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628

  齐会深也加入了反对章瑜的行列,“人民党,无产阶级先锋队。先锋队要求自己和普通劳动者一样能行么?理论越清楚,制度越明确,越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越是和群众根本利益在一起,反倒是能明白过来的人越多。和光同尘不是搞革命的态度。”
  章瑜和平日一样,始终有千万人吾往矣的觉悟。“这么干那就是用极少数人能够达到的标准要求绝大多数人。这么搞起来的话,党内一定会流行起说瞎话的风气,更会流行起学说瞎话的风气。没有革命觉悟,却满嘴革命语言,那根末法时代有什么区别?”
  “末法时代?”游缑没听这句话什么意思。
  章瑜答道:“释迦牟尼佛将要涅盘时,魔王就对释迦佛说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那里有我波旬?在末法时代,我叫我的魔子魔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释迦摩尼听完之后哭了。”
  游缑听完之后倒没哭,不过脸色很不好看。
  “我不反对这次学习,搞成整风也可以。我们人民党到现在战无不胜,因为我们说实话做实事。我们是先遇到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有耐心,我们有理想有正气。对于敌人,我们看他们起朱楼,看他们宴宾客,看他们楼塌了。我们这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胜利,那是我们自己坚持了我们实事求是的做法,敌人自己乖乖双手奉上了胜利。绞死敌人的绞索,是敌人自己哀求我们买下绞索,然后敌人自己把自己给吊死的。现在咱们自己去打造绞索,那是准备去吊死敌人,还是准备吊死咱们自己呢?”
第二十三章
无奈的经验(三)
  “我支持章瑜同志的观点。就算是学不会说实话,也不能逼着同志们说瞎话。”游缑态度鲜明的表示了对章瑜的支持,“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大部分同志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按照旧时代的方法去说话。倒不是他们故意要这么做。如果逼得同志们说瞎话,那可就是本末倒置。”
  “那就是说组织部的工作有重大问题了。”齐会深皱着眉头说道。
  游缑根本没有打击齐会深的意思,“有问题是常态,没问题才是不可能的。若是把工业部门到现在为止出的问题放到一起来谈论,因为工业事故已经死了上千人了,我作为负责人就算是被拖出去枪毙,也会看起来不冤枉。所以说,制度要符合现实符合理论,理论当然也得说清楚。我们不能要求同志们立刻就完全把水平提高到理论高度,而且制度的确也不完备,但是大部分工业事故的原因可不是那些同志不明白理论,而是他们没有遵守制度。”
  齐会深依旧皱眉,“这就是要同志们承认,自己的确是有比不了的其他同志。还是被打上标签的差距,很可能是一种一生都迈不过去的差距。这不利于团结。”
  “那还不如直接说竞争太残酷。”尚远答道。人心这东西是非常黑暗的,如果参与了竞争,然后得到一个这一生都可能无法企及的结论。摧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把别人拉到和自己同一水平线上,这是很常见的想法。平等主义的想法是根植人心的。
  “党内与政府的整风工作还是得在反封建上。画地为牢是最基本的本能,动物还知道靠气味圈定自己的活动领地。这个本能投射在上社会性上,自然会出现封建体系来规范这类观点。近期思想工作还是反封建,努力在制度上推动消除封建主义的步骤。”陈克答道。历史上美国曾经推行过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法令,尽力消灭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垄断主义,甚至后来推出了反垄断法以及遗产税等法律。美国后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远远的把其他国家抛在后面,这可绝对不是单纯的运气,或者单纯的地理优势。世界第一流的强国定然有世界第一流的制度。
  “反封建这个切入点不错,我同意。”尚远答道。献祥瑞就是标准的封建那套玩意。
  游缑答道:“反封建配合着科学体系推广吧。不是全面科学体系,各个职能部门的科学性,特别是调查与汇报的科学性流程。咱们也不要着急,一项一项的来完成。”
  “反封建那就是要民主了,咱们在民主进程上推进的一直不是很好。理论与实践脱节太多。”章瑜答道。从宪法上讲,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现实则是人民党掌握了一切权力,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可不是一般两般的大。
  章瑜继续说道:“现在到底把什么权力交给人大,交给人民,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先把监督权交给人民比较好。”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陈克笑了,他倒不是对反对章瑜的想法,而是想起了职业医闹。
  章瑜并没有错误的理解陈克的意思,他也笑道:“既然我们在普及言论自由,监督权正好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对言论自由的实践,不正好是对人民监督权的实践么。”
  游缑立刻跟进,“在国营企业的实践也是一部分,企业工人们在企业中的发言权,既是科学的实践,也是民主的实践。”
  “未来几年能在这件事上完成布局,也就很了不起啦。”陈克对工作的艰苦程度有着足够的预测。
  献祥瑞事件大概就这么结束了,对各省长省委书记的也没有通报批评。党中央和政府发了一道命令,非常规增产以及特别作物数据,统统不能当作喜讯上报。政治局委员们认为不适宜采取通报批评的方式。批评这些同志不等于要毫无意义的在各省掀起斗争。特别是在对外战争很可能会爆发的时期。
  中央态度鲜明然而并不扩大的做法很好的达成了效果,之后的几天里面,各省对省长被批评的看法大概都是拍马屁拍到马脚上去了,咱以后别干这傻事。能认识到这是傻事,不能去干,也就差不多达成目的了。少干傻事的话,好歹能减少麻烦。生活中的实际麻烦已经太多了。
  定都郑州的时候,中央的配套方案是中央直隶河南。原本归属河南省委的各项工作直接处于中央领导之下,尽管各级市,县都没有超出其他省同类行政单位级别,河南已经不存在省府这一级行政单位。这也是做郡县制的实验。
  9月17日,国庆庆典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信阳市也接到了政府的通告。对这个通告,市政府根本没有像其他省级单位一样看笑话。党政两套班子面色阴沉的在开会,副市长脸色惨白,汗水不停的渗出来,整个人浑身哆嗦,就如疟疾发作一样。
  农业局局长的脸色也和副市长差不多。而市行政班子的脸色又比农业局局长稍微好看了一丁点而已。
  信阳市长脸色铁青,他几次张嘴想说话,但是都说不出任何话。最后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问农业局局长,“这次绝收事件和天气的影响有多大关系?”
  农业局局长最初没听明白信阳市市长的言外之意,听了这话之后,他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欣喜。“天气影响很大,我们会就天气影响农业的问题做评估。”
  市长看农业局局长已经开窍了,他又转头向工程单位的同志干哑着嗓子说道:“我觉得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没有抓紧,这是我们工作不到位。但是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统筹安排也是我们工作没经验。”
  工程单位的同志白着脸连连点头,“我觉得市委的确需要加强统筹安排学习,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季风性地区,同时出现水灾与旱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水利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农业生产稳定。这是干校乃至初中课本中都有过明确讲述的问题。
  信阳市市长按照这个思路与同志们交谈完之后,又看向市委书记。“书记,作为市常委副书记,工作不到位,不知道书记你有什么看法?”
  市委书记的脸色不比市长好到哪里去,他勉强维持着镇定,“同志们,我们遭到了自然灾害,而且因为水利工作不到位,人力安排不合适,没能及时挽回损失。教训深刻!教训深刻!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市委两套班子的同志都连连点头,然后把目光放到了副市长身上。市委书记盯着副市长,声音里面是极大的愤怒,“副市长对工作失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先给与停止一切职务,回家反思的处分。同志们怎么看。”
  “同意!”
  “同意!”
  市委成员们纷纷举手赞同。
  9月19日,一份文件送到了总理尚远那里,发文单位是国家安全局。这把尚远给吓了一跳,国家安全局是源自人民内务委员会,尽管职能扩张之后增加了不少对内的职责。然而提起国家安全局,人民党同志们的第一念头就是“敌我矛盾”!
  文件内容很简单,信阳市因为采取不合格种子,导致全市三分之二的稻田绝收。
  尚远脑子里面同时涌起两个想法,国家安全局怎么监视起国内行政问题了?到现在政府还没有接到信阳政府对这么大事情的汇报?
第二十四章
无奈的经验(四)
  国家安全局移交的公文中,整个事件来龙去脉很清晰。信阳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的老婆的同学是一家农业技术公司的,这家农业技术公司搞稻种研究,新开发了一种晚稻种子。然后通过关系把这种新稻种推荐给了信阳市副市长。副市长安排小规模试种之后效果很不错,于是不听农业局局长的反对,在信阳市两套班子上建议推广这种稻种。
  争论肯定是有的,小规模试种效果不错,最后在以国情献礼的思路下,两套班子达成一致,在信阳全面推广这种晚稻。到了9月,稻子长出来了,然而不结穗,导致第二季晚稻颗粒无收。
  民以食为天!自从凤台县革命开始,这就是人民党政权的根基。吃都吃不饱,是对一个政权执政能力的全面否定。清末中国庞大的人口带来社会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人民党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须通过土地革命摧毁了旧土地私有制度,随即在清末脱颖而出。
  水利设施,农药、化肥、良种,土壤改良,陈克指出的农业革命路线得到了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支持,合成氨开创的重化工产业链,为中国赚到了海量的钱财。大型合成氨生产线技术的突破,让化肥能够开始大规模进入农村。
  有化肥就意味着土地有肥力,有肥力就能种两季。种两季就代表农业产量几乎可以翻番,这两年农产品产量提高很快。只要劳动就能吃饱饭,甚至能攒点钱,新中国的现状构筑成人民党坚不可摧的民意支持。
  作为人民党老党员之一,作为凤台县革命根据地的缔造者之一,尚远比谁都清楚一地绝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伤害,以及对政权带来的严重影响。如果是以前,这个地区的几套班子上上下下都会被全部撤职查办,枪毙人也不是不稀奇。
  不过在1923年,尚远没有立刻暴跳如雷,甚至还能以相当平静的态度来处理此事。尚远没有直接命人去揪信阳地区的两套班子,倒是把国家安全局的负责人给请来自己的办公室。
  人民内务委员会是处理敌我矛盾的,是个极为强力的结构。随着这几年制度逐渐完善,国家安全的定义也在变化,造成安全问题的不仅仅是敌人引发的入侵、间谍、乃至暗地破坏。对于国家安全的定义也大大不同。例如粮食问题,在粮食不够吃的时候,粮食问题仅仅在于如何多打粮食。在人民能够吃上饱饭的现在,粮食安全就变成了如何稳定粮价,如何稳定社会情绪。其他产业也基本如此,所以人民内务委员会就该组成了国家安全局。
  “戴局长,这个调查是怎么回事?”尚远问道。
  现任局长戴青山是老政工出身,听了尚远的问题眉头微微一皱,国家安全局现在直属军委。然而对国家安全局的定位一直有讨论,据说最新要把国家安全局直属政治局领导,所以对政治局常委尚远的问题,戴青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尚总理,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调查越规矩了?”
  尚远的确觉得这调查越规矩了,这种事情本来应该是信阳两套班子来负责的,即便是两套班子出了问题,也得轮到人大来说话。三套班子都没吭声,的确是说明信阳地区有大问题。不过这不等于国家安全局就能以秘密警察的身份介入此事。
  共和国这些年发展的不错,家大业大的正面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应付这些“小规模”的绝收。从这个角度来看,尚远不认为要火烧火燎的立刻行动起来。
  尚远比较在意的是陈克对党内各种歪风邪气的预测。人民党自然不可能人人都是圣人,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判断的话,很容易得到如此结果。尚远在乎的是陈克到底怎么了解到这些情况的。
  甚至不用政治局常委级别,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级别的同志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谁都不可以采用人事斗争的手段来破坏组织纪律,陈克格外不能采取人事斗争来破坏组织纪律。这还是陈克给大家讲过的东西。
  献祥瑞事件已经让尚远有些起疑,这次国家安全局介入信阳绝收事件,让尚远心中更加感到不安。组织决议动用秘密警察,这还是一个组织行为。若是个人动用秘密警察的话,这问题可就严重了,甚至比信阳一地绝收还要严重。
  “我们安全局负责谣言问题,封建会道门正在严打的时候,山区,特别是信阳这种产茶的山区,你也知道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很多。什么子午茶,弄点小姑娘大半夜摘茶,神神鬼鬼的。还有其他的那些噱头,我们一直没有对信阳地区置之不理。这件事不是现在才出来的,一个多月前就有迹象了。下面的同志早就报告有这么一件事,群众们很害怕。”戴青山敢送公文给尚远,他也不是没有准备。尚远一问,戴青山回答的很坦然。
  化肥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即便是农业知识普及工作队努力工作,人民群众对这么神奇的玩意依旧有着很本能的反应,那就是把这些东西给习惯性的神话。灵气啊,神药啊,这种传统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人民党老根据地因为科技普及水平,还算是不错的。其他地区还出过认为化肥能够治病,结果吃化肥吃出人命的事情。还有过用农药大规模投毒的事情。国家安全局虽然不能亲自出马,但是对情报检查一直没有放松过。
  信阳出现了“得罪神仙,以至于稻子不结穗”的消息之后,国家安全局就介入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不结穗的事情,可是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农业部门和党政两套班子出来向群众作解释的事情。
  搞情报工作的手段多得很,而且这次根本没有用什么手段,只是随便找干部群众打听一下就打听出来不少情报。把情报一梳理,除了具体稻子不结穗的科学原理之外,整个社会营运立刻就真相大白。
  戴青山又等了半个月,信阳地区谣言越来越厉害,当地几套班子硬是憋着不吭声,国家安全局等不下去了。这事爆发出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到了爆发出来的时候,国家安全局的调查也不可能藏着。所以他干脆就把这份报告移交给尚远。
  尚远原本对国家安全局的行动有着不小的戒心,听完戴青山的陈述之后尚远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事情真的和国家安全局没什么关系,而是地方上几套班子的混账程度有些突破天际的味道了。尚远的愤怒从国家安全局转向了信阳地方。
  “戴局长,现在还有谁知道这件事。”尚远问。
  “你这是问的群众还是问的干部?”戴青山反问道。
  尚远今年都快50了,听了不到四十岁的戴青山这么一问,也忍不住老脸一红。信阳地区的群众应该不知道具体内情,但是群众怎么可能不知道地里面晚稻绝收呢?信阳地区的干部肯定知道知道的更多。但是在郑州的中央硬是没几个人知道此事,至少作为总理的尚远居然不知道此事。不知道为什么,尚远脑海中此时想到竟然不是信阳地区,而是陈克那中难以形容的笑容。仿佛是开玩笑的样子,然而咱么想怎么有深意。
  “这个问题是我问错了,就你们收集到的情况,全国范围内此类事件有多少?”原本认为国家安全局胡作非为的尚远,现在也不得不借助戴青山收集到的情报。
“这几年全国范围内种子、化肥、农药,出事的多得很。规模都不是太大,信阳这种还是第一回呢。”戴青山答道。
  “那陈主席有没有委托你调查这类事情?”尚远问。
  戴青山皱了皱眉,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盯着尚远看。锐利的目光让尚远感到很不舒服。然而戴青山根本没有移开目光,那锐利的目光仿佛像是要直接插进尚远的脑海,去读取尚远的真正心思。不过这注视并没有维持太久,戴青山也觉得自己失态了,他转过头说道:“尚总理,你应该知道,我们国家安全局是严禁对同志使用话术的吧?”
  尚远心中一震,人民内务委员会很早就承担了人类行为学研究的课题,话术是一种基于人类心理学已经行为学延伸出来的心理暗示引导技术。人民内务委员会以及后来改组成的国家安全局已经大清洗了五次。比较近期的两次中,被清洗的同志中,很多并不是犯下了什么组织错误或者个人的恶意错误,他们被清洗掉是因为对同志使用了话术。
  戴青山转回头,“尚总理,论党性,我们都得向陈主席学习。比党性,我们都不要和他比,我们比不了。”
  尚远突然生出一种错觉,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戴青山的话术给引导了,但是尚远其实很明白,他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陈克对内部的预言和以前对敌斗争的预言一样,再次准确的应验了。对敌斗争的时候,陈克的预言再神奇,一旦应验后,人民党都要来一次大收获。现在尚远突然觉得自己能够理解敌人的心态,面对一个能把自己看透的陈克,那些能够理解到这些的敌人到底得有多惶惑。那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戴青山看着尚远露出了一丝痛苦表情的脸,斟酌了一下才说道:“尚总理,我们国家安全局只负责安全工作。你要是问我发生了什么,我可以实事求是的回答你我们调查出了什么。你要是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我建议你还是问问陈主席,问问那些做了那些事情的同志们。”
  等戴青山走后,尚远在办公室里面沉默了好一阵,终于起身去找陈克。向陈克汇报了问题后,尚远把报告交给陈克。与尚远想的不同,陈克的神色在看完了报告之后反倒放松下来。陈克没说话,只是静静等着尚远说话。
  “我原本以为咱们人民党的吏治不会出这么大的事情。”尚远说道。
  “这事不大。”陈克笑道。和亩产十几万斤的事情一比,和国家重要干部站在所谓的亩产十几万斤的麦子上拍照一比,和这种照片上了人民日报的事情一比,信阳的干部还算是好干部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