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628

  “既然贵方这么说,那我方可以考虑卖给贵方生产线,也可以考虑接受贵方以日元来支付。”李润石答道。
  冈村宁次与山本五十六听完这话都没有什么高兴的表现,人民党在销售生产线方面做出了让步,但是他们肯定会所求回报。果然,李润石接着说道:“我方听说日本现任内阁做出了一个《合作预算案》的协议,将会逐步收回日元,我们也得保证日元的稳定,只要贵方能够确定不阻止这个《合作预算案》的执行,我们就可以与贵方达成协议。贵方要知道,我们与贵方达成协议,就已经得罪了日本内阁,得罪了日本外交那方面的人。在这里,我们也总得有一个能够拿出来的交代。”
  冈村宁次与山本五十六此时都已经明白过来了,人民党要的是军部做出一定的让步,还是军部很难接受的让步。
第八十章
飞去的黄雀(十三)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到晚上的日本代表团休息的时候,山本五十六对李润石表现出来的气度由衷的赞叹道。日本一直对自家国民吆喝着日本已经成为了一等强国。和现在的中国一比,他们发现日本这一等强国未免有些名不副实。
  任何大国都有利益集团存在,例如中国的商业部与银行体系无疑就属于利益集团,如果让这些人主导了局面,中国定然会成为一个商业利益至上的国家。是不是真正的强国,不在乎利益集团到底有多强大,而是整个国家有没有真正的领导体制,国家的政策有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
  冈村宁次也少见的称赞起中国,到现在看到情况来分析,中国的长期短期政策非常明确,这都能证明中国有牢不可破的领导核心。日本统制派梦想中的未来日本体制竟然在中国完全实现了。
  等山本五十六与冈村宁次私下开小会,冈村宁次询问起山本对日本反封建有什么看法。山本五十六酝酿了好一阵词汇,才答道:“对待别人的时候,谁不想反封建呢?”
  山本五六十看着挺文雅的,这或许是因为他科班出身,上过好几所大学。但是这话未免要笑死人。笑了之后一反思,冈村宁次又觉得实在是有道理。日本的军方势力分为陆军部与海军部,两股势力尚未让军部上台,就明争暗斗想要独大。反别人的封建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反到自己身上。不服从别人的命令是因为要坚持真理,别人不服从自己的命令那就是冥顽不灵。冈村宁次很清楚整个日本最不缺乏的就是这种货色。
  作为“昭和军阀”,也就是裕仁信任的军人,冈村宁次面对事实的时候也只能大不敬的去想,裕仁甚至不用有陈克的实力与威望,能有人民党外交部长李润石的能耐,整个日本就能轻松的统一在一起。
  问题在于“天皇”是不能犯错的现世神,若是裕仁真的全面执掌朝政,注定会把各种错误暴露在大众面前。冈村宁次熟读人民党的“实践论”,在里面反复强调,不失败不犯错是不可能的。问题不在于注定会发生的犯错与失败,而在于对待世界的看法与态度。
  就如同李润石今天对日本代表团提出的几个要求,一听就是完全看透了眼前中日之间问题的思路。人民党要求日本军方承诺保持经济稳定,还要求日本军方正式在报纸上宣传中国在这次贸易中释放出来的善意。
  如果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中国的要求归纳起来只有一个,中日要脱离准战争的对立状态。脱离这种状态对日本与中国都是好事。问题不在于中国方面,而在于日本国内有太多势力其实是吃“爱国饭”的。一旦他们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用“扣卖国贼卖国贼”的方式来攻击别人。
  冈村宁次不用费力就能想出财阀们想控制合成氨生产线,如果军方能够占据优势,财阀就会指责军方与中国勾结在一起。如果换了财阀有这个勾结的机会,他们只怕会勾结的更彻底。那时候财阀就会将自己美化成“为日本未来处心积虑”的伟大爱国者。而别人则是阴险胆怯的“卖国贼”。这套把戏不仅仅是日本财阀干过,军部也干过,政府官僚们同样干过。
  总之日本统治阶级想尽办法说各种能够给自己谋取利益的话,就是不说实话。像中国这样靠说实话来维护自己利益的,实在是前所未见。
  既然生为日本人,冈村宁次也必须在日本混下去。他对这样的现状也经常束手无策。
  山本五十六看着冈村宁次皱着眉头沉思不语,他干脆说道:“我们也只是负责谈判的,就把现在的谈判结果带回去吧。”
  日本代表团也没有别的办法,中国没有什么派系的纷争,至少没有日本能够利用的派系纷争。面对铁板一块的中国,日本代表团最有效率的应对办法就是尽快把这次谈判得到的结果,以及谈判之前在中国亲自游历见到的一切都给带回日本去。
  冈村宁次回到日本之后,很快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陆军部里面看过冈村宁次报告的人大部分都开始抨击冈村宁次“散布失败主义言论!”
  “你带回来的走私品看来很不错。”永田铁山一面在红茶杯子里面加白砂糖,一面调侃着冈村宁次。中国的白砂糖供应不是配给制,只要有人民币的人就能购买,价格只有日本国内价格的三成。山本五十六不是吝啬之人,既然在中国已经赢了一大笔钱,他回去的时候买了一千斤白砂糖,平均分给了代表团的十个人。
  岗村宁次则是买了些红茶带回来送给永田铁山,永田铁山为了联络各个派系的人,现在也是酒色财气不得不沾。日本脱亚入欧的政策引发了日本上层对西方的生活方式的追捧,红茶在日本人看来是很“高贵”的饮料。红茶里面当然要放糖,去拜访别人的时候,送上一斤精致细沙白糖,在日本已经属于贵重礼物。
  日本海关对此类“奢侈品”管理很严,代表团回到日本的时候被海关被扣了。还是永田铁山出手才让这些人摆脱了麻烦。
  知道永田铁山只是单纯的调侃,冈村宁次并没有往心里面去。他问道:“看眼下的局面,这些人好像已经同意转变政策了?”
  在日本骂的越欢的人未必是反对这种政策的人,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些人往往支持这种政策,而且希望由自己独占执行该政策的利益。能够因为一份报告掀起如此反对的声浪,可见各个利益集团都希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甚至希望尽快达成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只是军部,特别是陆军部走在最前头,按照日本的传统,各利益集团就开始在后面一边大骂一边拆台。
  “高桥是清那老贼早就有这打算,只是他自己不肯先说。你的报告送上去之后,高桥是清就请陆军大臣吃饭,还把我也叫上,说什么陆军不要影响日本的外交政策云云。话里话外还是不想让陆军掌控合成氨生产线。”永田铁山答道。
  “中国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冈村宁次慢慢的说道,“我原以为中国为了战争,把所有国力都投入了军事产业,现在看他们的军事产业投入的比例远低于日本。”
  “唔!你带回来的那些黄桃罐头挺好吃的。”永田铁山答道,“那玻璃的质地远远比日本的要好。”
  冈村宁次微微叹了口气,那的确是非常高质量的玻璃,质地晶莹透彻,造型同样很漂亮。不是简单的桶装,而是一个小口大肚的类似陶瓮的模样,容积也大。吃了美味的黄桃罐头之后,冈村宁次的夫人还专门留下罐头瓶子腌制蔬菜,翠绿的蔬菜浸泡在澄清透明的盐水中,看着就令人喜欢。冈村宁次知道,哪怕日本同样有中国的黄桃。味道相同,价格相同,份量相同的情况下,日本人肯定更想买中国的商品。因为瓶子漂亮。能在这等事情上花心思的国家,绝对不是全力搞军队的军国国家。
  见冈村宁次的表情,永田铁山就明白了冈村宁次的想法,他说道:“冈村君,你准备一下,马上就出发去中国,可以告诉中国方面军部并不想阻止合作预算案,哪怕是削减军费,保持现在的军队规模,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达成这方面的协议,并且尽快开始工程建设。”
  冈村宁次问道:“工厂设在哪里?”
  “就在东京附近。”永田铁山答道,“只要协议达成,我们就立刻开始筹款。北一辉最近搞的那几个农村公社因为有合成氨化肥的特批,已经有连成片的迹象。”
  “哦?”冈村宁次对此倒是很意外。北一辉的农村公社也算是一个焦点,全新的行政与组织模式,加上几个相关产业联合,即便是统制派也觉得这种农村公社有可取之处。原本统制派是联合农村的中农作为合作对象,如果真的能够在全日本实现农村公社的模式,控制整个农村也是不错的办法。
  只是原本农村公社附近的地主们不肯加入公社或者卖地给公社,没想到有了合成氨之后,连地主们都能动摇起来。冈村宁次当然知道永田铁山需要尽快完成对军队以及军队家属的统合的迫切心情,合成氨一旦能够推行,效果只怕比想象中还要巨大。
  “对了,你这次再去中国,我派条船给你,就按这次带回来的东西,要十倍。”永田铁山叮嘱道。
  冈村宁次知道永田铁山最近活动很频繁,需要大量能够拿出手的礼物,只是这已经不是大量带东西,也能算得上是走私了吧。但冈村宁次什么都没说,只是点点头表示同意。
  一旦合作双方有了明确的目标,事情推进的就极为迅速。作为军方的全权代表,冈村宁次与中国外交部长李润石合作的很愉快。新设备价格比较贵,双方考察了天津与徐州两地已经建成的合成氨生产企业,最后敲定要徐州的那家。
  协议一经签署,中国立刻开始拆卸设备。日本方面则开始把军用被服厂的地皮改为军队的合成氨厂的地皮。中国与日本都发挥了超高的效率,2月达成协议,3月就一面在中国拆工厂,一面在日本做基础土建。4月份,拆卸完毕的部件就开始装船运输。
  5月开始动工,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于日本军队方面征集的部队,一天三班倒24小时全面开工。7月份工厂安装完毕,8月试车,9月第一批合成氨就生产出来了。中国方面工程人员熟练的建设能力,塌实肯干的工作态度给日本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合成氨产业的盈利速度也让军方感到满意,利用高价购买到的“中国制碱法”,到了11月份,日本就不再进口中国的纯碱,纯碱在日本的价格快速下跌。
  军队筹款的进程也进行的很不错,11月份筹集的款项已经到位。申请购买合成氨化肥的订单在12月份就排到了1935年12月去。日本军部向中国提出再购买四套旧设备的请求。
  中国商业部最后也勉强接受了现实,从日本得到的购买费用大概抵了新建合成氨生产线的费用。徐州拆了一个7万吨的旧厂,在旧厂上新建了一个12.5万吨的新厂,而且准备再建两个12.5万吨的新厂。
  得知旧厂能卖钱,沿海城市纷纷向商务部提出出售本地三万吨到七万吨旧合成氨厂的请求。各地都很清楚,拆了旧厂就能换新厂,这等事不干才是傻瓜。
  1934年到1935年,日本军部引领的“农业革命”办的很是红火,两年间日本通过购买中国旧工厂,合成氨产量从3万吨一路蹦到了35万吨。实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跨越。日本1935年的农业产业提高了一成有余。预计1936年还能再提高至少一成。
  当然,以日本的传统,农民也不可能就把这一成粮食给落到自家口袋里面。日本税务部门要求增加半成农业税。这与北一辉发动的“五成税”运动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日本反封建联盟在1935年的选举中得到了国会的16个席位,虽然在国会中还是一个小党,可联合了其他几名议员之后,反封建联盟也能够提出自己的议案。
  作为反封建联盟的领导人,北一辉提出日本保持1934年的农业税收量,国家向农业事实倾斜政策,努力提高农业产量,直到1934年的农业征收答道总产量的5成,再考虑增加农业税的问题。
  这个提案也算是日本历史上从所未有的“农业减税”方案,以前也不是没有提出减税的计划,但是那是单纯的减税。北一辉提出的是增加农业产量基础上的减税,可行性大大提高。这自然引发了日本政坛上激烈的政治斗争。
第八十一章
南望(一)
  人民党的高层很欢迎日本的变化,一个专注于国内生产力分配斗争的国家一般不会选择对外扩张的路线,除非这条道路实在是走不通。这至少需要好几年才能被判断出来。至于那时候的日本会不会因为这几年的整顿而变得更强大,人民党高层并不在意。人民党专注于科技以及生产力发展花了二十几年,现在的道路不仅没有变窄,而且越变越宽。假如日本几年内就把这条道路走道无以为继,那必然是走失败了。这样的失败国家注定不会有太强大的国力。
  当然,人民党高层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陈克主席对当下中国技术发展的满意评价。既然人民党的领袖都能表示满意,同志们都坚信中国走对了路。
  陈克自然会满意,他相信中国能在大萧条期间大捞一笔,这可是有苏联的前例作为证明的事情。实际上捞到的东西比陈克想要的更多。中国千辛万苦的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前很多突破性的技术并非没有积累,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想到该如何把这些技术组合起来,向着新的方向突破。
  这时代的人没想到未来的技术方向,陈克却是亲眼见到过的。而中国工业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精确测量问题。想加工高精度的零件,就必须得有更高精度的机床。陈克对一件事印象深刻,他听家里人说过,以前中国铁路上进口过一批美国与德国的设备,这些设备的精度要求达到了小数点后五位,而当时中国的测量精度是小数点后三位。中国的工厂当时叫一个头大,这就是说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确定自己生产出来的零件的真正尺寸。
  把一毫米一分为二,很容易,把一毫米一分为十,也不是太难。可把一毫米一分为一千,一分为一万这就绝对是工业技术上的大问题。该如何确定精度到底是万分之一毫米,还是万分之零点五毫米?或者是更加精确的数字?没有精确的测量仪器,这一切都无法实现。所以人民党最早建立的几个工业部门中就有一个是度量衡。
  测量仪器无论怎么投资,都会显得不够。人民党工业部门在这上面花了近三十年的力量,积累了很多技术,尝试了无数的实验,直到大萧条的时候才算是敲开了那些欧美二流测量仪器工厂的大门。人民党接手这些工厂的时候是什么都要,连写了字的碎纸片都不放过。
  欧美上百年的机械加工知识的积累真的不是开玩笑的,那些窍门与思路实在是无比精妙。即便是人民党自己也一直在努力积累,真的见识了人家老牌工业强国的路数之后,中国技术人员也觉得叹为观止。
  而欧美很多限于技术条件无法实现的设计思路更让中国工业部门如虎添翼,欧美做不到不等于人民党做不到。石英钟、电子管、晶体管、激光,这些技术与传统的精确测量技术结合起来,对中国突破旧有精确测量技术的瓶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至少到了1935年,中国实验室中已经有了能够完成百分之一毫米精度的机床。有了高精度的生产能力,两轴联动机床以及三轴联动机床也在疯狂研制中。一旦能够完成这些设备,高精部件加工精度就能飞速提高。
  例如卖给日本的反应釜精度不高,为了防止泄漏等问题,就必须做到傻大黑粗。从技术上讲,傻大黑粗的玩意在膨胀率上就有极大不可控性。不可控的膨胀率在高温高压下就必然增大了接口泄露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可能性,生产制度就要细致到格外变态的水准。毕竟氢气这玩意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一泄漏就要出事。
  材料上去了,加工精度上去了,看似简单的两根管子往一起拧上,再加个套箍就不会泄漏。加工精度不仅仅是用在高温高压设备上,大型生产线更需要高精度的部件。一条生产线动辄就是上百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点误差,到最后生产线能不能开动就是个问题。至于产品质量么,就更不用考虑了。即便是现代,生产线调试都是一个可怕的工作。更不用说1935年的水平。所以生产线一旦开动就是尽可能最长时间的运行,这对材料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根轴承连续运行十几天,那真的是个高技术的行当。
  为了制造这简单的玩意就要花费无数的心思,无数的实验。每次实验都需要成本,“烧”在实验上的钱大大超过车载斗量能够作为衡量的程度。这就是工业国的积累,必须有几十年持之以恒的态度才行。
  所以中国根本不在乎日本的技术发展,因为情报人员收集的到所有情报都指向了一件事,日本工业部门根本没有搞生产线的打算。历史上日本的生产线是从美国引进了大量技术之后才出现的,那还是日本工业官僚们下了极大决心最后拍板的项目。现在的日本,还是以家庭式的小企业为绝对主力。大工业化对他们来说就是天边的浮云。
  大生产线是决定能否大批量生产同质产品的关键,就如同《战争之王》那充满蒸汽朋克风格的子弹生产线一样,看着很糙,可每天就能生产几万十几万的子弹。这些子弹放在日本,需要十几倍的人力,几十倍的时间才能生产完毕。这就是真正工业国的强大之处。如果能生产一颗子弹,我就能生产一亿颗同样的子弹。
第八十二章
南望(二)
  1935年对人民党是一个有意义的年份,建党30周年,钢铁产量突破3000万吨,人口突破7亿。人均粮食超过400斤。一系列的重大的统计数次都证明中国已经有了打一场世界大战的能力。
  然而这一年,尚远与章瑜先后病倒。30年前,尚远就是人民党高层中年纪仅次于严复的一位,现在他已经年近70。病倒之后尚远就提出辞去党内以及政府的一切职务,他的工作由李寿显接替。章瑜年纪与陈克差不多,却和尚远一样心脏出了毛病。章瑜也提出了长期修养的请求。
  此时人民党的南下计划正在进入关键时刻,限制海军条约到1936年12月31日失效,中国新一代的军舰已经基本定型,此时中国各大的船台上同时有超过80万吨的军舰正在开工。赶的时间点就在36年底。人民海军的各个大型军舰上都是一岗双人,一岗三人,甚至有一岗四人的。
  在这么一个关键时刻,尚远与章瑜退出一线,让陈克感到相当不安。即便李寿显成为代理总理,伍翔宇成为副总理,李润石以外交部长兼任了宣传部长,顾维钧则成为实质上的代理外交部长。这样的人事安排也没有让陈克感到太大的安慰。最多十年,人民党第一代的领导人就进入了自己的暮年,第一代人年纪相差不多,很可能同时出现大批领导干部退出一线的局面。人事的巨大变动带来的不可知后果,就需要强化第二梯队建设,可未来的战争到1946年很可能没有结束。那时候到底会遇到什么样事情,就只有天知道了。
  恐惧没有意义,陈克早就对死亡没有任何感觉。这倒不是穿越的结果,他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到一个事实,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考虑死亡就是庸人自扰,阎王叫你三更走,谁敢留人到天明?陈克不安的仅仅是自己凝聚了毕生的战略能否得到顺利执行的问题。
  历史的变化不大,小胡子这天命之人还是当上了德国的元首。德共拒绝联系群众的路线,坚持走那软弱的上层以及城市斗争,还要给自己脸上贴上“绝对正义”的标签,在发动起德国群众,建立了人民冲锋队的纳粹党面前一败涂地。
  至于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家族很久前就把他给内定为竞争总统的人选,这些父亲伯伯叔叔们早就商量好的事情自然不容破坏。哪怕罗斯福得了小儿麻痹症,瘫痪了,这也不是问题。大萧条时1934年,罗斯福在长辈的支持下正式上台,上台之后就开始实施“复兴计划”。
  陈克对罗斯福的新政并不是太重视,这个新政到了1937年就会再次陷入重大的经济危机,罗斯福的确约束了金融财阀们的横征暴敛,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改变,美国还是国家借债搞发展。说白了,还是让劳动者为资本家埋单。没有二战释放了美国的生产力,新政的结局只怕好不到哪里去。
  此时中国的战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荷属东印度。历史上美国从1938年才开始扩充军备,1940年才拥有了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军事建设有自己的办法,军队的指挥员都是经过基层的锻炼,然后进军校深造,军校生毕业同样得到基层工作。这方面中国不仅远远超出日本与英国,甚至也远远的超出了美国。这三个国家中,日本与英国士兵是没有机会成为军官,美国的士兵也基本与军官无缘。
  在1937年干掉荷兰,对中国来讲会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之后的战略部署。即便是陈克,也对一场全面战争感到不安。哪怕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中国都没有失败的可能性。不安的感觉依旧难以驱逐。
  此时他女儿的婚事让陈克觉得自己真老了。男方是陈克女儿的同学,人不错,学数学的,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干了三年统计工作。现在回到学校上研究生深造。这孩子第一次见到陈克的时候,因为紧张脸都有点发白。
  见面结束之后,何颖数落陈克,“你板着脸做什么啊?你看把那孩子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