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628

  陈倩如正色答道:“乾隆摆明是被人骗了,再骗他一次又能如何?更何况若是揭穿这个谎言,这得多少人跟着遭殃?我要是那个大臣,坏规矩的事情我不能干。”
  听了这话,何颖怒了,“你们这都胡说八道些什么呢?”
  陈倩如是陈克教育出来的,有一点与陈克真是父女。两人对人性根本没有任何美好幻想,大有视天下道理为无物的态度。何颖是官宦人家出身,对官宦人家能学到的种种伎俩也不是一无所知。但何颖是真心不喜欢这些东西。她其实认为姑姑何倩就是跟着何颖的爷爷学了太多能耐,反倒害了她。
  陈倩如可是极为懂来事的,她拽住母亲何颖的手臂,撒娇的说道:“妈妈,我出去才不会这么说的,就是和爸爸一起说说话么。你别生气么!”
  何颖丝毫不为所动,她板着脸说道:“倩如,你个女孩子家,学这些东西做什么?你现在上数学系,还兼修了哲学系的课程。以后当个工程师,或者当个老师。你爸爸是要从政,你可知道你爸爸不想让你从政的。”
  陈倩如还是年轻,被妈妈这么一训斥,心里不高兴,就忍不住强辩了几句,“这些东西不懂是要吃亏的。妈妈你觉得现在学校好混啊?同学们都在争上游,争上游。我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就算是我不想和他们争,人家也不放过我啊。入党,学生的工作,我不和他们争,他们还要和我争呢!”
  何颖一听这个话大大的不高兴起来,“入党,那是要为人民服务。你争什么啊?”
  陈倩如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她母亲是完全不同,“那人民是好服务的?想给人民服务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好争取到的。很多同学现在为了能够接班,很多法子都在用……”刚说到这里,陈倩如不说话了,她知道自己在家太放松,忍不住说了不该说的话。
  然而陈克的脸色已经变了,他问道:“等等!你说谁要接班?”
  陈倩如吓得不敢吭声了,她知道自己老爹陈克是个聪明人,有些话只要敢提一个头,陈克就立刻能知道里面的门道。就这么一句不该说的话,就等于把同学们给卖了。
  何颖对政治并不精通,见陈克态度突然变得如此严厉,她立刻忍不住担心起女儿来。
  陈倩如见父亲是认真的,她倒是很聪明的老实起来,“爸爸,现在学校里面都知道,公务员不好干。想干技术的倒也没什么,但是想从政还有前途就得是党员。想入党员要看表现,能不能进学生会影响很大,我现在是学生会后勤委员,低档点的想和我拉关系,高档点的想和我拉帮结派。我不想坑人,更不想给别人当枪使,但是想把我当枪使的人太多。那些学习成绩不行的,更是想方设法。”
  “那接班怎么回事?”陈克对此最在意。当年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例子给陈克太深刻的印象,在大学里面提起这个词,陈克就不能不绷紧了神经。
  事情也果然和陈克想的差不多,家里面父亲或者亲戚是官员的大学生,自然是想凭借自己的关系以及学历“接革命的班”。这些人都知道,最大的门槛就是党员的身份。而入党现在是一件很严肃的问题,学校里面的党委更是如此。
  听到党员这一关好歹给把住了,陈克总算是松了口气,看来陈天华的党务工作做得不错。年轻人,特别是出身不错的年轻人想接班这很正常,但是想接班就能接班,这就是不正常的。没有充分的考验,一群只读过书的傻学生就能入党,这不太扯淡了。
  听完陈倩如说出的情况,陈克原本下不了的决心总算是给下了。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陈克提出上山下乡的建议。
  游缑一听要大学生都到最艰苦的一线去工作,她有点傻了眼。“陈主席,我等着用人呢,你让他们毕业之后放弃专业上山下乡去,这打乱计划了。”
  陈克答道:“那就不妨颁布制度,凡是想从政的大学生,统统得有上山下乡的经验。公务员们考上之后不管你是谁,都得去基层工作几年,有可能还要在基层干一辈子呢。大学生想从政,必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游缑还想说什么,章瑜插话了,“游缑同志,你自己何尝不是上山下乡出来的?咱们这一波里面的大学生,当时的环境哪里有现在这么优越?他们要是算受罪,咱们当年算什么?下地狱么?”
  陈克担心的是有人想“接班”,他知道自己的时空里面很多老革命逼着自家孩子带头下乡,结果反倒闹出很多不合适的事情。有野心,有从政的愿望,想继承父辈荣光的年轻人,陈克一点都不讨厌。但是这条道路必须有付出,有代价。在他们选择之前,明确的说出道路的艰苦,反倒是比较人道。
  游缑很快也想明白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大学生都要给送乡下去,只是让那部分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接受更艰苦的考验,游缑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若是只想当个技术人员,那大可留在安逸的城市。
  安排了制度问题之后,陈克称赞了陈天华的工作。陈天华倒是苦笑了,“啥都是有代价的,现在党员预备党员数量总共360万。按照人口,大概是两百人里面有一个,比例太小。”
  陈克摇摇头,“360万不少了,只要能够达到党员该有的水平,360万人拉出去能建一个国家,拉出去能灭一个国家。但是制度不合理的话,那才是不可收拾。另外,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要准备战争了。”
  政治局常委并不意外,其实一场更全面的战争陈克说了不止一次,但是到底要全面到什么程度,这才是问题。
  “我个人考虑的目标很可能帝国主义了一点,我最大的希望是把东南亚一部分外国殖民地,以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变成中国的领土。”陈克认真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目标的确够帝国主义的。这些土地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中国已经有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这些地方变成中国领土,那中国就将是面积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国。最北接近北极圈,最南接近南极圈。
  “这是要和英国人玩命啊!”章瑜赞叹道,“咱们的海军够使么?”
  陈克当然知道现有的军事装备数量完全不够,“所以到战争开始前,空军一线飞行员得过五万,海军舰艇得过千。陆军的一线野战军往八百万上准备,预备役数量得超过三千万。没有这个规模的陆海空军,以及与之匹配的后勤与投放能力,这场仗不用打,很难打赢。”
  游缑心中计算了一阵,声音都难得的有些发抖,“今年咱们预计钢铁产量超过1700万吨,这样的仗要打起来,估计每年钢铁产量都得超过5000万吨。现在咱们有了很多大型的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控制模式也好歹是实验室生产研发反馈体系,想扩大那么多的产能,这科技方面的投入最少得大三倍,不,五倍。有这么多钱么?”
  听了游缑很委婉的反对,章瑜接着说道:“打造了绞索,吊不死别人就得吊死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决定一下,就没办法调头了。”
  陈天华跟着说道:“政治上不用说瞎话,这不是解放澳洲,这可是吞并澳洲。那可只能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我不觉得这很好办。而且后遗症只怕太多吧。”
  同志们说的这些事情陈克反复考虑过,但是考虑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就坐等世界向着完全不可知的方向走,要么就是最后利用陈克尚且可知的未来去赌一把。赌一把的结果难以预料,不过这是陈克知道的唯一能够被国际接受的吞并新领土的机会。而澳洲的资源是陈克难以抵抗的战略诱惑。如果中国想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那么就必须得到澳洲。
  到了此时,陈克也不想再自己一个人考虑这个问题,是该由党委做决定的时候了。拽了张地图,陈克开始讲述自己有这样战略思考的原因。
  原本政治局的同志都确定陈克曾经周游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没想到的是,陈克居然对澳洲这么一个鸟不生蛋的鬼地方也这么熟悉。地理优势看地图就知道,然而澳洲拥有的无尽的矿产资源,同志们没想到陈克居然也这么熟悉。
  陈克花了几个小时讲述这个憋在心中二十几年的策划,讲完之后他突然觉得十分轻松。看着皱眉不语的常委,陈克浑身舒坦的说道:“在搞革命之前,我就已经策划了这个计划。这也算是我终极的战略构想。如果这个战略构想能够实现,中国千秋万代不敢想,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再领先世界百十年没有压力。但是无数所谓领袖们都是被这所谓的长远利益迷瞎了眼睛。结果做了错误的判断,导致前功尽弃。这件事我坚决服从党委的决议。”
第五十三章
战时路线(五)
  关于“终极战略目标”的讨论,白天还算是正常,大家好歹也在讨论。等到晚上,游缑回到家吃了晚饭,坐在地图面前呆呆的看。何足道哄了孩子睡觉之后瞅见游缑还跟坐禅一样盯着地图,奇怪的问道:“在看什么地方?”
  游缑指着东南亚一带,“那里有五个国家存在。”
  何足道瞅了一眼,有点不解的答道:“的确是五个国家。英国、荷兰、美国、法国暹罗。”
  “只有这五个国家存在。”游缑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没错。”何足道答道。然后何足道看到游缑起身打电话去了。
  又过了一阵,何足道见游缑回来说道:“你谁吧,我今天晚上不回来了。”
  瞅着游缑急匆匆出门去,这次换何足道做在地图面前看起来。何足道大概猜到了游缑在为什么发愁,军委里面已经确定了南下计划,唯一没有确定的是南下到什么程度。早些年中国的战略同时存在北上与南下两种选择,与苏联确定了稳定的北方疆域之后,中国就只有南下一条路。然而何足道的视线并没有直奔澳洲,而是顺着云南转向缅甸,然后又转向了西边的印度。在战略上,这是直刺英国心脏的一刀,也是军委最近讨论的最多的一个战役。
  游缑知道自己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夫妻两个人什么工作都不能讨论,一讨论就牵扯泄密问题。白天的时候游缑没有反应过来,巨大的震惊到了晚上才伴随对战略的理解变成了真正的惊悚。游缑和几位常委打电话,那几个人都精神着呢。游缑干脆提议连夜开会,也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会议很快就成了质询会,东南亚五个国家里面,美国是不能打的。暹罗没必要打,它自顾不暇,只要让暹罗保持善意中立就行。至于法国控制的安南,就那个实力而言,随随便便就能解决。
  唯二的敌人则是荷兰与英国。打荷兰需要海军跨海作战,打英国就是一场挑战世界当下霸主的战争。顺着东南亚半岛海路并进的南下就行了。至于想威胁英国,挥军从云南出发解放缅甸,然后进攻印度。这部分计划中,中国大多都是陆战,海军也能得到路基飞机的支援。
  游缑搞工业,她很清楚陈克在空军上投注了多大的心血,她也知道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机都是干什么。人民党正在开发的雷达在战争中有什么用,游缑也非常清楚。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摆明了两个阶段的战争。如果前期战争能够胜利达成目标,美国也没有插手西太平洋战争,澳洲与新西兰就孤立无援的处在中国的打击范围之内。现在这两个国家还是英国的领土,既然揍了英国,就没有放过这两个地方的必要。
  看似宏大到甚至荒谬的战略,如同一张完整的拼图般呈现在包括游缑在内的其他的常委眼前。经过反思发酵之后,游缑等人终于明白了陈克所说的“诱惑”到底在哪里——这个战略并非不可能现实。如果刨除澳洲与新西兰的话,这个战略实现的几率超过五成。在与中国接壤的邻国中,没有谁能够经得住中国800万军队打击。
  “如果是分阶段作战呢?”游缑觉得心脏通通猛跳,她也46岁,马上就年过半百。此时的激动却如同少年人一样难以扼制。
  “我说的陷阱就在于此,”陈克倒是很冷静,“这个战略恰恰是没办法分阶段实行。战争不可控,要么就干到底,要么就别干。江洋大盗在坐地分赃的那一瞬,就沦为小毛贼一样的角色。对外战争除非打到对方屈膝投降,在我们自己攻守转换的时候,就从进攻变成了被动挨打。这就是这里面最大的陷阱,不能认为战争是可控的,战争完全不可控,一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除了陈克之外,这里面有军事经验的只有章瑜一个人,章瑜听了陈克的话之后连连点头,他的手指点在荷兰的殖民地上,“如果我们学习美国,只打荷兰呢?然后咱们就在这里死扛,等着别的国家主动动手。他们要是不动手,咱们除了大庆地区已经开采的石油之外,就有了新的石油基地。”
  “变数虽然大,但是这个却是可控的。”陈克答道,“但是,如果只以这个军事目标为最终目标的话,以后的变数我就完全不清楚了。”
  章瑜乐了,“你能考虑到这个程度已经不能算是人类了。你好歹也像一回人类,别什么都测算无疑。”
  这个玩笑算是缓和了气氛,齐会深终于有了能够发言的机会,“如果是荷兰的话,事情倒好处理。美国打西班牙要什么理由?只要美国不参战,咱们和英国是邻国,英国好歹得考虑一下印度。”
  “随便找个理由就开战么?”陈天华被政治局中如此帝国主义的谈话风格给吓住了,虽然他本人其实也并不讨厌这样的风格。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只要不是脊梁被彻底打断的那种,沉淀在深厚文化中的帝国自豪是一种本能。这与信奉马克思主义或者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没有关系。在开疆拓土这件事上,只有做到做不到,划算不划算,并没有该不该做这个考虑。
  一整夜的时间,五常委们围绕南下计划中的隐藏的种种可能的陷阱进行讨论。既然战争是不可控的,该做就是全面分析这其中蕴含的危险性。
  五常委达成了意向性态度,接下来的几天内就是军委与政治局一部分人员的联合讨论,对整个战略进行修改调整。参与机密讨论的共有12个人,这个过程很麻烦,每个参与讨论的人都落入过陈克以及常委们落入过的“战略陷阱”,终极的澳洲陷阱给同志们太多诱惑。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新国土对中国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抵抗的诱惑。
  最终结果很保守,消灭荷兰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成了首选。婆罗洲好歹存在一个兰芳共和国复国问题,从缴获的满清文档中,有相关记载。这是可以利用的部分。
  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兰芳共和国已经覆灭,这可以当作占领后的说辞,却不能作为开始战争的理由。
  陈克倒是根本不在乎,“绞死资本家的绞索,从来都是资本家自己卖给我们。我们要做的只是做准备,之后等就可以。就现在的数据看,大萧条已经不可避免。那将是让同志们大开眼界的大萧条,现在全世界流行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将在不久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完蛋。我们都可以亲眼见证这个历史时刻。”
  中国朝代更迭,甚至中华文明也几次进出历史垃圾堆。资本主义制度现在这么兴盛,以中国在血流成河的历史中积累出的“盛极必衰”的观点来看,一场全面的崩溃对中国人并不难以理解。
  或许更令人意外的是陈克召集的12位参与战略讨论的人选,陈克、尚远、游缑、陈天华、章瑜、齐会深、徐电,这七个人倒不意外。何足道、蒲观水的加入也不令人奇怪。李润石、伍翔宇、任国培这三名年轻同志就令人讶异了。任国培十分年轻,却是任启莹推荐的,得到了齐会深的大力赞同。这位同志的性格属于“能走一百步,就不走九十九步”的类型。属于踏实肯干无私无畏的一个人。齐会深私下称赞过,组织部里面资质比他高的有不少,做人比他强的屈指可数,就前途而言,无人能胜过他。
  几位年轻同志的加入,让与会的老家伙们感到陈克在安排后事了。
  经过讨论,中央决定从1929年开始,经济向着扩军备战倾斜。尽管同志们并不太清楚荷兰到底会怎么自掘坟墓,同志大概能想到,荷兰人很可能向在荷兰殖民地的华侨下手。问题是荷兰得傻到什么程度,才敢明目张胆的向中国华侨下手呢?看陈克的意思,荷兰就一定会这么傻。这种预测很有陈克的风范,他就是敢预测敌人会做出没下限的愚蠢行径,然后早已经准备完毕的人民党扑上去就把敌人给解决掉。
  怀着紧张、憧憬、与不太相信的心情,人民党高层就等着看陈克预言的“历史时刻”。
  “历史时刻”的发生其实挺正常,人民党大力援助苏联,苏联工农业恢复的很快。为了充分发展贸易,苏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开始大量廉价出口木材。这个大概能称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病根在美国。
  美国一战后在欧洲有大量投资,很大一部分投资都在德国,德国工业恢复很快。中苏的大市场都是德国新开辟的市场,然而德国却面临一个问题。德国的工业是借钱复苏的,法国疯狂逼债,德国必须有足够的盈利才能偿还债务。
  中苏两国的货币都不是金本位,没办法当作国际通用支付的货币。中国还坚持贸易平衡政策,各国为了扩大与中国的贸易,某种程度上都得增大对中国的出口。
  英国人掌管了世界贸易主导权,倒是最先发现这个问题的国家,所以英国在亚洲地区有限的接纳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德国距离亚洲十分遥远,这种政策对德国没什么用。加上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德国前参谋本部大量私下贸易技术,意图复仇的德国军队有钱了,德国贸易却遭到了很大损失。
  苏联倒是肯从德国进口技术,苦于苏联没有硬通货黄金。中苏之间的贸易是易货贸易,买卖做的再大,也没有硬通货的收入。他们只能靠大量出口廉价木材赚取外汇。在此之前,欧洲农业终于从一战后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之后,直接导致欧洲对北美粮食需求的降低。合成氨的普及,又增加了粮食产量。尽管苏联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乌克兰搞的那么凶狠,甚至因为欧洲粮食的更早复苏,苏联失去了想廉价出售粮食赚取外汇的机会。苏联就更加强化了木材市场的竞争性削价。
  陈克曾经认为中苏的市场开发会延后经济危机。残酷的现实面却证明,中国与苏联的消费能力根本无法增加世界的总消费量。中苏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幻像反倒刺激了美国与欧洲的生产愿望。到中国挣钱去的打算,实际上变成了到中国江苏挣钱的事实。人民党的贸易集中在原材料、工业机械以及工业技术引进,贸易额度再大,获利的都是大型垄断资本家,中小资本家并而没有能够从中受益。
  石油财团、钢铁机械财团、拥有大量土地,能够大量生产原材料的特殊利益集团,这帮英美顶层的大资本家对中国态度很友好,算是“中国的老朋友”。这么一小撮“中国的老朋友”就垄断了中国对外80%以上的贸易。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一分钱都落不到英美人民口袋里面。英美的中小资本为了不足20%的中国贸易份额打的头破血流。赚钱的乃至赚大钱的当然有,更多的都是竞争失败者。
  经济危机以惊人的速度酝酿发酵,美国国内投机风潮横行,股市疯狂攀升,美国开始抽调海外资金回来参与这场美国股市的狂宴。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1929年10月29日这天是星期二,而且这天的纽约股市暴跌达到极点,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这次事件。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为了拯救股票危机,美国开始从海外玩命的抽回美元。在海外的小资本立刻就遭受了无法承受的打击,中国江苏就是这小资本中的一个。
  原本排着队要在江苏投资的美国人立刻变成了排着队要从江苏银行取走美元的一群。江苏手中的外汇储备数量还行,这一波提款潮倒是顶住了。接下来的新一轮打击更加凶猛。美国与江苏签署的订单被大量取消。
  为了生产这些货物,江苏民族资本家们前期的购买原材料,发放工资,都是掏了钱的。经济生产中销售环节,被马克思形容为“惊险的一跳”。在经济很好的时候,这一跳显得顺理成章。现在江苏民族资本家发现,这一跳就成了“天堑鸿沟”。
  没有了外部市场,手中积压一堆货物有什么用?江苏几年的狂宴中,为了扩大生产,这帮民族资本家都是负债累累。很多债务短期内就要到期,赚不到钱,用什么还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