作的目的是让群众接触到事实。明辨是非是个人的思想问题,靠嘴说能解决思想问题,那是唯心主义。”
  徐电倒也相信李寿显的话,即便是采取了严刑峻法,照样有人飞蛾扑火般的去触发法律。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同,为了满足心中的渴望,很多人真的是不顾一切。平息了一下情绪,徐电答道:“但是不强制的话,很多事情只怕未必会按照咱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我还是那话,社会成本太高。有时候强势管制也是必须的。”
  面对徐电的质疑,李寿显答道:“社会成本怎么提高的,这必须实践之后才能确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见李寿显是下了决心,徐电也放弃了说服李寿显的努力。因为徐电本人也希望看到李寿显的尝试能够成功。
  对劳动者的关注,对劳动的尊重并不意味着李寿显对该枪毙的反革命有任何手软。在安排劳动改造的同时,李寿显也安排了对浙西反革命的枪决。在每个乡村,在每个村镇,在那些反革命对革命群众实施杀害的场所,都举行了处决大会。披麻带孝的革命遗属,还有脸上带着各种神色的百姓都到了现场。
  红旗招展,在冬日的晴空下格外耀眼。被处决的犯罪份子们一个个早就知道自己逼死的命运,每个人都浑身瘫软,再也没有当初杀人时候那种蛮横。四人一组,这些人被带到处决地跪在,法警们抽出插在他们背后的标有他们名字的木牌,然后用手枪对着他们脑后的延髓位置射击。
  枪声响过,人群都黑着脸不吭声。而革命遗属们则是放声大哭。十天内,浙西共处决了九千七百多名反革命份子。加上判处徒刑的四万五千余人,盘踞在浙西的地主士绅等势力荡然一空。
  以这样强大的震慑力,人民党在浙西推行了土改。没有任何人反抗,根据人民党对浙西山林田地的调查,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土改工作。土改完成之后,浙西按照预定计划建成了供销社,各种劳动生产技术服务部门。人民党在浙江深深的扎下了自己的根基。
  与浙江毗邻的江苏在1916年的冬季也迎来了人民党的代表,工农革命军正式向王有宏提出要求,要全面接管北洋政府在江苏的资产。王有宏当然知道,人民党指的是上海的官方所有土地,以及江南制造局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
  对此,王有宏并没有拒绝。而且王有宏也保持了非常弹性的讨论技巧,针对人民党与江苏如何在上海进行合作方面进行了讨论。“生丝不仅是贵方的出口的大头,也是我方最大的出口项目。而且我们都需要进口机器设备,在这件事情上我希望能够进行合作。”
  人民党的代表对王有宏表现出的态度很是欣赏,他问道:“王提督,我方对你在江苏推行的新政很有兴趣。却不知道王提督是如何进行理论设计的?”
  王有宏笑道:“这却是托了严先生的福,先后出了两个版本的《国富论》翻译文。我也看了贵党陈主席的书评。实在是大有裨益。”
  “亚当斯密那本《国富论》?”人民党的代表问。
  王有宏坦然答道:“不错,陈主席在书评中说道,亚当斯密在书里面最闪光的一点,就是鼓励发展工业资本,限制乃至打击地主势力。因为工业资本是基于整个社会的资本,地主势力则是画地为牢的落后方式。我们江苏就学了陈主席的态度,鼓励生产,限制投机以及各种租税。头几年日子尽管难过,熬过了关口之后就好起来了。”
  “原来如此。”人民党代表缓缓点头说道。
  王有宏也不清楚人民党代表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有所感动。反正这些已经不重要,人民党拥有摧毁江苏的能力,那么嘴上说什么都不再重要。
  果然,人民党代表停顿片刻后说道:“王都督,陈主席委托在下给您递个话。对于江苏,我们想把它一分为二。上海作为直辖市,直接由我们人民党掌管。而江苏剩下的部分,则组建一个特别行政区,这个行政区可自行决定自己的制度,确立法律。一切皆如联省自治时候的政策。却不知道王都督意下如何?”
  该来的终归要来,王有宏想。不过王有宏的力量已经无法决定江苏的命运。人民党到底是鲸吞还是蚕食对王有宏已经都不重要。而且陈克提出的要求本身也真的不能说不给王有宏留了脸面。上海这个地方根本不是王有宏能够控制的地区。不仅是外国势力王有宏惹不起,就是上海本地的帮会力量,王有宏也很难撼动。既然人民党愿意去趟这趟浑水,王有宏除了同意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至于江苏特别行政区,可有什么讲究?”王有宏询问起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与王有宏想的一样,人民党其实根本不在乎王有宏到底对上海有什么想法。在人民的那个代表与王有宏谈判的同时,工农革命军在何汝庆的帮助下已经控制了江南制造局的各个企业。而一支规模不小,锈迹斑斑的舰队也驶近了江南造船厂的船坞码头。船上北洋的标志依稀可见,但是桅杆上的旗帜已经换成了红色的八一军旗。
  严复一身雪白的海军制服,站在码头上看着这支历经风雨的中国舰队缓缓驶近,眼中已经闪烁着泪花。这支舰队经过紧急维修,又补充了煤,小型舰艇在马尾进行大修。大型舰艇则开往上海,在江南制造局的船厂进行全面维修。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两个月后,将有一支焕然一新的人民海军舰队从上海启程南下。这支舰队的目的地是海南岛。
  人民党建设海军的目的是面向未来,可严复此时所感受到的却是沉重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无数的努力,也有无数的伤心。严复前半生中近30年的时间经历了这支海军的一切大事。在这支海军被冠以人民之名的当下,他又与之相会了。
  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与技术人员已经大部分到位,在他们中间还有很多人民党的工程人员。江南造船厂的人员表现出的更多是警惕,人民党的人员则是一种热情的期盼。他们中间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登上过吨位超过一千吨的军舰,更不用说对这些军舰进行维修整备。现在终于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每一个同志都充满了干劲。更重要的是,在人民党的工程技术人员看来,眼前的这支舰队是“我们的舰队”。这格外激发了他们的情绪。
  在拖船的帮助下,为首的最大一艘军舰终于靠上了码头。江南造船厂的技术人员以及港务人员开始对舰艇进行捆绑缆绳等工作。
  舷梯架好之后,一队穿着工农革命军海军制服的军人从斑驳的舷梯上走了下来。为首的是海军司令萨镇冰。与严复的激动情绪不同,萨镇冰稍显有些拘谨。以工农革命军海军成员的身份第一次出航,对萨镇冰来说也是很新的体会。
  在船坞港口外,不仅有工农革命军的海军,还有英国乃至日本的军舰。与锈迹斑斑的中国舰艇相比,英国与日本的舰艇因为维修及时,舰体看上去颇为光洁。而且从吨位到火炮,英国和日本的军舰都超过工农革命军的军舰很多。两相比较起来,英日军队充满了一种趾高气扬的示威姿态。只是两国海军指挥官的心情远没有那么轻松。
  能够在海洋上摧毁舰队的只有敌人的舰队。到现在为止,英国和日本暂时都没有在陆地上与人民党一决高下的打算。他们能够威胁人民党的利器就是手中的海军。中国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即便是以这支几乎能用残破来形容的舰队经过维修,脱离了英日海军的监视后,依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工农革命军已经证明了自己在陆地上的威力,这样强悍的战斗力即便有并不强悍的海军配合,与工农革命军的战斗难度都会极大提升。特别是日本,他们很清楚与工农革命军在朝鲜交手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如果在战争中日本遇到了工农革命军海军的袭击,日本的战斗也会遇到极大的问题。
  日本海军指挥官其实很想现在就对工农革命军的海军发动炮击,在眼下发动奇袭,有九成以上的几率可以全歼这支舰队。不过日本海军指挥官同样清楚,如果他现在这么做了,工农革命军的陆军将有十成十的几率立刻向朝鲜发动进攻。发生了那样事情的话,日本到底能够在朝鲜战争中有几成胜率,日本海军指挥官一点都不想去猜测。反正那绝不会是一个令日本人感到欢欣鼓舞的数字。
  以前只要接到战争威胁就会屈服的中国,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哪怕是亲眼看着中国努力磨砺自己的战争獠牙,外国也只能干看着。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日本海军指挥官,心里面生出极大的不安来。
第一百八十四章
蝴蝶的翅膀(一)
  1916年的世界,中国内战以及中国与日本的战争,以及人民党随后的肃反,让东亚伤亡近百万人。在世界岛的西端,欧洲战争也继续进行着残酷的血战。
  陈克在年初的时候用尽办法,在美国财团的帮助下将700名德国军人送回了德国。帮助人民党的美国财团问了人民党代表一个问题,“把700人送回德国有球用?”
  人民党代表答道:“我们也想在战后与德国建立关系,好歹700人到站后总会剩几个。或许这些幸存者中有愿意帮人民党牵线认识一下德国战后的头面人物也说不定。”
  跑关系不是中国独有的特色,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只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而已。德国军人社会地位比较高,有军官帮忙的话的确会大有好处。扣押德国俘虏在中国,与付出一定代价准备将来的人脉相比,后者风险大,成功后收益也比较大。美国方面也调查了这帮德国军人的情况,没发现德国军人有什么特别使命。毕竟中德两国的距离让两国合作显得极不可能。最终美国财团决定出手忙帮。
  这本来是件小事,美国国内德国移民不少,一战中返回德国参战的德国人后裔并不稀罕。所以美国人对此根本没有多想。
  在凡尔登战役的夏季,德国前线两个方向上采取了与以往战役模式大不相同的战术的时候,美国人根本没有把这里面的细微变化与人民党的行动当成一回事。
  在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西线集结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炮兵集群以及连绵不绝的堑壕防线。协约国与同盟国都不缺乏火力,甚至不缺乏兵力。他们缺乏的是突破敌人防线的机动力与方法。
  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打到6月,几乎每一寸土地都遭到过炮火轰击,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曾经有人试图挖掘战壕或者成功挖掘了战壕。德军的艰难推进付出惨重代价。在6月22日,德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毒气战。毒气战起到了一定效果,轻易将战线推挤了几公里,这在可怕的堑壕战绞肉机的战场上是极大的成功,却没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而另外一个方向上,德国一个师自发的采取了全新的突破战术。德国的步兵师并没有采取以往的炮火覆盖,然后步兵冲锋的战术。这次的炮击从猛烈的全面覆盖式射击变成了连续火力攻击。这种攻击是很危险的,不是说对敌人的威胁,而是一战时候欧洲战场汇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炮群,连续炮击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让炮兵阵地遭到敌人炮兵的炮击。
  德国的连续炮击目的在于扰乱敌人防线的通讯与指挥。真正的重头戏是这个师的战术,他们没有呈横队攻击,整个师分为三个突击方向。最前端的突击队以小战斗群为主﹐装备轻机枪,迫击炮,火焰喷射器﹐榴弹发射器和手榴弹,寻找敌人的薄弱地带并进行突破。突破后突击部队继续向前推进,目标包括敌军的火炮阵地,指挥部,交通线的交汇点。进攻路线上的敌军残余部队则交由后续部队清理。在6月22日,进攻开始了半天时间他们就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8公里。
  这次进攻最后败给了法军铺天盖地的炮火,为了扼制这支德军的凌厉进攻,法国人发现局面出现无法挽回可性能的时候,甚至置尚且在阵地上残余法军于不顾,两小时内向进攻的德军这个师发射了十几万发炮弹。德国人当然也不肯放弃这8公里的突破纵深,尽管战斗开始前没有人想到能有这样的进展,后续炮火准备不足,但是德国也竭尽全力调集火力对法军炮兵阵地猛烈射击。一天之内,在这个宽三公里,长八公里的突破口上,双方共消耗了上百万发炮弹。
  实施突破的德国师伤亡超过80%,这些伤亡90%都是炮击造成的。最后这个师被撤回后方整编修养,凡尔登战役继续按照历史上那样打了下去。
  变化来自于3个月后,此时索姆河战役正在最艰苦的时期。
  在1916年6月,为了减轻法军在凡尔登战役的压力,英法联军共同发动了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1日,英国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二货行动。从6月24日起,英、法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7月1日晨7时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进攻。英法的主攻方向都获得了突破,但是英军左翼进攻部队排着方阵,军官的马靴军帽都擦的雪亮,步兵们刺刀闪着寒光。他们就排着横队,以军乐队的音乐伴奏声中,以方阵形式向德国的战壕发起了冲锋。
  在德军马克沁机枪和火炮的猛烈射击下,这些英国军队仿佛割麦子般被成片的打死,一天下来,英国人就损失了6万人。
  当然,英国人很快就表现出了工业强国的风范,这等二货行为根本没有出现第二次。而且1916年9月15日,英国就在索姆河战役中实施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坦克进攻。这些钢铁的庞然大物发出轰鸣,厚厚的外壳抵挡了机枪子弹乃至阵地上小口径火炮的炮弹。它们压过铁丝网,越过壕沟,用坦克上携带的机枪居高临下的对德国士兵猛烈扫射。给德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一天内就突破了四五公里之远。
  仿佛是为了报复英军的坦克进攻一般,1916年9月16日,德国一个军从后方上了前线,这个军负责十公里宽的一条战线,与其他部队不同的是,这个军接收了三个月前从凡尔登遭受惨烈损失,不得不撤回后方的一个师的人员。并且由这个师的成员担任了这个军不少重要职位。
  1916年9月27日,索姆河战役陷入僵持阶段的时候,这个军对正面英法军队发动了攻击。与三个月前的进攻几乎是如出一辙,这个军趁着夜色派遣突击队潜伏至敌人跟前,剪断铁丝网,在黎明前发动了突然进攻。他们不再追求全面突破,而是对十几个早已经确定的攻击点发动猛烈攻击。
  这些军人将轻机枪、火焰喷射器、迫击炮,枪榴弹,甚至将工兵铲应用的得心应手。一个多小时内就完成了突破。德军这个军的后续部队随即以纵队方式跟进攻击,杀进了英法军队的阵地。德国炮兵以弹幕的方式对英法实施炮击。这个军不管后方与侧翼,埋头向前不断进攻。
  德军大部队则跟着这个军开辟出来的道路跟进,他们剿灭阵地上的英法“残敌”,虽然残敌的数量大大多于前面战斗中被消灭的数量。不过这些英法士兵已经被分割包围,在受到数量远多于己方的德国攻击的时候只能被一一歼灭。
  索姆河战役整个战线宽度不过50公里,德军在10公里的战线宽度上一天就前进了八公里,引发了德军在整条战线上的反击。眼瞅着整条战线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英法联军用炮弹交织成了死亡的火力网,炮击持续了一整天。加上使用坦克部队实施反击,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力以及武器弹药消耗的情况下,千辛万苦维持住了局面没有继续恶化。
  一天下来,整条50公里宽的战线上,英法联军被打退了五公里,德军最远的攻击距离达到了空前的十公里。德国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负责进攻的那个军伤亡近半,干脆就地解散。一部分人员编入其他部队,另一部分人员调回后方整编重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