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628

  先确定人民党没有“非分之想”后,美国代表才安排人民党代表团见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希望人民党能够坚定支持他的“十四点计划”。既然人民党坚信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支持威尔逊自然不在话下。陈克以前引用过《桃花扇》里面话,“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既然列强们肯玩命的跳,人民党陪他们一起跳一跳又有何妨。
  美国方面此事正值志得意满的时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得到了空前的利益,还向人民党转嫁了不少英国与法国的战争债券。这么顺风顺水的好时光里面,美国终于提出了自己的世界争霸路线。威尔逊唯一不解的是陈克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人民党告诉威尔逊,“陈克身体不好,实在经不住旅途劳顿。”这理由倒也很靠谱,美国方面也就接受了共和国的解释。
  中美代表团汇合之后,规模庞大的代表团一起坐船前往巴黎。1919年2月7日,也就是一战结束后的两个月,世界大部分主权国家的使团都抵达巴黎。急不可耐的分赃会正式开始。
  这次分赃会很有趣,除了人民党早有了腹案之外,每一个国家的代表都互相串联,互相勾结,试图在这次“改变世界”的会议上能够有更多斩获。各国除了在密谋消灭新生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上有相当统一的意见之外,其他任何一个条约都是矛盾重重。
  人民党的成员每天都要与各国代表们互相认识,每天晚上的总结会上,同志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也是越来越深刻。同时,作为西太平洋新列强,同志们也亲身体会到国家的强大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天都有外国代表对陈克不能出席这次会议“抱以遗憾”,新崛起的中国独裁者的大名已经慢慢在世界上有了点影响。英国国王脑袋上的印度帝国皇冠、俄国沙皇、奥匈帝国脑袋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冠、奥斯曼土耳其大皇帝、中国皇帝、埃塞尔比亚皇帝,这几顶皇冠都是当时世界所公认的。以一己之力在38岁站到曾经公认的帝国权力巅峰,这样稀有的存在对各国代表看来的确有观赏一下的价值。
  人民党代表们没有这么无聊,大家谈道的更多是另外一个问题。恩格斯虽然没有活着看到一战,却对这样一场战争做出了预测。
  “占领比利时……总是进攻者必要的条件,无论是德国进攻法国或法国进攻德国都是这样。”(恩格斯《波河与莱茵河》)
  “常备军制度在欧洲已发展到极端,只要常备军不及时改组为以普遍武装人民为基础的民兵,那末,不是这种制度使各国人民负担不起军费重担而在经济上破产,就是它必然导致一场毁灭性的大战。”(恩格斯《欧洲能否裁军?》)
  “但是可以预言:如果这场战争爆发,……它将是阶级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包括财政上)和道义上的彻底破产。它可能会引起这样的情况:军事机器起来造反,并拒绝继续……互相残杀。阶级国家的呼声是:我们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但是,洪水过后,出来的就是我们,而且只有我们。”(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儿》)
  恩格斯预言未来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是三、四年。
  1887年,恩格斯在《波克罕“纪念1806至1807年德意志极端爱国主义者”一书引言》中写到:“……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
  “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
  革命导师恩格斯用深邃的眼光预言到了这场战争,人民党代表对此很是佩服。唯一问题则是恩格斯对战争结果的预言。
  “……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
  战争结束后,俄国沙皇、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的王冠倒是掉落了,而且这三个国家大概都不会再出现皇帝。其他欧洲各王国即便王冠还在,却也没有了影响世界的力量。但是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到底是在这次战争之后爆发,还是在遥远的未来。看陈克的意思,帝国主义者们根本没有从这次战争中吸取教训,这次大战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为了准备新的战争,随队的一些同志一到巴黎就暂时脱离了队伍。蒲观水拜会了德国代表之后,就在德国代表团的引荐与帮助下去了柏林。
  作为德国军校的学生,蒲观水先和自己尚且幸存的几名老师,以及人民党送回德国的那些“暴风突击队”专家中的幸存者接上了头。克虏伯钢铁是德国武器装备最大的供货商,有德国军队的引荐,蒲观水终于见到克虏伯的总裁。
  “贵方认为未来的十五年中,你们需要在亚洲设立一些研究中心么?”蒲观水问。
  对这个建议,克虏伯总裁明显不感兴趣。克虏伯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家族式企业,并非是美国那种股份公司,更不是人民党这种以资本营运为手段的组织。基于家族企业坚定态度,任由蒲观水嘴皮磨破,克虏伯总裁也没有同意与人民党进行合作。
  此时的德国一片混乱,旧军队人心惶惶,社会上各种思潮泛滥。蒲观水完全不能相信这就是自己上学时见到的那个德国。尽管蒲观水也试图多方联系德国上层人物,但是这么一个紧要时期,蒲观水的努力完全找不到要领。
第二百三十章
分赃会(二)
  “蒲观水写的信里面,德国跟要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一样。”读了蒲观水的信,唐绍仪用一种颇为怀疑的语气说道。唐绍仪与顾维钧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考试通过后被外交部录用。这次两人作为人民党外交团队成员到了巴黎。
  “德国现在和咱们的清末差不多,皇帝倒了,新秩序还没有建成。”章瑜答道。
  见章瑜回答的很轻松,唐绍仪也不再接话。中国毕竟从1840年开始被外国人摁住痛打了六十年,直到人民党出现之后才扭转了这个局面。唐绍仪知道,章瑜这些人民党人秉持的是人民党的斗争哲学,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流血牺牲,吃苦受累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种悍不畏死的态度让章瑜可以看不起外国人,几乎是本能的避免斗争的唐绍仪深知自己是做不到这些的。
  这次当了人民党的“官”之后,唐绍仪发现人民党与满清,甚至是与中国传统的极大不同。政府官员只是雇员,他们是人民党的雇员,或者说是“人民权力”的雇员。尽管唐绍仪根本不相信后者能够真正实现。对唐绍仪来说,世界最好是等级分明的,越是地位高的人,越不该受那么多罪,付出的辛苦应该得到更多回报。在人民党的时间越长,唐绍仪越是怀疑对自己在人民党这里“做官”的选择是不是正确。
  “我们要介入欧洲的革命?”顾维钧问道。作为年轻人,在人民党这里没干太久,顾维钧就颇有向着帝国主义外交进化的迹象。强大的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干涉任何可以干涉的事物,无疑是这个世界现在的常态。
  见说的事情越来越离谱,作为代表团团长的尚远开始控制话题方向,“我们来参加巴黎和会目的不是为了参与瓜分世界,而是来看看局面。先把咱们自己的事情解决了。协约国现在正在对俄国动手,他们对咱们中国动手也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搞不好咱们回去也得等着别人打上门来。”
  听到洋鬼子有可能会再次攻打中国,唐绍仪和顾维钧的脸色都变得有些紧张,倒是人民党的同志们忍不住露出了多种情绪的微笑,或者干脆对此毫无反应。
  “且不说欧洲会不会爆发革命,日本会不会爆发革命?”尚远转换了个话题。
  “要不明天问问他们?”章瑜打趣的说道。尚远听了这话也微微哼了一声,这些日子以来,每次英、美、法、意、中、日,这巴黎和会六大国讨论问题的时候,人民党代表们抬起头就能看到西园寺公望、牧野伸显以及其他日本代表的死死板着的脸。
  “和这些老家伙们有什么可谈的?”即便是身为人民党里面颇为年长的一位,和外国的老家伙们相比,尚远已经不是一般的年轻。
  “那你这大哥准备和我们说些什么?”章瑜问道。
  尚远说道:“参加了这次和会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国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无论什么样的表面道理,都是一种对一个国家已经拥有,已经被证明的实力的诠释。潜力是拿不到台面上的。唯物主义就是这么残酷。”
  原本年轻同志们还有心思能够开开玩笑,听了尚远的话之后,所有人表情都严肃起来。
  “这次并不是蒲观水一位同志在德国遭到挫折,我们向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寻求技术合作的建议,都遇到很大问题,这些国家根本没有把我们的请求当回事。”尚远总结着近期的工作,“我们没有拥有拿得出手的工业实力,也就没人把我们当回事。此行之前陈主席一直强调,我们的确有潜力,但是我们缺乏实力。我们自己不能把实力和潜力混为一谈,世界不会认同这样的观点。”
  “就是说我们这次完全是前期工作?”伍翔宇问。
  这个问题甚至不用特别强调,代表团的同志不少是第一次到美国与欧洲,亲眼见过这些工业国所拥有的实力,特别是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拥有的力量之后,同志们已经看到了共和国与世界一流强国的差距。在国内,人民党为大量基础建设难为的要吐血,也为国内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骄傲。更为在蓝图上的共和国的美好未来而激动。然而代表团在美国与欧洲看到的则是已经存在的大量城市、工厂、蜘蛛网一样的铁路,公路。想让整个中国都能达到美国与欧洲的水平,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简单工作,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艰苦努力。
  “尚总理说的对,这次我们的确没办法追求更多的东西。只要能够收回属于中国的东西就够了,寻求更大目标的努力到此为止。咱们现在所做的,是对未来的布局。”
  及时统一思想,调整工作方向,这是人民党的传统。即便如此,人民党的工作也仅仅比局面提前一天。
  1919年2月17日,日本代表甚至不等和会完全确立了对战败的处置,就急不可耐的提出了要中国履行“国际义务”,承认国际条约。
  日本所说的“国际条约”,指的是日本和满清签署的条约。日本认为共和国政府有理由履行国际条约。
  看着牧野伸显发言时板着的老脸,章瑜突然觉得战争有时候比和平简单的多。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日本人就想从谈判桌上拿到。
  日本根本不可能从战场上拿到被人民党夺回的中国利益,章瑜很想坦率的问一句,“我们要是不给你,日本准备怎么办?”
  在未来的战略策划上,中国是一定要对日本军事打击,把日本从朝鲜撵出去。失去朝鲜之后,日本和中国仅仅隔着一条对马海峡,人民党的飞机不到一个小时就能飞过这条海峡。即便知道日本方面绝对不可能在巴黎和会上公开宣战,章瑜还是忍不住差点真的说出,共和国欢迎日本宣战。
  日本绝对不可能是单独提出这个问题,一等日本代表发言完毕。英国方面立刻提出,共和国有义务履行国际条约。英国所指的则是袁世凯向英国等国借的钱。
  “我们也认为中国有必要履行国际义务。”已经78岁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
  陈克用尽谋略,在每一个阶段都大占便宜,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赚取了大量的钱财,现在协约国各国都陷入战后的财政危机,可怕的人力物力的损失,天文数字的债券,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钱。
  中国已经展示出能够守卫住自己利益的战争力量,英法日都知道不可能虎口夺食。那么能够刁难中国的时候,他们也绝对不肯放过任何机会。
  前几天那种看似热情的表现已经荡然无存,曾经“同一战壕”的盟国之间的倾轧顷刻就显得激烈起来。法国甚至公开表示,与人民党签署的关于印度支那的协议必须在中国承担“相应国际义务”之后才能继续考虑履行的问题。
  这一听就是赖账的步调,即便心里面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人民党的年轻同志们仍然怒容满面。变脸快到如此地步,这就是帝国主义的本质。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外交。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分赃会(三)
  “我们还是回国吧。”尚远对章瑜说这话的时候,是1919年4月1日的事情。
  对尚远来说,最大的感受已经不是愤怒,而是疲惫。如果在国内,尚远还会觉得再累也得有些成绩。整日被英法日的代表玩命打压,尚远觉得这简直是在谋杀自己的生命。
  “要不尚远总理你去意大利访问吧?”章瑜也累的够呛,他心里面对陈克的先见之明实在是极为佩服的,至少陈克根本就没有想过来参加这次和会,而其他同志们无一例外的都有写跃跃欲试的心思。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已经在3月27日离会回意大利,在巴黎和会的工作交给了外交部长来负责。中国是遭到了围攻,意大利则是遭到了无视。鉴于意大利军队在一战中的糟糕表现,同时意大利也根本没有什么利润可言,英法对意大利根本没有兴趣,把意大利完全视为一个打酱油的小跟班。
  偏偏意大利人还希望能够在巴黎和会上好好的捞一笔,尚远不止一次的见到,当意大利人试图争夺利益的时候,英国人用轻蔑的语气说着“No!No!No!”法国的“老虎总理”甚至敢大声呵斥意大利首相。最后意大利首相干脆就先回国去,以表示自己对这等待遇的不满。
  听了章瑜的建议,尚远也觉得不错。向意大利方面拍法电报之后,中国代表团很快就得到了回应。意大利方面欢迎中国总理访问意大利。
  人民党早就在美国订了一艘游轮,这次开巴黎和会算是派上了用场。尚远把代表团的工作交给了章瑜,他和一部分代表团团员在马赛登船,直奔罗马而去。
  意大利人的欢迎根本就不热烈,中规中矩而已。中国访问代表团下船的第二天觐见了意大利国王,说了一堆毫无意义的废话,尚远第三天才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开始谈判。
  首相先生愁容满面,也没什么热情。尚远完全能理解首相先生的态度,到罗马的一路之上,到处都是流民乞丐和退伍军人。尚远下榻的旅馆附近,人民正在闹游行示威。游行主题大概就是反饥饿,反失业。在这情况下,首相先生能春风得意就怪了。
  在这情况下,尚远觉得说些拜年的话实在是不合适,他说道:“首相先生,如果在这里一起痛骂英法的话,我个人认为咱们双方应该有足够的共同基础才对。”
  听了翻译的话之后,首相先是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不过很快笑容就变成了警觉的神色。
  人民党在一战中实际上已经捞到了巨大的利益,无论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控制,还是经济利益,甚至是被抢走的文物。中国都算是大有收获。当下被催逼,仅仅是英法等国感到自己亏的太多,想威胁中国一下。意大利在一战中则是损失严重,现在的情形下则是根本没有捞钱的地方。那些鸟不生蛋的殖民地上毫无产出,国内失业更是令人发指。
  听了尚远这种确立共同立场的发言,首相很直觉的认为,中国试图拉意大利一起对抗英法。他当然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态度。英法固然可恶,但是与毫无力量的中国结盟则是更加糟糕的思路。
  尚远当然不会提出与意大利结盟之类的傻瓜建议,“我这次来,是想和贵国合作。我国制订了一个商船制造计划,正在寻求合作者。贵国造船业的水平并不弱于英法,不知贵国有没有这方面的意向。”
  “你们要买船?”意大利首相脸色立刻阴转晴,这是几年来意大利首相在经济上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他急切的问道:“要买多少?”
  尚远笑道:“我们想建造一大批货轮,不仅仅是买,还需要获取制造技术。不知贵方是否愿意合作。”
  见尚远很认真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意大利首相奥兰多立刻开始吹嘘意大利本国的造船业如何如何之牛B无双,若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等等等等的原因,意大利的造船业早就让英国法国美国人跪了。
  尚远一来不懂造船,二来他的这个级别的会谈也不是负责细节部分的。双方大概达成了意向性协议之后,就把具体商讨的工作交给专门人员来负责。又商讨了一下中意双方在商贸合作的可能性之后,尚远就准备告辞。
  意大利首相原本认为尚远是来拉盟友的,看尚远自始至终竟然没有这么干,他倒是试探着询问起中国对未来的打算。
  “我准备再去一趟波斯。”尚远给了意大利首相一个回答。
  “去波斯?”意大利首相是完全不明白尚远到底想干什么了。
  “我想去波斯谈关于石油的生意。”人民党一直在大量进口石油,陈克准备和波斯商谈关于石油的买卖,所以尚远干脆就去趟距离地中海不算太远的波斯。
  “中国难道已经放弃这次和会了?”奥兰多首相更是感觉意外。
  “您也看到了,英法对我们的态度像是对待战败国的态度。与其在那里受气,我还不如把时间用在谈生意上。至少在谈生意的时候,没人会嘲笑我们吧。”尚远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