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628

  “难道你们愿意在焊接技术上与我们合作么?”此行前,人民党明确提出的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技术就是焊接技术。然而在谈判合作过程中,蒲观水判断当下远没有到这种合作的程度,所以干脆就没有提。
  委员会成员眉头皱了皱,停了片刻才说道:“如果贵方对这方面的确有兴趣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商量的。”
  心里面依旧对这话很是不相信,但是衡量了片刻,蒲观水决定还是在留在德国几天。
第二百三十八章
飞来的买卖(五)
  1921年1月6日,蒲观水面对德国秘密委员会的委员们大声说道:“诸位委员,中德两国相距遥远。如果想让我们之间的普通交易有利可图,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造出更巨大的货轮在两国之间通商航行。当然,关于诸位质疑我们造船能力的问题,我也承认,你们的质疑的确没错。现在我们不要说战列舰,就连巡洋舰都造不出来。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就对此甘于现状,也不等于我们就只能依靠进口来解决问题。”
  会谈的气氛已经陷入一种很不愉快的地步,德国委员们希望的是能够从中国大捞一笔,不管德国人合作的愿望是如何急迫,真正让德国人摆脱对中国的轻视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蒲观水受够了德国佬的胡话后,终于忍不住起身表明态度。
  “我们中国有将近六亿人口,而且就现在看,未来十年内,中国人口或许就达到了德国的十倍之多。我们的政府砸锅卖铁也要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我们的小学毕业生将是德国的十倍,初中毕业生将是德国的十倍。未来二十年中,我们的高中生,大学生也将是德国的十倍。时间越久,中国的优势也将越大。在这点上,时间是站在中国这边的。有这样充裕的受过教育的人力,我们推动科技进步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我们中国人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这个国家就是四千多年前那个国家的延续,所以我们从来不缺乏耐心,从来不缺乏自信,既然我们已经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这个大趋势就无可逆转……”
  “……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诚意与心情,更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我们承认我们当下的落后,所以我们要得不是一飞冲天的面子活儿,而是像小学生一样,从最基础的课程一门一门的学起,对此我们绝不感到羞耻……”
  “……大型军舰项目我们的确很需要,不过没有整套技术的转让,特别是各种生产加工技术的转让,仅仅是造那么几艘船出来,我认为这恰恰是最没有效率的方式……”
  德国的秘密委员会成员比前几天增加了好几位,这还只是委员会成员。中国人试图购买德国技术的消息传的很快,尽管美国人直接投资德国的消息也传的很快,甚至更有吸引力。但是德国军方好歹是有足够号召力的,美国与德国兵戎相见,在德国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之前,硬是把德国军队挡在巴黎之外,与之相比,中国就显得更有合作价值。
  听完了蒲观水这番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主题的发言,不少德国人还是觉得相当不爽。如果中国果然如蒲观水所说的这样,自己完全掌握了各项技术,那中国还有什么与德国合作的必要呢?不少委员们在看到合作的未来前景之前,先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有可能带来的威胁。
  会议休会之后,蒲观水很有些郁闷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突然觉得自己真的不是搞外交的材料。外交就该是妥协,是各种尽力说服别人改变自己想法的努力。而蒲观水在人民党十几年,学会的则是依靠自己,艰苦奋斗的这套。而且这套深深的烙刻在蒲观水的所有行动以及思想之上,让他礼貌客气一些,蒲观水当然能办到。然而面对刁难的时候,蒲观水的这股子倔强劲头就忍不住的往外冒。
  当然,德国军人们倒是相当欣赏中国军队的这种态度,军人们性格更加直率一些。而且“骨气”这种东西,对军队有着极大正面作用的态度。所以与会的军队代表倒是饶有兴趣的与蒲观水谈起了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略冲突问题。
  “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深知要为国家而战。英国人现在已经不太敢采用陆军进攻的方式对付我国。但是我们的确是缺乏海军力量,英国可以使用他们在海上的优势对我们进行威胁,实施包围。”蒲观水对战略局势也并不讳疾忌医。中国解放的每一步都是打出来的,谈判仅仅是在战争真正后对现状的一个总结讨论。既是上一场战争的重点,也是下一场战争的起点。
  “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全面的国力,有了这样的国力才能与英国这样的国家进行全面很战争。”说完这话,蒲观水又忍不住强调了一句,“是真正的全面战争。”
  德国军队的复仇派代表们都忍不住微微点头,这次战争的失败,就是因为战争远不够全面。即便在陆地上获得了很多胜利,但是德国海军全面被英国压制,如果德国的大洋舰队能够突破英国的封锁,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将完全不同。
  “工农革命军需要教官么?”一位前军人出身的委员问。
  “参加过日德兰海战的海军教官,德国炮兵教官,有炮群实际指挥经验的炮兵教官最好。还有诸多低级、中级、高级战斗指挥的指挥员。我们愿意请他们到中国与我们进行军事方面的交流。”蒲观水对那帮资本家们不切实际的生意项目坚决反对,对德国军方提出的这种非常适合中国情况的军事技术交流则极为欢迎。
  基于不同的立场,委员会里面呈现出两种态度。资本家集团对人民党的小气十分不满,蒲观水则是油盐不进,凡是不能得到技术转让的项目,凡是对解决人民党眼前技术需求毫无帮助的大型项目,蒲观水立场坚定的给否决了。
  德国退役军人们则觉得收获颇丰,人民党愿意支付相当程度的报酬,邀请德国退役军人到中国交流讲学。德国战后的军舰、大炮、后勤设备被英法给掳掠一空,这些有专业技术的军人都失业了。如果能在中国进行各种实验性的研讨训练,由中国人出钱来让德国陆军对战争进行一次战后演戏大总结,这对德国军队来说是一件相当划算的事情。
  至于这个过程中中国从中学到与战争有关的技术,提高中国的战争水平。这根本不在德国军人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德国人讨论过此事,中国即便得到了德国最先进的军事指挥技术,在现在的局面下根本对德国没有任何威胁。中国陆军兵锋所指的必然是俄国与英国。
  对这个协议,蒲观水非常满意。德国人的小九九蒲观水当然看的清楚,德国等于是把一个小型军队模型送去中国,利用中国军队进行战争复盘。这对于没有机会参加一战实战的工农革命军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而且约定完成之后,另一个消息也传到了蒲观水这里。法国人从德国掠夺了大量的火炮,但是这些火炮不能吃不能喝,维护还需要钱。法国人与中国商量之后,用废钢铁的价格卖了一部分火炮给中国。在法国的中国人员想联系更便宜的运输船只,要知道这批火炮不贵,可是运费比火炮都要贵。
  于是蒲观水立刻向这个委员会提出了能否以优惠价格提供运输服务的询问,这下委员会中的资本家总算是高兴了一些。现在的德国运输公司没有什么买卖,这批生意真的是天上飞来的馅饼。
  经过诸多关节,诸多麻烦,1921年3月,近千门各式火炮总算是装船起航,德国军事专家们则在更早的时候已经陆续启程前往中国。失业的德国军工企业技术人员中,与军方关系密切的一些人干脆为了更高的薪水也启程前往中国。
  1921年4月的时候,蒲观水经过半年的折腾,总算是坐上了回国的轮船。看着欧洲海岸线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蒲观水心中暗自发誓,如果还有下一会,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来欧洲搞这些具体工作的任务。这半年的时间,让蒲观水觉得比打十次仗都更费心。
  船队运载着火炮以及零件,千辛万苦回到中国就已经是6月。提前回国的蒲观水已经负责让中国陆军学院与德国军事专家进行全面合作。
  搞起纯军事上的工作,即便再繁琐,蒲观水也干的毫无怨言。只要不与那些讨厌的外国官员们打交道,蒲观水干什么都行。
  然而中国政府则不得不与“讨厌的外国官员”们打交道。日本得知法国卖了很多大炮给中国,而且火炮已经运抵中国,日本外交部门立刻提出了强烈抗议。
  法国人早已经没了靠陆军入侵中国的打算,与德国人愿意和中国进行全面军事指挥技术交流的出发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国人也觉得大炮卖给中国,对法国是利益,对英国人是麻烦。而英国的麻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法国人的利益,法国没有理由拒绝双重利益。
  日本方面抗议后,法国方面很快就更清楚的看到,中国明显不可能与英国发生全面冲突,这批火炮最大威胁的是日本。当然,因为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感到威胁后,自然要拉英国人充场面。英国人在西太平洋压力变大,就出现对法国更依赖的可能。怎么看,万里之遥的西太平洋局势的紧张,对法国人都没什么坏影响。对日本政府气急败坏的抗议,法国方面跟听放屁一样。
  至于得到大炮的中国,也同样无视日本的叫嚣。对于工农革命军来说,这批大炮的作用是训练。随着电炉炼钢,转炉炼钢以及氧气顶吹技术的不断完善,还有南方优质铁矿的开发。共和国钢铁质量正在缓慢但是脚步扎实的不断前进。在共和国自己制造的大口径火炮进入编列前,有必要让工农革命军掌握大口径火炮的使用,以及体会一下高强度火力的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
  对于日本公使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质询,中国方面很简单的答道:“中国军队建设纯属中国内政,日本没有理由干涉中国内政。”
  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就是“手长,管得宽”,日本对中国无可奈何,英国方面就不得不出面了。英国公使汉弗莱爵士好不容易和中国达成了关于赔款的协商问题,中国与英国就旧有的各种烂账来了一次总结。七扣八扣,除了英国交给袁世凯的那批白银之外,中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至于满清发行的债券,共和国公开表示根本不予承认。“你们可以去找满清政府索要,找我们人民党索要这是毫无道理的。”
  在这个基础上,除了日本还一直不依不饶的吆喝“国际条约”问题之外,其他国家倒也保持了“列强一致”的原则,统统死了从中国捞一把的心思。
  不仅如此,共和国尽管还没有就租界等问题与各国达成协议,但是以各个城市的市政建设为契机,中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租界的收回。上海巡捕们还试图“保持点气节”,然后被不知哪里来的人一通暴打后,扒光后仍在上海街头无人问津。几个“特别有骨气”的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自那之后,外国巡捕们出现在街头,被中国人丢石头都不敢反抗。因为每一次反抗都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暴打。
  外国人聚集区停水停电,无人收容垃圾。受够了污秽不堪与臭味熏天之后,洋鬼子们纷纷离开曾经风光无限的租界,以极低的价格抛售了房产之后,他们要么在新区重新购买合法房产,继续做自己的生意,要么就干脆卷铺盖卷回欧洲去了。
  其他国家根本对中国毫无影响力。至于大英帝国,他们发现面对中国是一个有六亿人口,有军队,有工业,有市场的强大国度。因为这些小摩擦全面冲突,既不可能获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也不可能承受商业上的重大损失。所以英国人非常聪明把这些旧账“记在心中”,以等着秋后算账的机会。同时英国人面向未来,与中国在当前的基础上开始寻求斗争与合作。
  所以汉弗莱爵士很认真向人民党提出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时候,陈克并没有敢轻视英国人的态度。如果英国人已经向前走,而中国还死拽着过去不放,那只会让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第二百三十九章
华盛顿公约(一)
  “汉弗莱爵士,不知道英日同盟条约有什么新进展么?”陈克一面说话,一面给汉弗莱爵士倒上茶。这是上好的骨瓷茶杯,人民党的新品。汉弗莱爵士是很识货的,只是端起来茶杯,他的神色就微微变化了一点。
  到了陈克这个级别,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些细微的差别。脸上没有任何反应,陈克心里面还是颇为开心的。工业是个体系,特别是人民党建立了国家实验室之后,同一工业体系内的技术交流就变得非常轻松。
  钢厂费尽千辛万苦开发电炉,以达到良好的温控。淘宝上关于骨瓷1320度也好,1380度也好,对于钢铁厂这都不是问题。钢厂温控技术很容易就能用在烧瓷上,景德镇的工匠、工业陶瓷部门、钢厂,几方面一联合,骨瓷也就烧出来了。当然,饲养业提供牛骨粉的功劳也不能抹煞。比英国骨瓷稍微廉价一些,而实际价格相当昂贵的中国骨瓷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也相当不错呢。
  端着温润的骨瓷,先品了一口红茶,汉弗莱爵士又向茶杯里面加了两块方糖,这才满意的喝了一大口。润完喉咙,汉弗莱爵士说道:“我国不能接受中国单方面改变亚洲局势,这只能制造亚洲的紧张局面。”
  英国并非光嘴上说说而已,最近英国军舰与日本军舰经常出没在中国家门口。因为英国和中国在军舰维修上有口头协议,所以英国军舰毫不客气的开进中国上海的造船厂,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维修”。这种恐吓性的做法,陈克早就接到了汇报。
  “我能理解英国的立场,但是最近英日同盟条约有什么新进展么?”陈克继续重复着前面的问题。英日同盟中规定,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
  人民党趁着英国限于一战的时机,不仅是“威胁”了英国与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更是将这“特殊利益”砸的粉碎。英国能够忍耐到现在还没有出手,已经是很有耐心的。
  听陈克反复询问英日同盟条约的最新进展,汉弗莱爵士也觉得颇为无奈。日本非常想让英日同盟条约有重大进展,如果能修改到英国主动出兵打击中国的话,那可就是沉了日本的心。然而英国又不傻,派几十万人到中国送死的事情,英国人绝对干不出来。
  要知道英国皇帝脑袋上的皇冠可是印度皇冠,而且把中国给逼急了,中国玩命的进攻缅甸与印度怎么办?走陆路的话就不用面对英国人的海军优势。
  “我们大英帝国坚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亚洲局势的行为。”汉弗莱爵士非常认真的说了大实话。既然当下的格局已经让英国收到极大利益,英国要做的就是维持当下的局面,而不是打破当下的局面。
  “如果汉弗莱爵士指的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那就是英国方面多心了。如果英国提供的东西比美国质量好,价格低,都不用英国说一句话,我们自然就不会购买美国商品。问题是英国的商品质量比美国货好不太多,价格比美国贵了那么多。从性价比上中国购买美国货更划算。”陈克坦然答道。
  “那么贵国总要考虑一下与英国的友好关系吧。”汉弗莱爵士对陈克很认真的说。
  陈克盯着汉弗莱爵士的眼睛,非常认真的给与回应,“生意就是生意。我们对任何一国都没有恶意。”
  “陈主席,我认为您应该更倾向于购买英国的产品。”汉弗莱爵士苦口婆心的劝道。
  陈克同样耐心的解释道:“汉弗莱爵士,您不能空口让我们购买。英国有工业有科技有水平,问题是英国从来不把这些产品送中国来让我们看看。我们是当下就要用,美国人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我们有什么需求,美国立刻就满足了。这样的情况下,您觉得我应该选择谁呢?”
  经过这样充分坦率的交流,中英双方都大概明白了近期对方的底限。会谈时间到了之后,汉弗莱爵士也只能先起身告辞。
  在回领事馆的路上,随行人员问道:“中国是一定要和美国勾结在一起么?”
  汉弗莱爵士倒是没有立刻下结论,他觉得局面远没有这么简单。日本现在口头叫唤的很响,实际上日本现在是极度畏惧战争的。日本向英国提供了大量资料,说中国支持朝鲜叛徒在朝鲜攻击日军。然而英国人收集到的情报是,日本在朝鲜大量屠杀朝鲜人,引发了朝鲜人的激烈抵抗。现在整个朝鲜境内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在北方,日本甚至出不了大城市的控制范围。只要日军进入据点控制范围之外,就会立刻遭到朝鲜游击队的袭击。
  看汉弗莱爵士沉默不语,随行人员又忍不住问道:“爵士,您为什么要求中国停止对朝鲜的支持?这不也是外交部的要求么?”
  “这件事没有证据。另外中国提出日本对朝鲜人实施大屠杀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回答?”日本在朝鲜干了什么,英国人比较清楚。英国也不觉得日本人这么干有什么错,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大屠杀只能实际干,却不能嘴上说。中国大可对英国的质问置之不理。而这件事情就算是闹上国际联盟,丢人现眼的还是日本。这倒不是国联真的能够制止日本屠杀朝鲜人,而是日本被迫使用了大屠杀的方式之后,还不能解决朝鲜游击队,这会让各国在心里面笑掉大牙。
  “从日本方面的表现来看,他们明显是顶不住了。如果不能中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日本万一失去朝鲜的话……”随行人员明显对此很是担忧。英国很清楚日本如果失去了朝鲜之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模样,朝鲜肯定要再次投入中国的怀抱。光看一下地图,朝鲜跟匕首般顶在日本腰眼上,就能理解日本的焦虑。
  针对日本的无能,汉弗莱爵士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恼怒,“现在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日本就没有想明白么?中国根本不用出兵朝鲜!”
  “中国根本不用出兵朝鲜。”陈克在政治局会议上说道,“帝国主义绝对打不赢人民战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本在朝鲜的暴行激起了朝鲜的极大反抗。特别是那些死亡矿山,几乎每一个被救出来的朝鲜矿奴都变成了最坚定的抵抗者,变成了最坚定的朝鲜复国主义者。中国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但是朝鲜方面一直哀求我们出兵。”陈天华说道。
  “当下的局面咱们不可能出兵!”陈克答道:“我今天询问了英国公使,他的态度很坚定,绝对不接受中国出兵朝鲜。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帮助朝鲜人自己解放朝鲜。从军事上讲,至少在朝鲜北方,可以通过把日本从朝鲜各个据点挤出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先让朝鲜建立背靠中国的根据地,解放区。同时与日本人针锋相对的一寸一寸的争夺土地。当然,所有关键就在于发动群众。游击队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党,就不可能真正的战胜日本侵略者。”
  “但是朝鲜人对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没兴趣,朝鲜志士里面什么样的派系都有,想恢复李家王朝的,想搞什么地方山头的,还有很多事单纯被仇恨所驱使的。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借助强大的外力恢复朝鲜。”陈天华对此很是遗憾。
  “那就让他们继续死呗。”章瑜冷笑道,“当年朝鲜可是无比欢迎日本人,认为有了外国干涉,就能够摆脱中国的控制。这帮人根本没有死绝呢。”
  这么缺乏同情心的态度让陈天华很是为难,然而没有人支持陈天华的意见。就连颇为性格颇为“敦厚”的尚远都不支持陈天华,“只有与人民真正站在一起的时候,一个组织才会有生命力。我们承担了朝鲜游击队所有的武器,以及大部分粮食供应。他们还想要我们怎么样?升米恩斗米仇,给朝鲜太多只是给我们自己找麻烦。”
  “为什么这么讲?”游缑有些好奇。
  齐会深答道:“因为朝鲜人现在只是想要获得解放的结果,如果咱们直接满足了这个结果,朝鲜人就会认为哀求强国是有用的,甚至会认为自己能够把强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今天他为了获得解放来哀求中国,明天天知道他们又会为了什么目的去哀求别的什么强国。我认为这对朝鲜也不好。”
  游缑自幼就不爱去哀求什么,在人民党中根本没有这类环境,所以颇花费了一阵功夫才在脑海中有了些基本概念。等她想明白,游缑才忍不住笑道:“的确如此,若是朝鲜解放之后又哀求咱们,要咱们帮他们把国家建设的和中国一样富裕,咱们定然办不到。其他国家趁机一忽悠朝鲜,他们只怕跟着别的国家就走了。”
  “小国就是这样,没办法的事情。”尚远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